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内容物及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内容物和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1选用4只体重接近、装有永久性瘘管公羊(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进行4 × 4拉丁方试验,定量饲喂对照组日粮和含花生仁(PS)、亚麻籽(LS)、葵花籽(SS)3种不同破碎油籽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没有影响,但添加油籽后提高了瘤胃内容物中cis-9,trans-11-C18:2、trans-11-C18:1的含量;试验2选用体重(18.4±0.7)kg生长期公羊(小尾寒羊)1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与试验1相同组分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油籽提高了绵羊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cis-9,trans-11-C18:2、trans-11-C18:1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trans-10,cis-12-C18:2的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O.05);饲喂亚麻籽日粮的绵羊体组织含有较多,n-3氢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体组织中△9-脱氢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不同破碎油籽可以有效提高绵羊瘤胃内容物中trans-11-C18:1含量和体组织中cis-9,trans-11-C18:2、trans-11-C18:1含量,对体组织中△9-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水平亚麻油对中后期蛋用种公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只399日龄蛋用种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亚麻油(0%、1%、2%和4%)日粮。预饲期7d,正式期28d。于试验期末,取血液、肝脏和睾丸,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2%亚麻油组血浆、肝脏和睾丸中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亚麻油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但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添加2%亚麻油可显著增强种公鸡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紫苏籽对鹌鹑肉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方法】将150羽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羽,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自配的基础日粮,第2~5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8%,10%,12%和15%紫苏籽(磨碎)组成的试验日粮,于35和50日龄取样,测定鹌鹑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和各脂肪酸含量。【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含量(P<0.05),添加12%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灰分含量(P<0.05);添加不同量的紫苏籽均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C18∶3含量及35日龄鹌鹑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ω-3 PUFA含量(P<0.05),显著降低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ω-6 PUFA/ω-3 PUFA值(P<0.05)。【结论】早期投喂紫苏籽有利于PUFA和ω-3 PUFA的积累,紫苏籽的添加量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麦饲喂对大河乌猪干腌火腿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的作用,为大河乌猪养殖管理和肉制品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长白猪×大河乌猪”二元杂交的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麦饲喂(玉米饲喂为对照)到100 kg(180日龄)、130 kg(210日龄)、160 kg(250日龄)后,选用其后腿肉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二次撒盐加工成干腌火腿,食盐添加量为原料肉重的8%,取含有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的肉块,绞碎后测定食盐、蛋白质、水分、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蛋白质氧化、脂肪氧化水平的差异。【结果】与饲喂玉米相比,从100-160 kg,大麦型日粮组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脂肪含量降低了2%-4%,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4%,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程度减小;大河乌猪体重达到160 kg时,干腌火腿的食盐含量降低了1.03%,水分含量增加了4.5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的是130 kg体重组中饲喂大麦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的是160 kg体重组中饲喂玉米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的是130 kg组的饲喂大麦组。饲喂大麦会显著降低100 kg、130 kg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中棕榈酸(C16:0)含量(P<0.05),显著降低130 kg、160 kg组的硬脂酸(C18:0)含量(P<0.05)。与饲喂玉米型日粮组相比,大麦型日粮组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中PUFA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UFA/SFA)显著增加(P<0.05)。随着大河乌猪体重的变化,干腌火腿中羰基含量先升高再趋于稳定。