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一、蜂螨危害症状被蜂螨寄生的蜜蜂发育不良,身体衰弱,寿命缩短,严重者在幼虫未化蛹时就死去;有的幼虫虽能化蛹,但不能羽化而死亡于巢内;有的虽不致死,但出房的幼蜂均为残翅或无翅,在箱前到处乱爬,群势迅速下降,甚至造成全群死亡或整个蜂场覆灭。二、防治方法必须抓住蜂群越冬前断子期和早春无封盖子脾运用两个关键时期进行彻底防治,因为此时蜂螨寄生在成蜂体上,无处躲藏,易于药杀。早春宜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治  相似文献   

2.
<正> “蛹病”是一种造成蜜蜂蛹期发病致死的疾病,是当前危害蜜蜂的一种新的传染病。1986年以来暴发流行,使养蜂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据研究,该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通过蜂王产卵或蜂脾感染蜂卵,致使工蜂在卵期和幼虫期受到感染,到蛹期出现明显症状,使蜂蛹大量死亡。致使采集蜂数量锐减,蜂群生产力明显下降,蜂蜜和蜂王浆产量大减。若发病率达30%—50%,蜂群则完全丧失生产的能力,并且很难维持蜂群的生存,最终导致整个蜂群死亡。  相似文献   

3.
1.本试验是探讨当蜂群处于繁殖期能否应用二氧化硫熏治蜜蜂蛹房内以及卵、虫脾上的蜂螨。试验结果证明是肯定的。它不仅对蜜蜂粉蜜脾、卵虫脾上的蜂螨有特效,而且还能透过蜂蛹封盖的空隙,使蛹房内的大、小蜂螨中毒死亡。2.在一个标准巢箱加一个继箱内,燃烧25克硫磺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已脱去成年蜂的卵虫脾熏治10秒钟,可以彻底消灭其中所有的大、小蜂螨;对蛹脾熏治5分钟,也可以全部肃清蛹房内的小蜂螨以及大蜂螨成螨的46.7%、若螨的57.7%,而蜜蜂卵、幼虫、蛹均能正常发育不受伤害。在上述一定的药量和容积下,卵虫脾受熏1分钟,或蛹脾受熏5分钟,既能保证蜜蜂子脾的安全,又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螨效果。此两项数据,可作为生产实践上防治蜂螨的依据。3.用二氧化硫熏治蜜蜂蛹房内大、小蜂螨,其致死原因主要是进入蛹房内微量的二氧化硫,易被蜂螨扩张的气门和增高的呼吸率吸进机体各组织,并迅速溶于各组织的细胞液中,释放出亚硫酸,从而破坏〔H~+〕平衡,影响血淋巴的酸度,使其血淋巴中多种酶失去活性,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机体缺氧窒息性死亡。  相似文献   

4.
蜂螨是养蜂生产中严重危害蜂群的蜜蜂的体外寄生虫,被大小蜂螨危害的蜂群,蜜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采集力下降,群势减弱。螨害严重的蜂群内部常有封盖的子房盖穿孔,幼虫和蛹死亡现象,在巢门附近可见到卷翅及缺翅的幼蜂,在地上爬行。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多年抓科学养蜂工作中,体会到在蜂群流蜜期的饲养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准则: 1 勤采蜜为保持蜜蜂经常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注意及时采蜜,不要积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 2 组强群在主要流蜜初期,要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若估计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蜂群的强弱和采集力密切相关,强大的蜂群必须在大流蜜期开始时组成.  相似文献   

6.
我省蜂群夏季管理的时间概念,一般为从小满至立秋前后,即从油菜、紫云英花期结束,刺槐乌桕开花,直至棉花生长中期。在这期间,应根据蜂群的内外条件,科学地改造蜂群小气候,使之适应外界环境。重点是:选好摆蜂场地、喂水喂盐、调整群势、调节巢门、严防病虫害、预防农药中毒等,保证蜂群处于正常生活状态。 1.选择摆蜂场地 蜂群繁殖育虫的适宜温度为34~35℃。我省进入5月份以后,气温急剧上升,如蜂箱被太阳暴晒,巢温过高,蜜蜂离脾停止工作,造成巢脾溶化,蜂儿死亡。高温下羽化的蜜蜂也不健康。所以在安排摆蜂场地时,应首先考虑场地要遮  相似文献   

