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氮肥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氮肥施用量,施用期对稻米外观,加工,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优质稻氮肥施用的总体原则是;在氮肥的施用量上,大力提倡测土平衡施肥,因土壤供给和作物需要精确确定以优势高产为双重目标的总氮量,因品种不同采用适宜的基追肥比例,基肥尽量以有机肥为主,同时还要配施适宜数量的磷钾肥,并适当补施钼,硫,镁,锌,锰等微量元素。并进一步指出如何通过氮肥运筹使水稻优质和高产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协调一致以及使水稻品质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质性状知识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米品质研究进展及其改良设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小米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品质的评价标准;综述了直链淀粉、生态环境对小米品质的影响,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及谷子品质育种等研究进展;提出了以RVA分析为主的小米品质改良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物种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耐寒、抗旱、耐盐碱、抗病和高蛋白等优良特性,是小麦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麦育种优异外源基因的主要供体。新疆是小麦近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此文简述了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分布及意义,并着重综述新疆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分布及研究利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新疆小麦野生近缘种资源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植酸酶生产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酶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盐类,释放出无机磷酸,对于提高单胃动物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促进饲料中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减轻高磷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作用。植酸酶也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促进人体对食品中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植酸的降解产物IP3在医药领域也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为了体现植酸酶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微生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生产植酸酶的概况,提出了植酸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植酸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罗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实验研究不同浓度NAA、GA3、IBA和6-BA对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NAA、GA3、IBA和6-BA浸种24 h,通过浸种后种子发芽率的高低以及幼苗各项指标的不同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的GA3浸种后种子发芽率提高26.6%,总叶绿素含量增加30%,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加70%;25 mg/L的IBA浸种后种子发芽率提高26.6%,总叶绿素含量增加25%,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加60%,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增加,因此,100 mg/L的GA3和25 mg/L的IBA浸种能够促进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建议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克氏伪裸头绦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用苏木素染色和齐尔石碳酸复红染色制作了猪源克氏伪裸头绦虫成虫染色标本,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颈节、幼节和成节用15倍苏木素稀释染液染色12 h效果最佳,孕节以齐尔石碳酸复红染液染色24 h为最佳。克氏伪裸头绦虫成虫呈扁平状乳白色,所有节片纵轴小于横轴,从幼节到成节开始逐渐出现睾丸、贮精囊、阴茎囊、卵巢、卵黄腺、子宫和生殖孔等生殖器官。孕节内充满虫卵,睾丸、卵巢、贮精囊等器官退化,生殖孔未退化。研究结果补充了寄生虫实验教学标本库,为猪和人克氏伪裸头绦虫病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5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的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发展变化特征,为其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其最典型地区奈曼旗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气温、降水、蒸发及风沙天气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间,科尔沁沙地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冬、春季增温尤为显著;降水量年际间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较平稳地在3.2~3.3 m/s之间波动;风沙天气从1995年开始基本得到遏制。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加及降水量减少对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平均风速和风沙天气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正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春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208-214
