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现阶段在电缆施工过程中常用的电缆保护管多为钢管或者CPVC管,在电缆穿管敷设时,较为锋利的管口极易对电缆绝缘造成损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开喇叭口,然而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并且如果喇叭口开得不标准,仍然会对电缆绝缘造成损伤。为此,国网辽宁朝阳供电公司研发了一种电缆穿管保护器。电缆穿管保护器主体由滑轮、金属连接金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110kV电缆主要采用隧道内敷设的方式,但是地下电力隧道造价较高,而且市区内主干网路径上隧道已近饱和;同时电缆网目前正迅速的向市区以外扩展延伸。如采用隧道敷设则一次性投资过多,且电缆总数也不多。该文就110kV电缆穿管敷设需要解决的问题、用于110kV电缆敷设的管井设计的相关问题以及管井的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进行探讨,从而论证110kV电缆穿管敷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起电缆中间接头因施工工艺不规范引发的事故,利用外观检查和解体检查手段进行故障分析,结合雷击、设备运行、施工工艺等因素分析,准确剖析认定故障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防范解决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及设备选型,尤其对地埋穿管等隐蔽工程全过程进行质量管控,加强电缆日常巡视维护。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解决低压配电网中电缆出线短路隐患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防护管,主要由聚四氟乙烯管、连接机构和防护机构3部分组成。该防护管能够有效保护电缆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快速安装和拆卸,便于故障排查。该防护管可以有效降低电缆故障率,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对解决低压配变电缆出线短路隐患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杜占军 《农村电工》2003,11(3):26-26
1电缆的敷设方式电缆的敷设方式有直埋敷设、穿管敷设、浅槽敷设、电缆沟敷设、电缆隧道敷设、架空敷设等几种方式。从技术上比较,电缆隧道方式和电缆沟敷设方式是最佳的敷设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便于电缆的施工、维护和检修。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中,城市规划建设时,已考虑公用隧道。实践证明公用隧道运行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重复投资次数和反复开挖路面的现象,但初期投资巨大。在国内,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这种敷设方式是极少的。相比而言,直埋敷设和浅槽敷设则是属于经济型的敷设方式,但不利于电缆的维护和检修,一旦遇到电缆故障…  相似文献   

6.
<正>1研发背景目前,在电力建设施工中,对配电变压器台区地埋电缆出线部分(从地面出线端到安全防护高度之间的裸露部分)防外力破坏处理上,多数将地埋电缆出线穿过圆形钢管制作的封闭式护管来进行保护,此圆形钢管极易被人、畜等外力破坏受损,因此,对其安全防护性能要求极高。传统的圆形钢管制作的圆形封闭式护管,电缆穿  相似文献   

7.
1 基本情况 邯郸市东武仕水电站位于河北省磁县东武仕水库,是坝后式水电站.电站装机为2×250 kW,单机额定功率为250 kW,额定电压400 V,额定电流为451 A.电站设计发电机出口电缆选用3根500 V单芯YJV240电缆和1根单芯YJV120电缆.YJV240电缆的外径为3 cm.发电机出口电缆敷设采用电缆穿铁管方式,三根相线和中性线并排各穿一根直径5 cm的铁管,由发电机至无刷励磁屏,埋设在地面以下.  相似文献   

8.
曾曙春 《农村电工》2002,10(3):30-30
1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电压互感器烧毁的原因1.1电压互感器低压侧匝间和相间短路,低压熔断器尚未熔断时,此时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电流迅速增大,使高压熔断器熔丝熔断或烧毁电压互感器。1.2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电缆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绝缘老化,而且其老化部位多在互感器的出口端子与电缆穿管之间,这一段电缆因为被去掉外层保护,内芯塑料层易老化剥落致使铜芯裸露。此时此处发生短路后无任何保护,一旦发生短路首先烧毁的是电压互感器。1.3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致使电压互感器的铁心饱和,电感量发生变化,在…  相似文献   

