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且具有保健功能的杂粮醋需求量呈增长趋势。具有独特食疗和保健功能的苦荞醋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手性肌醇、膳食纤维、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对目前苦荞醋的加工工艺、苦荞醋的营养组分以及苦荞醋在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肿瘤方面的保健功能进行综述,并对苦荞醋产业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苦荞的营养价值不仅在于常量营养成分组成特殊,其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淀粉中抗性淀粉比例较高,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很高,而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手性肌醇、芦丁、槲皮素等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成分.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营养组成,使得苦荞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贫血、抗疲劳、抗氧化等多项保健功能.   ……  相似文献   

3.
以苦荞为主要原料,配合使用糜黍等优质杂粮,旨在开发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低度发酵酒,使其富含葡萄糖、多种氨基酸、有机酸、多糖等成分的同时,更增加了芦丁、槲皮素、D-手性肌醇等生理功能因子,具有抗氧化、调节血糖、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  相似文献   

4.
苦荞是一种功能作物,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苦荞中主要的功能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对苦荞黄酮的提取、纯化、分离、生理活性及开发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杂粮膨化食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苦荞、燕麦、杂豆等山西特色杂粮为主要原料,有针对性地强化苦荞的黄酮、燕麦膳食纤维等功能性营养因子,研制出可降低血脂、调节血压和润肠通便等专用系列杂粮膨化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6.
苦荞纯精粉、苦荞饺子粉、苦荞面条粉、苦荞营养面、苦荞火锅面、苦荞晶、苦荞茶等产品,以其特有的食用价值而备受糖尿病等患者的青睐。这些苦荞的加工产品目前正在被更多的消费者群体所接受,其市场前景广阔。国际农业营养及卫生组织认为,“荞麦在21世纪将成为一种主要的作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苦荞为主要原料的山西老陈醋发酵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变化。通过正交试验对超声辅助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蒸料后苦荞醋醅中芦丁含量低于槲皮素含量,随着发酵和熏醅的进行,槲皮素含量也显著降低。以芦丁和槲皮素为主要健康成分的苦荞酿制食醋时,必须采用技术措施,防止功能成分的分解和流失。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开发利用更多植物源功能活性多肽,本文归纳总结了植物源功能活性多肽提取、制备、分离、鉴定和功能验证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分析不同研究方法和应用结果的差异,总结了当前植物源功能活性多肽研究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应在降低提取成本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为未来植物源功能性多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科研人员对苦荞麦营养价值、药理功效等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苦荞药食同源特性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刻,利用苦荞为原料加工成的苦荞产品更是受到消费者的亲睐。由于苦荞种壳厚、不易脱壳制得具有高芦丁含量麸皮层全营养苦荞米的特性,限制了苦荞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一定程度上也降  相似文献   

10.
豆豉的保健功能及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中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其种类繁多,因独特的风味和功能而深受大众欢迎。综述了豆豉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并针对豆豉保健功能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浙西山区苦荞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彩凤  余英凤 《种子科技》2011,29(10):41-42
苦荞,一年生草本,生育期短,抗逆性强,极耐寒瘠,适宜山地栽培。淳安地处浙西山区,种植苦荞历史悠久,主要用于酿酒。近年来,农业、医学及食品营养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苦荞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而且含有其他粮食作物所缺乏和不具有的特种微量元素及药用成分,对现代"文明病"及几乎所有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和治疗功能,因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4 725亩,迅速发展到2010年的47000亩。  相似文献   

12.
章洁琼  邹军  卢扬  冯泽蔚  刘辉 《种子》2020,(2):107-112,1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48份来自不同产地的荞麦品种(系)种子中的粗多糖、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山奈酚-3-O-芸香糖苷5种主要功能成分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类型的荞麦品种,功能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荞麦的芦丁含量最丰富,平均含量达3.80 g·kg^-1。苦荞种子的粗多糖、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平均含量均远远高于甜荞,分别是甜荞的1.99、30.27、76.05、19.02、35.56倍,以上5种功能成分含量最高的品种(系)均来自贵州省的苦荞。  相似文献   