7.
本人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些1~2张脾的新分小群,蜂王交尾开始产卵后,从幼虫哺育到子脾发育都很正常,但到蛹脾的幼蜂决要出房前,蜂群却弃巢而飞逃,巢箱内便只剩下蛹脾。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弱小新王群飞逃现象,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 ,把定期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试验组 ,不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对照组 ,定期测定两组蜂群的生产力、繁殖力及分蜂性 .结果表明 :两组蜂群的产浆量、繁殖力及分蜂性都差异不显著 ,但对照组的产蜜量比试验组高 8.4 %~ 10 .0 % .由以上结果 ,作者提出 :在养蜂生产中 ,养蜂者不必割雄蜂蛹  相似文献   

9.
中意蜂混合饲养对意蜂蜂螨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4群群势相当的意大利蜂群(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测定其蜂螨寄生率.然后在其中两群蜂中各加入一块带封盖子脾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巢脾,使中意蜂合群饲养,30 d后再次测定4群蜂的蜂螨寄生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中蜂子脾的两群蜂的蜂螨寄生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下降.这说明往意蜂群中加入中蜂封盖子脾,可以提高意蜂蜂群的抗螨力.  相似文献   

10.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两组蜂群的生产力、繁殖力及分蜂性。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的产浆量、繁殖力及分蜂性都差异不显著,但对照组的产蜜量比试验组高8.4%~10.0%。由以上结果,作者提出: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不必割雄蜂蛹。  相似文献   

11.
一、蜜蜂蛹病 蜜蜂蛹病又称“死蛹病”,是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新的传染病.患病群常出现见子不见蜂,造成蜂蜜和王浆产量明显降低,严重者全群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随着巢脾使用时间的增加,巢脾结构的变化对中华蜜蜂蜂群生长及工蜂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云贵高原中华蜜蜂(生态型之一)连续使用不同时间(20 d、半年、1年和2年)的巢脾及巢脾培育的出房工蜂为试验材料,观测巢脾颜色和结构、蜂群生长及工蜂形态特征等指标。【结果】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巢脾颜色逐渐变深,子脾区域巢脾厚度和巢房深度逐渐增加,但巢房内围边长、内围直径和容积逐渐减小。巢脾结构的变化导致培育的蜂子数量、子脾面积和出房工蜂形态指标均极显著减小(P0.01)。【结论】中华蜜蜂蜂群生长状况及工蜂形态特征均受巢脾的使用时间及其结构变化影响,新巢脾对蜂群培育蜂子效果较好。因此,在科学饲养中华蜜蜂时,蜂农应及时促蜂造脾,并在巢脾使用半年后进行淘汰换新,这对制定合理的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方案和提高蜂群生产性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认为小蜂螨仅寄生于封盖子脾内的虫蛹上。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小蜂螨可寄生于成年蜂体上。在越冬断子的蜂群中,仅有个别小蜂螨成螨在成年蜂体上越冬。没有断子的越冬群,小蜂螨主要在封盖子脾内越冬,在蜂群内未发现蜂体以外的场所有越冬的小蜂螨。同时发现极少数小蜂螨在中蜂封盖子脾内越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人工分蜂就是人为地将一群蜂分为两群或多群,以增加蜂群的数量,扩大蜂场的生产能力。其方法有3种形式: 一、均等分群法 把一群蜜蜂和子脾(封盖子、幼虫和卵脾)分成大致相等的两群,其中一群内为原来的老王,另一群诱入已交尾成功的产卵蜂王。 具体做法是:把蜂群向左(或右)挪开一个箱的距离,然后在其旁边放一个空箱,将原群的一半蜜蜂和子脾提入空箱内,老王留在原群或提入分群都可以,过1~2d再将产卵王诱入没有蜂王的一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饲养观察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在云南的适应性和蜂群繁殖能力,为成功培育抗螨性能和生产性能双优的蜜蜂品种寻找突破点,为抗螨蜂种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8月上旬~2011年6月上旬,对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蜂群饲养适应性进行观察,秋季和春季蜂群繁殖时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群的群势增殖能力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适应性强,采集积极性高,蜂群最大群势可维持16.4脾(成蜂、幼虫、蛹的总和)。两个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后总数(成蜂、卵、幼虫、蛹)的增长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前后总数净增长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但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成蜂量的净增长差异显著(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期间平均增长率整体上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P>0.05)。【结论】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的适应性强,秋繁和春繁繁殖能力强,比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稍好,可为全国进行抗螨蜂种的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秋季是养蜂年的开端,蜂群的秋季管理,实际是做好蜂群越冬的一切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峰和备足优质的越冬饲料.秋季管理的好坏是蜂群越冬成败的关键,并影响来年春繁,故称“一年之际在于秋”.根据本区气候:秋季短,气温下降快,昼夜温差大,气温低及蜂群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蜂群势弱、素质差;密不足、质量差和蜂螨危害等,本文讨论如何作好本区蜂群的秋季管理.1 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蜂1.1 培育越冬峰时期及需要达到的群势根据本区的气侯和蜜粉源条件,培育越冬蜂宜在8月20日至9月20日左右进行.使越冬定群时每群有5——6脾蜂,每脾2000——2500只蜂.总蜂数不少于10000只.越冬适龄蜂占70——80%,越冬蜂中未参加过采集、酿制和哺育工作的就是越冬适龄蜂,它生理年青、寿命长,在蜂群中比例越大,蜂群在越冬期死亡就越少,消耗饲料也越少,来春繁殖也越快.1.2 选择好蜜粉源场地,外界蜜粉源良好,蜂群产育积极性高,培育的越冬蜂生理发育健壮转地养蜂新和县、库车县有大面积晚油菜,对秋繁很重要,凡是8月中下旬到该地的蜂群,繁殖越冬蜂都较好,并能贮备足够的越冬饲料.同期到拜城县晚葵花场的蜂群进蜜涌,可取1—3次蜜,葵花蜜对蜜蜂有麻醉作用,最好喂些“蜜蜂解毒营养冲剂”以减少死亡.葵花花冠深,采集  相似文献   