9.
张健 《农村电工》2003,11(12):26-27
1管线的设计、施工城市电力电缆的敷设方式一般有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排管等方式,由于受城市道路可用通道的限制及交叉管网的影响,地下电力电缆通道一般采用预埋电缆排管方式。1.1根据中、低压电缆线径和数量,考虑发展余地后确定电缆管规格、数量、排管方式,电缆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最小不小于100mm。1.2采用耐压、阻燃、耐老化、耐腐蚀、不磁化、内壁光滑的专用电缆管(如海泡石纤维水泥管、特种PVC电缆管等),其接口要有密封圈,管道一般30~50m设一检查井,井间管道应为直线,并有0.5%~1%的排水坡度,特殊地段可适当增加井数…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缆是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连通的桥梁,起着传输电能的作用,在供电系统中应用广泛。在变电站电容器组、电压互感器回路及10 k V台区中常采用高压电缆作为进线连接,在电缆两头采用钢管作为保护套管和竖向支撑。如果电缆和钢管间隙没有被严密封堵,雨水就会进入电缆和钢管的间隙,长期的积水环境会造成电缆绝缘性能降低,影响电缆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在路灯地埋线路敷设当中,因为情况的不同,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我公司在线路敷设中,除了按照敷设规定及线路进行穿管敷设外,还在每一基路灯的基础旁设置了一个电缆窨井,且电缆窨井能与通往路灯的线路相通。窨井的大小是以一个人能在井中顺利工作作为标准,井口要高出地面或绿化面10cm左右,井盖要大出井口边缘2~5cm,这样做可以防止水的流入及不容易随意打开井盖。井盖可使用混凝土制成,盖在井口上面。也可以使用钢板及其他耐腐蚀材料制成抽拉并可加锁的样式。其密封防水效果要好,否则就起不到防水作用。有了这个…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大、中型X线机中,高压发生器和X线管头是分开组装的,两者之间通过两条特制的多芯耐高压电缆连接。其作用是将高压发生器输出的高压送到X线管的两极,把灯丝加热电压送到X线管的灯丝。高压电缆承担着非常高的电压,其是否合格关系操作者和患者的安全。本文现从高压电缆常见故障、故障原因等方面介绍高压电缆修复的一些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农村低压电网进户线改造、建筑电气施工设计及大量的住宅装饰中,导线绝大多数都是穿管(厚钢电线管G、薄钢电线管DG、聚氯乙烯硬塑料管VG)敷设的。由于管内导线的数量是多变的,因此,根据导线的截面和数量该选用多大直径的管子,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本文介绍一种决定穿管直径的新方法——摘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机电工程署编写的《电力(线路)规例工作守则》1997年版。该方法很简单,在表1~表4中列出穿管的导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电力系统管道光缆建设非常迅速,由于受到管道资源的限制,大量的城区管道光缆因没有通信专用管孔而与10 kV电缆敷设在同一管孔中,这一独特的敷设方式,在节约城市管道资源的同时,却给现场的光缆施工带来不小的困难。由于先前已经敷设好的粗缆径的10 kV电缆与管壁间存在许多空隙,管道光缆敷设时穿管机往往会进入这些空隙而受到电缆的压制阻碍,使得敷设非常困难。同时,由于电力管道两端  相似文献   

15.
动态     
《农电管理》2012,(10):6-7
福建省电力公司完成首例电缆完全不停电试点现场作业8月23日,厦门电业局在10千伏电缆迁改检修工程中,成功实施了电缆完全不停电现场作业,避免了对299个用户停电。该作业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全国尚属首次。"此次作业方法是通过利用柔性电缆把环网柜备用柜和开关站备用柜联络起来作为旁路替代原联络电缆运行,再完成对原电缆检修后恢复运行,并拆除旁路柔性电缆。"  相似文献   

16.
电缆绝缘偏心度是抽样试验和型式试验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电网建设对中低压电缆绝缘偏心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时有出现电缆偏心度不合格的情况。针对此现象,通过对电缆的导体、挤塑模具、挤塑温度、牵引速度、冷却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电缆的绝缘偏心度进行了多次试验验证,得出了有效控制电缆绝缘偏心度的方法,使中低压电缆的绝缘偏心度完全满足电网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南方电网公司牵头完成海底电缆落管抛石技术及设备研究攻关,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深水域精准抛石,可满足我国绝大部分近海海底电缆、风电场的抛石保护施工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电缆入地在县城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得到大规模推广,电缆保护管种类很多性能各异,因此电缆保护管的选择较为重要。该文对各种保护管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选型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上问答     
《农村电气化》2012,(1):63-63
◎yudianli问:一台200 kVA的配电变压器,抄表人员反映少一相电压,检修人员到现场后更换了一根四芯电缆(电压用)。电流互感器是穿芯式,电流二次回路中串有无功补偿装置的回路(均为四芯电缆,采用简化的四线连接),电流互感器K1进电能表的进线孔,电能表的出线孔接无功补偿装置,然后无功补偿装置有一根公共线与电流互感器K2公共线相连构成闭合回路。处理故障前电能表液晶屏显示缺c相电压,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的性能的介绍及与铜电缆的性能对比,通过在城网配电网系统中推广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实践应用,提出对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的推广应用。实现在城网配电网工程中,选用更加经济节能的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以减少工程投资及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