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改良了池塘水质环境,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和避免了虾蟹相残,使以虾为主的虾、蟹、藻混养试验池与对虾单养对照池的对虾成活率大体接近。试验塘和对照塘均养两造,试验塘年亩均综合产量222.05kg;亩均产值6085.13元,亩均盈利2472.61元。  相似文献   

2.
对虾双季养殖是以不增加任何投资、在原有养虾塘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虾塘利用率,达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 1.方法与措施 (1) 苗种的中间培育双季养虾必须具备养成塘和暂养塘,面积比例为5:1,即10亩养成塘,应有2亩暂塘;养殖的品种一般为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早季为东方对虾,晚季为长毛对虾。由于养殖前期塘水  相似文献   

3.
1993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了暴发性虾病,对虾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1994年沿海各地虽然重视了虾病预防工作,但仍有不少虾场防病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养虾生产再次遭到严重挫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预防虾病发生等是沿海有关领导和虾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南北众多虾场连续两年发病情况下,启东盐场对虾养殖场认  相似文献   

4.
养对虾池塘是养虾致富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县4万亩对虾塘80%以上属于低产虾塘,塘大、水浅、水门不配套,进排水渠道系统不合理,虾池老化,底质有害物增加;暴发性虾病连年发生,致使养虾风险增大,产量及效益相对下降。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消除人为的养虾风险,提高单产和效益,必须有计划、  相似文献   

5.
东方鲀海水池塘养殖中,可以混养中国对虾。1993年全国暴发急性流行虾病,在周围单养对虾几乎全部死亡的情况下,混养塘中的中国对虾安然无恙,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6.
我国拥有几十万公顷的旧围塘 ,充分开发利用旧围塘可以更好地发展沿海海水养殖 ,我们初步形成对虾与贝类混养高产稳产的饲养方式。1 虾贝混养原理根据对虾与贝类的生态特征 ,营造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 ,以充分利用围塘的水体空间和天然及残余饵料 ;防止围塘富营养化 ,维持围塘小生态系统的平衡 ,减少虾病发生 ,增加抗风险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 虾贝混养意义进行虾贝混养 ,可有效控制赤潮生物与致病菌的滋生 ,维持水质平衡 ,减少病害发生。由于采用少换水而注重水质培养的方法 ,减少了海区泥沙带入围塘 ,可有效遏制围塘的淤泥…  相似文献   

7.
刀额新对虾,又叫基围虾,沙虾,泥虾,隶属于对虾科、新对虾属。它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尤对低盐、高水温和低氧有较强的忍耐能力。离水后可较长时间不死,很适于活虾上市。近年来各地不断进行淡化养殖,但其暴发疾病尚未见报道。一、养殖经过及虾病特征1.池塘条件:塘2口,共计33、3亩。1#塘为27.3亩,1997年曾是中国对虾养殖塘,平均水深1.5m;2#塘6亩,为鱼池改造塘,水深1.2m。池塘用水为外围养鱼用水。池水常年比重1.002~1.003。2.清塘:1#塘因进水较匆忙,没有进行药塘;2#塘每亩用生石…  相似文献   

8.
1对虾游塘的原因   对虾游塘表现为独游、群游、缓游和慢游等,引起对虾游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近年,尤其是1987—1988年,大连各地虾场普遍出现养殖对虾红足病。在一些报告中,该病被列为弧菌病。 1988年,大连五建虾场养殖对虾发生红足病。红足病患虾自6月中旬大量(10%以上)出现于3、4号池,自7月中旬大量(10%以上)出现于1号池。直至8月  相似文献   

10.
溶藻弧菌引起虾病暴发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贤善  徐绍基 《海洋渔业》1992,14(2):56-57,55
<正> 副溶血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藻弧菌 V.alginolyticus 均能引起食物中毒、创伤感染和败血症等,引起对虾致病也曾有报道。但对弧菌的生物学特性作系统研究的资料在水产方面的杂志上还很少报道。1990年5月28日,位于象山港末端大佳何高湖塘养殖场的5号、24号塘内的对虾突然发病,103亩虾塘内110万尾对虾毁于旦夕,同时在其他塘内也发现了同样的疾病。作者于5月30日应邀去现场进行残活病虾的检验,发现肝脏发白或呈棕灰色,肌  相似文献   

11.
曾雄飞分析今年对虾养殖“排塘”率高的原因时说:2010上半年南方对虾养殖历史最惨,“排塘”率超过90%,其程度超越了历史上虾病害最严重的1993年。新一轮的虾病爆发不能完全排除虾苗有问题,但主要还是养殖模式错误——使用高剂量含氯消毒剂,杀掉有益藻和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93年起始流行的暴发性对虾病,给我国的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县的对虾养殖生产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养殖面积从550余亩下降到95年的8.3亩。广大虾农因此将暴发性对虾病称之为瘟神。 敢于战天斗地的我县广大虾农,经过几年艰难摸索,对虾养殖生产开始出现曙光,变得渐渐明朗起来。今年对虾养殖面积已恢复到496.7亩,为病害流行前的85.4%,在浙江省是复苏速度较快的。今年虾病的流行,与过去5年同期相比,是危害程度最轻的一年。截止8月5日,绝产或半绝产面积只有6口塘49亩,  相似文献   

