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几年,笔者在室内镜检时发现,在连作晚稻后期发生稻瘟病的田块中,有相当数量类似穗颈瘟的病穗并不是受稻瘟病菌所感染。而是由其它真菌侵染而引起的,习惯上称之为穗枯症。进一步的调查证明,这种穗枯症可单独发生也常和稻瘟病混发在一起,在田间发生较为普遍,在杂交水稻田中尤为明显。虽然在水稻生长后期这些罹病植株较少成为白穗,对产量的影响也远不及穗颈瘟那么严重,但这些穗枯引起的枝梗及穗颈褐变,可导致稻穗的严重早衰而降低千粒重。不仅影  相似文献   

2.
郭世平 《植物保护》1994,20(1):52-52
1993年余庆县穗颈稻瘟流行成灾1993年余庆县水稻栽插面积15万亩,其中杂交稻占92%,以汕优、D优系列为主。1993年9月1-5日对全县水稻产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穗颈稻瘟发生危害作了调查,1993年余庆县穗颈瘟发生面积11.3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  相似文献   

3.
调查分析稻粒黑粉病、穗颈稻瘟等两系杂交稻制种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清除菌源、轮换制种、健身栽培、对口药剂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叶瘟发生较重的稻田,用6%丙唑·多菌灵悬浮剂预防穗颈瘟。试验结果表明,施2次6%丙唑·多菌灵悬浮剂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优于施药1次的,但没有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好。因此,在稻瘟病偏重发生的地方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最好不用6%丙唑·多菌灵悬浮剂预防穗颈瘟。  相似文献   

5.
部分中国栽培稻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苗期16个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抗谱测定以及成株期叶瘟、穗颈瘟鉴定结果为依据,分析了75份中国栽培稻稻瘟病抗性资源的抗瘟性。结果显示,不同抗性品种的抗谱以及对成株期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苗期抗谱测定结果与成株期叶瘟抗性显著相关,而与穗颈瘟,以及叶瘟与穗颈瘟间相关不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抗性资源可分成9个类群,其中以第6类群包含品种最多,抗谱最广(81.3%~100%),并高抗A、B、E、G群生理小种和抗穗颈瘟,可作为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的抗性鉴定:1973~1977年在稻瘟病圃中,筛选出对穗颈瘟4~5年保持中抗以上的品种15个,1975~1977年又鉴定出对穗颈瘟3年均保持中抗以上的品种47个。在病圃中对大量水稻品种抗性鉴定材料的统计分析表明,籼稻品种的叶片对稻瘟病菌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强的品种数量比粳稻多。穗颈和主轴则不同,在病圃中粳稻叶瘟发生较重的年份,籼稻抗侵入的品种数量比粳稻多,反之,籼稻比粳稻少。但在同一抗病等级中,粳稻造成的损失多比籼稻轻,表现耐病性强的品种数量比籼稻多。根据多年和多点试验,绝大部分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之间抗性表现不一致。就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变化情况相比,叶瘟抗性变化较穗颈瘟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4-2007年册亨县稻穗颈瘟发生情况调查结果,系统分析了册亨县穗颈瘟的发生特点,提出了有效控制稻穗颈瘟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是雷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 333 hm~2,每年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发病面积在1 000 hm~2以上。2014年水稻穗颈瘟的发病面积为872 hm~2,造成120 hm~2水稻绝收。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穗颈瘟的防治,笔者分析2014年水稻穗颈瘟偏重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1.为害症状水稻穗颈瘟发生在穗颈、枝梗处。在稻株穗颈上,初期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当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的主要表现有叶瘟、穗瘟。叶瘟严重时引起水稻坐蔸,穗颈瘟则造成白穗;在保温秧田和旱育秧田可以发生苗瘟,引起秧田死苗;在特别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高肥水、较长时间高温高湿)下,可以见到节瘟、叶枕瘟,节瘟可以造成茎杆折断,叶枕瘟可以诱发穗颈瘟;水稻齐穗后发病,可以出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穗颈瘟俗称“吊颈瘟”,如抽穗后期发病受害较轻,尚可部分成熟,但影响质量;如始穗期发病,多形成白穗或瘪粒,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007年合浦县局部地区晚稻穗颈瘟发生严重,受害重的田块颗粒无收。为将来更好地做好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指导工作,现将2007年合浦县穗颈瘟发生严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11.
营山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5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流行性病害,该病的发生轻重直接影响全县粮食生产的丰欠。近年来,稻瘟病在营山县大发生频率增加,特别是2004年大流行,叶瘟发生0.62万hm^2,穗颈瘟发生0.69万hm^2,损失稻谷1.42万t。2005年入夏以来,受阴雨寡照天气较多和水稻品种抗性较差等冈素影响,水稻叶瘟发病早、来势猛、病点多、分布广,穗颈瘟呈大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省主要水稻产区,每年稻瘟病(稻叶瘟和穗颈瘟)发病面积约4.67万hm2。2012年黔东南州水稻穗颈瘟发生面积2.14万hm2,造成绝收面积235.2hm2,使全州水稻产量损失严重。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穗颈瘟的防治工作,笔者对2012年水稻穗颈瘟偏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症状水稻穗颈瘟发生在穗茎、枝梗处。受害部分呈淡褐色或  相似文献   

