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针对香蕉枯萎病在云南香蕉产区迅速蔓延的趋势,2012年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高原山地香蕉栽培岗位积极开展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11月17—18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高原山地栽培岗位组织并联合红河、版纳和保山3个综合试验站在昆明召开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具有优越的香蕉生产条件,天宝蕉(台湾北蕉)是当地香蕉生产的主栽品种。由于地处我国香蕉生产北缘产区,天宝镇香蕉产业在面临香蕉枯萎病等病虫为害的同时,还面临着台风和冻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面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香蕉母本园,强化种苗市场监管与检疫,防止疫病蔓延为害,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取积极措施防风抗冻,扶持壮大香蕉深加工业,努力推动天宝镇香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香蕉产业体系队伍建设,提高云南省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队伍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的各项工作任务,国家香蕉产业体系香蕉病虫害综合防控岗位与国家香蕉产业体系河口、版纳、  相似文献   

5.
南宁地区香蕉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水果 ,南宁地区香蕉栽培面积仅次于龙眼 ,居第二位 ,是广西较大的香蕉生产基地 ,产量位居广西前列。南宁地区发展香蕉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有较大的发展潜力。1 南宁地区香蕉生产概况南宁地区蕉类栽培历史悠久 ,各县 (市 )均有种植 ,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隆安、龙州、扶绥、宁明、横县、大新等县。 2 0 0 1年栽培面积为 1.15万 hm2 ,产量11.5 3万 t,占水果总产量的 4 2 .9% ,占全广西香蕉产量约 10 %。主栽品种有三个类型 ,即香牙蕉、粉蕉和大蕉 ,香蕉 (香牙蕉类或华蕉 )占比重最大 ,为6 8.3% ,其次西贡蕉 (…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 柏斌)针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日前,国家香蕉产业体系香蕉病虫害综合防控岗位、国家香蕉产业体系河口综合试验站在云南省元江县农业局组织下,举办了“香蕉生产技术培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版纳综合试验站站长周昆华、病虫害综合防控岗位成员郭志祥、郑凤萍等在培训会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元江县农业局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7.
6月7日,由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曾莉研究员、保山综合试验站、红河综合试验站和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联合在云南省耿马县孟定镇召开香蕉产业技术培训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前景,香蕉病虫害及其防控技术,香蕉品种及优质生产技术,香蕉无伤化采收及商品化处理.香蕉施肥技术,香蕉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和香蕉无公害栽培与农药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威农 《中国果菜》2003,(2):37-37
广东价格低迷近两年,由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大面积种植,香蕉市场出现了相对的饱和,再加上受到国际香蕉市场的冲击,自2001年以来,广东香蕉销售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每kg收购价跌到0.2元以下。广东香蕉生产已形成了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成熟产业。目前,企业种蕉技术水平和农民相差不大,但企业种植的成本却比农民种蕉的成本低出0.4元/kg,价格竞争的优势很大。实行标准化生产,抢占国内市场;发展家庭种植,减少成本;培育优质香蕉品种,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给广东香蕉产业的最大启示。广西起伏不大广西水果办有关专家预测,去年广西香蕉价格变化起…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9月28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广西将建立定点监测点,动态监测香蕉枯萎病,全面开展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广西全区香蕉枯萎病调查监测技术培训班。与会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观了香蕉枯萎病现场。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过去,广西浦北县白石水镇高联村种植的香蕉都是春种冬收,大部分由于品种差,管理经营粗放,所产香蕉产量品质效益偏低,每667m2产2900kg,平均收购价0.60-1元/kg。为将香蕉产业真正培植成“黄金产业”,近年来,该县高联村大胆创新,创出了一条香蕉发展改革之路。一改零星种植为规模栽培。鼓励农民规模种植香蕉,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二改品种结构。引导农民通过实施香蕉果园更新种植,推广高产优质良种,淘汰低产劣质品种。三改种植时间。将单一的春季种植改为春秋两季种植,加大推广秋植蕉种植。秋植香蕉上市早,国庆节前后即可上市,不仅能调整香蕉市场供应,且能错开上市高峰,减轻集中上市的销售压力,有效提高香蕉生产的经济效益。四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宝岛蕉""桂蕉2号""南天黄""中蕉9号""桂蕉9号"等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调查其枯萎病发病率、生育周期、主要农艺性状及果实特性。结果表明,桂蕉9号、宝岛蕉、桂蕉2号、南天黄对香蕉枯萎病都表现为抗病,中蕉9号抗性最高。桂蕉9号生育周期最短、假茎高度最低,与其他几个品种(系)相比差异显著;桂蕉9号的果实特性和单穗产量与桂蕉2号、宝岛蕉、南天黄差异不显著。说明桂蕉9号更适合作为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香蕉枯萎病严重威胁着我国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推广是病害防控的关键。