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肉类生产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度增加,肉类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提高,优势区域布局基本形成。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肉类产量增长,生产形势良好。肉类产品出口大于进口,贸易顺差。与上年同期相比,肉类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肉类价格指数呈现上涨趋势,肉类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部分产品价格波动具有周期性。1-9月活猪价格下降,猪肉价格持平,禽肉和牛羊肉价格上涨。国际市场肉类产量和贸易量增加,价格下降。总体来看,中国将继续保持肉类产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预计2006年肉类产品仍然在较高价位运行。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11,(9):9-9
8月17日.商务部公布8月8日至8月14日农产品价格数据。经过加权平均的农产品价格环比增速为零.显示农产品价格整体水平与上一周持平。猪肉价格基本持平,环比上涨还将持续3个月。在九大类农产品中,肉类价格环比增速与上周持平,为0.2%,其中猪肉价格略有上涨。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05,(8):58-59
(一)肉类 猪肉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2.39元,环比持平,同比下降3.3%。江西省价格较高为每公斤(下同)16元;山西和陕西两省价格较低.分别为11.93元和11元。多数省区市价格环比稳定;新疆价格为12.06元,环比上涨6.9%;  相似文献   

4.
付芳婧 《农技服务》2006,(11):58-58
据贵州农经网监测分析,2006年9月份贵州省主要农副产品零售价格变化情况是:与8月份相比,粮油类价格稳中趋涨,禽类、水产和水果价格均略有上涨,肉类价格与上月相比持平,蔬菜均价缓慢回落,但其中叶菜类蔬菜有较大幅度上涨。月内均价升降幅度在-7.67%~9.94%。其中:1、粮食均价2.1  相似文献   

5.
付芳婧 《农技服务》2006,(10):52-52
据贵州农经网监测分析,2006年8月份贵州省主要农副产品零售价格变化情况是:与7月份相比,粮油类价格走势平稳,肉类和禽类价格略有上涨,水产价格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蔬菜和水果均价缓慢回落。月内均价升降幅度在-7.85%~9.09%。其中:1、粮食均价2.18元/公斤,与上月环比变动率为0.  相似文献   

6.
据贵州农经网监测分析,2006年5月份贵州省主要农副产品零售价格变化情况是:与4月份相比,粮油类价格走势平稳,肉类和禽类价格稳中有降,水产均价持平,蔬菜均价继续保持上扬态势,水果均价小幅下降。月内均价升降幅度为-5.52%-1.18%。其中:  相似文献   

7.
据贵州农经网监测分析,2006年6月份贵州省主要农副产品零售价格变化情况是:与5月份相比,粮油类价格稳中有升,肉类、禽类和水产价格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蔬菜均价缓慢回落,水果止跌回升。月内均价升降幅度在-4.95%~7.62%。1、粮食均价2.15元/公斤,与上月环比变动率为2.25%。其中  相似文献   

8.
据贵州农经网监测分析,2006年7月份贵州省主要农副产品零售价格变化情况是:与6月份相比,粮油类价格稳中趋升,肉类、禽类、水产和水果价格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蔬菜均价缓慢回落。月内均价升降幅度在-8.14%~5.76%。其中:1、粮食均价2.17元/公斤,与上月环比变动率为0.96%。其中大  相似文献   

9.
彭超  洪略  张欢 《农业展望》2013,(11):13-18
2013年1-10月,中国稻谷市场维持稳中略跌态势,南方籼米市场受到进口和“镉超标”事件双重影响,持续疲软.国际米价在恢复性上涨后出现持续下跌,涨跌的诱因是主要贸易国政策调整.2013年1-8月中国稻米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预计后市,国内稻谷有望再获丰收,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将面临考验,大米价格将出现分化,粳稻期货上市将为市场对粮源调节起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短期内,国际大米价格将以弱势运行为主.  相似文献   

10.
市场前沿     
《农家致富》2014,(22):18
江苏菜油价格持续平稳据市场价格监测,江苏市场菜油出厂价与批发价格总体持续平稳。其中全省四级菜油出厂价格平均9500元/吨,与月底价格持平;批发价格为1.06万元/吨,与月底价格持平;市场零售价格为1.2万元/吨,与月底价格持平。当前小麦市场价普遍较高今年夏收以来,国内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一直保持涨势,9月以来,小麦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平稳。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国主要粮油市场三等白麦收购均价2492元/  相似文献   