为了解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利用云南省2000-201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基于ELES模型的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和收入弹性分析,对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云南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明显提升的情况下与全国相比总体依然偏低,消费结构上呈现出食品支出比重较高的鲜明特点。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在收入的影响下,农村居民消费中有高消费倾向的是食品、医疗保健和居住。弹性分析则说明云南农村居民生活必需品为食品和医疗保健,其余消费品均为奢侈品。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辽宁陆面温度的反演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及时准确地从遥感图像数据中反演出地表温度的变化,针对辽宁地区制定播种计划、确定种植结构等提供技术支持,选取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利用EOS/MODIS热红外遥感数据和FY-3/MERSI数据与相关的地面气象台站实测数据,建立地表温度反演模型。采用分裂窗算法中的两因素模型和普适单通道算法对辽宁省地表温度进行反演。通过对气象台站实测的地面温度值和反演的温度进行拟合来获取回归方程,再利用反演的温度值模拟真实地表温度。对比2种算法,得出分裂窗算法是更适合进行辽宁地区地表温度的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茎叶处理对稻田野荸荠球茎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能有效控制野荸荠球茎的除草剂,采用茎叶处理的方法,研究9种除草剂单剂或混剂对桶栽野荸荠球茎形成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吡嘧?唑草酮有效成分用量54、67.5 g/hm2处理后野荸荠球茎的形成完全受到抑制,吡嘧磺隆45、52.5 g/hm2处理对野荸荠的球茎数量的抑制率达100%、97.30%,球茎产量的抑制率达100%、98.35%,2甲4氯钠756、924 g/hm2对野荸荠球茎数量的抑制率也达95.04%、99.43%,球茎产量的抑制率达95.68%、99.62%,这些药剂处理后球茎大小也显著小于对照;苄嘧?唑草酮57、68.4 g/hm2也对野荸荠球茎数量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其产量的抑制率则较高,球茎大小也显著小于对照;而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和唑草酮对野荸荠球茎数量、产量及球茎大小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黄麻引进新品系的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在黄麻纤维成熟期干麻皮产量较高及种子成熟期单株种子产量较高的黄麻新品系,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14个黄麻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研究,在纤维成熟和种子成熟期分别考查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在纤维成熟期,干麻皮产量4183.66~5197.62 kg/hm2之间,最高的为编号J8的品系,达到 5197.62 kg/hm2 ,位于第1位,另编号为J7的品系,产量为5150.93 kg/hm2,位居第2位,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种子成熟期单株种子产量在2.7~11.9 g之间,最高的为编号J7品系,单株种子产量为11.9 g,排在首位,排名第2的为J10,单株种子产量为11.4 g。  相似文献   

13.
硫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大豆脂肪酸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通过施用硫素,揭示其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寻找3个基因型品种最佳施硫水平。选用‘黑农37’(HN37)、‘黑农44’(HN44)‘黑农48’(HN48)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成熟大豆籽粒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同一处理不同品种NH44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同一品种不同处理S3条件下各脂肪酸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并且在S3条件下,HN37和HN48籽粒中出现了微量的豆蔻酸;HN44籽粒中亚油酸和硬脂酸2种脂肪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品种;HN48籽粒中油酸的含量最高;HN44、HN48和HN37三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量有利于提高大豆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震后30年唐山城市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后的唐山已经快速发展成为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为了摸清这类重工业城市快速发展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笔者利用1977—2006年唐山及周边郊区4县(滦县、滦南、丰润、丰南)的气候监测资料和统计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唐山城郊气温、降水量、风速的变化特点,城市化发展对唐山城郊年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唐山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气候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温度因子,降水、风速的影响波动性很大,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特征。城郊年平均温差为0.51℃,增加率约为0.17℃/10 a。1990年后城郊年平均气温差为0.67℃,1997年后城郊年平均气温差为0.82℃;(2)唐山城郊温度差异与累积建筑竣工面积、全社会耗能、建成区面积等呈正相关,与城区人口、工业总产值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这种情况可能是重工业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同、能源消耗及排放物等有别于其他城市造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药物对山女鳟水霉病病原的抑制及杀灭效果,即中草药抑制水霉菌丝生长和抗水霉制剂抑制孢子的生长。