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七叶一枝花野生资源的消耗,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选择常绿林地(杉木林地)、阔叶林地(核桃林地)与灌木林地(金银花林地)3种类型的林地,采用湖南洪江八面山生产的七叶一枝花种子和根茎切块2种繁殖材料,开展了林下育苗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繁殖材料时,应采用种子繁殖,可减少野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提供种苗,有利于规模化种植;不同繁殖材料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直栽林下规模种植时,宜采用直播直栽,可节约生产成本,提早投产;3种不同类型林地种植时宜选择阔叶林地,符合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七叶一枝花是一种较为名贵中药材,野生的资源奇缺。这几年大家对七叶一枝花的野生种植转为人工育苗种植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为了提高培育七叶一枝花育苗率,介绍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催芽及种子育苗栽培。从七叶一枝花的生长环境、光照、选地、遮阴、施肥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七叶一枝花育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叶一枝花是一种较为名贵的中药材,野生资源奇缺,近几年人们对七叶一枝花野生种植转为人工育苗种植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本文介绍了七叶一枝花育苗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施肥、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七叶一枝花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七叶一枝花的生长习性,概述了其育苗技术,总结了其林下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栽植、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基地调研、文献综合分析和多年的七叶一枝花林下种植生产研究,归纳总结了七叶一枝花的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以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环境要求为主要依据,对林下仿生态栽培环境选择、清杂整地、仿生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及效益分析等进行系列研究和总结。该技术已经在福建省和江西省生产上推广应用,实施和推广林下仿生态栽培七叶一枝花,利用林地的生态环境,生产高质量的药材,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三七设施栽培成本高和栽培土地的“连作障碍”,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选择核桃林、杉木林、葡萄林和猕猴桃林4种林地,采用云南文山优质三七种苗,开展林下栽培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种植时,核桃林地栽培的三七高生长、冠幅、成活率和三年生块茎重量均高于其它三种林地,杉木林地优于葡萄林地和猕猴桃林地,葡萄林地冠幅和成活率高于猕猴桃林地,而高生长和块茎重量低于猕猴桃林地。因核桃为阔叶落叶树种,故三七林下规模化栽培时,宜选择阔叶落叶林地;而且林地的郁闭度应在0.8左右,利用林下阴凉环境和丰富的落叶腐殖层,节约人工、遮阴、肥料等成本,而且符合三七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能提高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三七设施栽培成本高和栽培土地的"连作障碍",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笔者选择核桃林、杉木林、葡萄林和猕猴桃林4种林地,采用云南文山优质三七种苗,开展林下栽培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种植时,核桃林地栽培的三七的高生长、冠幅、成活率和3年生块茎重量均高于其他3种林地,杉木林地优于葡萄林地和猕猴桃林地,葡萄林地冠幅和成活率高于猕猴桃林地,而高生长和块茎重量低于猕猴桃林地。因核桃为阔叶落叶树种,故三七林下规模化栽培时,宜选择阔叶落叶林地;而且林地的郁闭度应在0.8左右,利用林下阴凉环境和丰富的落叶腐殖层,节约人工、遮阴、肥料等成本,符合三七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能提高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下三七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三七设施栽培成本高和栽培土地的"连作障碍",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笔者选择核桃林、杉木林、葡萄林和猕猴桃林4种林地,采用云南文山优质三七种苗,开展林下栽培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种植时,核桃林地栽培的三七的高生长、冠幅、成活率和3年生块茎重量均高于其他3种林地,杉木林地优于葡萄林地和猕猴桃林地,葡萄林地冠幅和成活率高于猕猴桃林地,而高生长和块茎重量低于猕猴桃林地。因核桃为阔叶落叶树种,故三七林下规模化栽培时,宜选择阔叶落叶林地;而且林地的郁闭度应在0.8左右,利用林下阴凉环境和丰富的落叶腐殖层,节约人工、遮阴、肥料等成本,符合三七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能提高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在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三个植被类型区域下种植黄精、黄花倒水莲、白及、淫羊藿、草珊瑚、金果榄、七叶一枝花七个品种药用植物。结果表明,七个药用植物品种在三个植被类型区域内栽植的生长情况差异较为明显。其中,黄花倒水莲和黄精在三个区域内栽植的成活率均较高,均达到了80%以上,初步判定该两个品种适宜在林下栽植;草珊瑚、淫羊藿、七叶一枝花三个品种较适宜在常年郁闭度较高的林下套种;金果榄初步判定在三个区域内均不适宜栽植。该项目的研究为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林下套种栽培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蒿,学名黄花蒿,别名臭蒿、香蒿、苦蒿、菊科,艾属,一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从地上部分叶片、未开放的花蕾中提取生产青蒿素等系列产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高效、速效、安全的防治疟疾的新药。青蒿多为野生,但由于在花蕾期刈割,自然繁殖的种子数量减少,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且有限的野生资源也难以满足工厂大量加工的需要,因而近年来实行了野生转家栽,其栽培技术如下。一、育苗青蒿种子很小,千粒重0·2~0·22毫克,每克种子4500~5000粒,顶土力弱,随风飘浮不易直播,必须进行育苗才能保栽全苗。1·苗床准备育苗可采用日光温室、大棚和小拱棚,…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合我国国情的芒草产业化的低成本繁殖技术,根据国外相对成熟的种植措施,利用我国的农业生产数据,对5种可行繁殖技术的后代种植成本进行估算。结果表明:5种繁殖系统的后代材料在种植密度、除草剂类型及施用量、施肥量存在差异最大;估算种植成本变异幅度为3 072.0~12 225.3元/hm2,其中种子直播法成本最低,而微繁育苗移栽法最高;在各项投入要素中种植材料与化肥的成本最高,合计约占总体生产成本的70%。此外,还利用SWOT法对5种繁殖技术的利用潜力予以评价。结果表明:在芒草产业化的初期,根茎直播法将被广泛采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根茎与茎秆育苗移栽法将会逐步取代根茎直播法;最后,种子直播法与微繁育苗移栽法将会主导芒草的商业化生产市场。  相似文献   