13.
苦荞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苦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发掘苦荞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本研究对10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9个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以前6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系数为基础,进行了二维排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苦荞种质资源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76%,并依据品种性状主成分综合得分值,评选出性状优良的10份苦荞种质资源;在聚类图中,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03~22.63之间,在5.32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将100份供试种质资源聚成3大类,第Ⅰ类包含37份材料,第Ⅱ类包含24份材料,第Ⅲ类包含39份材料。其中,第Ⅱ类的苦荞种质资源株高相对较高,籽粒质量重,丰产性好。将主成分分析、二维散点图和聚类分析结合起来发现,ZNQ098、ZNQ086、ZNQ048、ZNQ093、ZNQ082这5个品种的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正>苦荞是集营养、保健、药疗作用于一体的粮食作物,苦荞饭、苦荞酥、苦荞酒备受人们喜爱。秋苦荞栽培具有投入少、时间短、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一、选地整地1.选择土地苦荞属蓼科草本植物,其根系弱、子叶大、顶土力差,故应选择p H值为6~7.5、有机质丰富、  相似文献   

15.
阮军 《耕作与栽培》2005,(5):3-4,15
特色杂粮指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较短,种植面积小,种植方式特殊、地域分散,有特种用途的禾谷类和豆类作物的统称。铜仁地区特色杂粮禾谷类主要有:谷子、高粱、大(莜)麦、荞麦(苦荞、花荞)、燕麦等;豆类除秋收大豆以外的绿豆、豌豆、豇豆、芸豆、蚕豆、小扁豆、胡豆、黑豆(大豆)、小豆、饭豆等。随着我国粮食总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均口粮消费数量的下降,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革,人们膳食目标已从吃饱转向吃好和保健。杂粮以其独特风味和营养保健功能,又重新被人们广泛关注。杂粮与大宗粮食品种比价格高、销路好,也正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专用苦荞品种和探明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内在关系,以14个苦荞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苦荞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4个苦荞品种分别为云荞2号、晋苦荞2号、西荞5号和晋苦荞6号,比平均产量分别高25.5%、23.6%、15.3%、12.2%;产量与单株粒数、千粒重、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量与淀粉、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黄酮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27);产量较高的云荞2号和羊坪早熟荞的品质较差,而蛋白质含量最高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产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综合产量和品质结果,晋苦荞2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蛋白质产量和黄酮产量均处于最高水平,是兼顾高产与优质的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的苦荞生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钢  唐宇  王安虎 《作物杂志》2002,18(4):11-12
荞麦在许多国家都有栽培,但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我国栽培荞麦的历史悠久,荞麦栽培种有甜荞 (Fagopyrumsagittatum )和苦荞(Fagopyrumtataricum)两个品种,甜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苦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我国是世界苦荞的集中产区,苦荞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hm2 以上,在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等西部省区的一些干旱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1 苦荞的营养价值苦荞具有很高的营养食用价值,用苦荞麦制作的荞米和面粉为我国西部一些地区人民的主食,在许多地方用苦荞制作风味小吃,苦荞是一种既无……  相似文献   

18.
苦荞深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荞与何首乌、大黄、虎杖等中药材同属廖科,是粮药兼用的珍贵资源,仅在我国中西部高海拔冷寒地区有规模化栽培和利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我国科学家深人研究,对苦荞的营养保健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引领了国际学术界对苦荞研究利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9.
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对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7180~1.2826,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037~2.0727,变异系数为5.4%~43.4%,除生育期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所选苦荞资源遗传变异非常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6个性状对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559%,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产量、株型、主茎分枝数和粒型等性状是造成苦荞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62份苦荞种质资源聚为5类,其中类群Ⅰ的材料各农艺性状表现较为均衡,是选育苦荞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类群Ⅴ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与较优的性状表现,是抗倒伏亲本的较优选择。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基于4个主成分贡献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10份综合性状较优的苦荞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苦荞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26个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主要表型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6个苦荞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性状之间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茎分枝数,为33.30%,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生育日数,为6.13%。相关性分析表明,苦荞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大多数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9.55%。聚类分析将26个苦荞种质资源分为3类,第Ⅰ类综合性状不突出,第Ⅱ类属于高产型,第Ⅲ类属于矮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