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随着圈养鸵鸟养殖规模的扩大,鸵鸟禽痘的快速诊断与防控显得越来越重要。介绍了圈养幼鸵鸟各类型禽痘的临床症状和快速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控措施,为鸵鸟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圈养鸵鸟养殖规模的扩大,鸵鸟马立克氏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控显得越来越重要。该文介绍了圈养鸵鸟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快速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控措施,以为鸵鸟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在养殖中较为常见,主要包括白痢杆菌病、伤寒、副伤寒等.沙门氏菌能通过直接接触进行水平传播,还能通过污染的种蛋进行垂直传播,沙门氏菌的发病率高,对鸡群的危害严重,养殖户应重视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控,以保证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快速发展,鸡养殖数量和规模获得显著提高,规模化鸡养殖中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会导致鸡群患病,严重降低鸡群机体健康状况,给鸡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鸡白痢疾病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出现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在鸡养殖的各个阶段及不同品种的鸡只均会出现,同时不同鸡只感染后表现的疾病症状也有所不同,均对鸡只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状况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措施不断进步,如血清学诊断、 PCR技术诊断等均在鸡白痢疾病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鸡白痢疾病的症状表现及现阶段的诊断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鸡沙门氏菌病临床上分为了鸡副伤寒、鸡白痢、鸡伤寒,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传染性疾病,除了感染鸡之外还可以感染其它家禽类动物,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该种疾病呈现爆发流行态势,对家禽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控技术,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的诊断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李汀  刘升  黄曦曦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132-133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鸡常见传染病之一,分为鸡副伤寒、鸡伤寒和鸡白痢.通过分析鸡沙门氏菌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提出了优化养殖环境、强化疫苗免疫接种和检疫净化、保障优质鸡苗、避免其他病原引入、药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鸡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雏鸡白痢也叫白痢沙门氏菌病,是由山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为肠炎、白色下痢、败血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沂源县地区是否存在鸡群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情况,笔者对该地区的鸡源性肠炎沙门氏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与鸡白痢沙门氏菌做了生化鉴别诊断,将分离的细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引起了较高的致死率。  相似文献   

9.
正鸡白痢主要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疾病,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就应加强研究与分析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而才能不断的防治该病的发生,以此来有效的促进我国养鸡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本文就针对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鸡白痢这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雏鸡。一旦雏鸡感染上鸡白痢,就会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成年  相似文献   

10.
张家口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张家口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敏感药物,更好地防治鸡白痢。方法对张家口地区8个养殖场35只疑似为鸡白痢沙门氏菌性腹泻病鸡的60份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的1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敏感,对阿莫西林、链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不敏感,对头孢曲松、恩诺沙星、痢特灵中度敏感。结论在鸡白痢的防治中,可以选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等药物。  相似文献   

