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剖析大、中、小3种棚膜旱育苗方式在吉林稻作区的孰优孰劣,以‘通引58 ’、‘通禾836’、‘通禾835 ’为试材,采用吉林稻区目前普遍推广的大棚、中棚、小棚旱育苗方式,就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秧苗素质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3种旱育苗方式不同时间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高低均表现为:大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不同旱育苗方式出现超过水稻生物学上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大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规律;出现低于生物学下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大棚旱育苗.在秧苗素质方面,不同旱育苗方式之间的株高、根数、地上干重和出苗率差异显著,其高低、多少均呈现大棚旱育苗方式>中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规律;叶龄、茎数上大棚旱育苗显著高于其他2种旱育苗方式,而中棚、小棚旱育苗差异并不显著;大棚和中棚旱育苗的地下干重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都显著大于小棚旱育苗.生产中提倡使用大棚旱育苗方式,其次是中棚旱育苗,但大棚一定要加强通风炼苗;而小棚旱育苗在吉林省夜间积温较低地区建议不用或少用,若用应留意夜间低温,进而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寒地水田区最佳的育秧模式,以优质粳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超级大棚、标准大棚和传统小棚等3种棚式,分析不同棚式育秧对寒地水田区秧苗素质、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大棚的增温、控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小棚,适宜春季水稻幼苗生长;超级大棚所育秧苗的株高、根长、穗长和根重等秧苗素质数据均优于其他2种育秧棚式,传统小棚的弱苗率最高达24%,超级大棚的弱苗率最低为8%;2种大棚所育秧苗的生育期较传统小棚缩短1周时间;超级大棚、标准大棚秧苗有效穗数较传统小棚分别提高15.83%和4.80%;超级大棚、标准大棚秧苗全粒数分别较传统小棚高出3.52和1.47粒/穗;超级大棚、标准大棚秧苗每穗实粒数分别较传统小棚高出2.10和2.16粒/穗;标准大棚水稻结实率较传统小棚提高0.18%;超级大棚的产量较标准大棚和传统小棚分别提高3.21%和7.7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吉林省目前应用面积最大的3种育苗方式的温度、秧苗素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棚温度高于小棚温度,小棚温度高于无纺布温度。秧苗素质上是大棚育苗好于小棚育苗,小棚育苗好于无纺布育苗。出苗率情况是大棚最好,小棚次之,无纺布最差。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棚式水稻旱育秧对比试验,发现不同棚式其增温幅度有所不同,大中棚内气温、土温均高于小棚。大中棚日平均气温分别较小棚高2.3℃和1.4℃,而且不同棚式日平均温差也不同,大中棚较小棚小。采用大中棚育秧,秧苗素质好,其秧苗叶片分别较小棚多0.5~0.7片;秧苗根数分别较小棚多2.9条和1.8条;根长长0.41~0.79cm;平均带蘖率较小棚分别高23.0%和16.6%;百株干重分别较小棚多0.9g和0.6g;立枯发病率分别比小棚低23.9%和20.6%。采用大中棚育秧可提前播种3~5d,早出苗4~7d,返青期提前2~3d,分蘖期提前2~3d,抽穗期提前2~3d,提早成熟3~5d。采用大中棚育秧其单位面积增产率分别较小棚提高18.9%和11.3%,平均每公顷增产稻谷分别为1465.5kg和877.5kg。采用大中棚育秧单位面积纯收入较小棚增收2167.65元和1436.25元。  相似文献   

5.
烤烟小棚漂浮育苗的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0年进行了烤烟小棚漂浮育苗的播期试验,对床面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与烟苗生长发育的分析表明:2月中旬至下旬为小棚漂浮育苗在贵州中部烟区的最适播期,此时烟苗素质表现为苗床期70-80d,茎高6-7cm,最大叶面积达90-100cm^2,单株鲜重10-12g,干重0.9-1.0g,适合大田适时移栽。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6,(3)
正春季利用塑料大棚培育水稻秧苗后,及时整地做床,夏秋季培育蔬菜秧苗(西兰花、松花菜等),一棚可培育一到两批蔬菜秧苗,当蔬菜秧苗出棚后,再及时整地,定植蔬菜(西兰花、松花菜等)。大棚育苗、生产综合利用,使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大棚水稻育苗水稻育苗于4月初至5月末进行,大棚土壤化通后及时整地做床育苗。1.1种子处理品种选用生育期在155~157天,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中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皖南常见的单体大棚、联体大棚2种规格育苗棚内的温度相关性,为棚内温度计悬挂位置选择和温度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采用棚内各位点温度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棚内温度相关性,结果表明:2种规格育苗棚大小棚之间温度差异规律一致,大棚靠里端1/3处、中间苗池的中间位置苗盘以上5cm的位置为棚内温度代表性位点。  相似文献   

