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构建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配网一体化调度支撑了省级电网全电压、扁平化电网调控业务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强保障。文章提出了基于主配网一体化的综合性仿真电网平台建设方案,为省级培训中心主网调度、配网调度、变电运维等方向实训仿真系统提供准确有效地数据驱动。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县供电公司实施调控一体化以后,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发生了相应变化,如何在新模式下提升工作效率,全面提升调控业务评价、业绩考核指标水平,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当前县级调控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1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调控一体化组织机构,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下设方式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3个专业管理及调控运行班、配网抢修指挥班2个班组。调控中心就相当于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五大"体系的"大运行"模式下,地区供电企业设置电网调控中心,实现电网调度和电网监控业务的高度融合,即调控一体化。调控一体化的实施,不仅是对人员、业务的整合,更是对自动化系统等技术支撑与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在论证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管理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地区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建设的功能实现、安全闭锁、系统集成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配网抢修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工作。国网山东诸城市供电公司通过整合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服务智能监控平台与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等资源,打造配网抢修指挥一体化平台,变"多端指挥"配网抢修方式为"统一指挥"抢修方式,实现了配网抢修工作的高效快捷。1实施背景1.1"大运行"体系对配网抢修指挥提出了新要求为强化调控中心在电网调度运行中的指挥中枢功能,打造抢修指挥一体化平台,将配网故障研判、抢修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县级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思路是将生产运行部门的变电站监控人员并入调度部门,成立调度监控中心(简称调控中心),实行调度与监控的集约化管理。在原电网调度业务的基础上,增加电网监控职能,负责监视电网设备运行信息和事故告警信息。笔者结合我公司实际,就县级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特点、职责定位、操作范围、技术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就是指能够同时进行调控与调度,以此减少调控成本,提高调控质量与效率。电力调控一体化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调控,另一部分是运维。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电网系统当中的智能电网得以发展与推广。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立足于科学发展观,能够监控以及调控电力控制系统,从而使电力调控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实现,最终实现最大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行了调控一体化模式。在调控一体化模式下,调度员负责电网调度,监控员负责电网集中监控与远方遥控操作,二者密切配合,大大提高了电网设备运行监视效率和事故异常响应速度,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网监控班是从变电运行班组剥离出来并随着调控一体化建设新设立的班组。准确深入把握电网监控班组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是加强班组管理的基础。在日常班组建设管理中,笔者结合所在供电公司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  相似文献   

8.
电网是实时运行与高度闭合管理的系统。农网中大量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投运,在远程高效等方面对变电站实施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且具体的要求。如何收集、转化与传递电网一次设备运行状态,并在此基础上依托专家系统对一次设备进行调控,是调控一体化的基本功能所在。调控一体化系统离不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道及调控一体化主站,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一环节存在功能瓶颈,就势必影响  相似文献   

9.
鄞州供电局作为代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智能化配网项目综合试点工程承担单位,主要任务是建设智能配电台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试点工程,构建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形成县级电网实时系统综合数据中心;结合SG186工程,构建农电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形成企业非实时系统综合数据中心;基于两大平台形成农电业务综合监控与管理中心,探索农网营配调控管理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电网遥控操作主要是通过监控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来实现。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已有试点,其中"大运行"体系建设在前期市县"调控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电网监控的职能集中并入调度机构,电网遥控操作将更多由调度中心实施。相对于监控中心的监控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防误性能更弱些,但通过一些技术上的安全策略设置能有效提高遥控操作的可靠性,防范人为失误操作。  相似文献   

11.
纠永恒  杜娟 《农村电气化》2013,(Z1):105-105
建设智能化电网,是我国电网现代化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的需要,更是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发展的需要。电网调度作为电网运行管理的控制中枢,承担着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的社会责任。建设一个坚强的调度控制中心,确保电网运行安全作为班组建设一个重要部门来抓,通过调控一体管理改革,实施调度准军事化管理等措施,夯实了调度所管理基础。1调控一体,安全第一电网调控一体化发展为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应急快速处置电网事故和故障在组织上得到了保证,减少电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大运行"体系的建设,变电站设备监控业务纳入电力调控中心管理,电网调控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需将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而随着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县调后,各业务高度融合暴露出诸多问题,现有调控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知识储备能力对履行好配网调度职责的风险加大。因此,优化电网调控人员素质提升的培训方式,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白银地调和3个集控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调控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地调和集控自动化系统互联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法,为白银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刘松 《农业工程》2018,8(3):39-41
强调了加强农村电网配电台区智能化改造及系统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农村电网配电台区的构成情况。重点以某农村地区为例,提出并实施了相应改造措施,评价了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是重点项目,必须受到重视。电力调控一体化应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调控电力控制系统,实现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智能电网下电力调控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旨在为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邵兴志 《农村电气化》2023,(3):14-19+76
临安区供电公司所辖区域分布式电站总共有79座,针对区地域特点和配电网配置情况,提出以“配电网分布式电站可视化”“绿色能源就地消纳”“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三步走策略完成绿色分布式能源“集群调控”体系建设的目标。“集群调控”体系在试点的昌化流域和马啸流域,调度通过调节流域性水电出力及时间,消除了电网设备负荷尖峰时段可能导致的重载影响,有效缓解了电网的枢纽输电通道过负荷和用户集中用能供电设备“堵塞”问题,提高电源通道利用率。区域配变台区的供电稳定性得到提升,减少电网企业因个别时段高负荷而必须投入的电网升级建设费用,通过水电站的弹性发电来抵消用电企业的集中用电时段,平缓电网供电曲线。  相似文献   

17.
国网河南确山县供电公司在单一调度业务向调控一体化转型后,存在与以往不同的降损节能措施,总结如下。1改变传统运行模式,确保电网经济状态运行在实施调控一体化运行前,采取"调度中心+有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模式,电网操作无论繁简,均由调度员下令,变电站运行人员就地操作。实施调控一体化运行后,调控人员在监控平台上监视电网和各变电站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罗华 《农电管理》2012,(11):34-35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各电网公司将积极稳妥地推进调控一体化工作,实现电网调度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强化电网运行管理,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电网事故快速处置能力,使电网集约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将对电网运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加强电网运行维护人员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宜宾电业局概况宜宾电业局隶属于四川省电力公司特二型供电企业,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丘陵地区,担负着宜宾市一区  相似文献   

19.
梁波 《农村电工》2007,15(7):31-31
山东省肥城市供电公司应用的ON 2000配网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基于UNIX 和Windows混合操作系统平台,在一体化支撑环境上,实现了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电能量计费、电网分析、调度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配网管理等众多应用功能.采用该系统,可大大降低软硬件投资,促进供电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提出新疆兵团农八师县城(师部)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电网结构改进、提高供电可靠性、节能降耗和无功补偿、控制短路容量和中性点接地方式、调度通讯及自动化、配网远程监测、计量系统和居民楼用电系统改造、建设与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资金还贷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