大麦型日粮组中大河乌猪干腌火腿的羰基含量均显著低于玉米型日粮组(P<0.05)。在大麦型日粮组中,大河乌猪体重对干腌火腿中TBRAS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玉米型日粮组中,130 kg 体重组的TBARS值显著低于100 kg、160 kg体重组中的TBARS值。饲喂大麦的大河乌猪体重达到160 kg时干腌火腿的品质最佳,其食盐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PUFA含量分别为7.96%、48.38%、34.64%、8.52%和12.18%,PUFA/SFA和n-6/n-3的比率分别为0.31和30.25,羰基含量和TBARS值分别为0.62 nmol·mg-1蛋白质和2.14 mg·kg-1。【结论】饲喂大麦增加大河乌猪干腌火腿的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强其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黄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及皮下脂肪含量与其脂肪酸组成相关性。【方法】选取大理石花纹等级2级以上(含1级和2级)、3级和4级的黄牛胴体各10头,分别测定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背最长肌水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相关。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顺式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饱和脂肪酸(SFA)中的棕榈酸和硬脂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很少,主要是亚油酸。背最长肌棕榈酸、硬脂酸及SFA与肌内脂肪含量没有相关性,膜脂和储存脂肪中SFA百分含量趋于一致。【结论】油酸、MUFA百分含量以及M/S与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正相关,大理石花纹越丰富,肌内脂肪中油酸和MUFA百分含量越高,M/S比值也越高;而亚油酸、PUFA、n-6PUFA百分含量及P/S、n-6/n-3都与肌内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大理石花纹越丰富,肌内脂肪中亚油酸、PUFA、n-6PUFA百分含量及P/S、n-6/n-3比值都越低。皮下脂肪中n-3PUFA含量显著低于肌内脂肪n-3PUFA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寻找有机硒在家禽良种产业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44只30周龄健康蛋用种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含不同浓度硒元素日粮(0、0.3、0.6、0.9mg/kg),试验期56d,于试验期末,采精测精子活力,取血液测抗氧化和生殖激素指标。【结果】日粮添加0.9mg/kg硒可显著提高种公鸡血浆抗氧化酶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0.6mg/kg硒组可显著提高血浆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P0.05),0.9mg/kg硒组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0.6mg/kg和0.9mg/kg硒组精子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添加酵母硒可增强种公鸡抗氧化能力,提高生殖激素水平和精子活力。硒浓度为0.6~0.9m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酸构成的油料籽实对奶牛瘤胃液和血浆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乳脂CL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乳脂CLA合成机制,为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寻找合适途径。【方法】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经产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油料籽实(葵花籽、亚麻籽、菜籽),3种日粮的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同,测定采食后不同时间点瘤胃液、血浆及乳脂中脂肪酸含量。【结果】葵花籽组奶牛乳脂中CLA、t11-C18﹕1、PUFA及LCFA比例均显著高于菜籽组和亚麻籽组(P<0.05);葵花籽组奶牛血浆中t11-C18﹕1的比例显著高于菜籽组和亚麻籽组(P<0.05);瘤胃液中各种脂肪酸含量在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采食后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不同时间点瘤胃液中CLA的比例均较低;瘤胃液、血浆中的t11-C18﹕1含量对乳脂中CLA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1和0.766。【结论】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在优化奶牛乳脂肪酸构成、提高CLA含量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口服型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和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体重27 kg左右的杜×长•梅三元杂交商品猪16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75 mg•kg-1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等量阴性抗体辅料,饲喂104d后屠宰,采集血液和组织样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insulin)和瘦素(leptin)浓度,组织学方法测量脂肪细胞直径,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组织DNA、RNA浓度、脂肪组织氧化型辅酶Ⅱ-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以及脂肪与肌肉组织中脂蛋白脂酶(LPL)活性。