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利用便携式棕榈藤人力采收机对棕榈藤成熟林实施"手动机械法"采收藤条的作业方法及工艺。分别对基于手动机械法的"边缘推进式"、"中心开花式"及"垄间穿行式"等采藤作业方式进行了实用性工艺研究,并制订了较为具体的工艺原则及工艺方案。为实际采藤生产中有效地组织手动机械法实施采藤作业提供工艺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棕榈藤自身生长特性、形态特征使得采收工作十分困难。棕榈藤的采收分人工和机械采收。传统的藤采收方法采收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藤材采收损耗大,甚至对树木造成损毁。文章介绍了藤采收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棕榈藤采收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棕榈藤利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国际棕榈藤利用、产业和贸易的发展历史,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棕榈藤藤材工艺学性质的研究与进展,简要地介绍了棕榈藤采收、产后加工的工艺流程、藤产品及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洪深 《热带林业》2007,35(2):48-51
从2000年开始,保亭县利用天然次生林资源,以形成棕榈藤区域经济为目标,大力发展棕榈藤的种植产业。随着人工种植棕榈藤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棕榈藤栽培、抚育管理、采收等成熟技术及适地适树原则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保亭县人工种植棕榈藤生长情况调查,旨在掌握和了解保亭县这几年人工种植棕榈藤的生长和管理情况,为今后保亭县棕榈藤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中综述了20年来国内外在棕榈藤造林和经营方面的研究概况,包括棕榈藤的种苗、造林地选择、混交模式、林地清理、整地、造林密度、幼林施肥、生长收获模型以及采收技术,旨在为发展棕榈藤人工栽培、加强藤林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棕榈藤是热带亚热带天然林的重要层间植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和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热带亚热带天然林的大面积破坏和棕榈藤的过度采收不仅使棕榈藤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而且导致天然棕榈藤资源总量急剧减少,为了促进热带亚热带天然林和棕榈藤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证制藤工业资源的持续发展,总结了棕榈藤造林所用的各种种植材料-果实,种子,根薛苗,压条苗,野生实生苗,播种苗和组培育和应用特点,对棕榈藤栽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非木材产品,用途广泛,可编织、食用、作家具,特别是藤家具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但藤工业所需的原材料正面临着短缺的危险。至今藤家具工业的用藤主要来自于天然棕榈藤资源,由于过度采收和热带森林的破坏,天然棕榈藤资源日益锐减,使棕榈藤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侵蚀并威胁到棕榈藤家具工业。文中提出棕榈藤引种驯化对天然棕榈藤资源的保护和藤家具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分别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中国等主要产藤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棕榈藤引种驯化历史,最后阐述了棕榈藤引种驯化在保护棕榈藤资源和发展棕榈藤家具工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便携式棕榈藤采收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便携式棕榈藤采收机的设计方案。该采收机采用功率分流的两级定轴变位齿轮传动作为增力机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省力高效、适于林区采藤作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世界竹藤通讯》2009,7(2):24-24
2009年1月,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广州组织召开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承担起草的《棕榈藤名词术语》和《主要经济棕榈藤种种实采收及其处理技术规程》两项国家标准项目审查会。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的领导到会指导,国际竹藤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海南省林业局、南海藤厂等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专家出席会议。评审专家认为,《棕榈藤名词术语》规定了棕榈藤的形态、培育、采收和加工等方面的名词术语,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中兼具经济、生态价值的一类攀援植物,水分是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系统总结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影响对棕榈藤培育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棕榈藤幼苗阶段和萌蘖阶段应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水分和光照的交互作用对棕榈藤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藤种对水分需求的差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棕榈藤抗性生理和分子机制、影响棕榈藤生长的水分及其他生态因子耦合作用、棕榈藤高效育苗体系和不同区域棕榈藤地理分异规律等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解决棕榈藤高效培育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制藤工业发达、工艺精良,藤产品出口约占国际市场份额20%.