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5个家养雉鸡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家养雉鸡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为819 bp,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日本绿雉碱基组成同源性较高;发现4个变异位点,其中823位置A-G互换,890位置A-G互换,1006位置T-C互换,628T-C颠换;定义了4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黑化雉鸡与其它雉鸡种群的遗传距离较大;构建了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分子系统进化树,日本绿雉单成一个系,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病例11发病情况2007年3月15日,河北省赞皇县院头镇上麻村吕金仪饲养的800只180日龄蛋鸡开始发病。少量鸡只排黄白色稀粪,个别排绿色稀粪,怀疑是大肠杆菌病。于是到院  相似文献   

3.
4.
5.
6.
我国家养雉鸡资源丰富,主要有河北亚种雉鸡、左家雉鸡、中国环颈雉(美国七彩雉鸡)、黑化雉鸡、白雉鸡、特大型雉鸡、浅黄色雉鸡、天峨六画山鸡、蒙古雉鸡和绿雉等。我国雉鸡养殖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已摸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饲养管理技术,在饲养管理、繁殖育种、营养标准和产品加工方面都有相关研究。本文对雉鸡资源和养殖现状进行总结,同时也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究20~22周龄雄性雉鸡适宜代谢能水平,为科学饲养雉鸡、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雉鸡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各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30、11.72、12.14和12.56 MJ/kg,预试期5 d,正试期16 d,测定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饲粮代谢能水平对雉鸡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以及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雉鸡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11.72和12.14 MJ/kg组雉鸡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11.30 MJ/kg组(P<0.01),显著高于12.56 MJ/kg组(P<0.05);12.56 MJ/kg组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11.72 MJ/kg组腿肌率显著高于11.30和12.14 MJ/kg组(P<0.05);12.14和12.56 MJ/kg组雉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11.30 MJ...  相似文献   

8.
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是著名的狩猎野禽、人工驯养雉鸡是发展野味生产,开展复原驯化的途径之一。为了大规模的驯养雉鸡,进行商品性生产,研究雉鸡卵的人工孵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关于雉鸡的孵化方法,中国动物志(1978)和动物学杂志(丁耀华,1966)介绍了利用家鸡自然孵化的方法;采用电孵化箱人工孵化的方法,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取蒙古雉鸡、黑化雉鸡、日本绿雉、中国环颈雉和杂交雉鸡5种雉鸡,对其蛋清、蛋黄和全蛋中氨基酸含量和组成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雉鸡鸡蛋营养价值。结果表明:5种雉鸡蛋清、蛋黄和全蛋中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日本绿稚蛋清、蛋黄和全蛋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全蛋中分别为25.43、10.61和8.52 g/100 g;参考WHO/FAO氨基酸模式谱,蒙古雉鸡、日本绿稚和黑化雉鸡全蛋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超出模式谱参考值。5种雉鸡全蛋的平均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5.23分,日本绿雉最高为89.37分。雉鸡鸡蛋氨基酸含量丰富,尤其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表明雉鸡鸡蛋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雉鸡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雉鸡生活习性、繁殖技术、育雏期、育成期及种雉鸡的饲养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雉鸡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雉鸡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我国家养雉鸡MHC B-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雉鸡的选种育种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试验利用PCR测序技术对我国家养雉鸡种群(中国环颈雉、白化雉鸡、日本绿雉、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B-F基因外显子2进行多态性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得到雉鸡MHC B-F基因外显子2序列为264 bp,A+T含量为38.85%,G+C含量为61.15%。我国家养雉鸡种群中共检测到29个SNP位点,突变率为0.109 85,核苷酸多样度为2.606%;检测有3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93。中国环颈雉、白化雉鸡、日本绿雉和黑化雉鸡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新培育品种申鸿七彩雉鸡与中国环颈雉、白化雉鸡、日本绿雉和黑化雉鸡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2.
从雉鸡生活习性、繁殖技术、育雏期、育成期及种雉鸡的饲养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雉鸡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雉鸡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健康雉鸡与白痢雉鸡肠道菌群的检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人工感染白痢沙门氏菌的雉鸡肠道菌群与健康雉鸡肠道菌群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表明 :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雉鸡肠道大肠杆菌、肠球菌菌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及消化球菌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 ,从微生态学角度 ,对雉鸡白痢病的发病机理和生物防治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山东家禽》2008,(3):50-50
雉鸡 驯化后的主要优良品种有左家雉鸡、美国七雉鸡、黑化雉鸡、白雉鸡、黄雉鸡和艺术型雉鸡等。 乌骨鸡 主要品种有泰和鸡、黑凤鸡、山地乌骨鸡等,它们一直是中外餐桌上的佳肴,菜中上品,尤其是黑凤鸡。  相似文献   