12.
初次种植、没有扦插材料或大面积种植时,一般采用种子繁殖。生产上主要采用种子播种.育苗移栽或直播均可。利用日光温室栽培,一般于初秋收获种子后立即播3—4后7天左右可出苗.10天齐苗。露地栽培以春栽较适宜.3-4月温室育苗,经霜后移植露地.或于4月下旬至5月露地直播。土人参的种子很小,育苗移栽较好,同时播种的地畦必须精耕细耙,畦土要细碎.畦面要平整。种子充足时.也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如果草害严重应尽量避免直播。  相似文献   

13.
正1发展林下经济对重视林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林下经济,就是指林农在林地种植过程中,运用合理的科学手段,有目的的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人工驯化和繁殖,不断的发展林业经济,使林地收获长期或短期的经济效益,增加了林地的经济附加值,使林农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同时稳定的林地生态系统,使林地空间达到真生的生物多样化。合理的利用林下资源,既解决了种植和养殖的土地问题,又节约了土地,有效的缓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经研究,发展林下经  相似文献   

14.
毕节地区野生重楼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毕节市野生重楼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区域及资源现状并为其人工种植与合理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调查和样本采集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54个乡镇的野生重楼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54个乡镇全部有野生重楼分布,但居群内个体多在8株以内,主要分布于海拔1 000~2 000m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下,喜生长于杂木林、灌木林、阔叶林下阴湿处。分布的种类有七叶一枝花、滇重楼、狭叶重楼、球药隔重楼、黑籽重楼和毛重楼6种,其中调查区域内以七叶一枝花数量最多,共收集到66份。毕节地区海拔1 000m以上腐殖层丰富、水分充足的林下均较适宜重楼生长,但野生重楼资源正在急剧减少,迫切需要开展重楼人工种植,并对野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的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实践研究,制定了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母株选择与处理、种植管理、授粉、护果、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种子加工、种子质量及检验、包装、贮藏和运输等方面开展研究,明确种子生产过程各个关键环节最优方法和指标,以规范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为其种子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繁殖技术的影响因子,通过2年田间重复试验,探究七叶一枝花根茎不同部位切段、不同刻痕数、不同种植时间和不同药剂处理对母株第1年的出苗率、种子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顶芽根茎繁殖的出苗率达到(90.3±3.6)%,而无顶芽根茎繁殖的第1年出苗率为0。刻痕数对根茎出苗率影响不大,但对种子产量影响显著,7、8和9个刻痕数的根茎繁殖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刻痕数小的根茎繁殖。种植时间方面,11月份繁殖的母株出苗率和种子产量明显优于3月份。根茎种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10min,母株发病率低于其他药剂处理。综合分析表明,七叶一枝花母株繁殖技术要点为:秋季采用刻痕数7个以上带顶芽的根茎,经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10min后种植,并于次年采收种子。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种子繁殖的七叶一枝花中的植株、根系、产量和皂苷含量与其生长年限的关系,探索七叶一枝花的最适宜采收年限,对1~8年生七叶一枝花的植株生长、根系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测定;采用HPLC对不同年限七叶一枝花药材样品进行重楼皂苷Ⅶ、偏诺皂苷-3-O-β-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PGGR)、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Ⅰ、纤细薯蓣苷和重楼皂苷Ⅴ含量测定,用SPSS 22.0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随着年限的增长,七叶一枝花植株性状、根系性状、单株产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种植后5年是七叶一枝花快速生长期,从种植后6年开始生长放缓,尤其在种植后7、8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中的重楼皂苷主要以偏诺皂苷为主;整体上,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总量和重楼总皂苷含量呈现一个大致"V"字形的变化趋势。从生长规律来讲,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在种植6年后可以采收;从质量角度来讲,并不是生长年限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8.
摸清大方县野生重楼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区域及资源现状,为大方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种植、合理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走访和样本采集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方县28个乡镇野生重楼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方县野生重楼资源减少严重,只有13个乡镇有野生重楼属植物分布,且个体多在8株以内;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m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种类有七叶一枝花、狭叶重楼、球药隔重楼、云南重楼及毛重楼等5种,以七叶一枝花的数量居多。大方县海拔1 000m以上、水资源和腐殖层丰富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较适宜重楼属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不同阶段贮藏物质及淀粉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不同阶段内含物质及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为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解除和提高成苗率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萌发阶段七叶一枝花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和质谱测定方法,研究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总淀粉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种子生理休眠解除后,淀粉酶被激活、淀粉被水解,淀粉酶活性不断下降,种子内贮存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也逐渐减少,α-淀粉酶活性对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解除及随后的发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给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赫章县25个乡镇的野生重楼属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区域及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25个乡镇中只有9个乡镇有野生重楼属植物分布,且个体多在8株以内;主要分布在海拔1 600~2 100m的针阔混交林下,种类有狭叶重楼、七叶一枝花、滇重楼、毛重楼及黑籽重楼等5种,以狭叶重楼和七叶一枝花的数量居多;首次发现黑籽重楼分布。赫章海拔1 600m以上、水资源和腐殖层丰富的针阔混交林下较适宜重楼属植物生长,但野生重楼资源减少严重,人工种植迫在眉睫,需对野生资源进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