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根据逐步回归法分别筛选出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L.))、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 Chen)、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Linnaeus)4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主要蛀干害虫种群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的因子,然后用似乎不相关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各蛀干害虫林间诱捕序列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在特定情形下似乎不相关线性回归估计能够更好地反映马尾松4种主要蛀干害虫林间种群的相互关系,其回归系数的估计精度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杀马尾松角胫象的影响,为该害虫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6~2008年,在大北地溪林场进行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捕马尾松角胫象试验,对诱捕到的马尾松角胫象数量与15个气象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影响马尾松角胫象诱捕效果的气象因子为观察日前12d内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小湿度和平均水汽压。[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马尾松角胫象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气象因子对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林间诱捕马尾松蛀干类昆虫效果的影响,于2006—2008年蛀干类昆虫活动期,在浙江省仙居县官路镇大北地溪林场应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捕马尾松蛀干类昆虫,对诱捕到的昆虫总数及几种主要昆虫数量与15个气象因子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昆虫总数诱捕效果的气象因子为观察日前12d内的雨日、20:00的平均低云量、平均水汽压、平均气温、平均总云量、平均最低气温;影响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气象因子为观察日前12d内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水汽压。可见,气温与平均水汽压对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林间诱捕蛀干类昆虫的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6种鞘翅目昆虫引诱剂,分别在陕西秦岭火地塘林区、旬邑县马栏林区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6种引诱剂中,4#、3#引诱剂对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和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等针叶林木蛀干害虫有较好的诱捕效果。4#引诱剂平均日诱集鞘翅目昆虫30.5头/器,日诱集横坑切梢小蠹为28.8头。4#引诱剂可用于华山松大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松幽天牛等蛀干害虫的监测与诱杀。  相似文献   

5.
陈利星  陈绘画  周钦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90-15592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杀短角幽天牛的影响。[方法]2006~2008年,在仙居县官路镇大北地溪林场进行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捕短角幽天牛试验,对诱捕到的短角幽天牛数量与15个气象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影响短角幽天牛诱捕效果的气象因子为观察日前12d内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总云量、雨日、平均水汽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短角幽天牛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马尾松的常见病虫害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松实小卷蛾、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马尾松角胫象、松苗猝倒病、松材线虫病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沈阳市松材线虫病疫区主要鞘翅目昆虫的物种组成和扬飞规律,2018年4~10月在沈阳市东陵公园疫区始发地(41°50′30.18"N, 123°34′57.64"E)以河流和围栏为边界划分成3个区域,采用BF-Ⅱ型诱捕器和APF-1型诱芯对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诱捕试验,每区设置10个诱捕器,共计30个,诱捕器之间相距50m左右,诱集的昆虫每周收集1次,诱芯45d更换1次。结果表明:共诱捕到鞘翅目成虫12956头,分属5科19种,其中天牛科(Cerambycidae)8种,小蠹科(Scolytidae)5种,象甲科(Curculionidae)4种,埋葬甲科(Silphidae)和郭公虫科(Cleridae)各1种。并对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松皮天牛(Rhagium inquisitor)、小灰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脊鞘幽天牛(Asemum striatum)、黄色梢小蠹(Cryphalus fulvus)、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红松根小蠹(Hylastes plumbeus)、角胫象(Shirahoshizo sp.)、松树皮象(Hylobius haroldi)、松黄星象(Pissodes nitidus)和1种捕食性天敌昆虫——拟蚁态郭公虫(Thanasimus lewisi)的诱捕扬飞规律进行了研究。其中诱捕数量占优势的昆虫中,褐梗天牛、云杉花墨天牛、小灰长角天牛、角胫象均已被报道可以携带松材线虫。本研究初步摸清了沈阳市东陵公园鞘翅目蛀干害虫的种类和成虫扬飞情况,为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该类害虫的防治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拟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拟松材线虫发生区内46株萎蔫云南松上的主要蛀干害虫松墨天牛、纵坑切梢小蠹和马尾松角胫象甲进行采样、分离和镜检,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携带拟松材线虫,是拟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纵坑切梢小蠹和马尾松角胫象甲未检出拟松材线虫.通过分析云南拟松材线虫的危害性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利星  陈绘画  周钦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81-17282
[目的]检测马尾松蛀干类害虫2006~2010年,林间种群数量是否具有混沌特性。[方法]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分析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数量的复杂性动态。[结果]前馈网络模型估计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0128,说明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序列存在混沌现象。[结论]马尾松蛀干类害虫的数量与前一次或前几次观测值密切相关,可用重构相空间的方法预测下一次观测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功率谱、关联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和主分量分析法研究了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成虫林间种群数量序列的混沌特性。结果表明: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数量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在重构的多维相空间中存在的混沌吸引子,具有分维结构;当延迟时间τ=3、饱和嵌入维数m=17时,对应的相空间中关联维数D=3.1917,最大Lyapunov指数σ=0.3089。