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方法]研究水稻机插秧品种、秧龄、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影响。[结果]在温凉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宜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结论]在此条件下,可确保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并实现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方法]研究水稻机插秧品种、秧龄、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影响.[结果]在温凉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宜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结论]在此条件下,可确保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并实现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3.
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苗高、叶龄、成苗率、成苗数、素质、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秧龄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20 d秧龄和80 g/盘播种量时机插秧苗素质最好,实测产量最高,达10 263.45 kg/hm~2。[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方法]选用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直播,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适宜江苏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5号适宜江苏水稻机插秧栽培;京粳1号、淮稻18号、连粳12号、圣稻18不适宜在江苏种植。[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机插水稻培育矮化壮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拌种剂、多效唑和旱育保姆3种化学调控剂对水稻机插秧苗进行矮化壮秧处理,并以不使用化学调控剂作对照,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在水稻机插育秧中的作用。[结果]拌种剂、多效唑和旱育保姆均有矮化壮秧作用,在秧龄小于20 d时,采用3种化学调控剂育秧均可;当培育的机插秧秧龄达到25 d时,以旱育保姆育秧效果最好。28 d时,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出苗率达80.31%,成苗率达71.94%,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最高;拌种剂处理的成苗率最低。机插后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综合质量最好。[结论]旱育保姆对水稻机插育秧秧苗矮化壮秧作用明显,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机插水稻化学调控剂。  相似文献   

6.
<正>双季稻受品种生育期、秧龄期和晚稻安全齐穗等因素限制,机插秧难度较大。湖南省双季稻面积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80%以上,这是制约机插秧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湖南省机插秧面积还不足26.7万公顷,所占比例仅为6.3%。2014年,湖南省早稻机插面积达到46.7万公顷,预计全年水稻机插面积可达86.7万公顷,机插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例可达20%。自2011年以来,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直播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直播稻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方法]选用11个直播稻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京粳1号等品种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18号、淮稻5号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机插秧栽培;连粳12号、圣稻18综合性状较差,不适宜盐城水稻生产应用。[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早稻机插秧高产栽培的最适秧龄.[方法]以高产早稻品种中早15为试验材料,设置20、24、28、32 d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秧龄在28 d以内,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素质提高,秧块状态良好,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最终使得产量显著增加.当秧龄超过28 d时,秧苗单株白根数显著减少,根冠比降低,秧苗素质下降;株高整齐度降低,成苗率下降,秧块状态变差,最终导致减产.[结论]安徽沿江地区机插双季早稻秧龄在24 ~28 d较适宜,以28 d最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秧龄(25、30、35 d)与插秧密度(3苗/穴、6苗/穴)对机插秧水稻食味品质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秧龄增大,稻米RVA谱的崩解值、蛋白质与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呈降低趋势,消减值呈增大趋势,表明延迟插秧能导致水稻食味品质降低;提高插秧密度显著降低秧龄25 d机插秧稻米RVA谱的崩解值,对30、35 d秧龄机插秧稻米RVA谱的崩解值无明显影响;提高插秧密度显著降低了35 d秧龄机插秧稻米的蛋白质与大部分氨基酸含量,表明机插秧水稻若要获得优良食味与营养品质,秧龄需控制在30 d以内,且插秧密度不宜过大;提高插秧密度对秧龄30 d以上机插秧稻米的食味品质无明显改善作用,但降低了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水稻大苗机插新技术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常规育苗机插秧龄要求短,本地水稻机插秧灌溉水供给不及时,存在超秧龄移栽而出现秧苗黄、细、瘦、弱,还青活棵慢,分蘖不足,产量不高,最终导致水稻机插秧推而不广。宿城区农技中心和合作单位技术人员联手研究集成适合本地应用的水稻大苗机插新技术,延长水稻秧龄15~20d,提前水稻育秧和收获期,促进本地稻麦两熟的周年高产,被广大稻农所认可,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插秧延长秧龄试验结果表明,与水稻机械化插秧配套的双膜育秧,在高达7 500 kg/hm2的落谷量的情况下采取控水、控肥等管理方法,使秧龄延长至30 d左右,对水稻产量并无大碍,从而使这项技术向高纬度稻、麦两熟季节短缺地区延伸。  相似文献   

