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耐旱作物红薯生产,我们引进一些红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郑薯20、济薯18、秦薯5号、商薯19等红薯品种适合当地生产条件,丰产性、抗旱性和抗病性较好,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品种,我们对国内红薯研究先进单位引进的12个优良品种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比较试验,从植株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鲜食类型秦薯5号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宜大力推广种植;鲜食和加工兼用型品种漯徐42、烟薯04184在当地可以示范推广;淀粉型加工专用品种徐25-2产量高,结薯集中,可以在淀粉型红薯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高陵区红薯的种植水平,统一和规范红薯种植品种结构,2019年高陵区渭丰种植合作社引进秦薯5号、秦薯4号和商薯19号3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秦薯5号、商薯19号比高陵区当地多年主栽品种秦薯5号分别增产1 468kg/667m2和978kg/667m2,增产率达32.04%和21.34%,可在高陵区作为主导品种大面积栽植。  相似文献   

4.
红薯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克州种植的红薯新品种,充分发挥新品种增产潜力,特从山东薯苗基地引进徐薯8号、红香蕉和龙薯9号等3个品种,与当地多年种植的豫薯8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徐薯8号最具增产、增效潜力,可以烘烤和蒸煮食用。在目前生产条件、用途、种植习惯下,建议在克州对徐薯8号进行推广应用;红香蕉和龙薯9号由于个体均匀适中,建议做为烘烤用途时选用。  相似文献   

5.
何忠成 《农技服务》2013,(12):1266+1268-1266,1268
为了筛选出适宜该县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淀粉专用型红薯新品种,设计区域试验测定红薯品种的优劣。结果表明:铜薯1号主蔓最长分枝数最多分别为为293.2 cm、8.3个,铜薯2号产量最高,产鲜薯2 525.71 kg/667 m2。其次为铜薯1号,产量最少的为薯王"999"。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安阳种植的红薯品种,充分探究合理种植管理模式,特引进当前评价较高的秦薯5号、徐薯32、徐紫薯8号的红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徐薯32和徐紫薯8号在安阳市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农艺和产量性状的表现良好,且徐紫薯8号营养价值高,值得在安阳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铜仁市种植的高淀粉、高产量双高红薯品种,提高红薯单产,促进铜仁市红薯种植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推动红薯产业化发展。2021年在铜仁市开展了豫薯抗病3号(CK)、渝薯27、湘薯98、徐薯22、济薯25、川薯225、豫薯13、黔薯6号、商薯19共9个高淀粉红薯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徐薯22、川薯225产量较高,分别为3 024.84 kg/667m2、2 899.13 kg/667m2,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品种,较CK分别增产569.05 kg/667m2、443.34 kg/667m2,增幅分别为23.17%、18.05%;薯块个数多、大,平均薯块个数徐薯22为5.4块/株、川薯225为5.2块/株;平均鲜薯重徐薯22为0.78 kg/株、川薯225为0.73 kg/株。徐薯22、川薯225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铜仁市优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鲜食甘薯种植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宁紫1号结薯多,薯块膨大较晚,适宜在气温较高的苏中、苏南地区种植。宁选1号单株结薯4-5块,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密度对红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良种红薯的栽培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广西红薯生产寻找适宜的栽培密度.2007年在广西大化县大化镇流水村进行了红薯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冬种红薯以100cm×15cm(行距×株距)规格栽培即6.75万株/hm^2为桂薯1号在当地的适宜密度,其薯块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国家重视发展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选育高淀粉高产红薯新品种是适应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需要。在广西南宁地区,对筛选出的红薯(甘薯)新品种桂经薯3号、桂经薯5号进行夏种试验,结果表明,两个鲜薯淀粉含量分别达到29.5%和30.4%,鲜薯产量每公顷分别为30870kg和31875kg,属于高淀粉高产红薯品种,且适宜夏种。初步认为,这2个品种属能源与食用兼用型红薯品种,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作物开发利用。