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β-catenin在人工诱导发情绵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检测绵羊发情后第10、12、14、16、18天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出不同时期的绵羊子宫中β-catenin mRNA表达,其中绵羊发情后第10天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天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之后相对保持恒定,到第18天又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均可用于检测绵羊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绵羊发情后第10~18天,β-catenin在子宫中的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非繁殖季节绵羊诱导发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繁殖季节诱导母羊发情配种是提高绵羊繁育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非繁殖季节母羊表现出性功能低下,卵巢无活性,若不能对母羊的繁殖机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则绵羊的高繁殖目标就不能达到.我们曾经采用过三合激素等方法处理,试验非繁殖季节母羊诱导发情技术方案,但效果不理想.本次实验采用孕酮海绵阴道释放装置配合孕马血清等生殖激素,来诱导母羊在2~4月发情,进行正常的繁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GlyCAM-1 在绵羊自然发情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期为周期发情绵羊子宫中GlyCAM-1 的表达受孕酮诱导调控的推测提供支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对绵羊自然 发情后子宫第10、12、14、16 和18 天Gly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绵羊发情后的第10~18 天之间,子宫组织中GlyCAM-1 的表达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发情后的第10 天GlyCAM-1 在转录水平表达出现峰值,并且显著的高于另外4 个时段(P<0.05),第12 天GlyCAM-1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第14~16 天的表达量保持相对恒定,第18 天GlyCAM-1 mRNA水平再次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第10 天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结果显示:绵羊在自然发情后的第10~18 天,子宫内膜上的GlyCAM-1 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4 个时间点相比第10 天的蛋白表达量达到峰值(P<0.05),第12~16 天GlyCAM-1 的蛋白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GlyCAM-1 的蛋白表达量在第18 天显著升高(P<0.05)。GlyCAM-1 在转录与翻译水平的表达变化一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该结果为周期发情绵羊子宫中GlyCAM-1 的表达可能受 孕酮诱导调控的推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寒山区绵羊人工授精配套技术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四师七十四团地处伊犁地区昭苏高原,秋季(绵羊发情季节)气候较为寒冷。该区地面起伏大,气温较低。这些特殊条件给该区绵羊人工授精工作带来了不便。本文就这些特殊情况设计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绵羊人工授精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也能为其它高寒山区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GlyCAM-1在人工诱导发情绵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在绵羊发情后第10、12、14、16、18天子宫组织中GlyCAM-1的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GlyCAM-1 mRNA表达量在第10~18天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绵羊发情后第10天Gly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天显著降低 (P<0.05),之后相对保持恒定,到第18天又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GlyCAM-1蛋白约34 kD,子宫组织中GlyCAM-1蛋白表达量在第10~18天亦呈现先逐渐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的波动趋势,其中发情第10天蛋白表达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14、16天GlyCAM-1的表达量降低但变化不明显(P>0.05),第18天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绵羊发情后第10~18天,GlyCAM-1在子宫的转录、表达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产羔是养羊业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接产护羔、羔羊培育成败决定着本年度整个养羊业的盈亏.近几年,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对绵羊接产护羔及羔羊培育进行了探索,现将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绵羊BMP15基因FecXL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旨在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控制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在绵羊(Ovis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杜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检测BMP15基因的FecXL突变,同时研究该基因突变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这8个绵羊品种都没有发生与Lacaune绵羊相同的FecXL突变(C53Y)。【结论】BMP15基因中影响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绵羊人工授精在当前仍然是较先进的繁殖技术之一,在绵羊的杂交改良、新品种育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绵羊人工授精不仅可以提高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加速品种改良步伐和育种工作进程,还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播。正确掌握发情鉴定、精液采集、精液处理、精液输入四步骤,是绵羊人工授精成功的关键。一、羊人工授精站的建设1.应选在母羊相对集中,有试情场地的非疫区建设羊人工授精站。中心站最好建在养羊大户、牧场或家庭  相似文献   

9.
当年母羔羊配种是利用绵羊高效繁殖的生物工程技术,使当年母羔发情、配种、受孕,从而使当年即可实现生产效益。当年母羔年龄在7月龄以上,体重约40kg时,自然受胎率在15%左右,采用诱导发情、人工授精技术,可大大提高当年羔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0.
羊的怀孕期为5个月,大多数羊的发情、配种季节在秋季(8~10月份),产羔季节在冬末春初(1~3月份)。此时气候寒冷,没有青草,缺乏饲料,加之人们正忙于过年,因此做好春节期间羊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现将技术要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国产阴道硅胶栓CIDR(Controlled Internal Device Release)与海绵栓和氯前列希醇(PDF2a)的同期发情率、发情整齐度、排卵情况和受胎率以及国产CIDR的折损率和掉栓率等。国产化CIDR同期发情4组数据显示,在掉栓率、发情率、折断率和受胎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同时还比较了国产化CIDR、PMSG和PGF2a三种同期发情处理方式,结果显示:国产化CIDR处理组在掉栓率和同期发情率方面优于PMSG和PGF2a组,差异显著(P 0.05);在栓折断率和受胎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通过比较发现,绵羊同期发情处理使用国产化CIDR可以取得满足生产需要的各项指标,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杜泊绵羊是肉皮兼用型绵羊。具有下述生产性能方面的特点:(1)繁殖能力强。全年发情,在良好的管理下可达2年3胎;(2)行走能力强及对饲草无选择。适合于放牧和舍饲,舍饲时可饲喂其它品种羊较难利用的各种秸秆,提高饲草利用率;(3)抗逆性好。能适应广泛的气候条件和放牧条件;(4)增重  相似文献   