可见,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成虫林间种群数量一维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可以用重构相空间方法对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3种越冬水稻螟虫耐寒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测定过冷却点的方法比较了南京地区同一越冬时期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的耐寒能力及其不同越冬期耐寒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 :越冬中期老熟螟虫的过冷却能力以三化螟最高、二化螟次之、大螟最低 ,越冬后期三化螟过冷却能力仍高于二化螟 ;三化螟和二化螟体内含水量显著低于大螟 ,说明其过冷却能力的差异与体内含水量有一定关系 ;大螟的过冷却点随温度降低和龄期的增加而升高 ,表明其以耐冻对策越冬 ,而三化螟和二化螟过冷却点则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表明其以避冻对策越冬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杂交水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结合水稻螟虫发生及水稻螟虫的类型等特点总结了相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浙江省临海市3个试验点2007—2012年感病松林内松墨天牛成虫的连续诱捕数据,在分别计算该成虫种群多项空间格局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各项指标与成虫密度间的相关性,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K值来描述松墨天牛成虫空间格局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感病松林内松墨天牛成虫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季节而变化,年度内的聚集总趋势为聚集-扩散-聚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评价玉米抗虫(玉米螟)品种,为玉米螟绿色防控及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第一代玉米螟和第二代玉米螟的田间百株落卵量、百株幼虫量、百秆为害蛀道长及被害株率等指标,评价新疆47个主栽玉米品种的抗螟性差异。【结果】供试主栽玉米品种抗虫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6W2T118的田间为害最轻、抗虫能力最佳,其百株幼虫量、百株为害蛀道长、被害株率依次为25头/百株、90 cm/百株、20%,其次分别是华美1号、DK517、九圣禾692抗螟性较好,其百株幼虫量、百株为害蛀道长及被害株率依次为40头/百株、265 cm/百株、40%,50头/百株、245 cm/百株、40%,60头/百株、250 cm/百株、45%。五谷310、KWS6333、富友968、宁玉525等品种抗螟性一般。金庆202则为害最为严重、抗虫水平最低,其百株幼虫量、百株为害蛀道长、被害株率依次为195头/百株、875 cm/百株、90%。金庆1号、新玉29号等品种的抗螟性整体较差。【结论】参试的47个品种中16W2T118、DK517、九圣禾692、华美1号等品种抗虫综合表现较优,金庆1号、新玉29号等品种抗虫水平较差,生产上可优先选择种植抗螟较优的品种,避免种植抗螟较差的品种,可较好的实现玉米螟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发生动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浙江省苍南县稻田第一代二化螟的抗药性进行了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灭多威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迅速,尤其是对三唑磷的抗性达到极高抗水平(2367.3);对水胺硫磷与甲胺磷抗性变化不大;而对氟虫腈的抗性则有所下降。在室内用三唑磷对采自浙江省苍南县的二化螟进行连续14代筛选,结果抗性由203.3倍上升到3272.6倍,室内三唑磷筛选抗性的现实遗传力(h^2)为0.3105,表现出较大的抗性风险。生物适合度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田间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均低于敏感品系。在抗性筛选过程中,当抗性达到1523.7倍(第9代)时,停止筛选,5代后抗性水平下降到327.1倍并保持相对稳定;恢复筛选后,抗性水平又上升。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应采取早期治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为水稻二化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2.2%甲维盐ME10、20、30ga.i./ha,5%氟虫腈SC30ga.i./ha,20%三唑磷EC400ga.i./ha3种药剂5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进行喷药处理。于空白对照区水稻受害症状明显或为害定型后调查水稻枯心率(白穗率)、防治效果及保苗效果等;试验期间观察2.2%甲维盐ME对水稻及有益生物有无药害。【结果】2.2%甲维盐ME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d保苗效果达90.0%~100.0%,杀虫效果达92.0%~100.0%;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d白穗率控制在0.3%~1.2%,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2%~1.8%,防效可达85.0%~98.7%。试验期间未发现2.2%甲维盐ME对水稻、有益昆虫、水生生物等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结论】2.2%甲维盐ME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推荐以2.2%甲维盐ME15~30ga.i./ha进行喷雾防治,能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且环境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2代雄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 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 ,结果表明 :诱捕 7、15天后 ,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 88.67%、71.0 9%和 84.72 %、69.72 % ;2 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 ,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 15天后 ,中心区、边缘区与CK1 及诱测灯CK2 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 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 ,而在连续诱杀 15天后 ,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 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 0 .16%、0 .3 9%和 0 .71% ,前两者明显低于 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 ,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 ,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为水稻二化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2.2%甲维盐ME 10、20、30 ga.i./ha,5%氟虫腈SC 30 ga.i./ha,20%三唑磷EC 400 ga.i./ha 3种药剂5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进行喷药处理。于空白对照区水稻受害症状明显或为害定型后调查水稻枯心率(白穗率)、防治效果及保苗效果等;试验期间观察2.2%甲维盐ME对水稻及有益生物有无药害。【结果】2.2%甲维盐ME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 d保苗效果达90.0%~100.0%,杀虫效果达92.0%~100.0%;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 d白穗率控制在0.3%~1.2%,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2%~1.8%,防效可达85.0%~98.7%。试验期间未发现2.2%甲维盐ME对水稻、有益昆虫、水生生物等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结论】2.2%甲维盐ME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推荐以2.2%甲维盐ME 15~30 ga.i./ha进行喷雾防治,能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且环境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