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选取10个品种的芍药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芍药叶片气孔的形态、分布规律,并对其气孔大小、气孔长宽比、表皮细胞密度、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等进行品种间比较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芍药叶片气孔形态及分布规律一致.各项指标的品种内变异系数均较小.4个品种(1、2、8、9)的4项指标(气孔长度、宽度、长宽比及气孔指数)均没有差异.2个品种(1、9)的5项指标(气孔长度、宽度、长宽比、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均没有差异.各项指标相比较,气孔宽度和气孔指数在各品种间变化较小.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呈反相关.结果不支持将气孔长度、宽度、气孔长宽比、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表皮细胞密度作为芍药种或品种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过氧化氢-醋酸离析法对生长于不同海拔高度草石蚕的叶片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植物的叶表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草石蚕表皮细胞形状,横切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呈长方形;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呈多边形,而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其垂周壁浅波状;气孔形态随海拔上升呈现椭圆型—近圆形—椭圆型的转变,气孔器散生分布于下表皮细胞中,气孔取向无规则;气孔密度、气孔指数随海拔升高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藏茴香不同海拔高度的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过的过氧化氢-醋酸离析法对其进行上、下表皮切片制作,番红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并在奥特光学BK-5000(OPTEC-BK5000)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探讨叶表皮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藏茴香叶片,上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下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气孔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少数为横列型,散生于上、下表皮细胞当中;随海拔升高,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无显著差别,气孔形状有长椭圆形与椭圆形2种;气孔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向外突起程度增加,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总的来说呈增加趋势,只是在3 027~3 238m处略为减少,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表明,这些特征是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海拔密花香薷叶为试材,采用过氧化氢-醋酸离析法对不同海拔密花香薷叶片进行叶表切片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密花香薷表皮细胞形状随海拔上升差异很小;气孔随海拔上升由长椭圆型向近圆形转变,气孔器全部散生分布,气孔取向无规则,下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上表皮。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随海拔升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说明植物的叶表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5.
柱型苹果和矮生型梨组培苗叶片表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各3个品种,矮生型和普通型梨各3个杂种实生苗的组培苗为试材,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叶片表皮结构。结果表明,供试苹果和梨组培苗叶片上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排列无方向性,上表皮无气孔分布。柱型和普通型苹果的上表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2986个·mm-2和2087个·mm-2;矮生型和普通型梨的上表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2633个·mm-2和1635个·mm-2。柱型苹果和矮生型梨的上表皮细胞密度分别显著高于其普通型。苹果和梨组培苗叶片下表皮气孔分布密集,气孔类型均为无规则型。柱型和普通型苹果的气孔平均长×宽分别为23.21μm×19.58μm和24.17μm×22.96μm,气孔密度平均分别为401.17个·mm-2和262.50个·mm-2;而矮生型和普通型梨气孔平均长×宽分别为29.57μm×20.30μm和26.93μm×24.51μm,气孔密度平均分别为265.67个·mm-2和158.00个·mm-2。柱型苹果、矮生型梨和其普通型之间的气孔长度差异不明显,而气孔宽度均显著小于其普通型,气孔密度均显著高于其普通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掘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同源四倍体种质,通过形态比较、根尖染色体压片法和SSR分子标记对播种培育的一批酸橙实生苗进行倍性鉴定和来源分析。从1620株酸橙实生群体中获得四倍体7株,群体四倍体自然发生率为0.43%;SSR分子标记分析显示,7株四倍体酸橙均由二倍体亲本珠心细胞自然加倍形成,为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酸橙相比,四倍体酸橙植株明显矮化,主根粗且侧根少,叶片浓绿且较宽,气孔增大。四倍体的叶形指数、油胞密度和气孔密度分别为二倍体的61%、30.6%和54.9%,均极显著(p<0.01)低于二倍体,而叶片总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和叶片组织紧密度均极显著大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7.
