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1郾池塘条件试验池一只,面积为3.4亩,池深为1.8米,池底为泥质,淤泥厚10厘米,池底平坦,坡比1∶2.5,进排水较方便,水质无污染,不渗漏。配有2.2千瓦的潜水泵1台,进水口用40目的过滤网过滤,排水口安装密眼网。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带水彻底清塘消毒,消毒一个星期后,加水至1.2米。2郾苗种来源及放养苗种来自浙江省某研究所,规格为5厘米左右。2003年7月11日下塘,后适当放养鳙、鲢等鱼种,放养情况见表1。表1鱼种放养情况3郾投食驯化鱼池石灰清塘后,用聚乙烯网(网目0.6厘米)在池塘朝南向阳区进水口围出一小块暂养区,约120米2…  相似文献   

2.
正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面积每只2.5亩,池深1.7米,4口池塘合计10亩,池底部为泥沙底质,水源为当地山区水库或池塘流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进、排水设施完善,排灌独立。进排水口设置钢丝网或铁栅栏。每口池塘配有1.5千瓦的水车增氧机1台。池塘在苗种放养前1周左右注入新水,进水口用60目筛网过滤,初始进水20厘米,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青海湖裸鲤苗种培育工作由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步转型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青海湖裸鲤一龄苗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面积共15000米2,每个车间由7个独立的循环水系统构成,每个系统拥有配套的养殖池、生物过滤池、紫外线消毒池、微滤机等。单口养殖池面积49米2、水深1米,每个系统共8口养殖池,系统总容水量580米3。每口养殖池放养青海湖裸鲤鱼  相似文献   

4.
2004年江苏无锡市东港镇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了15万尾施瑞1号青虾苗(规格为2厘米),于8月13日投放到虾蟹养殖池。该池面积7.2亩,2004年3月28日已放养了河蟹4000只,又于2004年8月20日放养本地青虾苗7万尾,经过几个月的养殖,效益颇为可观。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地点选择在东港镇三联村王志喜池塘,池长95米、宽50米、水深1.5米。2.有关设备设施该池有单独的进出水口,配4寸水泵1只,水泵底部用皮网包好,水泵出水口用60目纱布围防。3.养殖环境的改良方法该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养殖池通过种植伊乐藻和投放螺蛳(2000千克)净化水质;同时…  相似文献   

5.
一、彭泽鲫鱼种的培育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3—5亩,水深1.5—2米。 2、苗种放养:亩放彭泽鲫夏花规格为0.8—1.0寸8000尾,套0.5寸左右白鲢乌仔2000尾,花鲢500尾。 3、搭投饵台,每口苗种池搭设投饵架(栈桥)一个,选择鱼池较为中心的避风岸边,栈桥靠岸边距离为4米左右,高出池水  相似文献   

6.
一、选池、选种放养选择的是5亩大小的土底鱼池一口,池深在3~3.5米,向阳,水泥壁。入冬前将水抽干,带水生石灰150千克/亩全池泼洒,杀菌消毒,杀灭野杂鱼。一周后等池塘毒性消失,加水至2米深。放大规格白鱼(200~250克/尾,系从太湖引进的白鱼苗养殖一年后的苗种)。放养密度平均150千克/亩,搭配放养花白鲢,与主养鱼是4︰1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锦鲤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6年我们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基地进行锦鲤的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试验初探,初获成功,为今后大面积人工养殖锦鲤苗种和成鱼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依据。一、锦鲤的苗种繁育1.池塘条件(1)亲鱼培育池:亲鱼培育池共4个,其中室外池塘2个,长方形,面积为1.5亩;温室内亲鱼暂养池2个,正方形,面积36米2,池深1.8米,水深1米,具加温设施。(2)产卵池:条件相同的产卵池9个,正方形,面积均为4米2,池深1米,水深80厘米,产  相似文献   