同时还指出2个品种今后在广西作为生物质能源作物利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吉县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设了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及品质鉴定,可以看出,陇薯6号、陇薯3号两品种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及品质都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陇薯4号、宁薯11号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当地种植;其余品种有待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选择品种正确选择高产品种,根据用途并结合当地市场需求情况选择相应的高产品种。淀粉型可选择商薯19、徐薯18等;烧烤型可选择郑20、冀薯4号等;兼用型可选择漯9317-7、徐薯34等;特用薯可选择黑珍薯宝、群紫1号等。二、适时早栽麦茬红薯种植时间一般在6月初,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不同肥料用量对不同甘薯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3个甘薯品种共9个处理的试验研究得出不同品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相应增加.在不同施肥量下,不同甘薯品种产量以徐薯18号667m2施35kg复合肥产量最高,为1275.6kg/667m2;其次为红薯1号,为1232.2kg/667m2;白薯4号产量最低,为963.3kg/667m2.在同一施肥量下,不同甘薯品种产量高低顺序为徐薯18号>红薯1号>白薯4号>.同一品种在不同施肥量下其产量增幅大小顺序为红薯1号>白薯4号>徐薯18号.试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选择徐薯18号667m2施35kg复合肥是最佳的甘薯品种及适宜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特色红薯     
【汨罗有“薯”】2006年11月中旬,湖南岳阳泊罗市桃林寺镇南林村村民黄细和从地里挖出了一兜4个连体、重达44公斤的“红薯王”.其中一个单体重20公斤。在当地,像黄细和这样种红薯种出了名堂的薯农不计其数。他们种的红薯不但个头大,而且品种多,该市5万多亩红薯中既有工业用薯、鲜食薯,也有菜用薯和保健型薯,香喷喷的汨罗特色红薯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加快山丹县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工作,筛选出适宜山丹县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将红美、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9号、LK99、庄薯3号、天薯11号与当地大面积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进行对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从不同品种熟期、用途、产量及山丹县耕作习惯综合考虑,全粉加工型品种应选用大西洋、陇薯9号和LK99,陇薯9号、LK99产量较高,适宜在山丹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红薯品种筛选及扦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在井冈山区种植的品种为南瓜薯;南瓜红薯、井冈红皮薯、豫王薯的合理栽培密度分别为5.25万、6.00万、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凯里番薯的经济效益,以当地红皮白肉红薯为对照,与引进的西瓜红、烟薯 25、越南紫薯、徐紫 8 号、紫罗兰紫薯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凯里市种植且经济效益高的红薯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番薯的生育期相差不大,均为 160 d 左右。植物学性状方面,各品种叶形均为心形,株形均为匍匐长蔓,除越南紫薯的薯形较短,为短纺锤形外,其他5个品种的薯形均为长纺锤形;商品薯率为52. 00%~80. 00%,西瓜红最高,当地红薯最低,商品薯率普遍不高主要是因为薯块膨大期遇雨天易开裂导致品质降低;小区产量为 49. 45~81. 67 kg,折合产量为 2 335. 35~3 856. 27 kg/667m2,烟薯 25 最高,为 3 856. 27 kg/667m2,但其薯块偏大,商品性低。西瓜红和紫罗兰口感最受当地市场欢迎,其产量分别为 3 418. 19 kg/667m2、3 032. 59 kg/667m2,且商品薯率较高,分别为 80. 00% 和 79. 33%。建议当地种植的主推品种为西瓜红和紫罗兰...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当地企业加工用淀粉型甘薯品种,对20个引进淀粉型甘薯品种进行地上地下部性状、鲜薯产量、干物质含量等研究。结果表明,济薯25、漯薯11号、渝薯15、万薯8号属于中蔓甘薯品种,干物质含量高,薯干产量高于11 250 kg/hm~2,适宜北方薯区作为淀粉型甘薯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9.
苏薯8号由江苏省育成的苏薯8号,其综合性状在国内食用红薯品种中居领先地位.该品种薯皮紫红色,薯肉桔红色或桔黄色,红薯外形呈圆纺锤形或椭圆形,口感细软略甜.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从省内外引进9个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进行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福薯16号可作为优质食用品种及淀粉加工品种利用,福薯8号、金薯3号、龙薯14号可作为优质食用品种利用,泉薯9号、金山208、泉薯17可作为淀粉加工品种利用,泉薯76可作为食饲兼用型品种利用。这9个新品种均适宜在当地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