【结果】 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及瘦肉率分别提高13.03%(P<0.01)和10.30%(P<0.01),背膘厚以及肾周脂肪、肠系膜脂肪和皮下脂肪比率分别下降24.14%(P<0.01)、27.27%(P<0.05)、20.42%(P<0.01)和29.21%(P<0.01),而肌内脂肪含量则不受影响;试验组血清insulin浓度降低26.19%(P<0.05),leptin 浓度下降26.53%(P<0.05);不同部位脂肪细胞的直径显著降低;脂肪组织NADP-MDH活性变化不显著;脂肪组织脂蛋白脂酶活性以及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脂蛋白脂酶活性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口服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可显著改善猪的胴体品质;血清insulin、leptin以及组织脂蛋白脂酶活性的改变可能参与这种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肝脏中脂肪酸组成与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6周饲喂高脂饲料并结合每周皮下注射2次CCl4的方法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小鼠肝脏中脂肪酸经乙醚提取和BF3/甲醇溶液衍生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 选择离子方式进行检测。样品中脂肪酸通过检索质谱数据库和脂肪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表明成功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肝中C14:0、C16:0、C18:0和C20:3含量显著升高 (P<0.01),C15:0、C18:1、C18:2和C18:3 (n-3)含量显著降低 (P<0.01),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余类别的脂肪酸均显著降低 (P<0.01)。n-6 和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产物/前体比值显著升高(P<0.01),n-6/n-3 PUFA [C20:4/(C20:5+C22:6)]的比值显著降低 (P<0.01)。【结论】NAFLD小鼠肝脏中SFA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以及 n-6 PUFA与 n-3 PUFA代谢紊乱不仅是NAFLD产生的效果,也是促进NAFLD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甘草提取物对卡拉库尔绵羊血液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提取物对卡拉库尔绵羊血液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且体质量相近的6只卡拉库尔绵羊,平均体质量为18.65kg/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添加甘草提取物的基础日粮(甘草提取物添加量150mg/kg)及基础日粮,在正试期的第15,30和45天时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检测血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羟自由基(O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结果】试验组卡拉库尔绵羊的T-AOC、GSH-PX、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OH.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甘草提取物可提高卡拉库尔绵羊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向日葵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各组分所占比例。【方法】 以种植在不同生态区5种不同类型向日葵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粗脂肪以及脂肪酸组分,运用相关、主成分等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向日葵及不同生态条件对向日葵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结果】 向日葵种胚形成前期脂肪酸总量的合成速率较高,积累量前期均能达到总量的20%以上,而后期的积累量普遍都在15%以内,合成速率明显低于前期。油酸的合成速率也具有相同的趋势,除个别品种外,前期积累量均能占到总脂肪酸的30%以上,明显高于后期的10%以内。种子成熟后期温度降低导致种子中油酸积累速率降低。【结论】 向日葵最终脂肪酸总量与种胚发育阶段脂肪酸的快速增长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高油酸品种在后期保持较高的油酸合成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湖羊公羔为试验对象,探究早期断奶补饲和育肥前、后期饲粮NDF水平对羔羊生长发育和消化性能的持续影响,计算试验因素间的叠加效应,筛选出最佳的组合饲养方式。【方法】选取体重[ (8.26±2.14) kg]、日龄[(20±2) d]接近的健康湖羊公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5只;饲粮NDF水平设置:育肥前期低(33%)高(38%)水平,育肥后期低(28%)高(33%)水平。4组处理分别为:早期断奶+育肥前低NDF饲粮+育肥后低NDF饲粮(EW-LL);早期断奶+育肥前期低NDF饲粮+育肥后期高NDF饲粮(EW-LH);早期断奶+育肥前期高NDF饲粮+育肥后期高NDF饲粮(EW-HH);随母哺乳+育肥期前高NDF饲粮+育肥期后期高NDF饲粮(ER-HH)。早期断奶羔羊在20日龄由随母哺乳逐渐过渡到饲喂代乳粉,同时补饲开食料,所有试验羔羊育肥周期为61-180日龄。试验期160 d。测定羔羊不同阶段体重和采食量,在羔羊2、4、6月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1)4组羔羊全期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除46—65日龄,其余各阶段各组间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2)早期断奶羔羊21—65日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随母哺乳羔羊(P<0.05),早期断奶组中,育肥前后期均采食低NDF水平饲粮的羔羊121—180日龄时颗粒料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早期断奶组羔羊哺乳期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能氮利用率低于随母哺乳组。进入育肥期后,消化代谢能力优势转移,育肥前期低NDF组羔羊干物质、有机物消化率显著高于高NDF组(P<0.05),叠加效应分析EW-LL组全期日增重增效最高,但早期断奶和育肥前期饲喂低NDF饲粮这两种饲喂方式的叠加效果为-50.57%。【结论】从整个育肥周期来看,早期断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育肥前期低NDF水平饲粮育肥效果相比高NDF水平效果较差;而育肥后期试验羔羊饲粮相同时,育肥前期饲喂低NDF饲粮的羔羊增重效果优于饲喂高NDF饲粮的羔羊。综合羔羊整个饲养阶段生长和消化代谢情况分析,饲养效果明显的4组顺序为EW-LL>EW-LH=EW-HH>ER-HH。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组合为早期断奶+育肥前期饲粮NDF水平33%+育肥后期饲粮NDF水平28%。