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辣套种,即冬小麦与辣椒问作套种。在共生期25~35天内,辣椒利用小麦的生物学保护作用,防风避寒和控制病毒病的猖獗为害,小麦则利用辣椒空带的大边际效应。共同构成高互助型群体结构。近年来,以麦辣套种为主的粮经套种方式,其经济效益显高于单种粮食、辣椒和其他一年一熟经济作物,净增值2-3倍。  相似文献   

2.
辣椒在陕西省扶风县种植较早,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60-70年代,扶风县就重视了辣椒生产技术的开发,大力发展辣椒生产,先后完成了直播、移栽、麦辣套种等一系列栽培技术的改革。目前,全县每年麦辣套种0.4~0.47万hm^2,小麦一般产量250-280kg/667m^2,年产辣椒干750-900万kg,已成为扶风县的一大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但是,在麦辣套种技术推广的进程中,有几个技术问题却一直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套种田的整体效益,对此,笔者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3.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是在已经成熟的小麦辣椒套种栽培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小麦收获后形成的80cm空档种植芝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的间作套种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间作套种模式和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较大的辣椒生产基地多为小麦套种辣椒生产模式。该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粮经争地矛盾,增加单位面积的效益,然而小麦收获后形成了空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地闲置。在小麦辣椒套种的基础之上,利用空档间作芝麻,形成了"小麦套种辣椒,辣椒间作芝麻"的一年三熟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再者,辣椒芝麻间作可以显著减轻辣椒"日灼病"的发生,提高辣椒品质,同时也为发展芝麻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高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麦——线椒间套技术是我县线辣椒生产栽培的一种重要模式,麦辣间套并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其技术优势是在有效地缓解了辣椒连作障害的同时,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在不影响小麦生长的情况下,辣椒定值于小麦行间,缓苗迅速,配置合理,通风透光,而小麦又借助辣椒预留的空带和苗期的空间与地力,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大幅度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了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的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其次分别对小麦、辣椒和芝麻的间作套种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分别对小麦—辣椒套种阶段和辣椒—芝麻间作阶段存在的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主要针对辣椒的3种套种模式,即大豆-辣椒、玉米-辣椒、花生-辣椒。首先,运用数据拟合,探讨不同套种模式对辣椒的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其次,利用MATLAB,得到拟合图像;最后,得出不同比例套种下各种作物生物量、产量等的形势预测,为辣椒套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眼下正处于高温干旱季节,蚜虫、飞虱、蓟马发生比往年都重,在小麦与辣椒套种时期,多数蚜虫、飞虱及其他害虫多寄住在小麦上,当小麦收割后,小麦上的蚜虫、飞虱将飞到辣椒上刺吸为害,把小麦的病毒直接传染到辣椒上。再经风雨、气流及枝叶摩擦,病毒病很有可能大发生。同样,在果园里套种的辣椒,因有些果园本身就种植郁密,通风透光差,再加上套种的辣椒又比较密,导致一些蚜虫、飞  相似文献   

