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合桂北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桂北地区发展冬种油菜的重要意义.[方法]2012-2013年在桂林市农业科学院雁山基地对11个油菜品种进行了试验,测定了产量、病害等.[结果] 11个参试的油菜品种中,川早NH1105比对照131产量高;大地95、FD1102、川早NH1105、SWU1 112的抗病性比青海131好.[结论]FD105、黔杂J102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优质油菜新品种在桂北地区的推广与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个油菜品种进行筛选试验,通过测定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筛选出适合桂北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结果]11个参试的油菜品种中,川早NH1105的产量比对照青海131高;大地95、FD1102、川早NH1105、SWU1112的抗病性比青海131好。[结论]FD105和黔杂J102的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不同油菜品种的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适应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方法]比较研究10个油菜品种的形态及产量。[结果]结果表明,神油11号和杂交1号株型好,抗倒伏,千粒重、实际产量高。[结论]建议在此地区推广种植神油11号和杂交1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云南油菜主产区"姜-油"种植模式,筛选出丰产性好、生育期短、耐迟播的油菜优良高产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的生育期短且早熟、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优于其他品种。其中,德油早1号产量最高,为2 602.5 kg/hm~2,比对照增产18.6%,增产极显著;云油杂15号产量为2 493.0 kg/hm~2,比对照增产13.6%,增产极显著。其余品种增产不显著。[结论]在云南油菜主产区的"姜-油"种植模式生产中,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2个品种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广西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桂林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良甘薯品种.[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普薯04-26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4718.70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19.77%;钦选1号干薯产量最高,达9358.47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44.13%;桂02-119干物率最高,达32.9%;泉薯9号食味分最高,达80分.[结论]普薯04-26、泉薯9号、钦选1号、桂07 -79、桂07-4、桂07-101、桂08-127、广薯42、桂02-119适宜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余两个参试甘薯品种桂07-72和07-98的鲜薯、干薯产量不高,食味差,在桂北地区较难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出适合在桂北生态区秋播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油葵品种。[方法]对引入的8个品种在桂北秋播生态条件下的田间表现、特征特性、产量性状等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对产量作统计分析。[结果]德农S-31、迪卡G103、NK244等5个品种产量高于对照种迪卡G101。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油-稻-稻”周年粮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本研究对引进的13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日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63~170 d,于5月4—11日成熟,阳光131和湘油420于5月4日成熟,基本不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阳光131产量位居第一,为1 529.4 kg·hm-2,比对照沣油737增产3.8%;早3产量其次,为1 491.9 kg·hm-2,比对照增产1.2%;H20-04和阳光131净种植效益分别为9 895.3和9 320.8元·hm-2,均高于对照沣油737。综上,阳光131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温州平原连作稻区油-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于赣州地区栽培的早熟油菜品种,本研究以景油69、阳光131、赣油杂906、赣油杂1009 4个早熟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品种比较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个早熟油菜品种产量为2 170.02~2 820.02 kg/hm2,平均产量为2 385.01 kg/hm2,比平均产量高的品种仅有阳光131(高18.24%),居第1位,并且该品种表现出抗倒性强、菌核病发病率低、有效分枝数多等特点,因此阳光131可作为赣州地区优先推广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在拉萨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方法]从安徽引进了10个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系)在拉萨进行试种,比较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及生产潜力,筛选出适宜拉萨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早熟的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结果]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系)AH03和AH05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合在拉萨地区推广种植。[结论]该试验为丰富西藏油菜资源,缓解中低海拔缺乏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引种甘蓝型油菜在西藏山南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方法]从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种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以当地品种山油2号为对照,在山南扎囊县进行筛选试验,比较分析其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早熟、稳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结果]甘蓝型油菜品种(系)GH04、GH08、GH11生育期分别为125、129、129 d,产量分别为3 517.5、4 330.7、2 880.3 kg/hm~2,经济性状表现优异,可以在山南扎囊县较大面积推广种植。GH02生育期124 d,产量2 626.5 kg/hm~2,经济性状表现介于参试品种(系)之间,可以在山南较高海拔地区试种。[结论]引种的GH04、GH08、GH1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对缓解西藏山南地区优质油菜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出适应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的油菜品种。[方法]利用2012年至2015年绵阳杂交油菜新组合区域展示试验资料,对3个组合在四川5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组合与试点的互作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绵油33、绵油88和绵油309产量差异不显著,都是高产品种。经过方差分析,高芥酸油菜绵油309的产量最高,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适合高芥酸油菜基地大力推广种植。