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鸵鸟新城疫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源新城疫(ND)强毒株F48E9和鸵鸟源新城疫强毒株O-XJ99-12,对不同免疫状态下2~4月龄鸵鸟进行动物试验。动物发病后经剖检、组织切片、病毒分离等方法证实:鸵鸟源和鸡源新域疫病毒(NDV)毒株,经静脉和黏膜感染非免疫鸵鸟,均可引起特征性的鸵鸟ND症状和病变,对鸡胚致病力强的NDV毒株,对非免疫鸵鸟的致病力也强;鸵鸟ND的免疫临界点,HI抗体效价最低为5log2。  相似文献   

2.
鸵鸟     
鸵鸟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大型皮毛肉兼用草食禽类动物,属于鸵形目,鸵鸟科。世界上现仅存有三种鸵鸟,即非洲鸵鸟、美洲鸵鸟和澳洲鸵鸟。而澳洲鸵鸟实则叫鸸鹋,属于鹤鸵目。因非洲鸵鸟长有极为发达的盲肠,能够消化大量草食植物,且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具有饲养成本低、适应能力强、生产性能好、经济价值高、抗病能力强的特点。所以被世界各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鸵鸟的饲养始于1988年,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起了鸵鸟产业研究中心,实验场,养殖场,已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鸵鸟人工养殖群体和世界上最大的鸵鸟基地及集繁殖,加工,生产为一体的鸵鸟系列产品基地,全方位发展鸵鸟产业.并具备了在全国推广和发展鸵鸟的能力以及提供多种服务的条件.鸵鸟以草食为主,不与人争粮;不与畜离争饲料,具有低饲养要求,高经济价值的特点,又有耐粒饲料的特性和家禽优秀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经济效益好.为发展特种养殖业开辟了一条新门路.我国人多,耕地少,有大量的的丘陵、草原、平原;也有干旱的沙漠和黄土地,气候变异大;完全适合鸵鸟的特性,驼鸟养殖业.必将在我国迅速发展.1 饲养鸵鸟的经济效益鸵鸟是珍禽,鸵鸟肉含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含  相似文献   

4.
鸵鸟分为非洲鸵鸟、澳洲鸵鸟和美洲鸵鸟,国内饲养的鸵鸟是分别从非洲、澳洲和美洲引入的。其中,澳洲鸵鸟体型最小,体高1.8米左右,体重40~58公斤;非洲鸵鸟体型最大.高达2.5米。体长达2米,体重达180公斤。鸵鸟具有如下特性:耐粗饲易成活,饲养成本低;对环境适应力强;抗病力强;耐干热。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目前鸵鸟在国际市场上走俏。每公斤鸵鸟肉售价40美元,一只成鸟可获1.3平方米鸵鸟皮,约值700美元。美国、日本,每年从国外进口5万吨鸵鸟皮。优质的鸵鸟绒毛一磅可售1000美元。 鸵鸟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鸟。其适应性强,不惧风雨  相似文献   

6.
鸵鸟作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食草性禽类,在生长与养殖中存在诸多优点,如繁殖能力较强、抵抗疾病能力强、生长性能良好、饲养简单、利益丰厚等。鸵鸟无论是肉质还是副产品,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鸵鸟肉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物质,鸵鸟皮具和鸵鸟油有广阔的前景。因此,高度重视鸵鸟的饲养管理,可以带动养殖经济发展。该文就鸵鸟的养殖背景、养殖效益、养殖技术与前景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鸵鸟养殖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饲养业。鸵鸟躯体庞大,野性强,容易发生应激损伤。我场一鸵鸟因食管撕裂形成瘘管,经手术治疗后得到康复。1发病原因鸵鸟驯化程度不高野性强,对外界突发干扰如对外来的车辆、人群等难以适应,表现狂燥不安,东奔西撞,容易造成损伤。该鸵...  相似文献   

