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豆新品种“雁育豆8号”由敦化市雁鸣湖种业专业农场于2011年以“合丰55”为母本,“吉育7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8年,省区试平均产量2 866.0 kg/hm2,比对照品种“合02-69”增产9.9%,最高产量达3 626.67 kg/hm2;2018年,省生试平均产量2 720.8 kg/hm2,比对照品种“合02-69”增产9.6%,最高产量达3 264.0 kg/hm2。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0016。雁育豆8号是早熟、高产大豆品种,生育期为116 d;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感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吉林省延边、白山、白城等大豆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育成我国首例对玉米南方锈病免疫系齐319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玉米锈病在世界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在我国以往多发生在玉米生育后期 ,为害性不大。但近年来 ,在许多玉米产区 ,由于气候条件的适宜和感病品种的扩种 ,使玉米锈病呈上升趋势。据报道 ,1 997~ 1 999年浙江省淳安县、1 998年河北省邯郸和沧州地区及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均大面积爆发玉米南方锈病 ,使玉米产量一般减产 5%~ 30 %,严重的甚至绝收。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美国及非洲许多国家推广抗病品种防治锈病 ,已取得明显成效。在台湾省已有抗普通锈病品种的报道 ,自推广台杂 351和台农 1号抗普通锈病的玉米后 ,病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进桂秋豆1号、桂99-818、"苹果青"、"苹果黄"等4个大豆新品种与本地黄大豆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秋豆1号、桂99-818两个大豆品种的产量与抗性明显优于本地黄品种,增产效果显著,且适应性广,在山区旱地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豆根腐病(Soybean root rot)早已成为生产中为害的最重的病害之一,也是为害范围广的世界性病害。据可考证的资料该病最先出现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等地,伴随着大豆品种的推广、调运;该病的发生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其已遍及我国的大部分大豆产区。一般减产5-10%,重病地区可以减产50-90%,甚至绝产,大豆重迎茬状况日益加剧,造成大豆根腐病的危害逐年加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我县栽培的主要油料作物,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县有大豆栽培的区域均有大豆食心虫发生,部分地区虫食率达5-10%,造成粮食损失4-15%。如对大豆食心虫进行有效防治,可使虫食率降低15-20%,挽回粮食损失6-13%,提高大豆等级1-2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引种试验筛选出适宜在老挝种植推广的大豆品种,旨在为老挝开展大豆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从中国引进“南农99-6”“桂夏109”“桂夏105”“华夏21”4个大豆品种在老挝万象试种,以当地品种“万象2号”为对照,进行试验比较,观察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产量。【结果】结果表明,4个大豆品种产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差异显著,增产在11.4%~34.3%之间。其中“南农99-6”和“桂夏105”产量分别为220.2 kg/667 m2和205.0 kg/667 m2,比“万象2号(CK)”增产34.3%和25.0%,生育期为95 d和103 d,株高为81.2 cm和74.3 cm,百粒重为21.6 g和17.6 g。【结论】综合评价,“南农99-6”和“桂夏105”品种宜继续在老挝万象进行生产试验,进一步观察其稳产性。  相似文献   

7.
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陕西省关中地区夏季种植的大豆品种,以期提高该产区大豆的产量水平,对陕西省夏季播种的大豆11个品种(系)进行产量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系)中,‘V94-3971’的产量最高为243.2kg/667m2,比对照‘秦豆8号’增产39.6%,其次是‘21P369’,为239.8kg/667m2,较对照增产37.7%;其余增产的是‘XN21(20)-8’‘黄矮丰’和‘SFG04626’,分别较对照增产37.5%、15.9%和12.7%。4个品种(系)包括‘21P369’‘黄矮丰’‘SFG04626’和‘XN21(20)-8’,由于生育期适中,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籽粒商品性等性状综合表现好,比较适宜陕西关中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大豆易受病虫害的为害,为确保大豆品质和商品性,必须及时防治病虫害。目前沧州市大豆的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胞囊线虫病、纹枯病、锈病、霜霉病等;主要虫害由大豆蚜虫、豆天蛾、造桥虫、小夜蛾等。在防治方法上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科学管理以外,药剂防治很关键。1、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是大豆的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一般发生率30%—60%,有一些品种甚至达到100%,常用防治方法有多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_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 442.00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大豆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接虫的方法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不同密度的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秋大豆的为害及产量损失。结果表明 ,大豆叶片和幼荚是同型巴蜗牛为害的主要器官 ,形成大量的破叶是花荚期大豆受害的典型症状。大豆产量损失率与花荚期幼荚受害数、蜗牛密度、瘪粒率及百粒重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根据大豆产量损失率及防治费用等制订了花荚期秋大豆同型巴蜗牛的防治指标 :每百株 2 0头成贝 ,或者每株新被害幼荚0 .1 5个。  相似文献   