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粮添加硒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及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探讨硒影响黑色素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450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6组试验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0.10、0.30、0.50、0.70和0.90 mg·kg-1硒的日粮,饲养至4周龄。在4周末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测定血清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酪氨酸酶(TYR)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结果】基础日粮中添加硒可显著改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P<0.05),当日粮硒添加水平为0.30 mg·kg-1时,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最佳。添加0.10—0.70 mg·kg-1硒,可显著提高血清、肝脏、肾脏、胸肌和皮肤GSH-Px、TYR活性,并显著提高这些组织的黑色素沉积(P<0.05)。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血清和组织GSH-Px、TYR活性、黑色素含量与日粮硒添加水平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组织黑色素含量与组织GSH-Px、TYR活性以及组织TYR活性与组织GSH-Px活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泰和乌骨鸡取得最大组织黑色素含量时硒的适宜添加水平高于取得最大日增重时的添加水平。【结论】日粮添加硒可改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提高组织黑色素合成,且乌骨鸡维持组织最佳黑色素沉积时硒的适宜需要量高于维持最大生长需要量。日粮硒促进组织黑色素合成的作用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eeding various sources of dietary lipidon weight gain, feed conversion, survival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red swamp crawfish, Procam-barus clarkii. Six semi-purified diets containing vitamin-free casein, defatted soybean meal, 0.5% cholinechloride, 0.5 % glycine and 0.5 % cholesterol were supplemented with 6.0 % of either anchovy oil, linseed oil,soybean oil, rapeseed oil, safflower oil or pork lard. Each diet was fed to crawfish (3.07±0.21 g averageweight) in three replicate aquaria for 60 days. Survival rate, weight gain and feed conversion were best forcrawfish fed the diet containing anchovy oil. Crawfish fed the linseed oil diet had the second highest weightgain, followed by crawfish on soybean oil, repaseed oil, safflower oil and pork lard diets, respectively. Feedconversion values were a reflection of weight gain.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n-6 and n-3 fatty acids are dietaryessential for juvenile Procambarus clarkii, although n-3 fatty acids promoted faster growth than n-6. Howev-er,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HUFA) (20 : 5n-3 and 22 : 6n-3) had better growth-promoting effect than18 : 3n-3, due probably to the limited ability of crawfish to bioconvert fatty acids to polyenoic forms of longerchain length.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crawfish generally reflected that of the dietary lipids, especial-ly for the diets containing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微量元素锌是动物正常繁殖所必需的元素,研究旨在了解日粮纳米锌对公羊精液品质、抗氧化酶和附睾Cu-ZnSOD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公羊精液品质参数与精浆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将16只9月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晋中绵羊公羊,随机分成4组,分别喂给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50 mg·kg-1、100 mg·kg-1和150 mg·kg-1 DM纳米锌。试验期90 d。在试验78 d和79 d连续两天采集精液,每次采集精液取出100 µL评价精液品质参数,剩余精液离心分离精浆,测定精浆Cu-ZnSOD、GPxs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束时,用手术去势法采集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中Cu-ZnSOD进行定位,并用Image Pro Plus 7.0软件分析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Cu-ZnSOD蛋白定量。