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影响植物原生质体分裂的生理生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烟草试管苗幼叶,美味猕猴桃、毛花猕猴桃子叶愈伤组织和玉米幼叶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培养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及毛花猕猴桃子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培养20d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分裂率为17.8%和20.5%,前者可继续分裂形成小细胞团,而后者仅分裂1~2次。对照材料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2周后,再生细胞分裂率高达70.1%。玉米幼叶原生质体极难分裂。烟草叶中POX、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它3种材料。因此较低水平的POX、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是两种猕猴桃子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裂率低和玉米幼叶难以培养成功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植物体细胞杂交使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植物有可能实现遗传物质重组,创造和培养植物新品种.猕猴桃(Actinidia)现有栽培品种存在一定的缺陷,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对猕猴桃品质特性进行改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基本概况、猕猴桃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情况以及体细胞杂交技术在猕猴桃育种工作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改良猕猴桃种质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软枣猕猴桃原生质体最佳酶解液配方。[方法]以4种配方酶解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等量软枣猕猴桃叶片,比较最后收集的纯化原生质体量,筛选最佳酶解液配方。[结果]配方Ⅲ(1.0%纤维素酶、0.5%离析酶、0.3%果胶酶)和Ⅳ(1.0%纤维素酶、0.5%果胶酶)处理酶解效果要明显优于配方Ⅰ(2.0%纤维素酶、0.5%离析酶)、Ⅱ(2.0%纤维素酶、0.3%果胶酶)。[结论]配方Ⅲ(1.0%纤维素酶、0.5%离析酶、0.3%果胶酶)为软枣猕猴桃原生质体最佳酶解液配方。  相似文献   

4.
适宜原生质体分离的美味猕猴桃愈伤组织的愈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味猕猴桃东山峰79-09品种诱导产生的4种类型愈伤组织,其分离原生质体的效果不同;A型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数量多,但活力较低;B型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活力也高;C型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数量少,但活力高;D型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数量较多,但活力低。  相似文献   

5.
适宜原生质体分离的美味猕猴桃愈伤组织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美味猕猴桃东山峰 79- 0 9品种诱导产生的 4种类型愈伤组织 ,其分离原生质体的效果不同 :A型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数量多 ,但活力较低 ;B型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不仅数量较多 ,而且活力也高 ;C型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数量少 ,但活力高 ;D型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数量较多 ,但活力低  相似文献   

6.
软枣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团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软猕猴桃叶片、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酶液配方2优于配方1,成龄叶片优于幼龄叶片;培养方法以浅层培养法最好;改良MS液体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原生质体,5-7d出现第一次细胞分裂,14d出现第2次细胞分裂,30d形成多细胞团,55d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7.
美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美味猕猴桃雄株茎段愈伤组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并培养在KM8P附加0.45mol/L葡萄糖和0.05mol/L蔗糖的培养基上,用低熔点琼脂糖包埋,6 ̄7d发生第一次细胞分裂,培养20d的分裂率为11.3%,在未添加新鲜培养液的情况下,原生质体再生的细胞可持续分裂至80d左右,并形成2 ̄3mm大小的愈伤组织,然后采用二步诱导分化法将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出绿苗,再诱导生根,形成完整的小植  相似文献   

8.
用PEG介导法对游离出来的软枣猕猴桃原生质体进行遗传转化,成功地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导入了原生质体,并获得了瞬间表达.结果表明,影响GFP基因转化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生理状态,PEG的种类和浓度;适宜的转化条件和方法为,将从白色、较为疏松愈伤组织中游离的原生质体,悬浮到质量分数为13%甘露醇的洗液(CPW13)中,置于45℃水浴中热激5min,再放在冰浴中迅速冷却;加入质粒,轻轻混匀后静止10min;逐滴加入质量分数40%PEG6000介导转化,终浓度为100g·L-1,在室温下放置20min;逐滴加入CPW13稀释转化后的原生质体,以避免PEG浓度剧烈变化造成细胞膜破裂.  相似文献   

9.
油菜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原生质体培养基成分、原生质体培养方法及原生质体应用前景等方面介绍了油菜原生质体培养近10年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苹果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主要包括材料选择、原生质体的分离、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培养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落叶果树原生质体技术在近10年内已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原生质体技术方面已取得成功的落叶果树原生质体培养中的材料来源、分离培养、植株再生及有关原生质体体细胞融合并对目前落叶树原生质体技术研究中需注意的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的促融方法、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且展望了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原生质体技术包括原生质体植株再生、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等,在园艺植物育种应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变异为园艺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大量材料;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则是育种工作的新途径。二者都对育种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中起重要作用。原生质体的来源、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方法等,都对原生质体的培养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观赏植物原生质体在细胞融合、遗传转化上有了一定发展,为创造观赏植物新种质提供了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正作为一种遗传基因高频重组的有效方法和遗传研究工具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国内外食用菌科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要获得融合的成功,首先必须对细胞壁进行消化,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并使原生质体能高频率再生产生细胞壁。所以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中的重要一步。在本试验中,作者采用新生酶-Novozym234分离了光木耳和毛木耳的原生质体,并进行了再生。同时对原生质体的两种再生型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6.
曹文娟  蔡小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1954-1955,1959
利用原生质体进行生物技术育种的先决条件是其能再生完整植株,但目前一些基因型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仍然未获得成功.综述了植物原生质体顽拗现象,并从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过程中的氧化胁迫、原生质体再生能力差异的分子机制方面对与该现象有关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影响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微生物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包括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再生及融合子的分离等主要过程。综述了培养基成分、菌龄、酶的种类及浓度、稳定剂、PEG的分子量、浓度等因素对微生物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的影响,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何首乌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融合方法。[方法]用机械法制备何首乌叶片的原生质体,用PEG结合高Ca2+-高p H诱导融合法来诱导其原生质体,研究原生质体的融合现象。[结果]何首乌叶片在25℃和35%的蔗糖溶液中处理30 min能够制备出较多的完整原生质体。用20%PEG融合液处理原生质体20min能够有效地诱导何首乌原生质体的融合,2个细胞的融合效率为11.7%,表明用机械法制备的原生质体也是有活性的。[结论]该技术为何首乌原生质体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紫菜种内原生质体的融合和融合体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解法分离出野生型叶状体和红色突变体的坛紫菜原生质体以及条斑紫菜野生型叶状体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法进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当加入原生质体液内的PEG被稀释除去百,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形成许多杂合体,种内原生质体融合率坛紫菜为9.7%-12.4%,条斑紫菜为10%-11.5%。PEG分子量在1540-6000之间,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原生质体融合率增高,原生质体融合体被挑出来进行单个培养,经过30天培养坛紫菜的一个杂合体(含一个红色原生质体和一个进驻生型原生质体)再生成一个呈红色和野生色的相嵌叶状体,鸸 个含两个红色原生质体的融合体再生成一个在基部和头部均长假根的叶状体,但来自这个再生体的原生质体只长成具有一个假根的叶状体,从原生质体融保体的再生体以及它们无性繁殖体的结果来看,坛紫菜的种内原生质体融合体可能只发生了细胞质融合,而真正的核融合并没有发生,培养15-20天,条斑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体先再生成细胞团,然后由细胞团释放出许胞子并萌发成正常野生型叶状体。  相似文献   

20.
原生质体技术是在原生质体分离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技术操作,包括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转化、植株再生等.原生质体技术为细胞杂交,新品种培育,及其与有关的细胞、分子和遗传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提供一种使用范围广、可行性强的技术体系.阐述了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遗传转化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认为原生质体技术在高等植物遗传性状的改良及生产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