8.
鸵鸟具有生命力强、繁殖能力强、养殖成本低、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前胃积沙,严重影响鸵鸟的健康生长,如处理不及时则可能造成消瘦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鸵鸟原产于非洲,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草食性禽类,具有寿命长、繁殖力强、生长快、耐粗饲、耐干旱、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性。鸵鸟肉是高蛋白(含有21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低能量、口感鲜嫩的优质红肉,是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鸵鸟皮具有柔软、坚韧、透气性好以及其毛  相似文献   

10.
<正>非洲鸵鸟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5 m,雄鸵鸟体重可达150 kg。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短而扁平、由几片角质鞘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鸵鸟在2~4岁达到性成熟,雌鸵鸟比雄鸵鸟早6个月达性成熟。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肉等均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2010年,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引进了8只鸵鸟,根据以往的饲养经验和鸵鸟的生活习性,在高纬度寒冷地区,冬季必需在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母鸡饲粮不同水平的锌(添加量为0、40和1000ppm)和钙(含量为3.12和4.70%)对初生雏鸡体内和残壳中9种矿物元素(钙、磷、钾、钠、镁、锌、锰、铜和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母鸡饲粮高锌使初生雏鸡体内锌含量显著提高;当饲粮高钙高锌时,初生雏体内锰含量显著降低;当饲粮低钙高锌时,残壳中锰含量显著升高。母鸡饲粮高钙使初生雏鸡残壳锌和锰含量显著降低,使残壳钙和铜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对老年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只4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饲养至12月龄后分成普通饮食组(ND)和高脂高果糖饮食组(HFHFD),每组6只,普通饮食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高果糖饮食组饲喂高脂高果糖饲料,18月龄取眼球,左眼球用眼球固定液固定,右眼球冻存备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表达,采用免疫荧光(IF)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p-ACC、p-AMPK、SREB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视网膜组织出现视杆和视椎层厚度不均匀,局部增生,延伸入外颗粒层,细胞排列疏松等现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p-AC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SREB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ing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p-AMPK和p-AC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RE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脂高果糖饮食可诱导老年小鼠视网膜病变,抑制AMPK的活化,降低p-ACC的表达,升高SREBP1的表达,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高脂高果糖饮食影响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雌、雄激素对高脂饮食诱导产生的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NASH)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实验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大鼠的方法,先将成年雄性SD大鼠去势,用含15%猪油和1.2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诱导90d,成功地诱导了大鼠脂肪变性肝炎。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性激素来研究其对NASH的作用。将去势大鼠分为8个处理组,普通饲喂组(C1)、高脂饲喂组(C2)、高脂饲喂+低剂量雌激素组(lE)、高脂饲喂+高剂量雌激素组(hE)、高脂饲喂+低剂量雄激素组(lD)、高脂饲喂+高剂量雄激素组(hD)、高脂饲喂+低剂量雌激素+低剂量雄激素组(lED)、高脂饲喂+高剂量雌激素+高剂量雄激素组(hED)。每个处理10只鼠,共处理90d。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各激素处理组明显减少了NASH的肝脏内脂肪的沉积。单一的雌激素或雄激素作用效果明显低于雌雄激素的协同作用。基因表达(mRNA)定量分析表明,该作用是通过上调肝脏内FAS、ACC和下调IL-6、TNF-α来实现的,即增加了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并抑制了IL-6和TNF-α介导的发炎途径。本实验为实现性激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治疗提供了基础性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4株NDV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4 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NDV(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F基因进行RT 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序列分析,根据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其中1 株属于弱毒株,3 株属于强毒株;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3株强毒株与Clone30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3.6%~84.0%之间,与F48 E9典型NDV强毒株同源性在86.5.6%~88.3%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与Clone 30 株在85.9%~87.0%之间,与F48E9典型NDV强毒株在89.1%~91.3%之间;利用MegAlign软件绘制了NDV 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 3株分离强毒株为Ⅶ基因型,弱毒株为基因Ⅱ型。  相似文献   

