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缓解餐饮食物浪费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议题。国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展开有关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行为干预的研究,提出系列干预对策对中国开展食物浪费治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食物浪费现状和影响,梳理了国外餐饮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干预行动并对其干预效果做出评估。研究发现,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具有普遍性和紧迫性,先行干预、结果干预和食物环境干预是减少消费者食物浪费行动中常用的干预对策。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消费者食物浪费治理的经验,广泛开展浪费行为干预研究以探讨符合国内消费者特点的干预对策,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和餐饮食物浪费干预行动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术证据参照,助力推动全社会可持续消费模式构建和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巨大的食物浪费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后果,阻碍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是食物浪费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就必须了解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961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从食物和环境相关行为两个角度,分析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探讨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食物浪费量较大,占总食物量的16.52%。一般态度、金钱态度、环境态度、主观规范、个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其中,环境态度对减少浪费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食物浪费的一般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个人规范影响最小。而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则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因此,为有效减少食物浪费,提出加强沟通宣传、改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的行为态度;规范相关条例制度、强化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的规范;同时加强相关培训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川 《世界农业》2022,(12):24-33
食物浪费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落实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对象。解决食物浪费问题的关键是要鼓励和推进食物供应链所对应的市场主体共同合作,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的社会共治原则。依法有效推进食物节约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立法与制度支撑,这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欧盟及成员国以社会共同协作为原则,以政策、立法与制度建设为支撑,通过制定有关政策与法律建立起了食物处理等级制度和食物捐赠制度,统一了食物浪费测量方法并成立了食物供应链联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反食物浪费体系。本文在梳理欧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反粮食浪费行动的4个建议:以社会共治为原则,构建反食物浪费法律体系;继续促进制度建设,构建高效合理的反食物浪费机制;鼓励设立反食物浪费协作组织,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创新;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反食物浪费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4.
粮食损失与食物浪费与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也是中国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欧盟近些年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加大对食物浪费的治理工作,一些理念、思路与做法对中开展相关工作有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欧盟食物浪费现状、影响及原因,归纳了相关做法与经验,对中开展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食物浪费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日本作为中国的邻邦,其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的政策措施对我国反对食物浪费行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日本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环节的食物浪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日本对减少食物浪费基本方针和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逐步调整与推进,以及针对社会公共团体、个人消费和不同经营主体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措施。结合我国现阶段的食物浪费现状提出了启示:建立和完善适用于我国国情和民情的减少食物浪费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节粮爱粮的社会氛围;采取促进多部门联合行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和逐步推进等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6.
减少食物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而准确评估食物浪费水平,分析其特点是政府制定减少食物浪费相关措施的前提条件。本文基于中国28个省(区、市)1479户农村家庭调查,评估中国农村家庭食物浪费水平,从总体情况和区域差异两方面分析中国农村家庭食物浪费的特点,探讨食物浪费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食物浪费比例为2.70%,且呈现从早到晚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各食物类别中,主食浪费相对较多,肉类浪费相对较少,其中面制品浪费比例为2.54%,米制品为3.60%,猪肉为1.47%,牛羊肉仅为0.75%。各地区农村家庭食物浪费存在显著差异,东南沿海地区浪费相对严重,浪费比例为3.21%。并且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对农村家庭食物浪费的影响有明显地区差异,如北部地区的面制品、南部地区的米制品和水产品的浪费均相对较高。农村家庭食物浪费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明显,每年因农村家庭食物浪费造成的浪费总量和现金损失分为312.36万t和180.41亿元,产生碳足迹和水足迹分别为975.17万t CO_(2)和61.08亿m^(3)水资源。因此,本文提出加强节约减损宣传、改善储藏条件、倡导健康饮食文化和建立完善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食物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大学校园,这一问题特别突出。尽管国家号召开展"光盘行动",但在大学食堂效果并不明显。针对兰州市大学生食物浪费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和交叉列联表分析,最终从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多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对改善大学生食物浪费现状和推动兰州市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减少粮食损耗与浪费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全球粮食及食物损耗与浪费问题十分严重,际机构对此高度关注,积极推动相关治理工作.中国粮食损耗不仅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也恶化了粮食不安全状况.FAO等国与浪费也十分惊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9.
刘柳 《农村百事通》2006,(20):16-16
某地一位下岗女工开了一家自助小餐馆。因为饭菜可口、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小餐馆常常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好,老板自然是高兴,可是浪费现象严重,让她烦恼。虽然店里要求顾客们适量拿取食物,不要浪费。可是许多人端了满满一盘的食物回去,发现只有几个菜合口味,就只吃这几个菜,而其他的菜就扔在桌子上;许多小孩子更是拿了食物后只吃几口就跑到旁边玩了。为减少浪费,老板也曾经规定:如有食物剩余将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但这样做会影响餐馆和顾客之间的关系,最后都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11日发布报告说,每年全球浪费的食物达13亿吨,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危害自然资源。粮农组织在题为《食物浪费足迹: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的报告中称,食物浪费每年在全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5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还不包括鱼和海产食品。生产但未被食用的粮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其中仅水一项就相当于俄罗斯伏尔加河年流量的3倍,同时还导致每年新  相似文献   

11.
