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9号台风“麦莎”过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沿海600多公顷大棚蔬菜和搭架瓜果几乎“全军覆没”,农民损失惨重,唯独蒋母财的0.6公顷丝瓜逃过了这一劫。台风过后那几天,蒋家每天采摘300-600公斤丝瓜上市,最高批发价每公斤达9元。与众不同丝瓜架 台风拿我没办法!浙江@刘治浪  相似文献   

2.
非典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但至此以后,无论对于“广州流感”,还是对于“苏丹红事件”,或者是近来的台风“麦莎”和“泰利”,以及各类矿难等社会突发事件,我省报纸的报道态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试从报道形式、报道内容、报道功能等角度分析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这些新态度。  相似文献   

3.
李松平  娄伟平  吴利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07-3209,3211
2005年先后有海棠、麦莎、泰利、卡努4个强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浙江省.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和诱发的气象次生灾害,给该省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造成死亡失踪67人,直接经济损失286亿元.针对台风灾害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丽  李永果  张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01+11917-11901
“达维”台风的影响过程进行简述,将台风的影响分为2个阶段,分别就各阶段对山东不同地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数值模式对台风的预报进行检验,得出对于双台风互旋而导致的移动路径不确定性,定性较差,T639短时预报和地面实况可以为移动路径预报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达维”台风预报服务情况进行思考总结,以便对日后的服务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G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北上台风"温比亚"影响丹东地区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台风北上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台风路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北上台风降水强度与自身水汽和周围水汽输送有直接关系,水汽通量散度量值在降水预报中较为适用;台风的垂直结构特别是涡度场垂直分布的斜压结构对台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风槽和冷空气与台风的配合对降水强度产生很大影响;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对台风系统的维持和强降水落区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并且对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丹  左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5,(9):229-231,287
2011年台风活动比较频繁,选取2个北上直接影响丹东地区的1105号(米雷)和1109号(梅花)台风进行分析,分别从天气学和动量学角度分析了台风的路径、天气形势和对丹东地区产生的影响等几方面,可以看出台风北上与副高的位置、西风带环流配置和丹东特殊的地理条件关系比较密切,同时也总结出了2条适合丹东地区的预报经验和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0428号冬季台风“南玛都”的移动路径分析表明,台风“南玛都”在南海移动路径发生明显突变转向是一小概率事件,“南玛都”路径突变前的移动路径与500hpa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环流相平行,突变点与副热带高压西脊点相一致;高空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东退是“南玛都”路径突变的重要原因,突变后的路径基本上与θse的高值区相一致。在高空低槽(500hpa)前部大范围深厚的西南气流和低层(地面层和850hpa)干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台风的强度有明显的减弱,且移动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8.
2018 年影响辽宁的台风具有数量多、强度强、降水量大的特征,其中台风“安比”在其强度维持与减弱期间影响辽宁。7月24-26日辽宁省西部及环渤海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本文利用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融合全球预报模式1°×1°预报场、卫星、多普勒雷达、GPS遥感水汽及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1810号台风“安比”移动路径和降水特点。结果表明: 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的强弱,决定了台风的移动路径与转向时间。暖湿空气的输送与抬升、干冷空气从西侧侵入或卷入台风内部是影响台风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安比”影响辽宁前期,主要受台风外围水汽影响;后期台风残余云系及副热带高压后部新生暖湿气流。变性台风“安比”后部冷空气与西风带冷空气结合,与副高后部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有利于强降水的环流形势。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耦合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此外,通过分析大气可降水量(PWV)与降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高降水效率,能够提前预示强降水的发生;分析雷达、卫星反映的中尺度切变、干侵入、低质心等现象,揭示了对流系统发展对强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烟台市"麦德姆"影响期间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对各种数值模式预报的台风"麦德姆"移动路径和降水落区进行了检验,与历史相似路径台风"麦莎"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纬度高压坝、副热带高压的发展及稳定是影响台风移动路径进而影响降水落区的主要因素,西风带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台风的移向和移速,T639和日本传真图分别对于"麦德姆"的路径和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对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的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作用不可低估。近年少渔民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水产业,然而今年的台风“麦莎”是1991年以来受台风影响最大的一次,给不少渔民带来了重大损失,有些原来是百万富翁一下成为穷光蛋,从此一厥不振。笔者深入渔区进行调查发现,自然灾害已成为决定养殖渔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渔民迫切需要保险机制进入渔业生产,以保障渔民收入。然笔者了解到,现在渔业保险处于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在台风"麦德姆"登陆北上过程中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高空槽的位置、强度、槽上暖中心的变化,且对槽进行了涡度方程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向东移动的过程中有暖中心与之配合,致使高空槽强度不断增加。散度项、平流项和地转平流项对涡度的局地变化贡献较大,主要的正贡献来源于散度项。高空槽达到最强时,"麦德姆"低压环流和高空槽结合,受高空槽前部显著辐散场的影响,台风高层辐散、中心附近上升运动明显增强,这是台风"麦德姆"登陆后期强度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童华君  程思  韩赓 《农技服务》2014,31(7):138-138
