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林业》2011,(2):F0002-F0002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于1985年成立,是长沙市一块宝贵的绿地,面积1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园内现有引种驯化、迁地保育植物208科900属2328种,已建成樱花园、木兰园、杜鹃园、竹园、珍稀植物园等10个植物专类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是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
《湖南林业》2012,(2):F0002-F0002,F0003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占地1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2000个以上。园内引种驯化、迁地保育植物达3200多个品种,建有樱花园、木兰园、珍稀濒危植物园等12个植物专类园,是集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先后获“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园内四季名花绽放,每年举办以“春之歌、夏之恋、秋之色、冬之韵”为主题的“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活动,平均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3.
当您漫步在一片苍劲、茂密的古苏铁林,试着闭上眼睛,幻想着有一群群千奇百怪的恐龙正悠闲地在同样一片森林中漫游、啃食、栖息,相信您一定会被周围壮观的景色而深深地震撼吧。这不是动画,而是深圳仙湖植物园内古苏铁林的真实写照!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特区最高峰梧桐山的西南坡下,地势起伏,环境多变,全园总面积8852亩。植物园成立于1983年,是一个集科研、科普、游览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植物园。仙湖植物园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是“深圳市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先后荣获“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全国青少年…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系中的辰山,总规划面积约207公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三方共建,是亚洲最大的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作为植物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基地和国家AAAA级景区,上海辰山植物园一直以"植物与健康"为主题,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四季鲜花盛开、水鸟飞翔、游山玩水、乐趣无穷、令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植物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迁地保护国家本土植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实施国际植物园标准规范的生物多样性整合保护的机构,要求具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准、物种保护基础、科普教育能力、资源利用技术和园林园艺水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发掘利用和科学传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国家植物园体系是指国家批准设立,由若干个国家植物园和区域性综合植物园组成的覆盖全国主要气候带与生态系统类型的迁地保护研究网络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6.
植物园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科普教育、资源储存和开发利用的基地,所收集的植物具备完整的档案记录是保持植物园本质的关键,也是植物园科学意义的底线,是植物园区别于一般公园的重要特征。针对植物园植物档案管理的特点、内容及发展现状,分析了植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植物园植物档案管理应当采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移动应用,实现数据记录共享,建立科学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科普旅游是通过旅游地深层次开发,突出其科学文化内涵,以满足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提高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的生态旅游精品项目”。科普旅游在国外已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在我国近年来也悄然兴起,成为市场的新亮点。目前,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共计188个,甘肃省有6个科普教育基地列入其中,林业行业仅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麦积山植物园景区被列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旅游开展较落后,各森林公园基本未推出科普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科普教育是现代植物园的重要功能之一,植物园中科普场馆能够集中且系统地向参观者传授知识,实现植物园的科普教育职能.了解公众的游览体验对于馆陈提升、发挥科普馆教育职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成都市青少年植物科普馆为研究对象,基于356份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公众的游览体验.研究结果表明:游览成都市青少植物科普馆的公众主要为青...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植物园队伍的发展壮大,植物园科普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郑州植物园是目前郑州市唯一的植物园,其科普教育工作是植物园各项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对植物园目前的科普工作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60年,是以林业科研、科普、科教、技术推广为主的公益一类科研事业单位,占地面积860亩。以林科所为依托,设立广东省(佛山)林业区域性试验中心、佛山市园林研究所,未来将建设成为佛山植物园。同时,该所还获得"国际杰出山茶公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科普基地""国家山茶种质资源库""华南茶花研发中心""广东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单位""广东省现代特色林业园艺示范区""广东园林学会科技服务站""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佛山市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乡绿化事业逐渐兴起,植物园的建设成为一个地区生态文明的标志.本文对资溪珍稀植物园建设构想进行探讨,通过对植物园园区的功能区划,综合应用植物学、植物栽培学、植物引种、园林景观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完成珍稀植物的引种、树木定植配置、园林景观建设、苗木繁育地建设、科普和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建成为集植物多样性保护、种质资源保存、珍稀植物引种栽培研究、苗木繁育、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地域性强的珍稀植物园.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植物园在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以南岭植物园为例,介绍了南岭植物园科普教育的条件与受众对象的分类,探讨了植物园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创新实践,提出了创新科普教育的措施,以期为植物园的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湖南林业》2009,(5):F0002-F0002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成立于1985年,是一个集科研生产、科普教育、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全园面积140公顷,已建立木兰园等10个植物专类园,引种驯化、迁地保存的植物156科470属3000余种,救护、驯养的野生动物5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到90%,被誉为“植物王国”、“天然氧吧”和“生态乐园”。  相似文献   

14.
正一、北京植物园研究的意义植物园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世界植物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加深认识植物、扩大植物保护和利用的历史。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而植物园正是收集、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北京植物园是一座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与首都作为全"四个中心"地位相称的,以植物引种驯化科学研究为中心,兼顾科研、科普与接待公众游览任务的综合性植物园。  相似文献   

15.
李哲  邓小明 《林业调查规划》2019,(3):173-176,184
介绍巴山珍稀植物园规划及建设过程,分析珍稀植物园建设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建设巴山珍稀植物基因库和生态文明、生态科普教育方面的重大意义,提出植物园选址与地形解决方案,对植物园建设中珍稀植物种类的甄选原则和甄选结果以及植物园规划分区情况进行阐述,总结出植物园规划建设应尊重原有地形,植物选择要以生物学习性及其适应性为原则,科普性、开放性与景观性是未来植物园建设的主导方向等经验。  相似文献   

16.
植物园科普教育系统规划设计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普教育功能是植物园应具备的重要功能之一,植物园作为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文章通过研究当代植物园科普教育发展的情况,总结出植物园科普教育系统规划设计的4种策略:游线体系、教育及展示系统、互动体验系统、解说系统4种策略,为今后植物园的科普教育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植物园作为植物科普的重要场所,在保护植物多样性、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植物园科普方式大多仍在沿用传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限,使得植物园整体科普的互动性和效果不佳。以上海植物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游客对人工智能技术科普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线路规划、推荐列表等相应的植物园科普服务的对策和措施,为构建植物科普数据库,优化植物园科普服务,完善用户体验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植物园对公众进行植物及相关环保等生态理念的教育有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郑州植物园依托自身丰富的植物资源,积极举办了花展并开展科普公益活动及市民参与活动。从郑州植物园的科普资源入手,对近两年的科普活动进行总结,同时分析了科普工作中存在的4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经过3年多的建设,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2日正式宣布竣工。该园从世界各地引种9000多种植物,成为华东地区植物品种最丰富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内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植物展览温室,堪称植物联合国。上海辰山植物园定位为集科研、科普、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位于上海松江区,占地  相似文献   

20.
正陈红岩,北京市植物科普中心副主任,园林植物工程师,从事植物科普工作十余年,始终专注于植物科学传播、科普活动策划及科普文章写作。工作之余,编著出版《美味植物园:植物营养与草木文化之旅》、《话说月季文化》图书,参编《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看图识野花》等图书,在《生命世界》、《中国花卉盆景》、《军事科学少年》《中国少年报快乐百科》等杂志发表植物科普文章6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