啤酒酿造过程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酿制过程中的废弃物主要是啤酒糟和废酵母,其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并易于提取,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制药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啤酒废弃物可以用于生产酵母浸膏、营养调味品、胞壁多糖、面包饼干等营养食品;在饲料工业上可以作为鱼虾饲料,生产发酵饲料及粗酶制剂;在医药上可作为提取SOD、FDP、RNA、葡聚糖及制取酒花素和复合磷酸酯酶等物质的好材料.啤酒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村镇垃圾治理典型案例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地农村围绕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处置开展了众多实践尝试。为及时、深入地了解村镇垃圾的治理现状,本文基于2021年村镇垃圾治理实用技术与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的结果,对比分析了应征案例的指标达成状况,系统梳理了村镇垃圾的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及热处理三类典型案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村镇垃圾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参考。就分类收运而言,“五网协同”、“一户一码”、第三方运营等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对村镇垃圾治理的高效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目标效果缺乏数据支撑、案例覆盖人口数量少及案例可推广性有待验证等问题。资源化处理方面,升级版的阳光房堆肥技术及模式运行成本较低,操作相对简便,可推广性强;虽然厨余(易腐)垃圾机械制肥推广应用较多,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运行成本高,且部分运行时间较短的工艺无法满足产物腐熟的要求。易腐垃圾昆虫生物转化技术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较高,有较好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前景。此外,大部分村镇生活垃圾热处理案例存在运行不稳定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原料控制、热解(焚烧)过程优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朱振新  许士洪  李登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67-17269
[目的]研究不同蛋白酶水解模拟餐厨垃圾的优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用牛肉模拟餐厨垃圾,研究了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牛肉的优化工艺。[结果]较其他几种酶,胰蛋白酶水解效果最好,水解度最大可达到74.18%。胰蛋白酶水解的最适条件:酶用量2%,pH 7.5,固液比为1∶60,水解时间2 h,水解温度50℃。[结论]该研究为解决餐厨垃圾的同源性污染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热作废弃纤维资源丰富,其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文阐述近年来热作废弃纤维的综合利用现状,主要涉及饲料、肥料、功能性食品开发、制浆造纸、绿色化学品、生物质燃料开发、纳米纤维素等多个领域。对我国热作废弃纤维的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原料配比对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为餐饮废弃物最大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环境监测布点法检测陕西杨凌餐饮废弃物的有机成分含量,根据检测结果,采用农业部西北沼气分中心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装置,选取产气量和甲烷含量作为指标,于55 ℃下考察不同原料配比对餐饮废弃物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组产气特征差异明显。发酵第1~3天,第6组(m(米饭)∶m(餐巾纸)∶m(熟肉)=3∶4∶3)累计产气量最高,为5 410 mL,第11组最低,为3 150 mL;发酵第2天,第3组(m(米饭)∶m(餐巾纸)∶m(熟肉)=2∶4∶4)甲烷含量最高,为16.7%,第29组最低,为1.3%。发酵总过程中第10组的累计产气量、产气率和稳定产气阶段甲烷含量最高,分别为8 400 mL、140.94 mL/g和49.9%,表明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的最佳原料配比为m(米饭)∶m(餐巾纸)∶m(熟肉)=4∶4∶2。【结论】确定了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发酵中不同原料的最优配比,通过合理调控初始配比,可以实现对餐饮废弃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污泥与餐厨垃圾的可酸化性能评价指标。[方法]以污泥与餐厨垃圾为试验对象,研究其酸化反应的pH、单位VS产VFA量及VS降解率变化。[结果]VS降解率与单位VS产VFA量可作为评价物料可酸化性能以及实际酸化效果的指标。低、中、高VS脱水污泥与餐厨垃圾可酸化性分别为39.74%、40.85%、42.42%、70.76%,与小试反应器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确实可行。[结论]该研究对实际工程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中试规模条件下,以餐厨垃圾为底物,研究有机负荷对餐厨垃圾单相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低有机负荷[0.75~1.25 g/(L.d)]时,发酵过程的pH、氨氮、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维持相对稳定,提高有机负荷有利于提高沼气产量和产率,而当有机负荷达到一定高度[1.50 g/(L.d)]时,发酵过程的pH下降,氨氮和SCOD含量上升,说明单相厌氧发酵工艺对餐厨垃圾的处理能力较低。餐厨垃圾中的氮含量高,发酵前应调节碳氮比。沼气中甲烷浓度都在50%~75%,不受有机负荷影响。[结论]低有机负荷[0.75~1.25 g/(L.d)]有利于餐厨垃圾单相厌氧发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城市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对番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品种无限大果T-63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中设置不同叶面施肥配方。[结果]不同配方叶面肥均可促进番茄植株生长,但喷洒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的效果最好,其番茄植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干重均为各处理组最高。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处理组的番茄平均单果重达到101.4g,相比对照增加了16.27%,同时显著提高番茄品质,番茄Vc含量达到264.78mg/kg,高出对照组17.76%。[结论]城市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在番茄叶面施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和浪费量的估算及对应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及浪费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分析产生损耗和浪费的主要原因,提出稻谷减损策略,为制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对我国稻谷主产区(四省八县)进行全产业链(包括农业生产、收获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和消费等6个环节)实地调研。结果 从全产业链来看,水稻损耗和浪费率合计为13.64%,其中全产业链损耗率为8.42%,收割、收获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标准化损耗率分别为2.84%、1.85%、1.21%、1.73%、0.79%,消费端浪费率为5.22%。损耗和浪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分别满足145.5万人、90.4万人一年的大米需求。结论 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处于较高水平,亟需制定有效的减损措施,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粮食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