11.
朱增勇  毕颖慧 《农业展望》2013,(12):18-21,30
2013年前3季度国际畜产品市场不同肉类产品差别较大,禽肉、猪肉和牛肉产品价格小幅上涨,羊肉价格下降。不同国家畜产品价格走势也不同,美国猪肉、禽肉和羊肉价格先涨后跌,牛肉价格先跌后涨;欧盟猪肉价格先跌后涨,禽肉价格总体处于涨势,牛羊肉价格先涨后跌;日本牛肉和猪肉价格总体上涨,巴西活牛和鸡肉价格先跌后涨。受主要肉类消费市场猪肉产量增加影响,主要猪肉出口市场出口量下降。受产量预增影响,预计玉米价格将维持弱势,饲料成本下降,2013年第4季度猪肉和禽肉价格缺乏上涨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峭  徐磊 《农业展望》2013,9(2):24-28,32
2012年,中国饲料市场总体呈相对过热的基本态势,其中豆粕价格大幅上涨,玉米价格高位上涨,鱼粉价格止跌反弹,而主要饲料产品价格都持续上涨并创历史新高。饲料市场价格上涨使得冲击效应、替代效应、进口效应和重组效应成为2012年中国饲料行业的主基调。展望2013年,中国饲料原料价格保持高位运行、饲料产品价格持续上行态势逐渐明朗,确保和实现中国饲料市场平稳运行需要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和强化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受美国和南美诸国旱灾影响,2012年世界大豆产量有所减少,消费则继续增长,库存消费比下降,全球供需偏紧。国际大豆价格在剧烈波动中上涨,大豆贸易因中国进口增长而略有增长。展望未来,2013年世界大豆产量、消费和贸易将继续增长,国际大豆价格有望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4.
朱增勇  张莉 《农业展望》2013,9(2):21-23
受消费不旺等因素影响,2012年中国禽肉整体价格水平低于2011年同期,呈先降后升趋势。由于肉鸡饲料、玉米以及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较2011年大幅下滑,同时饲料价格上涨对禽肉价格具有一定支撑作用。从国际市场看,2012年美国禽肉价格呈先降后升趋势,欧盟鸡肉价格先升后降,整体高于2011年同期。2013年全球禽肉价格预期上涨。受成本增加及消费预期增长影响,2013年中国禽肉价格预期总体将保持涨势。  相似文献   

15.
徐雪高  孟丽 《农业展望》2013,9(1):20-25
受大豆种植效益较低影响,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连续第3年下降,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仅为717.7万hm2,较上年减少71.2万hm2。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2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280万t,同比下滑11.6%,创1993年以来新低。2012年国内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大豆进口激增,全年进口约5800万t,进口量再创纪录。展望2013年,短期国际、国内大豆价格将以稳为主,后期可能小幅下跌.且后期价格走势主要看南美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3,9(1):60-64
2012年1—10月,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922.5亿美元和50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4.5%。进出口增势减缓,出口呈低速增长,进口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主要出口市场明显萎缩,多数农产品出口量减价升,粮食、食糖和棉花进口量激增。展望2013年,受世界经济低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仍面临很大挑战。在国际粮价飙升的传导作用下,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位波动,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形势向好.进口快速增长势头将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上半年,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稳中略增,鲜奶零售价格高位震荡,奶粉零售价格总体平稳;乳品进口明显增加,出口明显下滑,奶粉进口继续向新西兰集中;国际市场乳品价格稳步提升,美国牛奶产量保持平稳,英国牛奶产量同比下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奶业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原料奶和乳制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的概率较大,近期国际市场主要乳品价格上涨趋势有所缓和,下半年下行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赵俊晔  王川 《农业展望》2013,9(5):25-28
对当前水果市场走势特点、进出口态势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认为2013年以来国内水果市场供需总体平衡,运行平稳,季节性因素主导不同品种水果价格变化;后期随各地水果大量上市,水果整体价格趋于下降。2013年第1季度,中国鲜果出口同比量减价增,水果制品出口小幅下降,价格降低,水果及制品进口量减价增。提出近期应特别关注异常天气对部分水果供给的影响;而增产情况下如何实现提质增效、产销对接,以及缓解销售价格下降和原料燎张对水果制品出口的双重压力需要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种植面积增加,预计2012/13榨季国内产糖1300万-1330万t,比2011/12榨季同期增加150万t以上。2013年第1季度国内糖价持续下跌,为保障糖厂和糖农的利益,国家已实行了收储底价为6100元/t的150万t的临时收储,并加大对走私糖的打击力度,由于国际食糖市场供给过剩,本次收储对糖价的支撑作用有限,现货和期货价格均跌至5500元/t以下。国际上,2012/13榨季除印度外其他食糖主产国几乎全部增产,全球食糖将连续第3个榨季供给过剩,国际糖价已处于极低水平,显著的国内外价差促使中国食糖进口量大幅增长。在国内供给过剩、国内外糖价倒挂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未来收储对国内糖价的支撑作用将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