富士系苹果叶片气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酸解离法对富士系苹果叶片气孔进行了观察,从而对富士芽变品种及不同的变异性状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叶片气孔密度的变化范围在91~173个/mm2,保卫细胞长度变化在25.8~32.4 μm之间;保卫细胞宽度变化在18.4~24.2 μm之间,芽变品种的保卫细胞的宽度有变长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表明,短枝型芽变品种的气孔密度显著低于原品种的气孔密度,可利用气孔密度进行短枝型芽变品种的鉴定;着色型、早熟型及大果型变异的品种在3个类群中都有分布,不能用气孔性状来鉴别这类变异.  相似文献   

8.
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对番茄叶片气孔开张度日变化及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7d时,处理植株叶片气孔器大小和叶面积显著小于对照,气孔密度显著大于对照。表皮厚度极显著大于对照。叶片厚度大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处理植株番茄叶片气孔张开程度一天中皆小于对照,气孔张开率上午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4:00显著小于对照。16:00极显著小于对照;恢复7d时,夜低温处理番茄叶片气孔器显著大于对照。气孔密度、每叶气孔数及单叶叶面积、气孔张开率皆小于对照,叶片气孔开口程度、叶片表皮厚度及厚度大于对照,但差异都不显著;夜间低温处理后叶片栅栏组织显得更紧密,恢复7d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营养液水培、陶粒浇灌营养液、珍珠岩浇灌营养液、蛭石浇灌营养液、土培5种栽培条件处理下吊兰气孔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所观察的吊兰叶片气孔呈圆型或椭圆型,保卫细胞半月形。靠近叶尖和叶中部位的气孔分布较叶缘和叶基的多,叶基部位气孔分布相对较少,从叶基到叶尖气孔密度逐渐增大,表现为:叶尖〉叶中〉叶基。不同栽培基质中吊兰叶片中段下表皮气孔参数相比较:土培处理的叶片中段气孔指数最大为41.63%,极显著地高于蛭石浇灌营养液、营养液水培、陶粒浇灌营养液处理;土培单个气孔面积最小,为896.98μm^2,极显著地低于蛭石浇灌营养液、营养液水培、陶粒浇灌营养液处理。  相似文献   

10.
辣椒幼苗叶片解剖特征及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弱光适应性不同的4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 )基因型(甜味型和辣味型)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弱光(75~100 μmol·m-2·s-1)条件下辣椒幼苗叶片显微结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特征特性,以及光合特性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片变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增加,'伏地尖'(辣味型)和'上海园椒'(甜味型)具有较高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叶绿体数目减少,但叶绿体变大,基粒数、基粒厚度和基粒片层增加,淀粉粒增大、增多,2个辣味型材料比2个甜味型材料具有较高的叶绿体数和基粒数。辣椒(甜味型)展叶过程中下表皮气孔密度下降,而展叶14 d以后的气孔指数和单片叶气孔数变化不大。弱光下叶片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单片叶气孔数减小,但气孔变大,其中'上海园椒'气孔纵轴、横轴较正常光照下增加,'20078'则横轴显著增加;弱光环境中叶片表皮细胞变大并发生扭曲皱褶,气孔与表皮平齐或略显外突,保卫细胞角质层上可观察到明显的环状褶皱。弱光下辣椒幼苗的光饱和CO2同化速率(Asat)、暗呼吸速率(Rd)、夜间呼吸速率(Rn)、光呼吸速率(Rp)、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CO2补偿点(Г)、CO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以及RuBP最大再生速率下降,表观量子效率(Фi)上升;辣味型较甜味型材料Asat下降幅度较小,并且具有较低的LCP 、LSP 及其Rd 、Rn和Rp。弱光下各基因型辣椒的光合启动时间均有所延长,弱光敏感性材料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慈姑叶片结构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元英 《长江蔬菜》2013,(18):67-70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慈始异形叶——沉水叶、浮叶和挺水叶叶表皮特征及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沉水叶气孔量少且闭合,有大量气腔,仅由几层细胞构成,结构简单,机械组织不发达;浮叶和挺水叶都有较多开放气孔,具有完整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疏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但浮叶气孔不规则,表面蜡质颗粒多,挺水叶气孔器大小一致,蜡质颗粒少。慈始沉水叶到挺水叶的结构变化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体现了沉水植物到陆生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荔枝、龙眼叶片表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荔枝、龙眼各3个品种的叶表皮。