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主要林产品信息管理、市场预测、辅助决策系统初探(150040)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黄在华(150030)黑龙江省松江贮木场赵宝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时期,经济发展的走向、规模、速度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市场需...  相似文献   

2.
论林业产业政策调整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阶段及政策评价 林业产业是保护、培育、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向社会提供林产品和森林服务的物质生产兼生态建设事业,包括木质、非木质林产品生产,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及森林服务业三大产业系列以及木竹生产业等十一个亚产业,公益林建设和维护属于林业第三产业中的生态服务业。关于林业产业的新概念,我们在“论新时期林业产业的概念与范围”一文有详细阐述(蒋敏元、刘家顺,2005)。根据林业经济体制和主导发展目标可以把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划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效益为主的发展阶段(1949--1980年)、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两大效益并举阶段(1981—1997年)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生态效益优先阶段(1998年至今)。对这三个阶段的林业产业政策进行回顾和评价对未来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国家林业局决定编纂《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力求解决长期以来林业产业信息渠道不畅、企业之间盲目竞争、政府对林产品市场缺乏宏观调控依据等问题。为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架起桥梁,为国内外企业开拓我国林产品市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保护与加快林业发展的目标出发,福建林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应从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市场政策等三个方面入手──市场主体方面应突出培育商业化程度高的林产品生产者和创建公司型、合作型的营销组织;市场体系方面应着重发展林业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林业用地使用权、林业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市场政策方面应重点建立有条件支持的和有利于林业规模经济增长的林业产品竞争政策、价格政策与购销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制材车间的工艺设计郑文洁(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我国的森林资源正在日益减少,原木径级变小,质量变差。为了将有限的森林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企业都在寻求提高林产品附加值的生产方式。建设木材精加工、深加工工厂、生产地板块、集成材、指接材、刨切单板...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指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习惯的计划经济模式中解脱出来,按市场规律发展林业,把林产品纳入市场经营轨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自己,是摆在我们林业战线广大职工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将进一步扩大林产品进口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常务理事长李晓斌于不久前,在福州召开的国际木材林产品贸易发展战略世纪论坛会上表示,今后我国将进一步扩大林产品进口,加速外向型林业的发展。 此次论坛会旨在促进全球林产品发展,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林业贸易交流。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参加了本次世纪论坛和研讨。 与会专家们对我国木材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认为我国森林面积少、数量低,但又是人口最多的、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木材及其制品的需求还将继续扩…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面临枯竭,林产品供应严重短缺,国家不得不每年拿出大量外汇进口木材和其它林产品。为改变现汇交易,提出发展海外林业经济合作,投资开发海外森林资源作为扩大我国林业对外开放、寻求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速我国外向型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国应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海外森林开发的近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确立海外林业经济合作的战略思想,巩固和发展现有国外投资项目,积极开拓新领域、新项目,坚定不  相似文献   

9.
2005年,在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总体态势下,我国林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出口创汇持续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首次实现了建国以来林产品贸易顺差,充分体现了我国林产品对外贸易的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林产品价格政策的研究万志芳,耿玉德,刘晓华林产品价格政策,是国家为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的而提出的关于林产品价格(制定及其波动范围以及)管理的一整套作法。它是国家调控林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体现着国家对林业产业的支持或约束的态度。林产品价格政策决定着价...  相似文献   

11.
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产品国际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为使我国森林经营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林产品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竞争能力,防止森林认证作为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林业的冲击,我国正在积极准备开展森林认证工作。2002年10月26-29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在浙江临安共同举办“森林可持续经营及森林认证培训研讨班”。研讨班特别邀请3名著名国际森林认证专家,以及国内专家和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培训和交流。参加此次研讨班的有国家林业…  相似文献   

12.
在历经15 a的艰难谈判之后,我国终于加入了国际经济贸易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人们常用“机遇与挑战并存”来形容“入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但从湖北林业的实际情况看,机遇是潜在的,而挑战是现实的。1“入世”对湖北林业的影响 传统上,在林业行业内部再分为第一产业(种植业)、第二产业(林产工业)、第三产业(森林旅游等服务业)。入世对林业三大产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1)关税。关税主要与林产工业有关。林产工业不属于受保护的“幼稚行业”,我国对其早已实行开放性政策。目前,我国林产品进口关税除纸张外已…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林业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林产品产量和进出口量大幅度增加。作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和进出口大国,我国迫切需要构建一个中国林产业的产品交易平台、信息交流平台、期货贸易平台和资金结算平台,以促进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四川林业产业发展形势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地方和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4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下属的木材委员会(UNECE Timber Committee)综述了林业政策与林产品市场的主要进展,内容包括欧洲经济区内外的木材违法采伐、激烈的全球竞争对森林业主和森林工业的威胁,日益增加的木材能源需求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实施《京都议定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兴建全国性郑州林产品综合市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在对全国林产品市场和其它行业商品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全国性大型林产品综合市场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郑州全国性林产品综合市场的有利条件,并就如何建全国性郑州林产品综合市场进行了初步实施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林业部林产品经贸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近日在南京林业大学成立。这个中心的基本任务是:从事林产品经济贸易理论政策研究和林产品流通领域及市场开发利用的研究:沟通产销区信息,促进贸易发展;组织开展有关林产品经济贸易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林业院校相关科目的教学水平,并加强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据《中国林业报》) 今年我国木材市场有缺口。去年国内木材需求量为5952万立方米,当年产量为4882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8.
林业是包括种植业、采收业和加工制造业在内的综合性产业。为了建成现代化林业经济与发达林业国,首先必须重视其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高效林业。依据世界森林与林业发展现状,林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规律: ①林业日益受到重视;②国际与国内合作加强,资金来源更广;③改森林的经济利用为重视综合效益的综合利用;④改森林薪用为工业用材与薪材并用;⑤由林业采收业向林产品加工业发展;⑥注意森林资源(尤其是天然林)的保护,大力培育、经营人工林,形成所谓开发种植业;⑦改内向型经济为外向型经济;⑧大…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创林业建设辉煌,厅党组适时提出了我省林业建设新的奋斗目标:按照可持续发展战格的要求,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健全的林产品市场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好重点工程、全民义务植树、森林资源保护、支柱产业建设、产业化经营、商品林基地、林产品市场、营销网络、推销队伍等9件实事。新的一年,如何围绕区个中心任务,全面推进我省林业建设9日前,厅颔导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畅谈了1988年工作思路。本刊择其要点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林产工业》2018,(1):63-64
2017年11月17日,第七届中国(南宁)林产品国际贸易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论坛旨在推动我国与俄罗斯、日本和东盟之间的林业政企对话、行业对接和企业交流,为我国林产品的国际合作交流开辟新平台,促使林产品贸易更加合法、合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