超强台风"苏力"登陆后的短暂西行是造成严重影响泉州市的直接原因,究其西行的原因,主要是西风槽影响偏北偏西,台风登陆前北部大陆副高还有所加强,中南半岛也有辐合带的牵制,造成台风没有按照预期明显北上,最终造成预报结论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福建省各气象台站提供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对1312号台风"潭美"台风的高空背景场及云图的分析,揭示影响台风移动路径的物理因子及对福建省造成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此次台风的过程中,17日-19日,副高对台风的引导作用很小,从20日开始,在副高的引导作用下,台风往西北方向移,由于副高的南部边缘大概稳定在北纬30°附近,台风越往北,偏北的分量越小,趋于偏西方向移动;2)台风风场结构中的不对称强风区的转移,会造成台风移动合力方向的改变,从而导致台风移动方向的改变;3)700hPa正涡度中心、假相当位温、垂直风切变对此次台风"潭美"的移动有一定的影响。700hPa正涡度中心对台风的移动有吸引和牵制作用。台风移动的时候有往假相当位温高值区移动的趋势,"潭美"有往垂直风切变小值区移动的趋势;4)台湾地形摩擦加压和稳定副高造成的不稳定结构使台风产生一个向南移动的增量,促使台风在21日20时绕过台湾岛之后向南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等方面,对1522号台风“彩虹”的移动路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副高的加强西伸和西南急流的增大,有利于“彩虹”的位置不断偏北;弱冷空气的入侵,偏东气流的加强,充沛的水汽输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烈上升运动,对台风暴雨的产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种业》2005,(5):56-57
8月上旬,农业部派出由十几名水稻专家组成的6个超级稻生产技术指导小组,冒着湿热天气和台风“麦莎”的余波,深入福建、广东、湖南、江西、重庆、四川、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吉林、辽宁等省市的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工作重点是提出超级稻中后期管理要点、促控措施并进行病虫害预防。这次下乡指导已经是这些专家的第五、第六次与他们熟悉的示范户见面了。记者随专家组分赴各地,所见所闻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丹东地区2014年7月25日凌晨至26日早晨台风影响下的强降水天气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麦德姆"在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副高的稳定维持及西风带短波槽的发展东移对台风东移北上并在丹东地区产生暴雨起了重要作用;此次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台风本身携带的水汽,台风位置决定了降水的强度,这也是造成此次降水雨量梯度较大且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主要原因;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能量锋暖区一侧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存在较高的不稳定能量,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良好的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2010—2020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据为基础,利用Python、GrADS等软件统计了影响郴州地区的台风的频数、登陆时间和地点、移动路径和降雨强度等,分析了郴州到台风中心距离远近引起的台风暴雨强度及落区差异。结果显示:2010—2020年期间,对郴州地区有影响的台风有33个,其中有16个造成了暴雨天气;登陆地点集中在福建、广东、海南地区,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其中7—8月登陆的台风数量最多;生成于西太平洋从福建登陆向偏西移动、生成于西太平洋西北行进在广东登陆向偏北移动、从南海生成北行在广东登陆向偏北移动这三类移动路径的台风对郴州降雨影响较大;郴州中部一带既是台风暴雨多发地带,同时降雨强度较大。当台风中心距离郴州较近(直线距离小于260 km)时,易造成郴州出现大范围的台风暴雨,暴雨落区集中在台风中心附近和第一、第四象限。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西北行路径的台风登陆前近岸台风浪的变化规律,依据MIKE21 SW谱波浪模型建立了浙江省近岸台风浪模型,对西北行路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台风移动路径上及其左右两侧台风浪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台风移动路径上前眼壁处有效波高最大,后眼壁处次之;台风眼中心区域有效波高经历着无规律的衰减过程;台风移动路径两侧的有效波高与该点到台风移动路径的距离成反比,当与台风移动路径的距离最小时,有效波高达到最大值;而右侧的有效波高比左侧的有效波高大,其增幅可达29%~48%。本研究结果可为近岸台风浪预报和渔船选择回港避风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本地褐稻虱迁入期偏早,峰次多,数量大,8月中旬以来受“麦莎”、“珊瑚”等台风和多雨天气的影响,又补充迁入大量褐稻虱虫源,加上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有利条件,灯下虫量大,田间虫口密度高,属大发生年份,局部地区为特大发生年份。全市共有5次较大面积的总体防治,即8月1~2日、8月19~20日、9月1~2日、9月9~10日和9月前复查补治,有效抑制了褐稻虱发生危害,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以2017年8月台风“帕卡”为研究对象,分析台风环流形势和物理量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天气中,强降雨落区与地面辐合线高度保持一致,850hPa低空引导气流对移动方向产生了影响,再加上中低层气流辐合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台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低层强烈暖平流对于触发近地面扰动的发展较为有利,进而推动气流辐合抬升,中层冷平流促进了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对于上升运动的继续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