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产蛋鸡的环境因素中,光照时间的长短、光照程序与光照制度是否合理.对产蛋鸡的产蛋率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加强光照管理是蛋鸡饲养管理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措施。而且光照可促进雏禽采食、饮水,增加运动,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从而提高蛋鸡的新陈代谢,使红细胞与血红素含量有所增加,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耽,促进鸡体内的Ca、P代谢。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产蛋鸡的环境因素中,光照时间的长短、光照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对产蛋鸡的产蛋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加强光照管理是产蛋鸡饲养管理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措施。作为从事专业养鸡者.如果对蛋鸡的光照管理掌握不佳,其养殖经济效益就很难满意。因此,笔者结合个人体会,浅谈以下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宜的光照,不但能促进产蛋鸡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可大大提高其产蛋率,农家养鸡一定要加强对其不同时期的光照管理。  相似文献   

4.
李连任 《新农业》2012,(17):22-23
做好产蛋期科学的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是延长产蛋高峰期的关键措施。一、环境控制1.增加光照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见到第一枚蛋后开始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促进鸡群统一开产。可按每周0.5小时的幅度增加光照时间。直到增加到16.5小时为止,以使蛋鸡到达产蛋高峰,并且维持整个产蛋高峰期。到了产蛋后期,产蛋率在80%以下时,提高到17小时,直到产蛋结束。2.调节温度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3~23℃,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产蛋。  相似文献   

5.
<正>光照管理是提高产蛋鸡产蛋性能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技术之一。产蛋鸡对光照很敏感,采用合理的光照制度才能收到增产效果。蛋鸡发生开产过早、蛋重小,啄癖等现象,很大程度上都与光照管理不当有关。笔者现将蛋鸡光照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供读者朋友参考。1.光照时间的确定。产蛋期的光照时间只能增加而不可缩短,且不能少于12小时,最长不超过16小时。有研究者通过对产蛋鸡蛋壳钙化过程的研究表明,过长时间的光照会增加蛋的破损率。近来,对蛋鸡光照管理的建议方案中,已把商品鸡的最长光照时间从过去的17~18小时缩短到14~16小时。  相似文献   

6.
光照在蛋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鸡对光照周期、光照时间、光源性质和光照强度都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适宜的光照对鸡的活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力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光照可以刺激蛋鸡性激素分泌,加快卵子形成与排出,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总结了一套合理的蛋鸡光照管理方法,在蛋鸡养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蛋鸡脱肛在开产时就会发生,并能延续于整个产蛋期。由于大多数养殖户弄不清脱肛的原因,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现笔者介绍导致蛋鸡脱肛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供参考。 1.开产前光照时间过长育成鸡的光照应控制在9小时以内,开产后逐渐把光照时间延长到14~16小时。而有些养鸡户在蛋鸡开产前就采用产蛋鸡  相似文献   

8.
进入冬季,气温降低,白天日照时间缩短,且是枯水季节,又特别是年关前后,时处用电高峰期,许多地方经常停电。为了让产蛋鸡稳产高产,在做好防寒保温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光照的管理。许多地方的产蛋鸡降蛋或产蛋率不高,都与光照不足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停电后,不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任其自然,或等有电后再延长补光时间。2.开关灯的时间不固定,经常随意变动。3.补光时间不够或过长,甚至通宵照明。4.冬季冷,懒于打扫舍内卫生,灯泡被灰尘包住,照度不够;或用100瓦灯泡照明,以为冬天冷、灯泡瓦数大可提高舍内温度。5.某些偏运山区的蛋鸡养殖户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产蛋鸡冬季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防寒保温、通风换气、补充光照、饲喂、日常管理、清洁卫生、严密监视疫情等方面内容,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养殖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体养殖水平如蛋鸡的产蛋量却在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鸡舍多为开放式,养殖户在光照管理上存在许多误区,光照程序非常混乱。只有正确使用光照才能促使鸡群健康生长发育,适时开产、稳产、高产,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自然光照时间逐渐缩短.产蛋鸡大部分要进行换羽。在饲养管理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对于蛋鸡的饲养,通常人们只对雏鸡与产蛋鸡比较关注,而对于育成期的蛋鸡却不够重视。饲养育成期的蛋鸡,对日后产蛋鸡生产机能水平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它又是直接影响成年蛋鸡体型的大小及是否高产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加强对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饲养人员需提高重视度。1培育育成鸡的目的育成鸡一般在4~18周龄上下便需进入产蛋鸡舍,而此时蛋鸡的体重与生殖系统都会随之增加与发育。培育育成鸡的目的就在于,使得蛋鸡的体成熟及性成熟达成一致,即取得满足品种标准的家禽体型元素:精神面貌与均衡度好、健硕无病、达到一定体重指标、适宜开产的蛋鸡群体。  相似文献   