13.
小尾寒羊子宫角内窥镜输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输精,在家畜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绵羊方面,使用冷冻精液进行子宫颈人工输精的情期受胎率在20%~50%左右,显著低于绵羊鲜精人工输精情期受胎率60%~85%的结果。可能主要原因是冷冻解冻过程造成的绵羊精子结构损伤,降低了精子通过子宫颈的能力。使用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使冷冻~解冻的精子直接进入子宫角,较常规子宫颈人工输精相比,显著提高了情期受胎率。将同期发情技术和内窥镜输精技术结合,有利于绵羊冷冻精液输精的组织安排。  相似文献   

14.
山羊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可以人为控制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母羊复膘必须保证与配母羊身体健康,从配种前2个月开始喂给母羊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营养成分搭配匀衡的日粮,恢复母羊膘情,使其能够正常地发情、排卵、妊娠与产羔。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分析检测了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群体中BMPR—IB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情期排卵数,结果表明:绵羊群体中BB、B+、++基因型的情期排卵数平均为4.0、3.5和1.56个,BB、B+基因型比++基因型的母羊分别多排2.44和1.94个卵,反映了该基因具有明显增加排卵数的作用,产羔数平均增加为0.64个和0.73个,差异极显著。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高产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6.
绵羊繁殖性状主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绵羊BMPR-IB基因、BMP15基因和GDF9基因突变的遗传方式及对产羔数的影响,还对根据表型发现的Woodlands基因、Thoka基因、GDF9基因的遗传方式以及根据表型推断存在的Olkuska基因、Belle-Ile基因、NZ Longwool基因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生产中利用这些遗传标记作为辅助育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金秋时节,气候适宜,饲草资源非常丰富,山羊的体况和膘情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增加,此时母羊性欲旺盛,发情率和受胎率比其他季节普遍提高;公羊性欲强,精子存活率高,品质好。另外,秋配母羊在春季产羔,羔羊不但体质好,而且当年育肥即可出售,正好能满足中秋、元旦和春节三大节日的消费需求,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搞好山羊的秋季管理和繁育扩群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信息选萃     
<正>32年前细毛羊冻精在新疆受胎产羔尚属国内首例由自治区畜牧总站、新疆美利奴细毛羊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的试验中,保存了32年零7个月的细毛羊冻精被输入到142只发情的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体内,有46只母羊产下活蹦乱跳的羊羔,其中6只产下双羔,受胎率为32.39%。按照常规,牛、羊冻精一般用于当年或次年的动物受精,冻精的受胎率最高也只有  相似文献   

19.
将100只处于乏情期的巴音布鲁克母羊统一使用孕激素合剂处理,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2种阴道孕酮栓即海绵栓(PRID)和孕酮阴道栓(CIDR)埋植12 d,同时肌注孕血清性腺激素(PMSG)400 IU,在发情前2天,以1∶5比例引入处理公羊自然交配,连续配2个情期。结果表明,PRID处理母羊第1情期94%表现发情,第1和第2情期产羔母羊数分别占处理母羊数的22%和46%;CIDR处理母羊第1情期98%表现发情,第1和第2情期产羔母羊数分别占处理母羊数的40%和52%。 CIDR处理药物成本高,但有利于生产,总产羔率高于PRID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GnRHR基因的多态性与崂山奶山羊产羔数的关系,设计7对引物,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在不同产羔数崂山奶山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基因存在2个多态位点,A261G突变对于初产母羊 GA型产羔数比 AA型多0.06只,比 GG型多0.04只,差异不显著( P>0.05);对于经产母羊GA型产羔数比AA型多0.35只,差异显著(P<0.05),比GG型多0.45只,差异不显著(P>0.05)。 G55A位点共检测到GG和GA这2种基因型,其中对于初产母羊GG型比GA型产羔数多0.13只,经产母羊GG型比GA型产羔数多0.19只,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GnRHR基因A261G突变位点可能是影响崂山奶山羊产羔性能一个潜在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