‘粉杂1号’植株中大,新植蕉生育期13~15个月,宿根蕉11~12个月;新植蕉每667 m2产量1 680 kg,宿根蕉每667 m2产量2 800 kg,丰产性好;在未种植粉蕉的香蕉枯萎病轻至中等蕉园种植时,枯萎病发病率在5%以下,是值得在香蕉枯萎病地区应用推广的香蕉新品种。并根据多年试种经验,从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果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粉杂1号’粉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三个野生香蕉株系的PCR-RFLP分析及其对枯萎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RFLP标记和RAPD技术对采自深圳的3种野生蕉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及苗期接种鉴定对其枯萎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蕉1号和3号为AA类群;野生蕉2号为BB类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处,可将同属AA的野生蕉1号和3号,与贡蕉(AA)和巴西蕉(AAA)聚为一类;野生蕉2号(BB)与粉蕉(ABB)和大蕉(ABB)聚为一类。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分析以及香蕉枯萎病的早期诊断结果均表明野生蕉2号和3号感香蕉枯萎病,而野生蕉1号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4.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称黄叶病、巴拿马病,是危害世界香蕉产业的严重植物性病害,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害已传入我国多年,在台湾,广东中山、番禺都造成了区域性香蕉毁灭性灾害。现在广西、福建、云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疫区;海南的三亚市,乐东县,海口红旗镇;澄迈县大拉基地、福山镇、美亭乡等地都有蕉区发病;有的蕉区镰刀菌枯萎病与细菌性青枯假单胞菌枯萎病交互发生,严重地危害着蕉农的利益。有的蕉农种了2万多株香蕉,有50%的香蕉发病,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5.
广西灵山县香蕉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香蕉种植老区之一.2014年灵山县香蕉种植面积5401 hm2,产量24.6万t,产值4.62亿元,但在其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种植规模小、品种单一且更新慢、采后商品化处理工艺落后、品牌战略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今后应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种植规模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调节产期合理化;培育地方龙头企业,实现经营组织化;打造知名香蕉品牌,提高市场竟争力;完善营销网络渠道,产品流通信息化,以促进广西灵山香蕉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条件优越,是国内优质产蕉区,近年来连片种植香蕉面积不断扩大,产业发展风险也越来越大。文章通过对西双版纳香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快结构调整、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果实品质、走组织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促进香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为积极推进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云南葡萄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6月16—18日,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邀请,国家葡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段长青教授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虫害防控研究岗位科学家王忠跃教授、东北林业大学葡萄资源专家王军教授一行,调研了云南省葡萄产业。专家组首先考察了元谋葡萄产业和市场情况,并现场指导种植关键技术,提出了云南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和产业发展指导思想等。  相似文献   

18.
漳蕉八号是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局从经60Coγ射线辐照的台湾北蕉试管苗变异中筛选获得的香蕉新品种。该品种株形较直立,假茎呈青绿色,叶柄较长,根深,抗寒,抗叶斑病,丰产,果轴无茸毛,果穗外观较好,果指较长,果肉质地细嫩,口感好。2002年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入广西南宁市栽培,经过4年的引种、繁殖试验及筛选研究,该品种表现为优良性状稳定,产量高,外观美,售价高,适宜广西南部产区种植,综合性状和经济效益均好于当地香蕉主栽品种威廉斯B6。2006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现将漳蕉八号在广西南宁市的引种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图片片报道     
《广西园艺》2009,20(4):F0003-F0003
2009年6月19日,全国“柑桔黄龙病联合防控技术研讨会”在桂林市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广西柑桔研究所承办。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物检疫处王福祥处长亲临会议指导。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全体岗位科学家及体系部分实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20.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财政部2008年建设的5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由国家香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香蕉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两部分构成。研发中心依托单位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为张锡炎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