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研究五味子对炎症痛大鼠痛觉调节的影响,采用雄性大鼠为试验对象,对其灌胃不同浓度五味子水煮液,用智能热板和压力测痛仪进行热板和压力测试,测量其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tencies,HWL),作为衡量痛觉水平的指标。结果:向炎症大鼠灌胃5.2,10.4和22.6 mg/mL的五味子水煮液时,与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五味子水煮液在炎症痛大鼠的痛觉调节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同时还发现,这种镇痛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且在30 min镇痛效果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五味子对炎症痛大鼠痛觉调节的影响,采用雄性大鼠为试验对象,对其灌胃不同浓度五味子水煮液,用智能热板和压力测痛仪进行热板和压力测试,测量其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tencies,HWL),作为衡量痛觉水平的指标。结果:向炎症大鼠灌胃5.2,10.4和22.6mg/mL的五味子水煮液时,与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五味子水煮液在炎症痛大鼠的痛觉调节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同时还发现,这种镇痛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且在30min镇痛效果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灌胃不同浓度的当归水煮液对正常和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当归水煮液分别对正常和神经痛大鼠灌胃,通过热板和压力测痛仪测试,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点热刺激和机械刺激引起的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WL)。结果表明:当灌胃6 mg/mL当归水煮液时,正常大鼠与神经痛大鼠相比,右爪热板的镇痛效果差异显著(P0.05),左爪压板的镇痛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当灌胃24,96 mg/mL当归水煮液时,正常大鼠与神经痛大鼠相比,右爪热板和左爪压板的镇痛效果均差异极显著(均P0.01)。说明当归水煮液对正常大鼠的镇痛效果强于神经痛大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蒲黄溶液对炎症痛模型大鼠的痛觉调节作用,试验采用行为学测痛、灌胃及建立炎症痛大鼠模型的方法,对炎症痛大鼠分别灌胃20,50,70 mg/mL的蒲黄溶液进行热板与压板测痛,记录并观察5,10,15,20,30,45,60分钟时炎症痛大鼠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ntency,HWL),作为衡量大鼠痛觉的标准。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炎症痛大鼠灌胃蒲黄溶液后均明显延长HWL。说明蒲黄溶液在炎症痛大鼠的痛觉调节中可能有较为明显的镇痛作用,参与了慢性痛的调节,并且这种镇痛作用具有药物剂量依赖性,在30分钟时镇痛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花椒水煮液对正常大鼠的镇痛作用,试验采用灌胃法给予正常大鼠不同浓度的花椒水煮液,通过热板和压板测痛仪进行行为测痛试验,测定5,10,15,20,30,45,60分钟时的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ntency,HWL),作为衡量痛觉的指标,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灌胃5,10,20,40 mg/m L花椒水煮液均能增加正常大鼠的HLW,花椒水煮液对正常大鼠有明显镇痛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在15~20 min时间段效果最为明显。说明花椒水煮液对正常大鼠有镇痛作用,且具有时间规律性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淫羊藿苷对炎症痛大鼠痛觉调节的影响,试验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室温25℃、相对湿度50%条件下,用热板测痛仪和压板测痛仪进行热板和压力测试,测量正常大鼠和炎症痛大鼠对伤害性热刺激和机械刺激引起的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WL),以HWL作为衡量痛觉水平的指标,用所测值为基础值,再将生理盐水和0.01,0.06,0.12 nmol的淫羊藿苷溶液注射到炎症痛大鼠侧脑室,测其不同时间内HWL。结果表明:注射不同浓度淫羊藿苷的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药效显著的时间为给药后10分钟,药效-时间曲线为钟形曲线。说明淫羊藿苷对炎症痛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3种中草药当归、黄芪、五味子的浸提液对泥鳅抗缺氧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最适剂量。试验采用密封瓶口的方法,测定泥鳅的存活时间。结果表明,1‰的当归、黄芪、五味子浸提液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泥鳅的存活时间。其中,1‰的当归浸提液组泥鳅的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减少了16.23%(P<0.05);1‰的黄芪浸提液组泥鳅的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增加了20.39%(P<0.05);1‰的五味子浸提液组泥鳅的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增加了29.07%(P<0.01)。1‰的黄芪和五味子浸提液可以显著和极显著的提高泥鳅的抗缺氧能力,而1‰当归浸提液对泥鳅的抗缺氧能力有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合剂对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突触体钙离子浓度变化与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合剂麻醉的关系.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SD大鼠大脑突触体悬液,分别加入高、中、低浓度的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合剂,1mol/L KCl诱导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加入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合剂后,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逐渐升高;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合剂麻醉对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存在浓度依赖性.结果提示,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合剂引起大鼠脑神经突触前钙离子内流使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促使突触囊泡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是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当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组织miR122靶基因SLC7A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挥发油组(低、中、高剂量组)、缬沙坦组,同周龄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QT-PCR法检测SLC7A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组织SLC7A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及缬沙坦组SLC7A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当归挥发油各组中SLC7A1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下调(P0.05)。