8.
1池塘条件与放养前准备1997年用于虾蟹混养的是原来的养蚌地,1998年、1999年使用废窑潭经改造后的新鱼池,养殖地上游有一只水源清洁的大池塘,可以方便进水并保持微流水。平时水深1米左右,夏天可加高到1.5米,四周地便被比1:2。苗种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80-100kg清塘消毒,注水后每亩施放发酵的猪粪50kg培育水质,并在池中移栽眼子菜、水花生等水草,栽草量占地面的1/3,以供虾蟹栖息。用高0.4米的白铁皮围绕全地建成防逃设施。2种苗放养与饲养管理混养中的虾苗大多是元旦前后的留塘青虾苗,采用一次放足,常年捕捞的方法,蟹种…  相似文献   

9.
汤瑜瑛 《内陆水产》2003,28(6):25-25
为了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提高养殖效益,2002年我们开展了虾、蟹无公害养殖的试验与技术探索。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养殖池塘的准备试验池选在西塘桥镇东港村的海水产基地,为郑小弟、郑良建、郑华良、郑海明的4人联养塘,7口池塘,面积3公顷,其中南美白对虾池4口,1.9公顷,斑节对虾池3口,1.1公顷。海水盐度为5‰~6‰。进排水口分设两端,为南进北排,每口池设置闸门,池深2米,坡比约1∶2.5,底质为砂质,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倾斜。池周用网片做防逃设施。池塘经20天以上曝晒并清除淤泥,虾苗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140千克/667米2泼洒消毒,…  相似文献   

10.
浙江温岭市“省级蟹虾贝精养园区”,经2001~2002年认真实施,所开发的1350亩中规格池塘养殖优质蟹虾贝产品,陆续销往全国各地,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池塘条件池塘总面积1350亩(长方形池),平均每只池面积20亩,池塘堤坝南北端对角各开设单孔进排水调控闸一座(孔径1.2米,均配上过滤网),池内环沟、中滩、边滩的面积各占1/3,即沟宽15米、深0.8~1.2米,中滩34米,边滩15米,池塘平均有效蓄水深为2米。2.配套设施建有出海总进排水双孔大闸一座(3米孔径),内置海淡水调节控制闸4座(3米孔径)、…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中洋集团自2013年引进澳洲淡水龙虾进行温室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放养前准备工作(1)池塘准备:养殖水池采用水泥池4口,面积为400米2,池四周具有倒檐结构。在虾苗放养前池塘要经过充分曝晒,每池使用生石灰150千克消毒,一周后水池用高压水泵进行冲洗。顶部采用双层聚乙烯白薄膜。养殖池中设置食台、微孔增氧设备和水车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解淡水鲳主要养殖生物学特性及其池塘养殖技术,我们在1986年试养的基础上,于1987~1989连续三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一、材料与方法试验用鱼池是本所菱湖工作站土池。1987年是4号池,面积396米~2,平均水深1.3米;1988年为1号池,面积333米~2,水深1.2米;1989年为5号池,面积333米~2,水深1.2米。放养前池水排干,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1987年和1988年的试验用鱼种购自外省。1989年是本所上年人工繁殖的越冬鱼种。淡水鲳三年放养情况见表1。鱼种放养后用0.1ppm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以防感染。为  相似文献   

13.
张英  张兴国 《科学养鱼》2003,(12):21-21
一、池塘条件套养鳜鱼的池塘一般面积在1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溶氧丰富,池塘中种植部分水草。养殖池塘每年都应干池消毒。二、鳜鱼种培育为了提高鳜鱼苗种的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当年育成商品鳜,鳜鱼的苗种最好是选择南方产的早繁鳜鱼苗,经专池培育后放入养成池。一般5月份从广东引进3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专池培育,至6月中旬育成5~7厘米的鳜鱼种放养到成蟹养殖池塘中。1.苗种运输苗种运输时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选择较为阴凉的天气运输。一般用氧气袋充氧运输,每袋放苗300~500尾,运输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如果超过8小时,中途应换水充氧。短途…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省各地已有许多地方进行河蟹养殖试验,我们也于1986年在石湖乡贺庄村进行了试养,现将试养结果报告如下:一蟹池建造及蟹苗投放1.蟹池建造:蟹池共九只,排成一排,面积21.6亩,由多年未养鱼的老池塘改建而成,水深1米左右,从东向西编号1—9号,每两个池塘用砖筑墙围栏(其中3、4、5号池是  相似文献   