15.
<正> 河北亚种环颈雉是雉鸡属中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中部至北京郊区的广大地区。近年来已在北方各地驯化为家养,并向商品化生产迈进。为了深入探讨雉鸡在家养条件下的行为模式,为雉鸡的驯化、饲养管理及动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自1988年开始对30只雉鸡进行详尽的观察研究,现将已观察到的雉鸡行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雉鸡产蛋期能量代谢参数及其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梯度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 ,结合营养化验和统计分析 ,对36只47周龄产蛋期雉鸡的能量代谢参数及能量需要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雉鸡产蛋期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每千克代谢体重每天113.80kcal;(2)雉鸡产蛋期产卵代谢能的利用效率 (Ke)为54.84 % ,产每克卵需要代谢能3.13kcal;(3)雉鸡产蛋期随着采食量的增加 ,其卵蛋白沉积能、卵脂肪沉积能和体蛋白沉积能均相应提高 ;产蛋期雉鸡在不同采食量梯度下的体脂肪沉积能均为负值 ,但随着采食量的增加 ,雉鸡产卵消耗体脂肪能的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雉鸡的饲养     
雉鸡一直被养来作肉食和娱乐之用。许多雉鸡由业余爱好者饲养,但一些专业雉鸡饲养场年产数10万只雉鸡。在有些地区,约三分之二的雉鸡被卖给狩猎俱乐部,射中的以及余下的雉鸡则作肉用。然而,雉鸡生产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看来是雉鸡肉加工,为此目前已培育出了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一种白羽变种。尽管人们对雄鸡生产的兴趣日增,但关于雄鸡营养需要量的资料却不多。NRC(1984)发表的雉鸡养分需要量多为估计值。有些人使用火鸡日粮饲养雉鸡很成功(Vohrs, 1989)。表1列举了雉鸡养分推荐量的估测值。这些推荐量是根据NRC(1984)、AEC(1987)和大学报告提出的。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我国家养雉鸡遗传背景和起源进化关系,采用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我国家养6个雉鸡群体(美国七彩雉鸡、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的分类起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雉鸡Clean base数据分别为330.44×106Gb,340.64×106Gb,348.50×106Gb,291.67×106Gb,286.44×106Gb和324.98×106Gb,Q20≥92%、Q30≥85%,GC分布正常,共挖掘到50 078个有效SNP位点。通过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6个雉鸡种群可分为两大类,申鸿七彩雉、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和美国七彩雉鸡为一类,蒙古雉鸡单独为一类。研究揭示家养雉鸡种群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饲养最早的雉鸡是环颈雉鸡。雄鸡羽毛华丽,头黑色有金属光泽,白眉,颈部有白圈;全身羽毛黄、褐、红、绿交替,并杂以黑色斑点,尾长而美丽。雌鸡羽毛麻褐色,尾短。雉鸡肉质鲜美、细腻,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高档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探索雉鸡的饲养技术,1992年引进90多只环颈雄鸡进行饲养观察。雏雉鸡的成活率达91.4%,最后选留了母雉鸡60只,公雉鸡15只,饲养到447日龄。现把该批雉鸡的产蛋规律归结如下。 该批雉鸡是1992年11月16日见蛋的,见蛋日龄为25周龄。产蛋上升较慢(可能该期温度较低),直到44周  相似文献   

20.
蓝鹇等3种雉鸡的饲料和营养摄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20日~12月20日(冬季)和2009年2月24日~6月14日(春季)期间,对成都动物园圈养的2对蓝鹇、5只白鹇和5只白腹锦鸡每天的饲料和营养摄入量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结果显示:白腹锦鸡的饲料摄入量显著低于白鹇和蓝鹇(P〈0.01);3种雉鸡冬季的饲料摄入量显著低于春季(P〈0.01);光照度高的圈舍内雉鸡饲料摄入量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除铜和锰外,每只雉鸡春季的其他营养摄入量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光照对雉鸡的营养摄入量有显著的影响(P〈0.01)。根据雉鸡的产蛋量和受精率情况,我们认为本研究中的饲料搭配和营养供给比较适宜,能够满足雉鸡的健康和繁殖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