结论:当归通过miR122下调SLC7A1的表达对血管内皮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当归对血虚证大鼠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影响。采用化学药物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联合造模的方法,建立大鼠血虚模型,通过血常规、生化指标分析,初步探讨当归不同剂量对大鼠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虚模型组和当归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并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指标检测,主要包括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结果:随着给药天数的增加,模型组大鼠行动慢、眼睛无光。正常对照组和给药组大鼠活动大体相当。当归不同剂量组大鼠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红细胞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当归不同剂量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可以有效改善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联合造成的大鼠血虚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马齿苋水提液对试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利用硫酸葡聚糖钠(DSS)饮水饲喂建立大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每天给予不同浓度马齿苋水提液灌胃7 d后,测定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长/重比、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1)的浓度。试验证明马齿苋水提液对DS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当归挥发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组织miR12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挥发油组(低、中、高剂量组)、缬沙坦组,同周龄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无创血压检测系统检测给药前后各组大鼠血压;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组织的病理变化,QT-PCR法检测miR12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压极显著下降(P0.01);H.E染色发现,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组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减少、内膜增厚有所缓解,弹力纤维排列较前有序,曲度及弹性好转。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低剂量组改善不甚明显。当归挥发油组miR12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当归挥发油对血管内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血压有干预作用,可能通过上调miR122的表达量对血管内皮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L-精氨酸(L-Arg)对大鼠胃肠道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基因表达、胃肠激素分泌及采食量的影响,试验分为两个部分。试验I,选择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灌胃0 mmol·kg^-1 L-Arg·HCl),低剂量组(5 mmol·kg^-1 L-Arg·HCl),中剂量组(10 mmol·kg^-1 L-Arg·HCl)和高剂量组(20 mmol·kg^-1 L-Arg·HCl),记录大鼠灌胃后不同时间点采食量,筛选显著影响大鼠采食的L-Arg最适剂量用于试验II。试验II,选择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L-Arg·HCl高剂量组(20 mmol·kg^-1)及对照组(0 mmol·kg^-1),灌胃大鼠一周(每天一次),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及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胃、小肠及下丘脑组织,检测血液中胃肠激素水平,胃肠道CaSR及下丘脑食欲调节因子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试验I,10和20 mmol·kg^-1的L-Arg·HCl分别在灌胃后的0~1 h和0~24 h显著降低大鼠采食量(P<0.05),其中20 mmol·kg^-1效果最显著;试验II,与对照组相比,20 mmol·kg^-1 L-Arg·HCl显著降低了大鼠体增重及前两天的累加采食量(P<0.05),促进了胃肠道CaSR、厌食因子POMC基因表达和胆囊收缩素(CCK)分泌(P<0.05),胃泌素(gastrin)及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分泌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CCK浓度与十二指肠、空肠CaSR及下丘脑POMC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GIP浓度与十二指肠CaSR及下丘脑POMC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GLP-1浓度与空肠CaSR及下丘脑POMC基因表达量有正相关的趋势(0.05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低氧环境下不同浓度菊苣酸(chicoric acid, CA)对SD大鼠心肌组织低氧适应性的影响。选取60只6~8周龄、体质量为(192.00±7.35)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P<0.05),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CA组(10,20,40 mg/kg),每组15只,连续灌胃49 d。灌胃50 d时采集SD大鼠心脏,并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活性氧(ROS)含量,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CAT)活性,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活性,能量代谢相关指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及低氧适应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A组显著降低ROS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SOD、GSH-Px、CAT活性(P<0.05);显著提高线粒体呼...  相似文献   