13.
最近,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养殖科、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组成调查组,对湛江辖区内养虾生产和虾病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调研.重点调查了雷州、徐闻、吴川、东海岛等四个对虾养殖主产县(市、区),通过深入塘头看病情,与虾农座谈问根由,取回病虾样本做检测等办法,对今年流行的虾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其他县(市、区)则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今年湛江市虾病的严重性仅次于2004年,不少虾农至今已连续放苗三、四次,三次排掉,损失惨重.不完全统计,截止于五月下旬,全市放养对虾面积30万亩,发病面积18.75万亩,发病率62.5%,其中绝产塘(排掉的塘)9.3万亩,绝产率31%,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绝产率均比2005年高.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仅按全市绝产塘9.3万亩计算,种苗、饲料等投入品损失1.1亿多元,因绝产造成产量损失近2多万吨,产值损失5亿元.……  相似文献   

14.
浅析浙江省海水围塘对虾养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塘养殖是海水养殖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以养殖对虾的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业。对虾也一度成为我国海水围塘养殖的主导产品,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90年代初全国围塘对虾养殖面积200余万亩,对虾年产20余万吨,连续六年居世界养殖产量的首位。但自从1993年以来,连续发生蔓延全国的病毒性虾病,围塘对虾养殖业由此步入低谷,损失极为惨重。1994年至1995年全国对虾产量仅为6-8万吨。为了重振对虾养殖业,提高海水围塘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海水围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各级领导、广大科技人员和养…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南海沿岸各地养殖南美白对虾排塘率高、成功率低,这使养殖者觉得对虾难养,不少人弃虾改养其他品种。许多养虾场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后5~30天就陆续发病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灭。据各地反映,认为主要原因是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引起的。由于连续受虾病严重困扰,对虾产业几乎陷入全线低迷。虾苗滞销,虾料降量,虾塘降租,加工厂高价收虾或无虾可收。面对对虾疾病严重威胁养虾业,怎样使对虾养殖业渡过难关?在此,笔者提出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防控的措施,供养殖者参考。一、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病因与症状外国专家所称的早期死亡综合征(EMS)或急性肝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对虾的红体病、白斑病已受到了养殖业者的高度重视,而对虾的腮病却往往容易忽视。生产中,有的池塘常因腮病严重而不得不中途排塘;有的又因腮病治疗不及时而诱发了红体病、自斑病;也有的是防治措施不力,不得不提前收虾,致使养殖收益大幅度降低。事实上,腮是对虾的重要呼吸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水中的溶解氧扩散到血液中,同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由于对虾腮丝的细胞壁很薄,且必须长期与复杂多变的水环境直接接触,而使腮非常容易受到刺激或成为寄主发生病变,其病变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虾的呼吸、代谢、生长和健康。一般而言,健康虾腮具有如下特性:腮盖光滑、半透明,腮丝平滑、干净、整齐,略有弹性,无异物附着。凡不符合以上特征者均视可为病腮。具有病腮特征的虾病即可称为对虾腮病。  相似文献   

17.
<正>在福建沿海滩涂围塘有近90%养殖对象均是对虾,因此,滩涂围塘一直也被称为“虾塘”。近年来,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金刚虾)以及日本对虾成为水产养殖业的聚焦点,也是福建沿海围塘养殖主要的优质养殖种类。围塘的生态混养技术在某种程度已相当成熟,文献[1-10]简述了虾、鱼、贝多方式混养技术的机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市在经受了去年11号台风和虾病的侵害以后,认真进行了抗灾复产工作,全市对虾复产率达100%,沿海再度兴起了养虾热。 连云港市为全国对虾主产区之一,连续多年被农业部和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列为全国对虾病害防治示范区。去年全市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19.
《现代渔业信息》2010,(11):28-28
今年清明过后,由于阴冷多雨天气持续影响南方地区,使得珠三角地区多数养殖户第一造虾养殖失败;其后5~6月份不少养殖户再度投苗,但6月天气形势欠佳,珠三角连续14轮高强度的暴雨造成了虾病现象十分严重,病虾及小规格对虾出塘的现象显著增多。而7月下旬随着天气形势好转,华南地区新一轮的对虾投苗已经启动,后期天气变化对本年度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预防虾病发生,除了严格的清淤消毒之外.在养殖中及时做好虾池水质、底质的监控,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御虾病措施,才能确保对虾养殖的成功,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对虾养殖虾中水质容易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