然而国内棕榈藤资源匮乏,极大制约了制藤工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摆脱资源危机的被动局面,加快了棕榈藤资源人工培育的步伐(许煌灿等,2001).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是中国特有棕榈藤种之一,藤茎具良好工艺特性,是藤编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是华南地区推广栽培的首选藤种(江泽慧,2002;曾炳山等,2003).良种先行是发展棕榈藤人工林的首要步骤,而通过组培快繁苗木则是良种先行的重要途径.然而与其他林木相比,国内外对棕榈藤的研究较迟(许煌灿等,1994;Dransfield,2002),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棕榈藤家系选优的研究报道.最近,国内学者对单叶省藤组培苗造林开始了初步研究,为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曾炳山等,2003).然而该研究材料来源于幼龄林,对于组培苗造林后期的生长性状缺乏必要的分析.因此,利用长期观测的固定标准地材料,对单叶省藤组培家系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从而为组培家系的选优提供依据,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棕榈藤与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水分对棕榈藤的重要性 .降雨决定棕榈藤分布和种的数目 ,同时还有助于棕榈藤种子传播 ,棕榈藤对降雨起着拦截作用 ,减少对地面的冲击 ,从而保持水土 .成熟度不同的棕榈藤种子具有不同含水量 ,种子活力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迅速下降 ,从而降低发芽率 .水分可提高棕榈藤造林成活率、分蘖条数、叶数、叶面积和藤茎生长 .水分胁迫可提高棕榈藤根茎比 .此外 ,棕榈藤生长及分布还受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冯家平  羊金殿 《热带林业》2006,34(4):38-39,37
近年来,海南野生藤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优良棕榈藤种日益濒危。为了保护和发展海南优良棕榈藤资源,海南省林科所于2002~2006年期间对适于海南种植的三种优良棕榈藤—黄藤、白藤、厘藤的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先后培育出50万株优良藤苗。现详细介绍这三种优良棕榈藤的采种、育苗及苗圃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开展棕榈藤的研究和开发对缓解我国制藤工业原料短缺和维持热带及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棕榈藤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的开展相对较晚,但在近几年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文章从组织培养、分子标记、花药培养等生物技术方面阐述棕榈藤的研究概况及应用现状,并提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3种棕榈藤藤材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章 《林业科学》2007,43(7):155-158
棕榈藤加工业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已为人所知(许煌灿等,1999).近20年来,我国对棕榈藤从天然分布及利用(许煌灿等,1993)、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引种驯化(尹光天等,1993)、组培栽培技术(许煌灿等,1984;1994b;张方秋,1993)、生态生物学特性(许煌灿等,1994a;尹光天等,1998)到藤茎解剖学特性(林文豹,1983;蔡则谟,1994;腰希申等,1998)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掌握了我国棕榈藤资源及其分布、用途、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资源储量和产量,建立了多个棕榈藤藤种园,研制出多个藤种的组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宝库中重要的非木质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在2006年8月调查中国棕榈藤主产区-云南、广西、广州和海南棕榈藤生长及利用的基础上,结合藤种植发展的实情,对其培育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棕榈藤资源和利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我们组成了菲律宾棕榈藤资源和利用考察团。在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系统研究开发局Aida C.Baja-lapis博士的组织下,参观了该局的棕榈藤展览室、标本室和试验站,走访了洛斯班诺斯的林产品研究开发所、大雅台的花店和班板牙的棕榈藤加工厂。本文具体介绍此次考察中与棕榈藤相关的内容,为了解和借鉴菲律宾棕榈藤资源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世界棕榈藤的分布、资源状况、一些国家经营与利用现状以及棕榈藤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并对棕榈藤的保护和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世界棕榈藤的分布、资源状况、一些国家经营与利用现状以及棕榈藤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并对棕榈藤的保护和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棕榈藤种类丰富,全球有13属约600多种,是热带森林重要的伴生物种。长期以来,由于热带森林被大量砍伐,野生棕榈藤生境遭到破坏,棕榈藤种群急剧减少,天然更新不良。人工培育的藤茎有限,藤材利用仍以原藤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高效培育棕榈藤和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棕榈藤天然更新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人工促进棕榈藤更新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