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棚半熟料地栽香菇技术,是在地栽香菇技术基础上,经多年不断总结完善而成。其占用土地少,实用面积大,一年投资,多年受益,人工调节温、湿、光、气,当年全部转化,产量高、质量好。实践表明,是北方反季节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在福建省古田县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古田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古田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古田栽培的食用菌中,香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体质的功效,且肉厚味鲜,是烹饪佳品,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3.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生活服务公司,有塑料大棚400多栋,每栋666.6m2(亩)。大棚具有保温保湿,可人工控制小气候的环境条件,具有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提高质量的优势条件。"生料地栽香菇"成功的因素是选育优良的菌种,充分利用环境条件,采用生料配制,不用高温高压灭菌,直接用生料,开放式接种不污染,成功率达90%,降低成本50%。地栽与菌袋、菌块和菌棒等熟料栽培方式比较,具有省工节资,工艺简单,管理方便,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并采用塑料大棚夏季培育优质花菇,添补夏季无香菇的空白。l生料地栽选育8911大花香菇菌…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在福建省古田县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古田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古田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古田栽培的食用菌中,香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体质的功效,且肉厚味鲜,是烹饪佳品,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5.
随着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传统秋菇栽培模式发展到夏菇、高棚架花菇等多种栽培模式。但是栽培工艺需搭建菇架及菌筒人工注、浸水。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林木资源消耗,提高代料香菇竞争力,我们经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经济适用的代料香菇覆土地栽生产模式。夏菇覆土地栽大大简化了栽培操作程序,省去搭建菇架及菌筒浸(注)水工本,提高了香菇的品质。其菇形圆正,肉质肥厚结实,菇柄短小挺直,保鲜菇合格率高,商品经济性状好,菇质鲜美脆嫩,市场竞争力强,出菇期长,产量高而稳,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现将其…  相似文献   

6.
玉米地套种香菇是指在大田内每隔两垄玉米,种植两畦香菇。一般每667m^2种植玉米2500株左右,产量约400kg,种植香菇300—350m^2,产量3000—3500kg,总产值达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种菇后的废弃物还可以直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地力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明显。这种栽培模式已通过技术鉴定,目前正在东北地区开发推广。  相似文献   

7.
东北塑料大棚地埋香菇模式及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市龙生食用菌研究所,抓住南菇北移的良好机遇,在“古田模式”基础上,创造了塑料大棚地埋香菇模式,在东北首家工厂化、集约化生产30万棒塑料大棚地埋香菇,获得成功,效益显著。现将我所塑料大棚地埋香菇模式及优势分述如下,试图与同行共同切磋,探索完善这一塑...  相似文献   

8.
兰巧玲 《食用菌》2000,22(6):21-22
上杭县地处福建西部,近年来反季节木屑袋栽香菇技术已在全县普及推广,缓解菌林矛盾。湖洋乡引进了反季节野草地栽香菇技术,共栽20万袋并取得了成功。该技术可省去菇筒搭排、浸水出菇等工艺,用野草代替木屑,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森林资源,且朵形好,肉质鲜脆,香味浓,6~9月上市,价格高,收益大。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一般在11月中旬制栽培种,次年1~3月制栽培袋接种,6~9月下田出菇。品种应选中偏高温型Cr04、L26,这类菌株出菇温度范围较广,适合野草栽培,产量高,抗病力强,鲜菇出口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香菇的营养价值和生长特性,提出杨树林反季节地栽香菇的可行性。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从林地的选择、菌棒制备、栽培管理、出菇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杨树林反季节地栽香菇技术。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东部山区是我国香菇生产的主产区之一,香菇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了给香菇生产者提供科学的标准化生产依据,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根据当地香菇的主要生产模式,编写了"香菇冷棚半熟料地栽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香菇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原料、栽培技术、采收标准与病虫害防治等要求,同时适用于辽宁省东部山区香菇冷棚半熟料地栽生产。  相似文献   