13.
水稻穗颈瘟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沈秋光(上海市植保植检站150036)水稻穗颈瘟是上海郊区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自80年代以来,晚稻穗颈瘟大发生频率高达38%。近年来已成为制约郊区水稻大面积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水稻穗颈瘟发生原因浅析1.1菌源充...  相似文献   

14.
田间试验显示,50%瘟克星可湿性粉剂900g/hm2,对早稻叶瘟的防效为80.35%,穗颈瘟防效为79.78%.在稻瘟病的防治工作中可选用50%瘟克里可湿性粉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黎永健 《广西植保》2014,27(3):18-20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药剂,试验采用5种防治稻瘟病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共施药3次,每次间隔14 d,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 20 g/667 m2、25%咪鲜胺EC 100 g/667 m2对水稻叶瘟、穗颈瘟的防治效果略优于20%三环唑WP 85 g/667 m2、2%春雷霉素RT 120 g/667 m2,与40%稻瘟灵WP 80 g/667 m2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75%肟菌·戊唑醇WG 20 g/667 m2对水稻叶瘟、穗颈瘟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增产率达20.18%,增产效果明显且无药害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其中以叶瘟和穗颈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两者对产量影响关系和程度怎样?却很少有报道.在1990年早稻稻瘟病综合防治示范中,我们在平南县同和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于分蘖期、始穗期、齐穗期施药防治,以了解不同时期施药对稻瘟病的发生及其造成产量损失的效应,从而进一步探索叶瘟和穗颈瘟对产量影响的关系,为更好地提供指导防治依据,现将试验结果及分析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双季晚稻常年因穗颈瘟和枝梗瘟的为害造成产量下降。一般年份病穗率为1—12.9%;严重年份病穗率高达80%以上,并造成大量白穗。其发生普遍、损失极大,严重地障碍着双季晚稻产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明确穗颈瘟和枝梗瘟对产量的影响,提供损失率估计的科学依据,我们在大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穗颈瘟和枝梗瘟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了测定和验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鹰潭市位于江西东北部,以双季稻为主,早稻种植面积约466667hm2,是早稻常发性主要病害之一,但其发生程度在年度间差异较大,1984~1998年,早稻穗颈瘟发生最重的年份是1985年,发生面积为11440hm2,其中绝收2400hln,损失达30500t;发生较重的年份是1984、1986、1990、1997、1998年,其发生面积为1533.3~6320hm2,其余年份发生较轻,发生面积为8.0~853.3hm2。本文根据早稻穗颈瘟发生的历史资料简要分析重发生原因,提出防治对策。1早稻穗颈瘟重发生原因浅析1.且品种抗病性是决定德颈瘟自发流行的主要因素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是决定是…  相似文献   

19.
龙州县本地香糯种植历史悠久,以软、糯、香闻名,深受市场追捧.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且连年种植,加上农民防控意识薄弱等原因,香糯穗颈瘟发生呈上升趋势并逐年加重,产量损失巨大.为此,笔者通过多年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了龙州县本地香糯穗颈瘟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科学防控对策,为防控香糯穗颈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也是重庆市水稻种植区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常年稻瘟病发生危害因生态特征、小种组成和危害情况的差异可划分为3个生态区:海拔500 m以下丘陵河谷稻瘟病偶发区、500~1 000 m坪上低山叶瘟穗颈瘟常发重病区和1000 m以上漕坝中低山穗颈瘟重于叶瘟常发重病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