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对湖北省一奶牛场开展为期1年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65份乳样中共分离鉴定出9个科16个属的235株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83株,占35.0%;中型无绿藻36株,占13.5%;鲁氏不动杆菌28株,占11.9%;大肠杆菌12株,占5.1%;停乳链球菌7株,占2.9%;其他病原菌占31.6%。耐药试验结果显示,20株分离菌对测试的14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最少对1种药物产生耐药性,最多达到14种。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氟苯尼考,敏感率达到75%。研究结果可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2.
于2018—2019年从青岛莱西地区10个草莓种植基地的30个采样点共采集90份草莓根腐病病样,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以确定引起该地区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同时初步测试了4株木霉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新棒状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菌核生枝顶孢(Acremonium sclerotigenum)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前三者为草莓根腐病菌,胶孢炭疽菌和尖孢镰刀菌的分离频度分别为45.8%和32.1%,是优势病原菌,新棒状拟盘多毛孢分离频度为8.4%。4株木霉通过竞争作用、产生非挥发性菌代谢产物抑制3种病原菌生长。培养3 d时,4株木霉代谢产物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率为100%;培养7 d时下降,其中Ta1和Th2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体外测定了新近分离自喀麦隆香蕉及大蕉田间的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C 184对香蕉和大蕉根部病原菌柱枝孢(Cylindrocladium pteridis)及茄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曲霉 (Aspergillus sp.) 的拮抗作用. 在对峙培养中上述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在赛咯酚分层培养中木霉菌株对上述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7%~88%;木霉菌株培养滤液对上述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52%~87% .电镜下观察到木霉菌株对柱枝孢及镰孢霉的寄生过程,认为这可能是主要拮抗机制之一; 此外木霉菌株在液体培养中产生的抗生素及细胞壁降解酶也可能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一种玉米种子细菌性病原菌,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玉米种子胚芽组织和玉米幼苗心叶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种子胚芽组织和幼苗心叶生长点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2株培养性状一致的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2株菌株是引起玉米矮化皱缩、生长点组织坏死、心叶缺失等症状的病原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2株菌株与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的同源性达到100%,结合菌落形态特性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鉴定为Pantoea dispersa。皿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对菌株YM-001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670.84 μg/mL和920.99 μg/mL。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月季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引起月季灰霉病的病原菌,为防治月季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云南18个切花月季产区采集月季灰霉病样本,采用浇注平板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显微特征观察,并结合ITS和PRB2基因联合分析来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云南地区月季灰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但种内变异非常丰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从206个月季灰霉病样本中分离到124株灰霉病病原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将病原菌分为菌丝型、孢子型和菌核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9%、28%和33%。41株菌核型菌株中只获得1株黄色菌核菌株,不产生孢子或产生少量孢子。在由88株代表菌株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87株与B. cinerea聚为一支,1株与蚕豆葡萄孢菌(B. fabae)聚为一支,同源性达到99%以上。综上表明,侵染云南地区月季的灰霉菌主要是B.cinerea,且除了B. cinerea外的另一个侵染月季的葡萄孢属真菌是B. fabae,这为进一步推进月季灰霉病菌特性的研究及其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运用菌落生长法比较8种杀菌剂单用及混合使用对4株枣缩果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为田间有效防治新疆枣缩果病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8种供试药剂使用对4株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400 g/L氟硅唑乳油和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对4株病原菌有明显的毒力作用,且其EC_(50)值分别为0.47~0.56、1.24~1.63 mg/L。等量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4株病原菌的毒力有增效作用,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组合对病原菌的毒力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对多种作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该菌对番茄枯萎病的生防效果。抑制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YJY19-01具有广谱抑菌性,对8种作物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75.06%~80.12%,对其他26种真菌性病原菌和2种细菌性病原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YJY19-01突变株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到75.43%。综上,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YJY19-01抑菌谱广、防治效果好,有作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从人参根部分离出4株内生细菌,以灰葡萄孢菌为靶向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GS-1,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S-1为多黏类芽孢杆菌,其活菌体能够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2.47%。由此判断菌株GS-1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酸浆果实内分离筛选出对油茶炭疽病病原果生刺盘孢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并了解该菌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抑菌机制,以期为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果实中分离出细菌14株, 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得到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3株,菌株依次命名为DLSB-1、DLSB-4和DLSB-13。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在上述试验基础上,判定生防菌株能否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通过显微镜观察3株细菌的无菌上清发酵液对病原菌丝的生长情况,并在室内测定了油茶盆栽苗的防治效果。  结果  3株细菌无菌发酵上清液均能抑制油茶炭疽病病原菌丝的正常生长,使其尖端膨大,畸变,扭曲。可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不能产生β-1,3-葡聚糖酶;5个梯度的无菌发酵上清液(0.6 × 108、1.0 × 108、1.4 × 108、1.8 × 108、2.2 × 108 cfu/mL)与对照相比,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抑菌效果显著(P < 0.05),抑菌率最高达到81.14%。其中,菌株(DLSB-4)5个梯度的无菌发酵上清液对油茶盆栽苗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0.2%、43.9%、57.7%、68.7%和71.1%,差异显著(P < 0.05),且无菌发酵上清液的含量与防治效果呈正相关。  结论  3株细菌通过自身产生拮抗作用酶来抑制果生刺盘孢病原菌菌丝的生长,降低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项研究是在对23省、市、自治区,30个城市40所大中型奶牛场所作的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奶样3006份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以探讨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分布。结果分得细菌和霉菌共24种3650株,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12种206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2.52%。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等。并建立了dBASEⅢ“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研究资料数据库检索系统”,制定了“奶牛乳房炎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数据,并为乳汁的病原菌监测提出可靠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JS2对石榴枯萎病菌及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榴枯萎病是一种比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石榴根结线虫病的广泛发生加重了石榴枯萎病发生程度及病害的防控难度,所以探索兼具拮抗石榴枯萎病及根结线虫病的生防菌,才能有效环保地控制石榴枯萎病。首次报道了链霉菌JS2兼有拮抗石榴枯萎病菌及抑杀南方根结线虫的活性。本研究从云南蒙自、建水石榴园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其中菌株JS2对石榴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直径为3.5 mm。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S2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抑杀作用,50%JS2菌悬上清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卵6 d的孵化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53.33%,50%JS2菌悬上清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72 h后,校正死亡率增加了83.88%。菌株JS2兼有拮抗石榴枯萎病菌及抑杀南方根结线虫的活性,具有潜在生防价值。结合菌株JS2在各鉴定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形态学观察及16S rD NA序列分析,将JS2初步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省岫岩县6个五味子园的五味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拮抗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5号样地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其他样地,6个土样中共分离到微生物168株,对五味子茎基腐病病原菌有拮抗性菌株11株,其中菌株1-1、3-1和3-2抑菌效果尤为明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靶标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真菌69株,经鉴定属于11个属,其中以镰刀菌属为优势属。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农场、果园、苗圃、林场根癌病,得知根癌病(Agrobacteriumtumefacfens)普遍为害我国多种果树、林木,并且发病十分严重。几乎重茬苗圃土壤都带有根癌病菌。病菌的分离鉴定表明,葡萄的根癌土壤杆菌主要是生物3型,没有发现生物2型。鉴定中还发现苹果上也有生物3型的根癌土壤杆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香蕉枯萎病重病地块仅存的健康香蕉植株根际采集土样,分离得到一株对枯萎病病原菌Foc4具有很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经分子鉴定及进化树分析,将其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ZC16,并通过平板对峙和盆栽试验对其进行生防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ZC16对枯萎病病原菌Foc4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抑菌率为65.1%;盆栽试验病情指数为31.43,防效为64.51%,较贝莱斯芽孢杆菌FZB42防效高25%,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短短芽孢杆菌A57对棉花主要病原真菌的拮抗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短芽孢杆菌A57(Brevibacillus brevs,A57)是从棉花根际土壤分离出来的桔抗细菌。该细菌对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和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较强拮抗作用,在PDA平板上对峙培养,平均抑制率分别是33.5%、39.5%、29.5%。该菌菌液稀释10倍对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效分别是49.8%、56.8%、48.9%。还利用A57不同稀释度的无细胞滤液培养棉花无菌胚,发现无细胞滤液对棉花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其中稀释500倍的促生作用最大,其胚轴20.2 mm,对照16.4 mm,较对照增加24.4%,从其无菌胚长成的幼苗提取浸提液,发现浸提液对棉花枯萎病菌仍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抑制率为5.7%。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A57菌株的主要拮抗机理是通过产生拮抗物质造成病原真菌菌丝体断裂、扭曲、畸形,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造成孢子畸形。用(NH4)2SO4沉淀法提取A57菌株的粗蛋白,对供试的病原菌仍具有较高的拮抗活性,70%浓度时其拮抗活性最大,A57粗提蛋白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最大抑制率为23.7%,同时该菌经(NH4)2SO4沉淀后获得的粗提蛋白的上清液对病原指示菌仍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以枯萎病菌为指示菌,研究了该菌株表现最佳拮抗活性时的菌液发酵条件,结果表明,A57适宜培养基为LB培养基,pH8,好气条件下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相似文献   

