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培甘薯的光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三种水培甘薯食用型南薯88、兼用型徐薯18和特用型南紫薯008的光合进行了测定,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三种甘薯品种的光合作用生理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存在着差异,食用品种南薯88的光和潜力最强,可在高密度栽培下发挥群体优势达到高产;兼用型品种徐薯18对光的适应性次之,在较高密度栽培下能发挥群体优势;特用型品种南紫薯008的光合潜力和对光的适应性均最弱,但对弱光的利用率最高,最适合于间套作。不同类型甘薯品种间的生理指标存在相似的变化,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对甘薯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呈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在光能利用上的差异。南紫薯008在较低光强下能很快使气孔打开,蒸腾速率也快速增加,从而使光合速率也加强。在高光强下,南薯88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值最大,这可能是南薯88光合速率高的原因。为田间甘薯的共性和特异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产量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产量和激素含量的影响,以济薯18、徐薯18和商薯0110为试验材料,在开始进入块根膨大期时(移栽后第35天),叶面喷施矮壮素·DA-6合剂和烯效唑,观察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生长类型甘薯的产量、光合作用和叶片、块根中的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促进同化物向根部的转运,提高了块根的产量。其中每hm2喷施1 500 m L矮壮素·DA-6合剂处理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产量,225 g烯效唑处理显著提高了济薯18和徐薯18的产量。调节剂处理对不同类型甘薯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矮壮素·DA-6合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徐薯18的光合速率,而对济薯18和商薯0110的光合速率的提高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烯效唑处理对甘薯叶片的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烯效唑处理降低了3个甘薯品种的叶片IAA含量,显著降低了济薯18膨大中期的GA3和叶片ZR含量,降低了徐薯18膨大后期的块根ZR和ABA含量;增加了济薯18和徐薯18膨大中、后期的叶片ABA含量、膨大前、中期块根IAA含量以及整个商薯0110膨大期的块根IAA含量。矮壮素o DA-6合剂处理显著降低了济薯18膨大中期的叶片IAA、膨大后期的块根和叶片ZR含量,降低了徐薯18膨大前期叶片IAA、ZR、ABA、块根ZR含量以及降低了商薯0110膨大前期的叶片GA3和后期的ZR含量;增加了济薯18膨大前期的块根ABA、GA3、叶片ZR、中期的叶片ABA和整个膨大期的块根IAA含量,增加徐薯18膨大前期的叶片ZR、中期的块根GA3和ZR含量、叶片IAA、ABA、后期的块根IAA含量,增加了商薯0110膨大期的块根ZR、ABA、中期的叶片ZR、后期的叶片GA含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部分改变了甘薯内源激素的变化动态,促进了地上部同化物向块根的转运,提高了甘薯的块根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异,并不是影响甘薯块根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土壤水分对甘薯块根形成的影响及其与块根数量和整齐度的关系。选用鲜食型甘薯品种烟薯25作为试验材料,在发根分枝期设置50%±5%(W50)、60%±5%(W60)、70%±5%(W70)、80%±5%(W80)、90%±5%(W90) 5个土壤相对含水量水平,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甘薯潜在块根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收获期块根数量、整齐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潜在块根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转化酶活性,栽植后10~35d,W70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甘薯潜在块根中蔗糖合酶活性和淀粉含量,栽植后10~25d,W70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栽植后30~35 d, W7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70处理的单株结薯数和块根产量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14%~120%和22%~122%、单薯重的变异系数较其他处理降低9%~34%。甘薯发根分枝期土壤相对含水量70%有利于促进块根形成,增加收获期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和块根产量,改善块根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4.