15.
日照沿海虾蟹生态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池塘面积6000m2,消毒蓄水池面积2000m2,每hm2池塘放养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健康苗种分别为225000尾、37500只.利用生物检测技术、添加蓄水池消毒水切断病毒垂直和水平传播途径,从而保证放养苗种健康、不携带病毒;同时养殖全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药物,投喂新鲜饵科.结果表明,试验池塘平均产值276375元/...  相似文献   

16.
4.其他养殖模式(1)蟹池套养:河蟹池中套养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方式是年底按照河蟹养殖的要求在池塘四周构建围栏,并对蟹池进行清塘和消毒。清塘后10天左右注水10~20厘米以利于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或苦草。2月份将扣蟹放养于水沟中,用围栏方式暂养。扣蟹的放养量为  相似文献   

17.
一、池塘准备塘址选择一定要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绝不能有工业污染。本试验选用2只池塘,每只面积为40亩,合计80亩,并排呈南北向长方形结构,平均水深1.6米,排灌自如,各有1只水泵提水。鱼蚌放养前10天,选择晴天,每亩用生石灰50千克进行干池清塘消毒,并投放发酵的有机肥200千克/亩,用作基肥。二、鱼蚌放养2001年3月上旬,每亩放养从安徽安庆购入的已插种一年、平均每只珠重量为5克,珠形较好,体质强壮,无病害的2龄三角帆蚌1100只。河蚌养殖用挂袋法,采用15厘米×40厘米、网目为3厘米×3厘米的聚乙烯扁平网袋,每袋放3只蚌,斧足向下水平竖放…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与成鱼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3,28(4):20-21
1苗种培育1.1池塘准备苗种池不宜过大,面积一般为1200米2左右,以利驯化饲养,水深1.5米,底泥深20~30厘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150千克/667米2清塘消毒,3天后注水深1米左右,并施粪肥150~250千克/667米2培肥水质。1.2鱼苗放养鱼苗宜在网箱中培育,放养时用40克/升的食盐水浸洗鱼种3~5分钟。网箱规格一般为4米×2米×0.8米,固定于池塘中央,放养密度为2万尾/箱左右。每天上午8:30投喂鳗鱼料,下午13:00和16:00投喂捞取的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待鱼苗长至2厘米以上时,放入池塘中培育,一般经120~150天饲养,可获得较…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技情报》1977,(9):14-14
美国得克萨斯海洋渔业研究站进行了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池塘养殖试验。试验池塘分为苗种池和成虾池两种。池塘大小分为0.4、0.2、0.1公顷三种。试验的内容包括: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每只苗种池里放养平均每尾长度10毫米的仔虾10万尾,饲养40-44天,投喂配合饵料(内含蛋白质36%)。试验结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地区荒碱地面积达200万亩,其中宜渔荒碱地50万亩,为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我们引进了漠斑牙鲆进行半咸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网箱套养试验,获得成功。一、工艺流程池塘选择→清整→消毒→进水→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苗种选购→苗种放养(漠斑牙鲆网箱养殖)→养成期管理→收获。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选择池塘选择在靠近水源、底质为泥沙底、交通便利、周围无“三废”污染的渔农项目区内,每口池塘面积5亩~10亩,水深2m左右,坡比1∶2.5,池水水质新鲜且无污染,池塘具备较好的进、排水设施。2.池塘清整将池塘内的积水排净,晒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