15.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比较当归-川牛膝水煎剂及不同分离组分对SHR血压的影响。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当归-川牛膝水煎剂,将试验动物SHR随机分为8组,除模型组外,其余7组分别为缬沙坦组、当归-川牛膝水煎剂组、纯水洗涤组、30%乙醇洗脱组、50%乙醇洗脱组、70%乙醇洗脱组和90%乙醇洗脱组,连续灌胃4周;以相同周龄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同步给予相同体积和频次的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无创血压检测系统每周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值1次。结果发现,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当归-川牛膝水煎剂,分离组分中水洗组分占比68.03%,30%乙醇洗脱组分占比2.53%,50%乙醇洗脱组分占比0.60%,70%乙醇洗脱组分占比0.55%,90%乙醇洗脱组分占比0.05%;30%乙醇洗脱组占总醇洗组分的比例最高,达67.73%;各中药治疗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治疗效果比较,当归-川牛膝水煎剂的30%乙醇洗脱组分的疗效优于其他分离组分。说明当归-川牛膝水煎剂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所得到的30%乙醇洗脱组分中有机物所占比例最大;当归-川牛膝水煎剂的30%乙醇洗脱组分对血压的干预效果优于其他分离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藁苯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AT1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挥发油组(低、中、高)、藁苯内酯组、缬沙坦组,同周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无创血压检测系统检测给药后1~4周各组大鼠血压;QT-PCR法检测AT1R m 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AT1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压下降差异显著(P0.05),藁本内酯组AT1R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结论:当归可能通过其有效成分藁苯内酯对血压有干预作用,可能通过AT1R靶点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十味降糖散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喂1周,随机挑选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饲料饲喂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挑选10只为灌胃组,10只为模型组,灌胃组灌服十味降糖散汤剂。不同时间检测血糖,第10周末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眼眶采血检测血肌酐(CREA)、尿素(UREA);记录体重,取大鼠左肾称重,计算肾脏肥大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灌胃组体重升高(P0.05)。灌胃组肾脏肥大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灌胃组尿微量白蛋白值明显减少(P0.01);灌胃组的CREA和UREA值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十味降糖散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CREA、UREA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值;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体重的降低和缓解肾脏肥大指数增加的趋势,对肾脏具有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大鼠体内试验,评定鹅油甘油二酯(GDG)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大鼠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1(体外抑菌试验):选取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4种细菌,采用打孔法评定GDG抗菌活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GDG的抑菌率和4种细菌的生长曲线,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GDG对4种细菌形态的影响。试验2(大鼠体内试验):选用84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蒸馏水;其余5组均进行DSS诱导,分为DSS模型组、GDG低剂量组、GDG中剂量组、GDG高剂量组和恩诺沙星(ENR)组。各组大鼠自由采食,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试验第1~7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5组均饮用5%DSS水溶液;试验第8~14天,DSS模型组大鼠用灌胃针给予10 mL/kg BW蒸馏水灌胃处理,3个GDG组分别用灌胃针给予1、2和3 g/kg BW GDG灌胃处理,ENR组用灌胃针给予10 mL/kg BW ENR(5μg/mL)灌胃处理。试验结束后,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盲肠微生物菌群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GDG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 0.05),且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30、0.040、0.050和0.050 g/mL。2)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显示,GDG能够改变细菌细胞表面形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整体结构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3) GDG能增加大鼠盲肠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优化盲肠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具有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作用。由此可见,GDG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抑菌作用,并有助于DSS诱导大鼠的盲肠菌群结构趋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金菊解毒颗粒在大鼠体内毒性的潜在靶器官和观察不到毒性反应的剂量,试验采用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方法,每天对大鼠按体重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生药浓度为11.25,22.50,45.00 g/kg)金菊解毒颗粒1次,连续给药5周,停药恢复2周。给药期间和恢复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每周测定大鼠体重及进食量,给药期结束和恢复期结束检测大鼠各项尿常规指标、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学指标,并对大鼠脏器进行系统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金菊解毒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球蛋白(GLB)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谷草比值(ALT/AST)升高,雄性大鼠体重减轻;中剂量组大鼠谷丙转氨酶升高,雄性大鼠体重减轻;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金菊解毒颗粒对大鼠灌胃给药的基本安全剂量按体重为11.25 g/kg(生药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为测定甲基睾酮(MT)在哺乳动物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残留规律,本试验将不同剂量的MT溶于花生油中,进行SD大鼠短期灌胃试验,分别于灌胃30d后和停止灌胃后正常饲养15d后,取每组SD大鼠的肝脏、肌肉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残留量检测,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对照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的各项差异。结果表明:肝脏组织中的残留量显著超过肌肉组织中的残留量(P0.05),经过正常饲养15d后,仍能检测到残留,且SD大鼠体内的残留与MT浓度呈增长效应。综上所述,MT能残留在哺乳类动物组织中。本试验为进一步探讨MT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富集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