结果表明, 龙眼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平均厚度2.36μm , 显著大于荔枝(1.93μm) 。荔枝、龙眼叶片下表皮具有大量的乳状突; 乳状突的密度, 荔枝为7 855.1个/mm2 , 龙眼为7 708.8个/mm2 ; 荔枝的乳状突呈近半圆形, 宽9.55μm, 高5.71μm; 龙眼的乳状突为长形, 宽5.94μm, 高10.38μm; 荔枝、龙眼气孔长×宽分别为6.98μm ×3.09μm、7.14μm×2.30μm。荔枝、龙眼表皮结构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异面型叶,气孔皆分布在下表皮,色木槭气孔为无规则型,柠筋槭、假色槭、茶条槭气孔均为不等型;叶片上表皮中只有茶条槭是复表皮,由2层细胞构成;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主脉薄壁组织细胞中皆含晶体。  相似文献   

14.
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美霞  戴洪义  葛红娟 《园艺学报》2009,36(10):1504-1510
 采用石蜡切片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法对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各3个品种的叶片结构和叶绿 体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柱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不等, 细胞排列相对杂乱,各层细胞之间相互交错, 层与层之间分界线不明显; 而普通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各层之间分界线明显。柱型苹果的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显著高于普通型苹果。柱型苹果上表皮细胞表面的褶皱明显多于普通型苹果, 表皮细胞隆起的高度较高。两种类型苹果的气孔长度差异不明显, 但柱型苹果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型, 气孔宽度则是显著低于普通型。柱型苹果叶绿体内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不平行, 基粒片层排列不规则, 片层数相对较少; 而普通型苹果叶绿体内的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平行排列, 基粒片层排列整齐致密, 片层数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5.
枇杷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与倍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16个枇杷品种的二倍体和自然多倍体为试材,研究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和气孔密度与倍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孔密度与倍性相关性不显著;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气孔叶绿体数平均值分别为14.22、17.98和17.46,多倍体气孔叶绿体数比二倍体有明显增多,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多倍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叶绿体数有明显差异,但各品种叶绿体数分布有近似规律;以16为界来判定倍性,叶绿体数少于16的为二倍体,大于或等于16的为多倍体,对二倍体和多倍体判定的准确率分别达92.8%和94.2%。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对于多倍体枇杷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可作为判定枇杷倍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葡萄砧木抗旱性的叶片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试验采用组织解剖学调查法,对16种葡萄砧木的抗旱性与叶片解剖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孔密度、叶片组织紧密度、角质层厚度与抗旱性正相关,而气孔大小、叶片上表皮细胞大小与抗旱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文心兰类原球茎液体增殖过程中秋水仙素化学诱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秋水仙素对液体增殖培养中的文心兰类原球茎进行多倍体诱变, 获得了大量的文心兰多倍体试管苗。结果表明, 秋水仙素浓度越高, 处理时间越长, 类原球茎受伤害程度越严重, 再生苗多倍体比例越大, 最高诱变率可达46.7%; 低浓度, 短时间秋水仙素处理易产生嵌合体; 四倍体试管苗植株粗短, 健壮, 叶片宽厚, 叶片下表皮气孔张度较大, 下表皮细胞核较大且靠近细胞壁边缘; 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相似文献   

18.
黄秋葵和红秋葵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秋葵和红秋葵的染色体数目和气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秋葵染色体数目为2n=7x=126,红秋葵为2n=7x=133;两者的气孔形态、密度和叶绿体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