甘薯根系生物学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宝卿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06-112
为研究甘薯根系生物学性状的内在关系,了解其形成和分化规律,为甘薯标准化栽培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撑。试验通过温室水培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0个甘薯品种的根系性状。栽后10天,甘薯苗期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平均直径和体积等形态性状贡献率最高且达80.56%;栽后20天,根平均直径的贡献率最高且达27.79%。收获后,单株块根总鲜重与倒三节、倒二节块根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倒二节块根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倒三节块根重量关联系数最高且达0.6595。在栽后15天,苗期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和体积与单株块根总鲜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在栽后25天,苗期根系干重与单株块根总鲜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苗期根干重、根体积、根长和根平均直径等性状与单株块根总鲜重关联度较大。栽后10天和20天可能是甘薯根系生长、分化的重要时间节点,节间长度和栽插深度影响产量形成,苗期根系生物学特性与收获后块根产量之间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甘薯苗期根系农艺性状与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甘薯苗期根系生长发育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水培的方法分析了根系农艺性状与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栽后25天内,‘烟薯25’的根长指标一直保持最高,色素提取型甘薯品种Aya和‘济黑1’的平均根鲜重最高,但其平均单株根干重却最低。淀粉型甘薯品种(‘徐薯18’、‘济徐23’)根系在栽后10天就已块根分化完成,并开始了干物质的积累,早于鲜食型甘薯品种(‘济薯22’、‘烟薯25’)和色素提取型甘薯(Aya、‘济黑1’)的根系分化过程。对不同节位根系的内源激素分析发现,尽管6个品种的不同时期、不同节位上根系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但3个节上根系生长促进类激素(IAA、ZR、GAs)含量在栽后15天左右达到高峰,倒三节根系中的ABA含量低谷也出现在栽后15天左右。对甘薯苗期不同节位根系农艺性状与内源激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从栽后5天至栽后25天,倒一节根系体积的增大主要与生长类内源激素的平衡紧密相关,生长较为缓慢,而薯苗的倒二节和倒三节根系在栽后20天左右进入了生长的旺盛期,干物质积累迅速。倒一节至倒三节根系分化的时间分别为栽后20天、栽后15天和栽后10天左右,从薯苗基部向上,各节位根系分化时间有逐渐提前的趋势。总之,甘薯苗期不同节位根系的生长、分化特点以及内源激素调控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套作甘薯高产优质的氮肥运筹方式, 以甘薯套作及单作为主区, 定量氮肥全部基施、分2期和分3期运筹为副区, 于2015—2016两年度探讨了不同处理对2个甘薯品种(渝紫7号和万薯10号)块根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2个品种无论单作或套作, 定量氮肥分2期或分3期运筹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产量、单薯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套作中定量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2个甘薯品种商品薯率影响不显著, 但单作中分3期运筹时最高; 万薯10号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以定量氮肥分3期运筹最高, 渝紫7号块根花青素含量以分2期和3期运筹最高, 2个品种块根淀粉含量以氮肥全部基施最高。套作降低了除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外的其他营养品质以及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但套作定量氮肥分2期或3期运筹, 可使这些指标达到或优于单作氮肥全部基施水平。为提高块根淀粉含量, 定量的氮肥宜采用全部基施, 为同时优化其他营养品质、提高甘薯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定量的氮肥宜采用分2期或分3期运筹。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栽插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泰紫薯1号’和‘泰薯15’为试验材料,研究直栽、斜栽、平栽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叶生长、T/R值、块根膨大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商品薯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在斜栽和平栽方式下2个品种T/R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直栽方式;2个品种甘薯块根膨大速率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平栽与斜栽方式2个品种块根商品薯率均高于直栽方式,平栽方式结薯数和薯块均匀度优于斜栽方式。综上所述,平栽和斜栽方式优于直栽方式,能够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及商品性,其中平栽方式较适用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可根据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8.
选用结薯数差异显著的甘薯品种商薯19和济徐23,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调查生长前期根系生长发育情况,测定根叶糖组分,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单株有效薯块数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济徐23相比较,商薯19发根缓苗迅速,整个生长前期均较为侧重吸收根系建成,且秧苗栽后15 d和30 d地上部和整个根系生物量比值(T/TR)相似;而济徐23较早完成不定根的发生(秧苗栽后15 d)和不定根向块根的分化建成(秧苗栽后30 d),封垄期(秧苗栽后45 d)具有较小的地上部和块根生物量比值(T/SR)。2个品种在生长前期根叶中蔗糖、己糖代谢和贮藏糖类多聚物的形成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商薯19整个生长前期比济徐23的根系蔗糖/己糖比率显著低,在块根分化建成过程中根叶间具有较高的蔗糖浓度梯度,且根系中存在2种低果聚糖(蔗果三糖和蔗果四糖),秧苗栽后30、45 d叶片淀粉含量显著低;而济徐23在块根分化建成过程中根系仅有蔗果四糖,且与商薯19比,封垄期根系蔗糖/可溶性总糖比率相似而根系蔗糖/淀粉比率显著低。2013年和2014年的大田试验均表明,封垄期商薯19具有显著多的单株有效薯块数和显著高的单株有效薯块鲜重(F=10.71,P=0.0170;F=13.97,P=0.0212),而收获时商薯19具有显著多的单株有效薯块数和显著高的块根产量(F=353.89,P<0.0001;F=88.94,P<0.0001),济徐23具有显著高的平均单薯鲜重(F=10.32,P=0.0124)。  相似文献   

9.
