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正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使人们自觉地尊重自然、珍爱自然,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近两年来,湘潭市通过组织生态文化活动、搭建生态教育平台、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打造"互联网+生态文化"的模式,不断拓展生态文化空间,丰富生态文化传播载体,提高生态文明现代化程度,促进了生态文化建设,提升了市民生态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自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10年开展"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评选活动以来,北京市已有22个行政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2014年,北京市制定了首都生态文化村评选标准。受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北京生态文化协会秉承"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宗旨,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开展了"首都生态文化村"创建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3.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脚下,是一所以"环境生物"特色著称的高职院校,也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学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顺应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致力于创建绿色校园,传承并弘扬生态文明,撑起了湖南农林职业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一片蓝天.在新年到来之际,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振新.  相似文献   

4.
正"山峻以复,泉洁以长,茂林修竹,云气往来,中可烟火百家,田涛沃壤。"清举人戴炯笔下的韶山之境,如诗如画、令人神往。韶山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的湘中丘陵区,总面积247.3平方公里,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里和全国红色教育基地的韶山,自古以来就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秉承建设生态文明的宗旨,搭乘湘潭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春风,经省林业厅批准,韶山市全面启动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一场满  相似文献   

5.
《云南林业》2013,(4):20-2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七彩云南建设,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使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和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面向全社会的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窗口。第三条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指具备一定的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价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湘潭市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连续两年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写入《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湘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牵头单位,湘潭林业部门肩负着创森重任,始终紧扣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作为,强化措施,为建设"大美湘潭"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云南林业》2012,(2):30-33
正第四章"十二五"主要建设任务(续上期)三、生态文化建设建立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宣传,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念。生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包括开  相似文献   

8.
《绿色科技》2012,(7):192-192
湖北省林业厅、教育厅、共青团湖北省委联合发文,授予9个单位"湖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至此,我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增至25个。此次被授予"湖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的9个单位分别是: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省九峰森林公园、武汉林业集团有限公司、随州市随县七尖峰森林公园、仙桃市赵西垸林  相似文献   

9.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丰富生态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新疆林业》2011,(4):21-22
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生态文明的主战场,是强化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的重要阵地。通过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深化和扩大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区走资  相似文献   

10.
正"2021·爱绿一起"首都市民生态体验活动正式启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2021·爱绿一起生态新征程"。全市30家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将开展不少于300场各具特色的体验活动,在讲好生态文化故事的同时,展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今年是"爱绿一起"首都市民生态体验活动开展的第5年。据介绍,30家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将根据自身生态资源,设置生态导览路线,为市民生动讲述生态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18日,湘潭市正式启动全市中小学林业科普教育基地。来自湘钢一中的部分师生代表在看到鲜活的植物和精致的标本时,感到特别的新奇。他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细心观赏,认真聆听,不时笔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基地位于湘潭市林业局院内,由林业科普园、野生动植物标本馆、植物检疫室三部分组成。其中,林业科普园面积4000多平方米,种植了80余科200余种植物,是一处以生态文化为内涵,集科普、观赏、文化于一体  相似文献   

12.
邸华 《中国林业》2012,(13):24-24
祁连山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会地带,是关系河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华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祁连山也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馆和天然实验室,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1988年成立以来,遵照生态教育、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原则,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管理局2008年被甘肃省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祁连山保护区2010年3月被命名为"甘肃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狠抓项目建设夯实教育基地管理局按照"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因地制宜进行抚育,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的经营方  相似文献   

13.
各地动态     
甘肃命名首批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0年3月12日,创建甘肃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活动领导小组暨专家评审会在兰州举行。与会专家结合前期实地考察情况,对有关申报单位进行了认真的评选,经甘肃省生态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生态文化建设步伐加快.自治区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和命名活动深入开展.指导库尔勒市申报"国家森林城市".新增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温泉县、裕民县、泽普县、博湖县、哈巴河县获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市.组织拍摄综合专题宣传片《播洒绿色造福新疆》,策划出版《生态新疆绿色神韵》和《情书大漠》大型林业宣传画册.积极配合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直播间》现场直播"中国首次向外国提供野马种源,四匹野马赴蒙古国安家"专题片.配合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拍摄《大地寻梦》、《野马的救赎》、《大漠长河》、《湿润的文明》、《情定博格达》等宣传片.制作8个特色林果主栽树种实用技术电教片.连续3年与自治区旅游局主办"国际胡杨节",积极开展"国土绿化宣传月"、"国际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天山环保行"等宣传活动.在国家和自治区主流媒体发表有影响力的林业稿件650多篇.  相似文献   

15.
张瑜 《湖南林业》2013,(1):15-16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脚下,是一所以“环境生物”特色著称的高职院校,也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学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顺应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致力于创建绿色校园,传承并弘扬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脚下,是一所以“环境生物”特色著称的高职院校,也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学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顺应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致力于创建绿色校园,传承并弘扬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可以说,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保护区作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直接、最具体的区域,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和基本作战单位,更是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8.
8月1日至2日,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举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论坛围绕“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主题,广泛探讨建设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形成了诸多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交流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有益对策;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努力创新加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的政策机制,树立了科学规范的创建理念。  相似文献   

19.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寓生态教育于资源保护之中,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被命名为"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成功实现了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教育良性互动,其经验可为其它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生态文明素养,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运河文化内涵丰富、类型多样,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此,大运河沿线地区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融入大运河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元素,通过打造新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促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这样既可实现在地化教育又推动大运河文化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