12.
正机械插秧省工、高效、增产,林口自推广机械插秧技术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6666.7hm2以上,比人工插、抛秧增产5%~10%。现笔者将其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1.1种子选择选择适合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如龙粳19、垦稻18等。1.2播插期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13.
沿江稻区一季中稻产量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田块干物质积累的特征特性,主攻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生产的瓶颈技术。[方法]选用高产迟熟大穗型品种P88S/747进行强化栽培。[结果]P88S/747最高苗量达到578.3万株/hm2,成穗率仅为39.40%。有2个灌浆速度高峰,强势高峰值在齐穗后10d左右,弱势高峰值在齐穗后38d左右。叶面积指数在分蘖盛期、抽穗期、蜡熟期分别为5.60、7.34、4.26,物质输出率与运转率分别为32.30%、30.73%。【结论]沿江稻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难点是稳定提高水稻的分蘖成穗率;超高产栽培必须选用大穗型迟熟品种,增加生育后期肥料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14.
<正>机械插秧省工、高效、增产,林口自推广机械插秧技术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6 666.7hm2以上,比人工插、抛秧增产5%~10%。现笔者将其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1、种子选择选择适合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如龙粳19、垦稻18等。2、播插期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与转型(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和转型特点,明确各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及需要研发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国外代表性产稻国及我国主要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演变,水稻种植方式的特点,适应性及问题。[结果]国内外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分析表明,水稻种植方式与水稻种植制度和生态环境相适应,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而演变。我国90年代以来,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抛秧面积逐渐发展,近十年来,水稻直播和机插秧面积发展较快。目前,手工插秧仍是主要种植方式,占水稻面积50%左右,抛秧、直播和机插秧分别占25%、12%和13%左右。[结论]水稻机插秧是我国未来水稻生产的主导种植方式,虽然目前机械直播面积还很小,机械直播因节本省工效果明显在部分地区可以发展。提出了不同稻区将来主导的种植方式及需要研发的关键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方法]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机插秧水稻产量远超过旱直播水稻。旱直播水稻产量相当不稳定,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76%;而机插秧水稻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33%。机插秧成本低于旱直播成本,旱直播稻的化学除草比机插秧多1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机插秧水稻经济效益高于旱直播水稻。[结论]水稻旱直播栽培既不省工也不省成本,更不能增收。在具有机器插秧条件的地区,应该限制水稻旱直播,推广机插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合宿迁地区机插秧种植的水稻品种,以满足当地对机插栽培早熟品种的需求,同时扩大机插秧面积,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方法]比较16个水稻品种在宿迁地区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指标。[结果]秀水519、皖垦糯1号、圣稻740等品种全生育期较长;圣稻20、圣稻020、精华2号、临稻11、新丰5号等品种株高都在105 cm以上,后期存在倒伏减产的风险;圣武糯0146、津稻253等品种株高较矮,产量潜力受限制,圣稻19与对照相比穗型略小、产量略低;阳光800、临稻16、中06-1、中作稻2号4个品种全生育期短,株高都在100 cm左右,抗倒伏能力强,株型适中,穗型较大,产量潜力高。[结论]阳光800、临稻16、中06-1、中作稻2号等品种具有高产潜力,适宜在宿迁地区机插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机械插秧省工、高效、增产,比人工插、抛秧增产5%~10%。现笔者将其相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1、品种选用选择适合杜蒙县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2、播插期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有效避免虫害减少病毒感染、避开穗期高温,杜蒙地区应于5月中下旬播种;防止稻叶蝉传播病毒,减轻水稻条纹叶枯  相似文献   

19.
王冉  周桂香  李勇  何刘  张从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38-9439
[目的]为水稻品种新两优香4筛选适宜的移栽秧龄。[方法]通过同期播种、不同秧龄处理,研究秧龄对水稻品种新两优香4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秧龄的延长,新两优香4产量出现不同幅度的减产,尤其是当秧龄达49 d时减产幅度较大。[结论]新两优香4的秧龄弹性较好,其移栽秧龄在42 d以内时,对产量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旱育秧方式下研究不同秧龄及喷施多效唑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机插秧能有效增加秧龄的弹性,随着秧龄的增加,移栽的基本苗和最终的有效穗逐渐减少,群体茎蘖动态和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秧龄为25 d时产量最高,超过25 d产量逐渐降低;一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能在30 d秧龄内有效抑制秧苗的生长,在相同秧龄条件下,喷施多效唑与不喷施多效唑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