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测定26种杀菌剂对橡胶粉孢的毒力及二元复配增效作用。[方法]利用离体和活体试验测定了26种杀菌剂对橡胶树白粉病菌的毒力,以 Horsfall法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大量复配组合进行增效作用定性分析,再以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验证增效配比的增效程度。[结果]氟菌唑、唑菌酯、氟菌螨酯、氟环唑、唑胺菌酯、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四氟醚唑8种杀菌剂可作为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备选药剂。孢子萌发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盆栽试验测出来的药剂杀菌活性,据此提出了离体试验与活体试验相结合的策略来筛选橡胶树白粉病防治药剂。Horsfall法的增效作用定性分析与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验证增效程度的结果较一致。19个复配配比具有增效作用:氟环唑和吡唑醚菌酯配比6:4、8:2,四氟醚唑和氟菌螨酯配比1:9、2:8、3:7、4:6,三唑酮和氟菌螨酯配比9:1,氟菌唑和氟菌螨酯配比8:2,氟硅唑和唑菌酯配比7:3、8:2、9:1,四氟醚唑和唑菌酯配比6:4,三唑酮和唑菌酯配比5:5、8:2,氟菌唑和唑菌酯配比7:3、8:2,四氟醚唑和唑胺菌酯配比9:1,氟菌唑和唑胺菌酯8:2、9:1。[结论]筛选出的单剂及其二元复配剂有望作为对三唑酮的替代药剂,以延缓橡胶树白粉病菌抗药菌株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为延缓吡唑醚菌酯抗药性发展及科学防治杧果蒂腐病,探索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毒力增效的最佳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嘧菌环胺及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Horsfall法定性筛选复配药剂的增效比例,以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测定联合毒力并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增效配比体积为7∶3、6∶4、5∶5、3∶7、2∶8和1∶9,其中以6∶4增效作用最显著,CTC值达880.96;吡唑醚菌酯与松脂酸铜按Horsfall法设计9种配比均无拮抗作用,除配比8∶2为相加作用外,其他配比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3∶7增效毒性比率最大,CTC值为430.30,增效显著。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2种杀菌剂复配对杧果蒂腐病菌最佳毒力增效配比体积分别为6∶4和3∶7。  相似文献   

3.
正1".学无/止境"问:最近观察发现青枣的果上长了白白的东西,这是什么病,需要用什么药治疗?农医生答:应该是白粉病。目前对白粉病效果较好的产品成分是: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四氟醚唑、醚菌酯、戊菌唑、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复配、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复配、大黄素甲醚、烯肟菌酯加乙蒜素、氟吡菌胺、蛇床子素、硝苯菌酯、氟菌唑、寡雄腐霉等含以上这些成分的药剂一种或两种进行复配防治,因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吡唑醚菌酯与其他药剂混配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较好配方,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与氟吡菌胺复配,以及吡唑醚菌酯与百菌清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联合毒力,从中筛选出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配方,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复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所有复配组合均对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表现相加作用,当吡唑醚菌酯与氟吡菌胺的混配比例为1∶5时,增效系数最大,为1.29;当吡唑醚菌酯与百菌清的混配比例为9∶1时,增效系数最大,为1.26。在田间药效试验中,两种复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分别达到86.50%和87.40%。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QoIs和DMIs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有效性,在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黄瓜白粉病菌菌株,测定不同地区及不同年份的黄瓜白粉病菌对常用QoIs和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在泰安岱岳区进行3年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除氟硅唑以外,城阳黄瓜白粉病菌对QoIs和DMIs 2类杀菌剂的敏感性最低;淄川黄瓜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最高,对4种药剂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7.29,19.66,27.40,250.00倍。与2011年相比,2013年和2017年常用QoIs和DMIs杀菌剂对泰安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均不同程度降低。泰安地区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3年除吡唑醚菌酯外2类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017年几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和己唑醇的防效下降尤为明显。综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地区黄瓜白粉病菌对QoIs和DMIs两类杀菌剂的敏感程度有一定的异质性,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泰安岱岳区黄瓜白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敏感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也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辣椒疫病的新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原药对辣椒疫霉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氟吡菌胺毒力较高,其EC50均1 mg/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甲霜灵、代森锰锌、氟啶胺,其EC50为1~10 mg/L。在3种杀菌剂的不同配比中,烯酰吗啉+氟吡菌胺2∶1配比,烯酰吗啉+氟吡菌胺5∶1配比和烯酰吗啉+氟吡菌胺1∶5配比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共毒系数分别为850.25,840.15和837.24。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生孢子抑制率法室内评价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甲基硫菌灵、三唑酮等13种杀菌剂对香蕉芽枝霉叶斑病病原菌香蕉芽枝霉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3种药剂的EC50介于20.10~128.35μg/mL之间,以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和氟硅唑的抑菌效果较好,三唑酮、波尔多液和春雷霉素的抑菌效果一般,其他药剂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等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5.6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的防治白菜黑斑病,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生长速率法)对白菜黑斑病菌进行毒力测定,测定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4种杀菌剂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程度,分别计算它们的EC50,并筛选出效果较好的2种药剂进行复配,计算增效系数。由结果得出4种药剂的EC50分别为0.176、3.315、14.707、0.170,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程度比较明显;与其他2种药剂相比,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此病菌的抑制程度稍弱,其中嘧菌酯效果最差;由此选择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进行不同体积的二元配比,5个比例为10∶0,8∶2,5∶5,2∶8,0∶10,其中比例为2∶8时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73,其余比例药剂复配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玉米大斑病,复配不同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剂筛选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质量比1∶7时,共毒系数极值为495.33,有效成分量为250 g.a.i./hm2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达84.88%;氟嘧菌酯与氟环唑质量比5∶1时,共毒系数极值为439.19,有效成分量为120 g.a.i./hm2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达83.95%。