11.
旨在了解鸡白痢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情况。对疑似雏鸡白痢的33份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出26株鸡白痢沙门氏菌。采用Kindy-Bauer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1.54%、0、7.69%、0、19.23%和15.38%;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53.85%、65.38%、57.69%、100%、69.23%、61.54%、76.92%和53.85%。且所有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性,其中以6耐和7耐的菌株为主,分别占42.31%和30.77%。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加强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监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疾病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蛇含委陵菜提取物对雏鸡白痢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水煎法、水煎醇提法、微波提取法、乙酸乙酯提取法、乙醇分级提取法)对蛇含委陵菜进行提取,测定不同极性段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最佳提取方法,然后以蛇含委陵菜水提物自拟高、中、低3个剂量组,经口灌服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的1日龄雏鸡,以诺氟沙星为药物对照,评价其对雏鸡白痢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水煎法获得的蛇含委陵菜水提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佳,MIC分别为5.21和10.41mg/mL;在人工感染治疗试验中,雏鸡在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18h后,以每天经口灌服1次蛇含委陵菜水提物(0.75 mL/羽),连续3d,其治疗有效率达86.7%.[结论]蛇含委陵菜水提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安全低毒,原材料价廉易得,具有较高的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场常见传染性疾病之一。对鸡白痢的流行特点、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了总结,结合诊断和防治实践经验,提出了以防控病原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鸡白痢沙门氏菌不同年代冻干保存菌种的存活率与生物学特性,为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保存15~34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分别进行存活率测定、形态与生化特性鉴定、菌落型与血清型检测、毒力与抗原性测定等。【结果】3个不同批次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经-20℃保存15~34年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及抗原性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异现象,菌落型与血清型变异率分别为8.3%~14.9%和4.2%~8.7%,冻干菌种经易感动物复壮后仍可恢复其原始毒力。【结论】冷冻干燥方法保存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与原始菌种无显著差异,即冷冻干燥保存是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长期保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雏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我们应用(?)喃唑酮或抗生素作药物预防,但结果往往不太理想。本试验应用磺胺—6—甲氧嘧啶(DS—36),磺胺甲基异恶唑(TMP—SMZ),磺胺喹恶林(TMP—SQ)呋喃唑酮四种药物进行预防雏鸡白痢比较试验。所有试验鸡随机分为五组,其中一组不用药作为对照组。另外四组鸡从1日龄到12日龄分别服用DS—36TMP—SME,TMP—SQ和呋喃唑酮四种药物。根据发病率和个体增重的平均值来比较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这四种药物中TMP—SQ预防效果明显,而DS—36和TMP—SME比呋喃唑酮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两歧双歧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两歧双歧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不同,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相近;在相同的肠道部位,所试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有差异,其中两歧双歧杆菌的粘附作用最强;肠粘液糖蛋白经两歧双歧杆菌处理后,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粘附作用受到抑制,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十二指肠、空肠粘液上的粘附率未见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检出S.p.和S.g.的简易方法——吖啶橙免疫荧光菌团培养浓集法(AOIFBC法)。此法将吖啶橙高倍稀释后与少量沙门氏菌0:9单因子血清混合,配制成吖啶橙荧光抗体(AOFA),然后取少量加入经4小时增菌的液体标本中,再孵育1—4小时,可使与抗体结合的S.p.或S.g.凝集繁殖成亮绿色荧光菌团,低速离心沉淀后,在低倍荧光镜下容易检出。荧光菌团可取出培养进一步验证。试验表明,此法敏感度比无吖啶橙的显微沉淀凝集试验和玻片凝集试验分别高100倍和2500—5000倍。作AOIFBC法检查,特异性强: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等七种常见细菌无交叉荧光菌团形成;敏感度高:每毫升含S.p.活菌84×10~2个和S.g.活菌76×10~1个以上,可呈“++”→“++++”荧光菌团。本法对雏鸡粪液模拟标本检测,获得肯定的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8.
1株抗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乳酸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菌体形态特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最终将1株抗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乳酸菌归类为乳酸乳球乳酸亚种(Lac-tococcus.lactissubsp.Lactis)。  相似文献   

19.
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中雏鸡可造成少数鸡急性死亡,多数鸡生长缓慢。感染鸡接种菌的检出率:静脉注射组73.7%,口服组55%,并随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增高而下降。感染鸡的肝、脾病变突出,感染后第21天部分病例肝呈现淀粉样物沉积,证实了有关文献中沙门氏菌引起禽类淀粉样物沉积的推论,并阐明了中雏鸡白痢病后期死于腹水和肝破裂的机理。根据各种血清蛋白的消长、肝功指标变化;骨髓、腔上囊和脾脏等器官的病变,提示了感染鸡的肝脏和免疫器官的机能低下是中雏鸡白痢病易受逆境应激因素作用造成伴发感染和大量死亡的内在原因,从而为本病诊断和防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白银市白银区某村雏鸡群中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从流行病学、临诊表现、剖检变化、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以及实验动物感染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诊断。结果表明,该村雏鸡所发生的疾病系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