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病虫害是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有"无烟火灾"之称,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的生长量、结实量、果品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功能。搞好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是巩固造林成果、提高林产品产量、质量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根本保障。虽然我国幅员广阔,但是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很脆弱,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就是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和我们的生  相似文献   

2.
正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森林的生长成材十分重要,森林生长周期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本文对目前如何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1、森林病虫害的类型及防治方法概念: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  相似文献   

3.
<正>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森林的生长成材十分重要,森林生长周期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本文对目前如何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森林病虫害的类型及防治方法:概念: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  相似文献   

4.
正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减免自然灾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降低噪音、调节气候、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现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将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  相似文献   

5.
正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有害生物危害是主要的农业灾害之一,其发生频次、规模、危害损失均居各种农业自然灾害之首。据统计,佳木斯地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常年发生面积133.3万hm^2次左右.约占农业自然灾害发生面积的2/3;造成粮食损失1.25亿kg,约占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的3/4。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有害  相似文献   

7.
森林病虫害是吉林省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吉林省营林主管部门和森林经营单位的积极努力下,吉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了有效突破,保护了森林资源,带动了林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制约吉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吉林省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通县是青海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县份,一些检疫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林分暴发成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江河源头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大通县与外部的联系必将得到全方位的拓展,人为传入、传出森林病虫害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开展对森林病虫害的常规综合治理中,必须充分认识检疫工作在整个林业工作以至国计民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切实抓好完善检疫法规、提高执法水平,科学指导苗木繁育以及部门协调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使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在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林业发展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运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森林的自我防护能力,使森林植被得以健康的成长。为充分发挥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本文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森林病虫是林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于森林有着毁灭性的破坏,为减轻或控灭森林病虫危害,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东北地区保护森林资源,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减轻或控灭森林病虫危害,有必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本研究主要对东北地区常见的县级森林病虫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防御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技术,从而有效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旨在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防护效益,减少森林资源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森林病虫害是当前林业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病虫害对森林的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其危害程度不次于森林火灾一样可怕,也被人们认为是没有硝烟的森林火灾。本文概述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所存在的问题,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崔建军 《吉林农业》2010,(12):128-128
森林病虫是林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森林火灾,为减轻或控灭森林病虫危害,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陇山林区的森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森林造成的危害程度也日益明显起来。其中森林病虫害就是较为突出的一种。森林病害往往是指生物因素或者非生物因素导致的森林林木组织、形态以及生理发生病变。而森林虫害往往指的是危害森林林木的一系列昆虫。2者统称为森林病虫害。森林的虫病害不单单是导致某棵林木生长不顺和生长质量下降,最重要的是森林病虫害往往会引发整片林区的枯死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恶化。因此,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探讨是当下小陇山林业建设中亟需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除了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外,还发挥着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森林面临着三种危害,也就是病虫害、火灾以及人为的乱砍滥伐。在林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做到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就必须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和  相似文献   

15.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数地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基层地区,森林检疫工作人员应重视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具体防治时注重整体效益,还应该着重考虑其对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时,根据病虫害出现的规律与特点,与有关部门协调实施防治工作,使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有效降低。现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管理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1,(11)
正1精准施药术分析森林维护过程中,精准施药技术使用能使农药的施药准确度大幅度提升,并且使农药对于森林所带来的伤害有效降低,使整体施药对病虫害综合性防治。在具体技术应用过程中,应用视觉传感设备,通过相应设备对森林实际情况综合性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农药剂量的配置方案更加详细制定。  相似文献   

17.
会泽县立体农业、立体气候突出,作物种类繁多,为病虫害的发生、繁殖、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频繁,危害严重,据普查:全县境内共有农业病虫草370余种,其中常年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达50余种。1991~2005年,农业病虫草鼠年平均发生134.8万余亩(次)。为降低病虫草鼠的危害,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会泽县委、县政府及农业部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保护环境”的植保方针,建立、健全测报网络,预报及时准确,年均指导防治98.8万亩(次),减少粮食损失1.77万t,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木材及林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多种生态社会效益,但是森林病虫害促使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制约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严重威胁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除了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外,还发挥着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森林面临着三种危害,也就是病虫害、火灾以及人为的乱砍滥伐.在林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做到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就必须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毁坏林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森林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而森林病虫害是破坏森林生态环境以及生态资源的罪魁祸首。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能维持生态平衡,也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本文分析了互助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病虫害防治对策,以期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经济建设提供丰富的木材资源。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必须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降低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本文分析了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重点阐述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旨在提高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