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果是我国的特色热带坚果树种,优异腰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创新利用对于我国热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归纳了我国腰果种质资源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从腰果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抗性、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系统分析了主要的研究进展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构建腰果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库和主要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工作思路,对于完善我国腰果种质资源的品种分类和资源评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辣椒种质资源是改良辣椒品种的物质条件,构建核心种质能够以最小数量最大限度保存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挖掘辣椒优异基因奠定材料基础,对提高杂交种亲本的选配效率进而缩短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辣椒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展开概述,总结了辣椒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辣椒核心种质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要围绕茄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种质分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及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茄子优异种质发掘及遗传改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主要围绕茄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种质分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及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茄子优异种质发掘及遗传改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畜禽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对于打赢种业翻身仗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利用传统系谱等信息对保种效果进行评价,基于分子标记手段的评价方法更为科学、直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畜禽保种中。该文主要围绕当前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现状以及危机、分子标记常见的检测方法以及基于不同分子标记在猪、鸡、牛等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展开阐述,以期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基于分子手段科学评价保种效果提供参考及帮助。  相似文献   

6.
丝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营养价值极高,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是我国栽培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我国丝瓜遗传育种的研究起步晚且进展缓慢,为了提高我国的丝瓜育种水平,在对全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丝瓜种质资源收集利用现状、丝瓜新品种选育以及丝瓜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丝瓜育种遗传特性,分析了目前丝瓜育种上存在的问题,建议用传统的育种方法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进行育种技术改良、创造新的种质,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参种质资源现状及建立种质资源圃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参种质资源丰富,这些种质资源是人参育种及人参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人参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不够,其遗传多样性面临缩减和丢失的危险。因此,建立人参种质资源圃,对于人参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人参新品种的选育及人参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梅起源于我国,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国家级种质资源圃的建立提高了梅种质资源的保存与鉴定水平,同时梅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也促进了近年来梅分子生物学研究。本文重点综述了梅的起源与分布、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核基因组与叶绿体基因组研究、雌蕊发育机制、自交不亲和机制、季节性休眠机制、分子标记、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梅种质资源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饲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品种改良的基础.我国草业育种研究起步较晚,且现有饲草种质资源相对匮乏,遗传背景单一,亲缘关系较近,是制约我国草业种质改良与创新的主要因素.该文介绍了葛藤植物的种类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对当前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筛选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常用的几种评价筛选方法,并对未来如何提高鉴定评价效率等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保护龙眼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简述了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的建立,就龙眼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龙眼种质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山楂属(Crataegus spp.)植物是重要的果树种质资源。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收集全国各地的山楂种质资源并建立保存圃或引种圃等,主要采用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对山楂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鉴定,编制了《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采用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及RAPD、ISSR、SSR、cpDNA PCR-RFLP及cp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对山楂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创新利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需继续采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加强对山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从叶绿体DNA分子水平上对山楂属植物进行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研究,探讨山楂属植物系统进化、分类和传播路线,指导我国山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从而为山楂核心种质构建、叶绿体基因组功能和遗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此外,还需加强对山楂多倍体育种研究,并加强具有特殊医用保健功效、生态适应性广、丰产性强、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易加工等山楂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油棕遗传育种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对培育和不断改良适合我国热区生态环境特点的油棕新品种,确保我国热区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油棕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发展油棕生产的历史与实践,从引种试种、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与评价、常规和分子育种等方面,对我国油棕遗传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动态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油棕选育种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楂属植物资源研究和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属(Crataegus spp.)植物是重要的果树种质资源。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收集全国各地的山楂种质资源并建立保存圃或引种圃等,主要采用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对山楂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鉴定,编制了《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采用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及RAPD、ISSR、SSR、cpDNA PCR-RFLP及cp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对山楂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创新利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需继续采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加强对山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从叶绿体DNA分子水平上对山楂属植物进行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研究,探讨山楂属植物系统进化、分类和传播路线,指导我国山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从而为山楂核心种质构建、叶绿体基因组功能和遗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此外,还需加强对山楂多倍体育种研究,并加强具有特殊医用保健功效、生态适应性广、丰产性强、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易加工等山楂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核桃属植物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桃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核桃属植物的种质鉴定、保存和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从DNA分子水平系统综述了核桃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总结了核桃属植物体细胞胚发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研究进展,分析了核桃属植物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与转基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牧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遗传多样性,育种目标与方法和牧草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牧草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优良的种质是遗传技术研究和品种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异种质资源的发现、收集和利用更可以带来育种史上的革命.开展特色茶树种质资源选育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综述了广东地区高茶多酚、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咖啡碱和高香型茶树及苦茶、叶色变异茶、不冬眠芽茶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创新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蛋白含量高、丰产性好等优良性状,对于拓宽大豆种质遗传基础和丰富大豆种质基因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创新应用两方面对野生大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对野生大豆研究现存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野生大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多样性研究是考察、收集、研究和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基础。番茄是世界性的蔬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这一优良的蔬菜资源,从形态学、花粉学、同功酶和分子水平对国内外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综合国内外对金银花的相关研究,对金银花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遗传多样性、品质评价及遗传育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综合国内外对金银花的相关研究,对金银花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遗传多样性、品质评价及遗传育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