17.
蜂螨是蜜蜂重要的体外寄生虫之一,主要有大蜂螨和小蜂螨。被其危害的蜂群、蜂王及工蜂的生产力大减,蜂儿发育不良,群势衰弱,危害严重时甚至全部死亡。在灭杀蜂螨时,如果防治方法和使用药物不当,极易污染蜂产品,影响其品质。下面,介绍几种无公害防治蜂螨的方法:断子灭杀法因为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饲养观察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在云南的适应性和蜂群繁殖能力,为成功培育抗螨性能和生产性能双优的蜜蜂品种寻找突破点,为抗螨蜂种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8月上旬~2011年6月上旬,对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蜂群饲养适应性进行观察,秋季和春季蜂群繁殖时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群的群势增殖能力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适应性强,采集积极性高,蜂群最大群势可维持16.4脾(成蜂、幼虫、蛹的总和)。两个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后总数(成蜂、卵、幼虫、蛹)的增长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前后总数净增长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但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成蜂量的净增长差异显著(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期间平均增长率整体上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P〉0.05)。【结论】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的适应性强,秋繁和春繁繁殖能力强,比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稍好,可为全国进行抗螨蜂种的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 大棚温室内1亩(1亩=667平方米)放置蜜蜂一群,蜂种可使用西方蜜蜂,如意大利蜂。其它蜂种也可。但饲料要充足,巢脾上要有蜜2.5~3公斤;王蜂能正常产卵,脾上有部分幼虫和蜂蛹。草莓开花前5~6天,晚上待蜜蜂停止活动后,将蜂群放在一个高约0.5米的架上。蜂箱在大棚内宜置于北部,蜂箱巢门朝南;也可放在大棚内的西部,巢门面  相似文献   

20.
<正> 4 几种疫病的检查4.1 美洲幼虫腐臭病:在封盖子脾上出现巢房下陷,表面油光湿润,并有针尖大小的穿孔。捅开后内有死亡幼虫,呈棕色至咖啡色,具有粘性,并有一种麸皮味。干固后呈磷片状物粘负于巢房盖而不易取掉,则很可能是患有美洲幼虫腐臭病。在夏天繁殖季节封盖后死亡,但封盖前即使有病也不致死亡。4.2 欧洲幼虫腐臭病:如果在脾子上出现封盖和未封盖幼虫与空房相间的“插花子脾”,房盖不形成穿孔,使未封盖的幼虫死亡。死亡的幼虫呈苍白、淡黄至褐色,有背线,无粘性,有一种臭鱼味,干固后附着于巢房底部。4.3 孢子虫病:本病是成年蜂的一种内在寄生虫病,工蜂、雄蜂、母蜂都能感染。发生本病的蜂群,蜜蜂的寿命缩短三分之一,采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