实验选用过氧化氢、甲醛等6种常用抗水霉制剂及地肤子、蛇床子等16种中草药单方和2种复方(T1、T2)分别采用孢子计数法和琼脂平板扩散法对水霉游动孢子及菌丝的体外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过氧化氢和甲醛抑孢子的效果优于孔雀石绿,而检科Ⅰ号、亚硝酸钠和过氧乙酸的抑制效果不及孔雀石绿。石榴皮和复方T1能有效抑制菌株SN的菌丝生长;地肤子、肉桂、柠檬、苦参、大蒜、黄精、茴香和菖蒲对菌株几乎无抑菌作用;黄芩、虎杖、金银花、苦楝皮、复方T2、蛇床子、土槿皮和大黄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实验为合理的筛选有效抑山女鳟水霉菌药物及制定科学有效地抗霉剂使用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离矮牵牛DFR-A基因,研究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规律和酶活性变化,为花色素苷合成的结构基因分离及其他研究奠定基础。基于已公布的矮牵牛DFR序列,直接从矮牵牛花瓣中分离了DFRA基因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性,同时测定了不同器官中的DFR酶活性。(1)矮牵牛DFR-A基因cDNA序列为1473 bp,该基因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2)DFR-A基因在矮牵牛各种器官中均有表达,但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花药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初开和盛开花瓣中,各期花蕾中的表达量都较低,而在叶中表达量最低。(3)DFR酶在叶片及花药中几乎无活性。在初开花瓣中达到最高峰。(4)除花药以外的部位,DFR酶活性与DFR mRNA浓度存在线性相关性。矮牵牛DFR酶活性主要受转录调控,活性在初开花瓣中最高。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小麦蔗糖含量及其有关酶活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灌浆期间旗叶蔗糖含量及磷酸蔗糖还原酶(SPS)活性、籽粒蔗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均高于普通耕作处理。在各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处理中,15 cm深度秸秆处理在灌浆前期上述指标均有较高的表现,而花后21 天左右则低于还田25 cm处理,灌浆后期下降幅度较大;而穗下节间蔗糖含量还田25 cm 处理在花后7 天左右超过其他处理,因而蔗糖滞留量较高。在秸秆还田25 cm 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高,其穗数也最多,而穗粒数与15 cm还田处理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18.
马氏珠母贝选系F4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有效避免因近交引起性状退化,本实验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选系F4的遗传结构,并估计了其有效亲本的数量。2010年9月,从快速生长系F3选择亲本进行子代繁殖,雌雄亲本数量分别为42和38个,人工解剖授精,按照常规技术进行幼体培育和海区养殖。2011年6月,从选系F4随机选取90个个体,利用45对微卫星引物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和有效亲本数量的推断。结果表明:4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18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9之间,平均每个位点有4.13个等位基因。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4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42;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12;平均PIC值为0.491。根据基因频率的似然率算法成功的推断出该群体含有30个全同胞家系,用于繁殖选系F4有效亲本数量为60个,有75%的亲本参与了繁殖。世代之间近交系数增量△F=0.83%,F4代群体的近交系数F=3.27%。本研究结果表明:(1)该选系F4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2)利用微卫星标记能有效推算选系的有效亲本数量,同时为构建继代群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白蜡属种间杂交子代悬浮细胞生长量及香豆素类物质产量的影响,从而建立以生产香豆素类物质为目的的白蜡属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以白蜡种间杂交子代悬浮培养96 h的细胞为材料,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 mg/L)的SA处理8、24、48、72、96 h,进行细胞生长量、香豆素类化合物类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施加信号分子SA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香豆素及白蜡树精的含量和产量增加,其中以浓度100 mg/L的SA效果最明显,处理72 h后白蜡树精的含量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5704 mg/g和0.2595 mg,相较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14.59%和35.03%,香豆素的含量和产量的变化也有相同的趋势,均在处理72 h后达到最高,分别为0.2470 mg/g和0.1124 mg,相较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12.39%和56.56%。适宜浓度的SA可促进白蜡属种间杂交子代悬浮细胞中香豆素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宁夏粉用马铃薯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宁薯4号’和‘陇薯3号’为试验品种,2008年在宁夏西吉县进行了粉用马铃薯不同播期试验,研究其对粉用马铃薯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对于两品种而言,‘陇薯3号’生育期又比‘宁薯4号’要短,4月13日和4月20日播种的‘陇薯3号’比同期的‘宁薯4号’分别提前了32天和16天开花;不同播期与叶面积指数、单株(茎)叶面积、叶片总面积之间关系密切,选择适宜的播期有利于提高叶面积指数;‘宁薯4号’选择在4月20日左右播种及5月25日左右播种时能够获得品质更优的粉用马铃薯,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58.85%、0.1%和57.28%、0.044%,‘陇薯3号’选择在4月20日左右进行播种能够得到品质性状更优的粉用马铃薯,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53.88%、0.038%。不同播期商品率有所不同,‘陇薯3号’商品率略高于‘宁薯4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