11.
夏季林地香菇地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农林结构调整中利用小拱棚在夏季林地地栽香菇,投资少、见效快、易于掌握,可实现林、菌的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是我国发展高效生态立体创汇农林产业的一种模式,这种结合与利用将牵动多个相关行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夏季林地香菇地栽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宝军 《食药用菌》2012,(2):100-101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3 297平方千米,海拔高度从335米到1 729米,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4℃。平泉的香菇生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地栽香菇、架式香菇为主,冬季温室香菇为辅的周年生产模式。所产花菇、光面菇以其优良品质畅销国内外,成为农  相似文献   

13.
陈广先 《食用菌》2005,27(5):26-27
反季节覆土地栽香菇多年来,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传播全国20余省(市)200多个县(市、区),关键是重视了产品质量。我县多年来按照优质、高效、环保、安全的要求,进行无公害栽培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宜我区的无公害反季节覆土地栽香菇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秀成 《食用菌》2006,28(5):51-51
第一,新鲜香菇的形状好,肉质厚,要求在4.5~7cm为标准。第二,新鲜香菇收回后,要排出20%的水分,要做到香菇面白为止,经分类后,冷库制冷。制冷温度要求在0~3℃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地栽香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县地栽香菇生产面积减少,产量、质量及生产效益下降,现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省泌阳县的香菇栽培历史悠久,闻名全国。香菇素有“山珍”之称,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干制品(俗称干菇)有花菇、冬菇、厚菇与薄菇之分。但是,由于目前烘干等技术跟不上,致使香菇干制品存在着色泽差、香味淡、菇形不美观等问题,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如果香菇加工好,能使其价值提高近1倍。下面谈一下香菇干制品加工方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袁荣金 《食用菌》2000,22(5):32-33
花菇是香菇之上品,肉厚柄短质地脆嫩,香味浓郁,素来被誉称为 山珍之冠 "。随着市场的需求逐步变化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人工育花菇应运而生,其鲜品市场售价高出普通厚菇的 3~ 5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为此,我站结合本地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利用香菇覆土机制原理,采用埋筒处理菌棒的方式,创造花菇生长的低温低湿环境条件,近年来埋地育花菇初具规模,给广大菇农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埋地育花菇制栽培袋与常规袋栽法基本类似,只是出菇管理阶段有所差别。现将我站两年来试种埋地育花菇的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 菌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19.
柏林  陈存玲 《食用菌》2001,23(6):22-23
香菇滋味鲜美 ,香气沁脾 ,而且营养丰富 ,因此被人们誉为菇中上品。为了能让干旱地区的人们吃上质嫩、味美的鲜香菇 ,我们在大庆林甸利用当地原料经过三年驯化试栽 ,终于获得了成功。现将该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1 栽培季节 常规袋栽香菇都选择当地平均气温不超过 2 4℃时的夏季接种 ,此时杂菌繁殖力强 ,极易污染 ,因此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而新法地栽香菇是采用开放式接种 ,开放式接种要求环境气温较低 ,杂菌孢子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地栽香菇播期应选在早春日平均气温 0~ 10℃ ,此时杂菌孢子处于休眠状态 ,接种不易感染 ,污染率低。根据当…  相似文献   

20.
反季节地栽袋料香菇起源于福建,现已北移至河南、湖北、陕西等省。采用覆土技术栽培香菇,一是菇质佳、产量高,产量高出传统方法20%左右,二是管理省工,平常的管理就是采菇,一个人可管2万~3万袋,三是在气温高的地方也能很好地出菇,使反季节香菇从高山走向平原。为了弥补夏季香菇市场空缺(香菇是中低温食用菌品种,常规栽培一般上市期为10月至翌年5月),提高香菇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在宁强县舒家坝镇成功引种试验,总结出反季节地栽香菇夏季上市的袋料栽培技术。夏季鲜香菇价格比平常价格高l~5倍,而且供不应求。现将香菇反季节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