氟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嘧菌酯与氟环唑复配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氟节胺与杀菌剂组合,并明确最佳药剂配比,以棉花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的毒力,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其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咯菌腈、嘧菌酯、枯草芽孢杆菌和氟节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19、0.725、6.013、55.971 mg·L-1。氟节胺与咯菌腈在复配比为10∶1时具有增效作用;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在复配比为10∶1、3∶1、1∶2和1∶3时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复配比为1∶2时增幅最大;氟节胺与嘧菌酯复配无增效作用。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按1∶2复配时棉花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达77.11%,显著优于其他复配组合。综上所述,当棉花发生枯萎病时可使用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按1∶2复配进行防治。以上研究结果为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对番茄叶霉病、晚疫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复配型杀菌剂,评价该药剂对番茄生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探讨几种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次药后14 d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3.81%、84.62%;其次是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和50%克菌丹WP,防效相当,分别为77.23%、77.62%。2次药后14 d对番茄晚疫病防效最好的是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防效为92.8%,其次是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防效较低的是50%克菌丹WP。[结论]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叶霉病和晚疫病发病初期轮换交替使用,对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防治南瓜白粉病安全有效的药剂,选用12.5%腈菌唑乳油、4%四氟醚唑、20%氟硅唑乳油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种低毒药剂,采用叶盘沾药法和小株喷雾法分别对南瓜白粉病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叶盘沾药法,4%四氟醚唑稀释1 000倍液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液相对防效最高,分别为96.34%和90.73%;采用小株喷雾法施药14d后,12.5%腈菌唑乳油、20%氟硅唑乳油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南瓜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均大于80%,4%四氟醚唑的相对防效也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枯萎病是橡胶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为预防这种橡胶树新病害的潜在威胁,测定了橡胶树枯萎病防治药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百菌清、吡唑醚菌酯、多菌灵对其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EC_(50)值分别为0.73,9.66,1.71,1.01 mg·L~(-1)。多菌灵与咪鲜胺复配比为1∶5时对橡胶树尖孢镰刀菌具有最大的抑制活性(EC_(50)值为0.17 g·L~(-1))和复配增效比(增效系数SR为6.01),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和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菌·肟菌酯、唑醚·氟酰胺2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效良好,建议在缙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组合,缓解单一药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生的抗药性,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常见的14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毒力,筛选能增效的杀菌剂组合及配比。结果表明,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咪鲜胺、抑霉唑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为0.106 6~0.905 9 mg/L,己唑醇、三唑醇、丙环唑、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的EC50为1.423 6~7.664 2 mg/L,以上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较敏感;恶霉灵、福美双、拌种灵的EC50分别是17.343 8、11.290 1、84.518 8 mg/L,抑菌活性较差。将筛选出的活性较高的抑霉唑与丙硫菌唑分别进行1∶0、0∶1、5∶1、3∶1、1∶1、1∶3、1∶5、1∶7(质量比)混配,其中1∶3、1∶5配比的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这2种杀菌剂混配对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269.33和417.58。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3.11±7.1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对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小麦白粉病有效防控的药剂,特选用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40%氟嘧菌酯悬浮剂等9种杀菌剂,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病叶率防效为40.00%~99.31%,病指防效为53.97%~99.42%。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25 mL/hm2、4%四氟醚唑水乳剂1 171.5 mL/hm2、40%环丙唑醇悬浮剂225 mL/hm2、42%苯菌酮悬浮剂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经先后4次调查,病叶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当前市场上较好的防控小麦白粉病的药剂,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醚菌酯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30%嘧菌酯悬浮剂、30%戊福可湿性粉剂、5%己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剂在常用剂量下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的防效在48.61%~84.49%之间。在试验剂量下,30%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病指防效为84.49%;其后依次为12.5%氟环唑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防效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水乳剂的防效较差,仅在50%左右,分别为50.68%、48.61%。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剂,从而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30%己唑醇·嘧菌酯悬浮剂(SC)、5%己唑醇微乳剂(ME)、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G)、25%乙嘧酚悬浮剂(SC)、20%四氟醚唑·醚菌酯悬乳剂(SE)为试验材料,新泰密刺黄瓜为试验对象,进行了黄瓜白粉病不同药剂处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且黄瓜生长良好,未发现药剂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其中以20%四氟醚唑·醚菌酯悬乳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显著高于其他4种杀菌剂。建议在白粉病发生初期用20%四氟醚唑·醚菌酯悬乳剂,有效成分用量在135.0~150.0 g/hm2,根据田间黄瓜白粉病的实际发病情况,每隔7 d左右施药1次,施药2~ 3次,将药液均匀喷施于植株叶片正反面,可有效地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危害,同时注意轮换使用药剂。5%己唑醇微乳剂可作为其替换药剂进行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