氯化钾对甘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氯化钾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其作用的最佳施用量。以4种甘薯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氯化钾用量对甘薯块根结薯数、单薯重、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以及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显著提高4种甘薯的产量,最大增幅达到47.24%~116.36%;随着氯化钾施用量的不断增加,甘薯的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甘薯产量均与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呈显著正相关,即氯化钾对甘薯产量的提高是通过增加甘薯的结薯数和提高甘薯的单薯重来实现的,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量氯化钾肥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当氯化钾含量超过562.5 kg/hm2时,品质指标的提高率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产量、甘薯品质及经济效益因素,在大田条件下氯化钾的用量不宜超过37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与薯肉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蔺定运  李伟 《作物学报》1989,15(3):260-266
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品种不同有很大差异。高者达28.08毫克/100克鲜重,少者仅0.12毫克/100克鲜重。块根薯肉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呈正相关,r=0.82,达极显著水平。类胡萝卜素的组成成分也影响着块根的薯肉色。β-胡萝卜素是甘薯块根的主要色素,当其含量达总量60%以上,且类胡萝卜素的总量也高时,块根薯肉色橙红。用色差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on storage root form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torage root number under different potassium application rates of sweet potato root, sweet potato varieties ‘Yanshu 25’ and ‘Beijing 553’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orage root number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potassium oxide (K2O) was used as fertilizer, and four potassium fertilizer gradients of 0 (K0), 120 (K2), 240 (K3), and 360 kg hm-2 (K4) were se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otassium application rates on the content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the activity of related metabolic enzymes, the number of storage root and root evenness in swelling roots of sweet potato during root formation and harvest stage were studied.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without potassium fertilizer (K0), the application of potassium fertilizer decreased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indoleacetic acid oxidase (IAAO) and peroxidase (POD),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indole-3-acetic acid (IAA),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zeatin riboside (ZR) and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gibberellins (GA3). Potassium application enhanced the activity of primary cambium and promoted the differentiation from adventitious root to storage root by regulating the content of endogenous hormones in swelling roots of sweet potato.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application of potash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and weight of storage roots per plant and root yield of ‘Yanshu 25’ and ‘Beijing 553’. The number of storage roots per plant of ‘Yanshu 25’ and ‘Beijing 553’ increased by 3.16%-25.40% and 3.85%-33.11%, respectively,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by 4.22%-17.31% and 3.94%-18.4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potassium application treatments of the two varieties, the K2 treatment had the highest storage roots number per plant, the highest weight and yield of storage roots, with the best root evenness.  相似文献   

12.
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烟薯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3个N处理(0,45,90 kg/hm~2)和3个K_2O处理(0,75,150 kg/hm~2),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测定块根干鲜质量、Vc、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可增加甘薯蔓长、茎叶鲜质量、T/R值,并提高甘薯块根内蛋白质、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情况下,块根干鲜质量、淀粉和果糖含量有所降低。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块根干鲜质量、薯干率及淀粉和葡萄糖的含量;促进了甘薯对Mg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对Ca的吸收。在氮钾互作条件下,甘薯分枝数、结薯数及Vc、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均有所提高;鲜薯产量与氮肥、钾肥的施用存在交互作用,即在不施N、施K_2O 150 kg/hm~2时,甘薯产量达到最高,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 825.5 kg/hm~2,增幅为29.2%。同时在施N 90 kg/hm~2、不施K_2O时,甘薯产量最低,较不施肥处理减产1 435.5 kg/hm~2,降幅为3.9%。