【结果】日粮纳米锌对公羊射精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kg-1或100 mg·kg-1纳米锌组公羊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精子质膜完整性显著增加(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添加150 mg·kg-1组精子质膜的完整度显著增加(P<0.05),其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50 mg·kg-1或100 mg·kg-1纳米锌组公羊精浆Cu-ZnSOD活性、GPxs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浆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150 mg·kg-1组公羊精浆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精浆Cu-ZnSOD活性、GPxs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组化定位结果显示Cu-ZnSOD在附睾头和附睾体假复层上皮、结缔组织和附睾尾的单层柱状上皮中均检测到阳性信号,试验处理组公羊附睾中Cu-ZnSOD表达量由高到低顺序是:附睾体>附睾头>附睾尾;然而对照组的顺序为: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50 mg·kg-1或100 mg·kg-1纳米锌组公羊附睾头和附睾体阳性信号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0 mg·kg-1纳米锌(P<0.05)。精浆Cu-ZnSOD活性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精子质膜完整性呈正相关,与精子畸形率呈负相关。【结论】日粮添加50 mg·kg-1或100 mg·kg-1纳米锌可改善精液品质,提高精浆抗氧化能力,增加附睾中Cu-ZnSOD蛋白表达量。精浆Cu-ZnSOD活性可以作为检测精液品质优劣的指标在羊生产中应用。微量元素锌对精液品质影响调控的分子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与脂肪酸组成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分析不同部位对伊犁马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9匹1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集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肌肉样本,分别测定其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含量,计算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熟肉率三角肌极显著低于腹外斜肌(P<0.01),失水率背阔肌和臂三头肌显著低于臀中肌(P<0.05),十三烷酸(C13∶0)含量三角肌极显著高于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二烯酸(C20∶2)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N3)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二十四烷酸(C24∶0)含量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三角肌与背阔肌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5)。【结论】 不同部位伊犁马肉失水率、熟肉率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高开发价值的肉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脂肪是动物日粮中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也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在动物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断奶湖羊公羔羊在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对其断奶前后生长性能、能量代谢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早期断奶羔羊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选用出生日龄相似、体重接近、健康的湖羊双胞胎公羔30对,在7日龄断母乳,随后每对双胞胎随机分为两个处理,即高脂肪日粮组(high fat记为HF: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脂肪水平为26.89%和5.07%)和正常脂肪日粮组(normal fat 记为NF: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脂肪水平为15.15%和2.80%),每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饲喂在同一个圈舍。在7—60日龄期间,两组羔羊饲喂不同脂肪水平的代乳粉及颗粒料,饲喂至60日龄断代乳粉。60—120日龄期间两组羔羊饲喂相同颗粒料。羔羊分别于50—60、110—120日龄按平均体重随机选择9对双胞胎羔羊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用于评估断奶前饲喂不同脂肪水平日粮的羔羊断奶前后两阶段能量代谢情况,60及120日龄分别按照试验羊平均体重随机屠宰9对双胞胎羔羊,测定羔羊断奶前后的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发育情况。【结果】在断代乳粉前,两组羔羊的每日总干物质采食量(DMI),摄入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ME/GE),空体重(EBW)、屠宰率、GR值,及除蹄重外各器官、各胃室和各肠道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60日龄HF组羔羊体重,DE、ME、DE/ME,宰前活重(LBW)、头重、心重、蹄重及蹄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瓣胃重及小肠重有高于NF组羔羊的趋势(0.05<P<0.1),眼肌面积及皱胃重显著高于NF组(P<0.05)。断代乳粉后,所有羔羊饲喂同一种颗粒料至120日龄,前期饲喂高脂肪日粮组的羔羊61—120阶段的DMI和120日龄时羔羊BW,LBW、EBW、HCW、皮+毛重、心重、蹄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及瘤胃重显著高于NF组羔羊(P<0.05),脾、肾重有高于NF组羔羊的趋势(0.05<P<0.1);断代乳粉前饲喂高脂肪日粮不影响断奶后羔羊的能量代谢、其他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发育(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可提高羔羊断奶前体重、消化能和代谢能,改善胴体重及眼肌面积。哺乳期饲喂高脂肪日粮显著提高羔羊断奶后采食量、体重、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总之,断奶前提高日粮的脂肪含量可对湖羊双胞胎公羔断奶前后的能量代谢和屠宰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