17.
筛选和应用拮抗细菌防治稻瘟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稻叶片、稻田土壤、菜地土壤和田间菌核中共分离细菌菌株1228株,经平板测定,对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有246株,其中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有29株。8个代表性的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了强的拮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菌株V-297在吉安市吉州区和修水县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5.09%和57.20%;菌株R-122分别为55.61%和54.15%。经初步鉴定,菌株V-297和R-122均为Bacillusspp.;菌株S-96为Pseudomonassp.。  相似文献   

18.
松苗猝倒病不同病原物的致病性差异及其生防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3个湿地松苗圃土壤中分离出了66株松苗猝倒病的致病真菌,63个菌株为镰孢属真菌,2个为链格孢菌,1个为丝核菌属真菌。对66个真菌菌株进行松苗猝倒病的致病性测定表明:12个真菌菌株为无致病性或弱致病性真菌,17个镰孢属菌株为强致病性真菌,其余37个为中等程度致病性真菌。从湿地松幼苗根系分离到了细菌菌株320株,平皿拮抗测定表明其中的10个菌株对松苗猝倒病病原真菌有强拮抗作用,对松苗猝倒病有较大的生防潜力。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这10个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分别是:7株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1株为待定种。  相似文献   

19.
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新疆昌吉及吐鲁番甜瓜地采集样品86份,以果腐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F159、BFB和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为指示菌,采用试管混菌平板涂布法,共计分离到195株菌,对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3株,其中细菌56株,放线菌7株.以管碟法复筛,获得有较强拮抗活力的菌株2株,分别为细菌G-14、放线菌P-13.  相似文献   

20.
水稻稻瘟病拮抗链霉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自然生态环境中寻找对水稻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土壤中筛选出4株对稻瘟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链霉菌St-10、St-85、St-107、St-120,通过测定拮抗带宽度并对拮抗菌株发酵液拮抗性的测定,最终得到1株高拮抗活性物质菌株St-10,抑菌率为52.0%。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能否用于田间防治水稻稻瘟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