13.
在蛋鸡生产中,多数养殖户都很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湿度控制、防疫治病、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可一些小的细节问题对却往往被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蛋鸡产蛋高峰期对全生产周期会产生很大影响,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是增收增效的有效途径,在蛋鸡产蛋期如何加强管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蛋高峰期的时间及产蛋量,同时,如何防治鸡禽流感也是增收的关键。产蛋鸡从18周龄开始进入预产期,到25周龄时可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鸡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要求较高,养殖户要根据产蛋鸡的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科学饲养管理。1提供舒适的鸡舍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蛋鸡产业快速发展,出现许多大规模养殖场,随着现代化养殖设施的出现,以及养殖者管理意识的提高,使蛋鸡养殖无论是从治疗和预防的关系上,还是在饲养理念上都在逐渐优化和改善.而在蛋鸡养殖上,相关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光照管理对鸡群生产性能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光照管理能使鸡群生产性能有所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也会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蛋鸡开产后,产蛋率会逐渐上升,在产蛋高峰期除供给充足的蛋白饲料外,还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蛋鸡的影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养殖实践经验,归结为以下八点:一、合理光照蛋鸡在20周龄时,开始增加光照,每周延长0.5小时,直至达到每天16小时。灯  相似文献   

17.
适当光照可刺激蛋鸡性激素分泌,加快卵子形成与排出,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是蛋鸡养殖中广泛采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不少养鸡户在实施光照中存在着六个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1。补光:秋天开始日照时间逐渐缩短,应及时补充人工光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腺分泌而促进产蛋:光照缩短,抑制性腺素的分泌,也就抑制了排卵产蛋.所以秋冬季必须增加光照.才能收到良好的产蛋效果.秋冬季可采取旱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蛋鸡在秋冬的光照稳定在16—17小时。  相似文献   

19.
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  相似文献   

20.
光照节律调控鸡繁殖性能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光照是生物体重要的环境因子。现代家禽生产普遍采用人工光照。禽类视觉敏感,光照对禽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光照是温度、湿度和通风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此外,鸡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动物,光照对其繁殖生理的影响和相关作用机制研究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文章就禽类对光照的感知,光照节律对鸡性成熟和繁殖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概述了非自然光照节律、光照不应性和种蛋孵化期光照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理解光照节律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禽类的光感受器如眼球(视网膜)、丘脑深部和松果体,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生物信号,并依靠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鸡的生殖系统发育和繁殖行为。育成期鸡群性腺发育很快,并对光照时间长短反应敏感。光照时长过短或者过长,可能导致鸡只生长受阻或者性成熟提前;每天维持恒定8或9 h的光照时长,可保证体况和体重在性成熟时达标,充分发挥繁殖潜力。产蛋期光照节律主要包括光照刺激时间和光照时长。光照刺激能促进鸡性成熟,但必须在恰当的阶段实施才能有效发挥其促进适时和整齐开产的作用。对于黄羽种鸡光照刺激时间的研究鲜有报道,生产中多参照蛋鸡的光照方案,或适当推延。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光照节律则由恒定短光照转变为恒定长光照,光照时长的选择也是提高鸡繁殖力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母鸡产蛋期需要较长的光照时长以维持其高产,但肉种鸡与蛋鸡在体况、饲喂方式和生理特点等不同,如光照不应性等生理特征。因此,肉种鸡的光照时长短于蛋鸡或蛋种鸡,一般为14或15h,而蛋鸡或蛋种鸡为16或17h。种公鸡性早熟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精液稀释和存储,以及种公鸡隔代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发展,种公鸡光照调控技术研究也逐步开展。种公鸡性成熟后采取与母鸡同样的光照时长可能会降低精液品质,提示在公母分饲的条件下有必要对公鸡和母鸡进行有区别的光照节律管理。与常规24h光照节律不同,非自然光照节律的光照制度可以提高蛋重,但可能降低产蛋数。非自然光照周期不符合欧盟规定动物福利标准,与饲养人员的正常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实际生产中并未广泛应用,但是研究非自然光照周期对了解家禽的生物节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