8.
经过三年的不同棚式水稻旱育秧对比试验,得出采用大中棚(大棚床宽6~7m,床长40~60m,拱高2m,边高1.2m左右;中棚床宽5~6m,床长20~30m,高1.5m.)水稻旱育秧具有操作方便、增温、增光等特点,从而使秧苗根多、根壮,插秧后发根快,返青期短,分蘖早,生育旺盛,早熟高产。大中棚育秧秧龄大,一般35d以上,叶龄4叶以上,带蘖率高,有利于应用水稻超稀植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1育苗前准备1.1苗床地选择苗床是秧苗生长的基地,是水稻旱育苗培育壮秧的基础。要选在房前屋后或村屯周围,灌排方便,地势平坦,背风朝阳,土壤性状良好,微酸性,杂草少,茬口为蔬菜、大豆、…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今年春季温度低,升温慢导致辣椒育苗棚温度过低,出苗缓慢,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育苗棚加温、保温管理。针对今年的持续低温情况,经与沈阳农科院教授共同研究建议:大棚内加盖小拱棚保温,现在多数已经出苗,一定要注意夜间保温,若夜温过低,会使小苗出现冻害导致死亡。所以建议用竹坯子搭建小拱棚,夜间覆膜,白天晴朗天气打开,有助于吸热、加温。夜间加盖覆盖物,有条件的最好对拱棚全覆盖,重点是棚北坡及棚地角四周的保温,可用棉被或草帘  相似文献   

10.
水稻大棚育苗能培育壮秧,插后返青快。如果秧苗不健壮,属"三类苗",则插后管理拖后,待其成壮苗后,再对本田施肥施药,否则易造成肥害药害,成为病苗,严重的会死苗,造成生产损失。一、棚育苗的优点1棚保温好,光照好,增温快。水稻播种后,在4月10日前播种的,采用三膜覆盖增温,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我地区推广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已经历了小棚育苗、中棚育苗、大棚育苗、平地育苗、高台育苗、两段式育苗、稀植、超稀植、抛秧、钵体摆栽等  相似文献   

12.
烤烟双棚育苗大田覆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烤烟双棚育苗大田覆膜比单棚育苗大田不覆膜增温效应大。双棚内5cm和10cm地温提早2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移栽后大田覆膜比不覆膜提早1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在充分利用有效积温条件下.对烤烟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株高、根干重、茎干重提早在旺长期达到最大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58.0%、350.7%、579.5%;现蕾期叶面积系数达3.1.单叶干重达9.2g,比其他处理达到优质烟叶标准。烟叶单产达159.2kg/667m^2,比对照增长了166.6%。同样达到优质、适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缩短烟苗苗龄,研究了池底铺菇渣、中棚套小棚、池底铺菇渣+中棚套小棚增温处理对烟苗生育期、苗床基质温度、生物学性状和育苗成本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成苗期提前4~7 d,苗床基质温度提高1.5~2.8℃;烟苗茎高、叶面积显著增加,壮苗率显著提高;育苗成本每千株增加10.00~20.90元.  相似文献   

14.
水稻大棚育秧栽培技术是以改进以前老式中小棚育秧方式为核心,改变以前分散型建造中小棚为现在的集中大棚育秧.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方便了水稻秧田管理、加快了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进程,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秧苗素质,为水稻丰产丰收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一、苗床温度管理1、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小棚育苗的要在棚外面盖稻草或防寒被等措施增温,确保达到秧苗各叶龄所需的最低温度指标,使稻种在苗床上能正常生长发育。2、苗床通风管理: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  相似文献   

16.
二月气候仍寒冷,常常出现倒春寒,雨水开始增多,相对湿度大。日照率是全年最低的月份。这种低温阴雨天气不利于蔬菜生长。本月农事的重点是利用农膜覆盖等措施防寒保温,加强苗床管理,抢播抢栽度四五月春淡的蔬菜。育苗 ⒈茄果类苗床管理 苗床里的番茄、辣椒、茄子秋苗要采用多层覆盖保温,一般是大棚内套小棚,夜间再在小棚上加盖草帘或无纺布;也可在大棚内增设二道膜,或称双层天膜(间距20~30cm),可提高棚温5℃~6℃。白天草帘要早揭晚盖;棚温稍回升后还应及时揭去小棚膜、二道膜,以增强苗床光照,下午急剧降温之前再盖严。番茄苗床温度…  相似文献   

17.
水稻大棚早育苗、钵体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就是利用水稻分蘖的生物学特性,争取有效分蘖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栽培技术。水稻分蘖的多少、强弱,与品种、秧苗素质、密度、温度、土壤肥力、水肥管理等,有密切关系。要提高水稻的有效分蘖,必须掌握水稻分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科学》2014,(5):69-71
本文采用田间大棚旱育苗方法,对水稻秧田生物药肥复配制剂的壮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秧苗生长过程中应用生物药肥复配制剂可保持苗床土壤pH值为4.5~5.5。与化学壮秧剂相比:秧苗束缚水含量显著增高,秧苗茎基宽度、百株地上部和根系鲜重及干重、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该生物药肥复配制剂可实现培育水稻壮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9,(7):23-24
为辽中区工厂化大棚水稻育苗基质替代营养土提供依据,进行草炭土、淤泥育苗基质与营养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草炭土、淤泥育苗基质的秧苗素质、秧苗移栽表现、秧苗本田叶龄与茎蘖生长动态、稻谷产量构成指标与营养土育苗相比,一些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且3种育苗基质的稻谷产量草炭土淤泥营养土。说明辽中区工厂化大棚水稻育苗可用草炭土基质、淤泥基质替代营养土。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是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远离建筑物、靠近水源的场地建棚。育苗用水可用自来水、清泉水,不可用未经消毒处理的塘、沟、田水。二是根据育苗量大小及地形情况,自行建造连体棚或独体棚(大棚、中棚、小棚),外形规格、棚架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但要求棚架牢固,棚膜用无滴膜,门窗易于开启,且满足通风降温要求,有条件的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