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根据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抽水试验数据资料,确定该区域含水层平均厚度、单井涌水量、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及水力坡度等水文地质参数,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分析补给量与排泄量平衡情况,采用开采系数法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并分析区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及保证康平县开发区水源地的安全生产,根据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数值模拟表明:该区地下水位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可以用来预测。利用该模型对不同开采方案下水源地的流场变化进行了预报期为15 a的预测。最后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模型参数的敏感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某拟建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域。农业用水是研究区用水大户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占据很大比例,制约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做好资源评价及水质综合评价,将对农业节约用水规划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查明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基本情况。遵循客观规律,根据现场勘查工作实际获取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参数值,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采用水量均衡法计算评价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采用开采试验法计算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利用实际水样测试结果,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给出了对建设该地下水水源地的建议,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查明了沈采地区第四系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开采现状及地下水动态,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下水动态趋势进行了预测,论证了扩大开采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阿图什哈拉峻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含水系统各子系统间关系分析,采用系统分解合成方法,将地下水系统分解为北部单一潜水系统和南部上层潜水、下部承压水子系统,在合理耦合各子系统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地下水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离散,经DevelopStudio编程,利用潜水、承压水模拟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在得到该地区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参数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各系统间水量交换关系,为地下水系统的合理开采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滦河流域上游闪电河子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为例,阐述了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水文地质实体辨识,含水层概念模型选择,边界条件的确定,初始水头、含水层底板高程、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及用可视模块化的三维有限差模型(VISUAL MODFLOW)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全过程。基于地质统计学插值、估值理论,对于MODF-LOW减小误差和简化参数的调节试算过程提出了新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惠农区渠井用水比例失调,导致地下水越过适宜埋深造成次生盐渍化的问题。选择惠农区李岗村为试验区,在概化试验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双重节点方式对地表水地下水模型进行耦合,在每个时间段对两者进行联立同时求解,通过HydroGeoSphere进行模型的计算求解,率定和验证模型中的水文地质参数。并通过建立的模拟模型,适时调整用水比例,得到在生态安全埋深下,渠井用水最优比例。  相似文献   

8.
合理设计开采方案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和避免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承德市四道河典型傍河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在明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运用仿泰斯公式和映射叠加原理计算出合理的开采井布局,数值法与解析法相结合得到最优开采方案,确定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结果显示,在研究区4个区段内29眼开采井沿河流单排布设,井河距离为25 m,井间距离为150 m的方案为最优开采方案,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4.51万m3/d。滦河对地下水的补给充足而稳定,取水保证程度较高,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农田灌溉开采地下水,涉及到水文地质勘测,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灌溉投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如下的探讨:1 农田灌溉的水文地质勘探平原地区农田开采地下水一般面积大,并分布广,且开采时间集中,要求补源快、机泵配套容易,开采费用低等。因此,灌溉开采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井渠结合区域分布的确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井渠结合是河套灌区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控制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可高效利用地下水,适当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无效蒸发,降低土壤盐碱化,达到节水抑盐的目的。河套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确定合理的井渠结合区分布和面积成为研究重点和难点。综合分析了河套灌区大量的水文地质和水化学资料,并结合河套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分区图,确定了3种矿化度开采上限条件下,井渠结合可开采利用区的分布及面积。结果表明,当灌溉用水矿化度上限分别为3、2.5、2g/L时,得到相应的可开采区域控制面积分别为58、41和31万hm~2,并给出了相应条件下井渠结合区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1.
人民胜利渠灌区适宜井渠用水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改善灌区生态环境,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在对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水位动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地下水模拟模型与GIS技术进行结合,并设置8个情景方案,预报了灌区5 a后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灌区适宜的井渠用水比。结果表明,目前灌区地下水位呈不断下降趋势,削减灌区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位的恢复有明显的作用。平水年削减10%的地下水开采量,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用水比例调整为1/0.78,上游调整为1/1.24,中游调整为1/0.85,下游调整为1/0.41,灌区机井数从原来的20 261眼削减到14 315眼,可以基本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12.