15.
用高温与常温两种温度进行一日两回育试验。调查蚕儿生长发育及饲料效率的差异。结果,高温区蚕儿生长快,叶丝转化率高;常温区生长发育较高温区慢,与四回育相同,但蚕茧质量优。  相似文献   

16.
从天然牧地看 ,青藏大区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无氮浸出物、高灰分、高代谢能及低纤维 (即 5高 1低 )的特征 ;南方大区恰好相反 ,呈现为 5低 1高的特征 ;北方大区的各项营养成分含量居中。就人工牧地而言 ,粗蛋白含量亦为青藏大区较高 ,粗脂肪和粗灰分则以南方大区较高 ,而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代谢能 3个大区相近。人工牧地与天然牧地比较 ,前者的粗蛋白、可消化蛋白、Ca和P的含量显著地高 ,营养比和粗脂肪明显地低 ,而 2类牧地的代谢能、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相近或略有差异。由此表明 ,人工牧地在营养价值方面优于天然牧地 ,原因主要在于其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量对宝兴鸭茅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小玉  张新全 《草业科学》2006,23(11):58-60
在四川宝兴县鸭茅Dactlis glomerata原种基地进行了不同播期处理对鸭茅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并对收获的种子进行了质量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宝兴鸭茅种子生产的最佳播量为2 g/m2,其种子产量最高,为293 kg/hm2,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夏洛莱杂交牛(夏杂牛)和利木赞杂交牛(利杂牛)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营养水平与不同杂交组合对肉牛半腱肌中肌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及MSTN基因表达量与产肉率的关系。将夏杂牛和利杂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以高、中、低3种营养水平的日粮,饲喂10个月后,屠宰采样,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测定半腱肌中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并对半腱肌的产肉率与MSTN mRNA相对表达量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营养和中营养条件下,夏杂牛的半腱肌中MSTN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利杂牛(P〈0.01),而高营养条件下,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利杂牛,中营养组牛半腱肌中MSTN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和高营养组(P〈0.01),而低营养组和高营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夏杂牛,低营养组MST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营养组和高营养组(P〈0.01),而中营养组MSTN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高营养组(P〈0.01),且高营养水平下的2种杂交组合牛半腱肌的产肉率都与MSTN mRNA表达量成强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和营养水平对牛MSTN基因在半腱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影响,对于2个杂交组合,高营养水平下牛半腱肌MSTN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下的各组试验牛,且高营养条件下,MSTN基因表达量和产肉率之间存在着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300只1日龄海兰褐蛋公雏,饲养至40日龄,通过在正常全价日粮中添加酵母和鱼粉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并在全价日粮中添加别嘌呤,探讨其对高尿酸血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酵母高蛋白组和酵母高蛋白高钙组,鸡临床痛风症状明显,解剖发现心、肝、脾及肠系膜表面有石灰样的尿酸盐沉积,肾脏体积显著肿大,表面白色与红色相间,呈现典型的花斑肾病变。血中尿酸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显著升高(P〈0.01)。别嘌呤可显著降低血中尿酸含量和XOD活性(P〈0.01);说明高蛋白和高钙可诱发鸡高尿酸血症,别嘌呤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藏猪肾脏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表达与其低氧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西藏林芝地区(海拔约3000 m)的高海拔藏猪(ZZ)和高海拔大约克夏猪(YZ)、北京中顺景盛养殖场(海拔约100 m)的低海拔藏猪(ZB)和安徽合肥市(海拔约为36 m)的低海拔大约克夏猪(YH)肾脏组织EPO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发现,ZZ、ZB、YZ、YH的EPO表达量,在A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高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大约克夏猪与低海拔藏猪、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B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低海拔藏猪差异不显著(P>0.05),高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C组试验中,高、低海拔藏猪间差异显著(P<0.05),低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当大约克夏猪处在高海拔应急状态下时,EPO的表达量高于藏猪。而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大约克夏猪EPO的表达量较藏猪低,但高于低海拔大约克夏猪。EPO的稳定表达是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原大约克夏猪肾脏组织内EPO的高表达,则是大约克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