9.
3种间作套种模式对朝天椒田间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对小麦—辣椒、玉米—辣椒、小麦—玉米—辣椒这3种间作套种模式下朝天椒(Cap-sicum annuum var.conoides)的田间生态和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朝天椒单作模式相比,间作套种模式可降低田间土壤的根际温度、提高相对湿度、减少光照度。朝天椒的病毒病和疫病病株率、害虫蛀果率均显著降低,产量和产值升高。3种间作套种模式中,小麦—玉米—辣椒模式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笔者首先简要介绍了小麦辣椒常见的立体种植模式,然后分别从底肥、选种、育苗、定植等方面对小麦辣椒立体种植技术进行了说明,最后划分麦收前、麦收后两阶段对小麦辣椒套种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介绍了安椒早辣2号的品种特性,针对早熟品种易发生日灼病这一缺点,利用玉米宽大的叶片为朝天椒遮阳调温,减轻了日灼病的危害,形成“小麦套种辣椒,辣椒间作玉米”的一年三熟模式,进一步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小麦、玉米、辣椒同丰收,增加了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2.
辣椒是高杆作物,从定植到采收需要40-50d时间,与速生叶菜类套种,高矮结合,既能够有效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杂草,又能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辣椒与速生叶菜类的套种面积达到66.70hm^2。辣椒产3000--4000kg/667m^2,产值6000-7000元,套种的菠菜芫荽产1000kg/667m^2左右,产值1000多元。现将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棚辣椒-丝瓜-芜荽”组合套种是利用辣椒保护地栽培的棚架两侧各套种1行丝瓜,辣椒拔秧后,于丝瓜棚架下播种芜荽,芫荽出苗后长至3~4叶前,棚架上的丝瓜蔓覆盖全棚,到了深秋时节,逐渐剪除丝瓜棚蔓,留下芫荽独立生长。该套种组合,各作物彼此互相促进和保护,效益非常好。辣椒属于正常的保护地栽培,其他属于附带性的种植,丝瓜只要整枝技术得以改善,其单位面积的产量仍能达到或接近单一种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获益较高,但菜农朋友还可以利用塑料大棚的光能和温度,实行辣椒间作套种黄瓜,又能有效的控制辣椒炭疽病和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根据调查,667m^2大棚可收获辣椒2300-2500公斤,黄瓜1500-1700公斤。  相似文献   

15.
"小麦~小尖椒~芝麻"一年三收高效种植模式,是广大粮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较好模式之一。现将该种植模式介绍如下:当年秋播时,机播6行小麦,留0.8~1.0m空地。翌年麦收前25~30d内,将育好的辣椒苗,移栽到套种麦田预留空带内,每空带栽植2行辣椒。小麦收获后,及时在麦茬带内套种一行或两行芝麻,芝麻出苗后及时深耕灭茬。  相似文献   

16.
胡麻套种地膜辣椒是一项既能保证油料生产,又能增加经济收入的立体种植模式。平罗县头闸镇农民利用此项技术,亩产胡麻120.6k,产值422.1元,辣椒2000kg,产值1160元,二项共计1582.1元,与本地习惯种植的小麦套种玉米亩产值1019元相比,亩增产值563.1元,增55.3%,不失为一项增产增收的好技术,现将该项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省望都县是国家级出口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望都羊角椒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独特而优良的品质享誉古今,驰名中外,为望都赢得了"辣都"的美誉。目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3.5万亩。小麦套种辣椒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是在小麦播种时合理预留行,在小麦生长后期适时移栽定植辣椒。本县自2013年开始推广该模式,2017年发展到500亩,2018年计划在全县推广种植1 500亩。该模式能充  相似文献   

18.
1基本情况 近年来,邢台市广大棉农和科技人员创造了很多棉田间套模式,主要集中在几个植棉大县,技术上有的比较成熟,更多的还处于摸索阶段。全市以南宫、威县、广宗棉田间套种植居多,发展较早也较快,今年各地农业部门都在创新棉田间套模式。例如,南宫、广宗的棉花-花生套种模式,威县的棉花-小麦、棉花-辣椒等套种模式。各地也培植和涌现出了一批棉田间套种植的成功典型。如南宫市工管委、垂杨镇发展棉花、西瓜间作8000亩,采用日本田珍、欣抗6号、新红宝等西瓜良种,实行开沟卧式覆膜栽培,西瓜平均单瓜重3.5kg,亩产3000多kg,收入2400元,除去投入400元,仅西瓜一项亩纯收入2000元;威县沼水镇香花营村种植的棉花-辣椒套种模式,亩产辣椒3000kg、籽棉280kg,亩纯效益2300元,比单作棉田增收1400元。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宝椒12号"的品种特性,总结了该品种麦辣间套、地膜覆盖栽培、麦茬辣椒栽培的施肥、播种、密度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簇生辣椒品种"宝椒12号"的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一年四熟高效集约套种栽培技术,包括;小麦种植、西瓜种植、棉花或辣椒种植、西葫芦或西兰花种植等,为获取产量和效益最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