基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的灌区机井布局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机井布局缺乏合理科学规划,造成的北方灌区地下水采补失调问题,以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在灌区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地下水开发利用类型区;以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分析为依据,拟定不同的井灌地下水开采规模方案,并通过地下水数值模拟计算,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规模;运用传统计算方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计算灌区规划机井数,单井灌溉面积及井距,确定灌区机井合理布局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开采方案Ⅱ(采补平衡)条件下,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年内变幅最小,且呈微小上升趋势,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缺水率可控制在1%左右,利于涵养地下水源.针对现有机井数量,灌区需做如下调整:塬上灌区需新建机井53眼,塬下灌区需减少机井242眼,以利于灌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灌区土壤盐渍化发展模拟预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秦王川灌区观测和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目前广为实用的MODFLOW地下水模拟软件,对灌区地下水动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对地下水质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灌溉实施以来,秦王川灌区地下水位逐年上升。未来10年内盐沼区面积扩大约为28 km2,并且将继续增加,地下水埋深0~2 m的面积达31.4 km2,占灌区面积的比例约为6%。未来20年地下水埋深0~2 m的面积达47 km2,占灌区面积的比例为10%左右。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对控制土壤盐渍化发展的因素和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明沟排水为主,加大灌区下游地下水排泄能力;以渠灌为主,适度发展井灌,大力推行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突变理论的吉林西部灌区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水作为灌区的灌溉水源,灌溉回归水补给容易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选取了自然状态、水环境、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这4个评价要素和相应的17个评价因子,构建了吉林西部灌区地下水环境风险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理论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五家子灌区、大安灌区和松原灌区均属于轻险,风险值分别为0.9206、0.9303、0.9196.吉林西部灌区的地下水环境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下水均衡模型,分析了陕西泾惠渠灌区不同频率典型年的地下水均衡状况,结果表明降水入渗补给、渠系渗漏及田间灌溉入渗补给、井灌回归补给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占总补给量的85.99%~82.89%;而人工开采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农灌地下水开采量、人畜和工业用水开采量占总排泄量的69.7%~72.86%.以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结合灌区发展规划,设置了4种不同的灌区发展情景模式,运用所建立的地下水均衡模型计算了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其变化范围为0~0.07 m;以地下水位变幅最小为准则,得出了不同频率典型年合理的渠井用水比例范围为1.49~1.53,从而为灌区地下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东禹城引黄灌区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定有多种作物且灌溉水源为动态变化的灌区的配水计划,提出了由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2级模型组成的配水模型。其中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包括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2部分,优化模型的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模拟模型的方案便于实施。模型中联合运用引黄水和地下水,可减少因黄河缺水对农业造成的重大损失。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山东禹城灌溉配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界面友好,实用性强,基本上可灌溉灌区的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测的时段平均流量和水位的资料,建立了水均衡计算模型,通过简单的理想算例和实际观测资料,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以某灌区为例,利用前10年的实际月平均观测资料,反求了模型参数,并对后10年进行了水位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简单、实用,可以用于大区域长时段的地下水均衡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Numerical models for the simulation of soil water processe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this information can support the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 a rationale usage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latter objective requires the knowledge of spatially distributed input parameters concerning vegetation status, soil hydraulic behaviour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 This task can be achieved by a conjunctive us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models. The present work focuses on the criteria applie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one-dimensional model for water flow in each parcel of an irrigation district in southern Italy having extension of 3000 ha.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条件下宁夏银北灌区地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灌区引水、排水、降水及蒸发等长观资料,分析讨论了宁夏银北引黄灌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状况。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银北灌区地下水动态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后,灌区地下水动态。首先按照优化后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及相应的灌溉定额,反推灌区灌溉引水量。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得到与灌溉引水量相对应的沟排量。最后,用反推所得数据及典型年份的降水和蒸发资料,进行了地下水动态趋势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模型的预测结果,并将预测结果绘制成相应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相似文献   

20.
变化环境下灌区地下水动态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从地下水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出发,运用了线性趋势回归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3种统计水文学方法,分析了近30 a(1981—2010年)灌区变化环境因素——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灌溉量及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灌区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平均年降水量倾斜率为-2.900 mm/a,而蒸发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年蒸发量倾斜率为3.270 mm/a,降水量和蒸发量两者具有互逆变化特征;灌区地表水灌溉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地下水开采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基于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时程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995—2005年,灌区西北部地区地下水位有明显下降趋势,10年间下降约7~8 m,中部乃至东南部也有小幅度的下降,下降不足1 m;2005年以后,灌区内仅在渭河北岸的武功、兴平南部及咸阳中南部有小幅度下降趋势.通过灰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得知各影响因子的关联度都较大,均在0.5以上,且塬上灌区与塬下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驱动因素分别为地表水灌溉和地下水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