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耀祖 《新农村》2003,(10):13-13
浙双758系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双低、高产、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已通过了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组的考察。2000—2001年度省油菜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135.7千克,比九二一58系增产17.9%,达极显著水准,比浙油758增产2.5%。杭州市区试平均亩产137.5千克,比浙油758增产2.04%。该品系适宜在浙江省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2.
浙油19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双低油菜新品种。该品种2004-2005年度进入浙江省油菜区试,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油19是一个集高产、高抗、优质于一体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1.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浙双72(原名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油菜,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浙江省1997和1999两个年度油菜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分别为132.86千克和141.70千克,比对照浙优油2号分别增产16.33%和12.33%;比对照九二-58系分别增产31.63%和12.2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4千克,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12.8%。两个年度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19.2天,比浙优油2号长0.7天,比九二~58系长0.6天。平均株高158.9厘米,有效分枝位45厘  相似文献   

4.
《浙江农业科学》2011,(3):732-732
浙油19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双低油菜新品种。该品种2004-2005年度进入浙江省油菜区试,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油19是一个集高产、高抗、优质于一体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浙双3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以高产、抗病品系82769为母本,扬2008×鲁6的F3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耐寒、抗倒伏、适应性较广等特点.长江下游片3年度区试结果,平均产量2.132 t/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 71%.2001年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5):875-876
正1油菜浙油51浙油5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优质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3017)。2014年通过浙江省  相似文献   

7.
<正>1浙油51浙油5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优质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3017),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2014001),  相似文献   

8.
油菜浙油51     
《浙江农业科学》2014,(12):1905-1905
油菜浙油51(原名M417)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檨有限公司选育,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2014001)。檨2010-2011年度参加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193.2 kg,比对照浙双72减产檨檨0.9%,减产不显著;每667 m^2产油量89.3 kg,比对照增产4.8%。2011-2012年度省油菜区域试檨验平均每667 m^2产量169.4 kg,比对照增产0.8%;每667 m^2产油量83.0 kg,比对照增产13.2%。  相似文献   

9.
正1浙油5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优质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3017)。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9,(9)
浙油758是由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低芥酸油菜新品种。长兴县1996年引进少量进行试种,表现较好。其主要特点是长势旺,耐肥,抗倒性强,抗菌核病能力优于本县常规品种92—58系,增产潜力大。1997年、1998年品试结果分别比92—58系增产19%和15.8%。1 998年全县栽培面积已扩大到10.6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油菜种植面积的32.9%,已成为长兴县油菜主栽品种。为探讨浙油758高产配套技术,1998~1999年进行了栽培技术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方法试验采用正交设计,设播栽期,种植密度,氮肥用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播  相似文献   

11.
"浙油758"是浙江省农科院新培育的优质低芥酸甘蓝型油菜品种,1999年通过省级鉴定.本试验就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为决策变量,寻求"浙油758"需肥规律及其最佳群、个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浙油18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高产、高油、双低油菜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引入文成县作稻板免耕直播栽培,结果表现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耐寒,抗病抗倒力较强.栽培技术为机械开沟,适时播种,间苗定苗,加强肥水管理,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浙江省油菜主栽品种浙油758为亲本,利用反义PEP植物代谢调控原理和技术,经基因转化、分子验证和田间农艺性状选育,成功育成超高油油菜超油1号。经多年多点试种试验,超油1号含油量比受体品种浙油758提高9.64个百分点,种子芥酸含量〈1%,菜籽饼硫苷(硫代葡萄糖苷)含量〈30μmol/g,符合国家优质食用油“双低”标准,且高产稳产,农艺性状优良。据考查结果,超油1号分枝节位适中,单株有效分枝数较多,荚长粒多,着粒密,干粒重高,耐旱性、耐湿性、耐寒性较强。适宜在浙江省油菜产区宁绍平原及其它农业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早管促早发,增施磷、钾肥和硼肥,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14.
双低高含油量油菜浙双758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浙双75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双低高含油量油菜品种.表现分枝节位较高,单株有效分枝数较多,荚长粒多,着粒密,千粒重重,耐早性、耐湿性、耐寒性较强.2003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油菜产区推广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早管促早发,增施磷、硼肥.  相似文献   

15.
“浙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高油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较抗菌核病等特点,该品种已成为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已审定的黑籽双低油菜中产量较高、含油量最高的品种之一。萧山区于1999年引进“浙双72”,经多年品比和大田对比试验,不管在丰产年或多灾年份,均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现将2011年油菜“浙双72”高产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油菜新品种浙油758及其免耕撒播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油758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高产常规油菜新品种.1996年冬引入我地试种0.2hm2,1997年扩大到12.4hm2,平均亩产124.6kg,其中免耕撒播亩产达到162.2kg.试种表明,浙油758具有植株高、分枝节位高,二次分枝多,单株结角多,千粒重高,品质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浙江农业科学》2014,1(7):1132-1132
正浙油5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优质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3017)。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2014001)。该品种熟期适中,丰产性好,商品性较好,综合抗性好,适宜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  相似文献   

18.
<正>浙油5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优质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3017)。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2014001)。该品种熟期适中,丰产性好,商品性较好,综合抗性好,适宜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1998,(8)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新品种高油605(原名浙农大605)由695与农林18(日本)杂交育成,于1998年5月4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含油量高、丰产性好,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油潜力;对菌核病抗性强;单株角果数与每角实粒数多;熟期适中。1997年度在浙江省内实际收获面积达到45.60万亩。1.农艺特性(1)生育期据浙江省1995、1996年度油菜区试  相似文献   

20.
双低油菜浙油18及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油18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高产、高油、双低油菜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该品种引入文成县作稻板免耕直播栽培,结果表现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耐寒,抗病抗倒力较强。栽培技术为机械开沟,适时播种,间苗定苗,加强肥水管理,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