绵油88、绵油33是双低品种,在丘陵区及其类似地区推广,有较强的高产性和丰产稳定性。[结论]该试验为四川丘陵区域各基地县油菜生产推荐适宜种植的主栽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引进适合南昌地区二晚稻田种植且早熟耐迟播的油菜新品种,引进一批早熟油菜新品种,在不同播期试验条件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1月初前的任何时候种植,沣油827生育期短且产量高,适合南昌地区生产;而C868、丰油730、青杂131和282018生育期与德油早1号相当,但耐迟播且产量略高于德油早1号,可适度推广种植,以增加品种多样性,减少品种单一化带来的生产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育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A与恢复系R51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油早1号表现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95%,硫苷含量为27mol/g,含油量为41%;产量为3 00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10.3%;符合省区试双低油菜标准,无品质缺陷。2006年7月提交安徽省区域试验(早熟组),2011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结论]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天油早1号适合在安徽省地区作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合黄山地区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和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法]选用3个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皖油28、同油杂2号、中双11,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油菜生育期、菜薹和菜籽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推迟播期或增加密度都能缩短油菜的生育期。适当早播或增加密度均有利于提高菜薹和菜籽产量。皖油28的9月26日播期、密度225 000株/hm2的处理组合产值最高,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优质油菜"油蔬两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特优582在广西不同生态区的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作为“双超”模式品种在广西的适应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广西6个不同生态点观察分析特优582作早、晚稻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结果]特优582在广西可作早、晚稻种植,生育期适中,在115~138 d之间,适应性较广;由南至北,其生育期相对延长,在桂北因早稻生育期较长及晚稻生育期温度较低而影响其作晚稻种植;早稻产量高于晚稻,最高产量可达10.57t/ha,主要是其结实率高、单位面积颖花量大.[结论]特优582在桂北稻作区宜作早稻或一季稻种植,桂南稻作区可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适合安徽区域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A与恢复系5R1163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油早2号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55%,硫苷含量28mol/g,含油量42%。产量3 03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11.3%。2007年7月提交安徽省区域试验(早熟组),2011年通过安徽省区试试验,201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结论]油菜新品种天油早2号适合在安徽沿江地区作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影响。[方法]研究了2012—2014年国家(九江点)油菜区域试验7个续试品种的油菜收获指数、重要农艺性状,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收获指数、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油菜种植密度的增加,全田实际干物质重与实际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其他性状有增有减;种植密度对2012—2014年油菜各性状有较大影响;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地力、气候和田间管理措施相对均匀一致时,各品种性状差异不大。[结论]该研究为选育适宜高密度机械化种植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油菜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12个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在稻田和旱地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研究四川丘陵地区不同油菜品种的增产潜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稻田生境下,绵油11、川油5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2696.25、2552.85 kg hm-2,比稻田油菜平均产量增产17.61%和11.36%。其中,绵油11的生育期238 d,抗倒伏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川油58的生育期233d,抗倒伏性强,抗菌核病能力最强,抗蚜虫能力较强。旱地生态环境下,绵油11、川油5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3091.75、3054.95 kghm-2,较旱地油菜平均产量增产14.94%和13.58%。其中,绵油11的生育期232 d,抗倒伏能力一般,抗菌核病能力较差,抗蚜虫能力较差。川油58的生育期230 d,抗倒伏能力强,抗菌核病能力最强,抗蚜虫能力一般。在四川盆地丘陵地区,稻田油菜品种可选择绵油11和川油58,旱地油菜品种可选择川油58。针对不同生态环境区选用适宜的油菜品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促进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油菜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筛选出适宜于安徽省和县种植高产优质中籼水稻品种。[方法]对引进的11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生育天数和抗逆性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1个水稻品种中,欣荣华优占、天优8012、中农2008、绿雨2号、国抗9号、天禾168、两优福稻5号和HW15等8个品种产量超过对照,其中以中农2008产量最高,为11 413.5 kg/hm2,比对照增产28.86%。[结论]中农2008、天禾168、HW15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安徽省和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油菜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牦牛日采食总量,为甘孜州半农牧区推广麦后复种饲用油菜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方法]2011年7~10月,以四川双低油菜生产中主推品种川油36、川油58为对照,引进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饲用油菜品种饲油1号、华协11号,采用品种比较及牦牛舍饲试验,调查不同油菜品种生态适应性及牦牛采食速度和日采食总量.[结果]在甘孜州半农牧区引进品种饲油1号、华协11号均可正常生长,鲜草产量分别可达34296.16和30573.75 kg/ha;牦牛对饲油1号的采食速度为61.19 g/min·头,日采食总量为14.73kg/头,对华协11号的采食速度为62.91g/min·头,日采食总量为15.15 kg/头,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结论]饲油1号、华协11号可作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品种在甘孜州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