因此,在高肥力土壤,应不施或少施氮肥并配施适量钾肥以期获得鲜食型甘薯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不同分隔方式及不同供磷水平,即0、35、70、105、140 kg P2O5 hm-2对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阐明两种套作模式下种间相互作用及玉米磷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2种套作体系中无论施磷与否,玉米均表现出套作优势(Acs>0,NCRcs>1),且玉米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的竞争能力强于玉米/甘薯模式,大豆和甘薯处于套作劣势,两种模式均促进了玉米磷素积累和产量的提高,施磷70 kg hm-2时,与根系分隔相比,不分隔时玉米磷素积累和产量在玉米/大豆、玉米/甘薯中分别提高了17.05%、5.62%和16.84%、7.17%,磷素当季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1%。种植模式和施磷水平互作效应显著,两种模式均以105 kg hm-2处理玉米茎、叶和穗磷素积累和产量较高,且玉米/大豆套作大于玉米/甘薯套作,说明玉米/大豆模式更有利于玉米磷素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甘薯苗期耐盐性鉴定及其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个甘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 设置对照和200 mmol L -1 NaCl浓度处理, 通过苗期盐土栽培胁迫方式, 对各处理下各品种(系)的茎叶鲜重、根系鲜重、茎叶干重、根系干重、叶片相对电导率、Fv/Fm、SPAD值、SOD酶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根系Na +和K +含量、Na +/K +比值等14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通过对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品种(系)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 将盐胁迫处理下甘薯苗期的14个单项指标转换成5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 通过隶属函数分析, 得到不同品种(系)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 并通过聚类分析, 将18个甘薯品种(系)划分为4种耐盐类型, 其中盐敏感型4个、弱耐盐型3个、中度耐盐型7个和高度耐盐型4个。在此基础上, 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可用于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的回归方程, 同时筛选出茎叶鲜重、根系鲜重、茎叶干重、叶片SPAD值、SOD酶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根系Na +/K +比值等8个可用于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的生理指标。本研究可为甘薯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并为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及耐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氮肥施用量对甜玉米糖分含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品种‘耘甜8号’为试材开展田间实验,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处理(即0、100、200、300、400 kg N/hm2)。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可溶性糖及还原糖含量的线性模型不显著,只是在播种后的第103天,还原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微弱下降。穗重以渐近增长的模式响应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施氮量超过100 kg N/hm2时,穗重对氮肥施用的正响应程度将显著减弱。每公顷增施100 kg N导致穗长降低0.29 cm。氮肥施用量与穗粗、穗行数及行粒数之间的线性模型不显著。增施氮肥能降低凸尖长度。综上所述,增加氮肥施用量对甜玉米糖分含量、穗粗、穗行数及行粒数无影响,且导致穗长微弱降低。然而,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穗重,且能降低凸尖长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生产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处理对旱地覆膜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施用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和总吸收面积,且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加,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达到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降低;不同施用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对马铃薯根系总根长、根体积、总根尖数和主根直径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增加了0~0.50、0.51~1.00和1.01~1.50mm直径范围内马铃薯根系的总根长;施用有机肥的处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块茎产量,与纯施化肥相比分别提高了11.32%、16.04%、23.53%和12.69%。综上所述,在定西地区,施氮量为纯氮180kg/hm2,氮、磷、钾配比为4:3:3(N:P2O5:K2O),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为30%是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施钾对甘薯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顺义  李欢  刘庆  史衍玺 《作物学报》2017,43(7):1057-1066
为探讨施钾调控甘薯根系生长的生理机制,设K0(K_2O:0 kg hm~(-2))、K1(K_2O:75 kg hm~(-2))、K2(K_2O:150 kg hm~(-2))和K3(K_2O:225 kg hm~(-2))4个处理,调查施钾对甘薯生长前期和薯块膨大期根系生长、13C分配量、碳代谢酶活性、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钾处理2个生长时期光电子传递速率(ETR)提高12.7%~63.6%,净光合速率(Pn)提高7.2%~26.4%,施钾通过提高光合特性加速光合产物积累,为根系生长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施钾有利于光合产物由地上部向地下部运转,地下部13C分配量提高10.6%~66.2%(P0.05)。其次,施钾处理提高了块根中蔗糖合酶、磷酸蔗糖合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加速了块根中碳的同化,利于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积聚,促进甘薯根系分化与生长。生长前期,施钾处理总根长提高13.6%~22.8%,根平均直径提高11.3%~51.9%,显著提高了不定根向毛细根和块根分化量(P0.05),有利于有效薯块的早期形成,保证有效的单株结薯数。薯块膨大期,施钾处理提高块根生物量,有利于薯块的膨大,提高平均薯块重,最终显著增产。与CK相比,2014年K1、K2和K3处理分别增产15.8%、24.3%和44.7%,2015年分别增产7.9%、13.4%和22.8%。  相似文献   

18.
云南黄心甘薯地方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世清  冯毅武 《种子》2000,(6):15-17
1996~1997年对征集到的24份云南黄心甘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生长特性、抗逆性、生产力及营养品质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蒙自黄心、红鸡窝、普洱黄山芋、紫红皮、甘心红薯、路南红皮、东川白花等一批黄心地方品种生长势强、适应性强、块根产量高、品质优,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