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外玉米品种类群杂种优势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琳 《玉米科学》1997,5(3):078-080
玉米杂种优势是育种工作最重要的概念。玉米品种间或类群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经过90年来国外玉米育种者的深入研究,建立了杂种优势的理论和概念,明确了南、北美洲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图谱关系。本文通过对国外玉米育种家们所进行的杂种优势研究工作的回顾,旨在了解和掌握国外玉米种质类群间的杂种优势模式,对于有目的的引进和改良利用国外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改良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引入美国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石雷 《玉米科学》2007,15(2):001-004
我国育种者从美国商业杂交种中分离了许多二环系,逐渐形成了PA(Reid)和PB(non-Reid)两大种质群,并利用这些二环系改良国内种质,取得了明显成效。PA种质是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利用的主要A类种质,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我国玉米育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而PB种质在引入抗病、耐逆基因的同时,倾向于破坏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瓦解了我国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同时也造成对热带种质的盲目利用,使得玉米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杂种优势模式变得复杂化。目前直接对商业杂交种的分离选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育种思路与杂种优势模式的混乱。正确利用国外商业杂交种选育二环系和改良种质,对于制定今后玉米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指导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区玉米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洪飞 《玉米科学》2008,16(1):059-061
玉米育种的基础在于种质的改良、扩增和利用,根据杂种优势模式原理建立商业化育种流程,可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旅大红骨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杂种优势并没有显著提高,在由基因型决定的玉米单产达到一定阈值水平之后,进一步提高单产必须在杂种优势和抗性水平上突破。扩增、改良和创新种质是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高配合力自交系是玉米育种的目标。旅大红骨种质对育种和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更好利用其抗性好的特点,研究其遗传改良和利用的依据、目标、途径、材料及方法,为继续利用原有的典型杂种优势模式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玉米育种的现状、发展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包括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审定品种应用情况和玉米育种的基础研究等,提出了辽宁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我国水稻常规育种的发展历程。从水稻矮化育种产生的影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对水稻育种产生革命性变化,水稻超高产育种是“矮化育种”、“理想株形育种”、“杂优育种”的必然产物等几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稻常规育种革命化进程。并对未来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支链淀粉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支链淀粉玉米是受突变型基因wx控制的特异淀粉类型,表现型为蜡质,支链淀粉含量高。在利用高支链淀粉玉米自由授粉品种进行群体改良而获得的高配合力群体的基础上,构建了当代高支链淀粉玉米单交种第1个杂种优势模式T5×H2。通过对热带地区高支链淀粉玉米地方品种Ratchetal的早熟性改良而获得T2高配合力群体,证实T5杂种优势群与T2品种改良群体具有较高的群体间杂种优势,T5×T2可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361×T2和354×T2可独立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361和354可作为T5杂种优势群的亚群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杂种优势的利用虽已成为主要的育种方法,但是关于它的杂种优势的研究报道却较少,尤其是杂种优势与何种特征值有关,至今仍少明确的论证。本研究的任务试图阐明各杂交组合的F_1杂种优势和亲本表现有何关系,以及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大小与何种因素有关。这些将有助于向日葵育种特别是亲本选配工作的正确进行。  相似文献   

10.
耐密型玉米新品种辽单565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辽单565的特点,就辽单565的成功选育提出了玉米育种中涉及到的育种目标、选育方法、杂种优势模式等方面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杂种优势群的定义及利用农艺性状,系谱关系和DNA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杂种优势群的方法。综述了中国水稻育种家对水稻杂种优势群划分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提出对中国水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不但能提高育种效率也是今后水稻杂交育种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择大豆鼓粒期长度(SFP)不同的4个亲本配制8个组合,估测其F_1和F_2的6种SFP值。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SFP分级和同一分级不同组合的SFP杂种优势存在差异,F_1SFP的中亲优势率平均值为97.5%—99.5%。SFP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母体效应存在,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变异,F_2广义遗传力高于产量遗传力,可以作为育种后代选择指标,但在早期世代不宜采用。确定R_3—R_6为SFP时期,应用于高产育种的后代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玉米育种与杂优模式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俊光 《杂粮作物》2009,29(5):307-309
阐述了中国玉米育种和利用杂优模式研究的状况,主要总结了玉米自交系选育的重要性、在选育自交系主要采用了二环系、回交改良和群体改良;明确了杂优模式的概念和利用的几种主体杂优模式;重点阐述了杂种优势群构建方法:包括系谱分析法、形态标记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同工酶标记法、分子标记法。  相似文献   

14.
吴权明 《玉米科学》2014,22(3):19-23
玉米杂交种的培育过程是杂种优势模式的发展过程,也是杂种优势群的变化过程,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美国杂种优势群的发展与演变出发,分析瑞德黄马牙(Reid Yellow Dent)和衣阿华坚秆综合种(BSSS)的起源和历史地位以及衣阿华瑞德黄马牙(Iodent Reid)在美国玉米育种中的历史变迁,认为衣阿华坚秆综合种属瑞德黄马牙种质,衣阿华瑞德黄马牙虽在起源和遗传构成上也均属于瑞德黄马牙,但其杂种优势群已经属于Non-BSSS,与衣阿华坚秆综合种(BSSS)形成两个相对应的杂种优势群,成功培育出一系列商业杂交种。因此应将美国玉米种质中的BSSS与Reid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5.
多倍体水稻及其潜在价值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总结了多倍体水稻的主要特征特性,探讨了多倍体水稻在新种质创造中的意义和在固定水稻杂种优势中的特殊价值,认为多倍体水稻的潜在价值一旦被挖掘将会开创水稻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茄子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传统的育种手段利用杂种优势所需时间长,选择效率低,而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能显著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茄子单倍体育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成功的应用在生产上,然而仍然存在再生率低、倍性混杂等问题。本文将从茄子小孢子发育机理,影响小孢子再生的因素以及茄子小孢子培养取得的成就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了茄子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搜集典型籼粳品种、广亲和品种、偏籼或偏粳品系及恢复系并进行杂交。选取25个籼粳亚种间杂种F1,将其划分为5类。以这5类25个组合的生物产量、茎叶重、秆高、出穗期、每穗颖花数、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为基本资料,分别计算其超亲优势与竞争优势。结果指出:籼粳亚种间杂种F1茎叶重与结实率存在负相关,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部分,典型籼粳F1杂种优势是难以利用的,利用广亲和系与偏籼或偏粳恢复系及其派生系或者偏籼广亲和系和偏粳广亲和系配组,实现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应作为当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辽宁杂交粳稻育种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目前北方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育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6年间关于甜菜O-型系保持通用性及Q-型系在甜菜优势育种中利用可行性等方面问题的试验研究,得出了:甜菜O-型系具有一定的保持通用性;(A_i×B_i)组合的雄不育率和配合力是O-型系在优势育种中利用的关键因素;单交、双交和三交的杂种优势均有突出表现。这些杂交方式间虽无显著差异,但有三交>双交>单交之趋势;充分利用O-型系类种质资源,可提高甜菜优势育种的成功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