11.
“赣油 1 7号”是以双低品系“83-64-1”(“马努 /甘油 5号”)为母本 ,“甘油 5号 /川油 8号”的选系“9A0 3”为父本 ,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耐病的甘蓝型中偏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江西省和长江中游区域试验结果均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2 .1 %以上 ;硫甙含量为 2 1 .4μmol/g(饼 ) ,芥酸含量为 0 .44 % ,含油量达 39.94% ;成熟期比对照早熟 1~ 2d,适于稻稻油三熟和油菜花生及油菜棉花两熟种植。该品种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赣丰 5号”是以早熟抗病辣椒自交系“B940 4”为母本 ,抗病长果辣椒“B92 71”为父本配制而育成的辣味型一代杂种。该杂种早熟 ,春季栽培时从定植至采收约 40~ 45d;产量高 ,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比对照“湘研 1号”分别增产 5 .6 %~ 7.0 %和 33.6 %~ 38.0 % ,一般总产量达 2 2 5 0 0~ 6 0 0 0 0kg/hm2 ;抗性强 ,抗疫病、病毒病和炭疽病 ;品质优 ,单果重量 2 5~30g,维生素C的含量达 931mg/kg(FW)。现已在江西、四川、湖北、云南、广西、重庆等省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协优 962”是江西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 1 999、2 0 0 0年该组合参加江西晚稻中熟组区试 ,熟期、产量、米质均优于同类组合“汕优 1 0号” ,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 ,适合于江西作二晚种植。对“协优 962”选育的体会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赣豆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豆4号”(原代号赣83-60)系江西的中熟春大豆“六月白”与从福建引进夏大豆“融豆21”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经省区试鉴定,适应全省各地区种植,属春大豆类型。中熟,全生育期95d,株高50~60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有限结荚习性,结荚高度15cm左右,单株结荚25~30个,单株生产力9~10g。叶片大小中等,叶色深绿。花白色,荚果茸毛棕色,成熟后呈褐色,不易裂荚。每荚粒数2~3粒,籽粒椭圆,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18~20g,粗蛋白质达45.3%,脂肪含量为18.68%。1991~1994年参加江西省预试和区试平均产量达1938.68kg/hm2,比CK(矮脚早)增产11.1%,居第一位,1993~1995年生产示范平均产量1978.1kg/hm2。通过N、P、K及密度试验对该品种的综合研究、筛选出了三种高产高效最佳栽培模式。199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先农 10号”是用优质不育系“中 9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R254”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品种。该组合 2003 ~2004年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026. 9kg/hm2;熟期、产量、抗性、米质均优于同类对照组合“汕优 46”,具有高产、稳产、株型适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二晚种植。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赣早籼4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早籼 40号”属中早熟早籼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丰产稳产 ,品质较优 ,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适合江西、湖南等双季稻区作优质早稻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7.
引进两系稻“两优培九”在赣南试种 3年 ,对其经济性状和生育特性作了系统观察 ,并对其作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种结果表明 :“两优培九”在赣南地区无论作一季中稻还是双季晚稻均表现高产  相似文献   

18.
国审高油大豆新品种“吉农43”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农43"是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以CN05-8为母本、CN05-13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国家北方区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 177.0 kg/hm2,比对照"吉育86"增产4.4%。2014年参加国家北方区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061.5 kg/hm2,比对照"吉育86"增产8.0%。子粒蛋白质含量35.95%,脂肪含量22.98%。该品种高产、稳产性好,脂肪含量髙,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强。于2015年9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及赤峰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亲本资源分别来源于长江上游和中游(其中又具有欧洲品种材料的血缘)不同的生态类型,并具有在全国适应性最广、推广面积最大的中油821的血缘,在贵州的生态条件下育成,其遗传基础丰富,通过近4年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推广实践表现适应性好:其抗病性、耐肥抗倒性与中油821接近,优于其它品种;苗期抗寒耐冻力较强,花期耐低温能力优于中油821和秦油二号等品种;生育期适中,能适应全流域不同海拔不同纬度各种耕作制度的栽培;全流域154个试点的统计资料显示增产点在90%以上,比现有的中油821、秦油二号等推广品种平均增产9.8%。  相似文献   

20.
玉米良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采用正交设计对3 个玉米良种进行了多因子栽培试验。初步结果表明:“豫玉22 号”、“农大108”与“掖单13 号”相比,在产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宜江西种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豫玉22 号”较适宜种植密度为5.00~5.25 万株hm2 ,“农大108”为5.25~6.00 万株hm2 ,“掖单13 号”则不低于6.00 万株hm2 。尿素和氯化钾施用量分别以375~450kghm2 和300 ~375kghm2 较合适,在施用时期上,以总施用量的20%~25% 作底肥或种肥和以25% ~30% 作苗肥或拔节肥相结合,并以约50% 的量作穗肥,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