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氟啶胺防治青花菜根肿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青花菜根肿病的发生特点,采用穴盘育苗时药液拌基质及移栽后不同时期灌根的方式,研究50%氟啶胺悬浮剂(SC)不同施用方法对青花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苗期和成株期植株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基质拌50%氟啶胺SC1 000、2 000、3 000倍液处理对青花菜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均抑制幼苗生长,与对照相比株高变矮、第1片真叶变短,药剂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故不宜在育苗期使用该药剂。移栽后不同时期50%氟啶胺SC 1 000倍液灌根处理对青花菜根肿病防效显著,移栽后3 d和30 d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92.21%,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移栽后3 d灌根处理,相对防效为74.03%,极显著优于发病后灌根处理;药液2次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1次灌根处理,根肿病显症前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显症后灌根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白菜为试材,采用宏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杀菌剂及生防菌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控效果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并探寻合适的根肿病防控方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氟啶胺、氰霜唑和生防菌处理均能有效抑制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并且显著提高了大白菜的单株产量,以氟啶胺和芽孢杆菌联合施用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控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为100.0%,单株产量提高了50.2%。杀菌剂及芽孢杆菌处理均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对真菌群落有较大的影响,对细菌群落影响较小,尤其是施用芽孢杆菌处理。各处理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优势菌群有重要影响,主要增加的细菌优势菌属Chujaibacter、Chitinophagaceae-uncultured、Bradyrhizobium的OTUs数量,降低了真菌优势菌属Aspergillus、Rhizopus、Arrhenia的OTUs数量。病情指数与白菜根肿病致病菌Plasmodiophora的相关系数较小,与Arrhenia呈显著正相关(0.586)。  相似文献   

3.
于海欧  樊艳燕 《蔬菜》2022,(7):33-36
摘要:为了筛选出优质的松花菜根肿病抗源材料,为后续选育抗根肿病松花菜新品种提供优异的种 质资源,采用伤根灌菌法对35份松花菜自交系和9份杂交种进行室内根肿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共筛选 出抗病材料2份,即C17和C32;中抗材料10份,分别为8份纯合自交系(C2、C3、C4、C7、C13、C14、 C19、C28)和2份杂交种(C36、C41)。这2份抗病材料均为早熟自交系,而中熟及晚熟自交系中无抗病 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对云南省盈江县高山大白菜产区采集的根肿菌进行鉴定,4个鉴别寄主均表现为感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1、33、28、30,说明该根肿菌为4号生理小种。采用菌土法接种盈江根肿菌,对18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其中6个品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对盈江根肿菌表现免疫;2个品种病情指数10,表现抗病,可以作为该病区大白菜新品种选育的抗性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了用食用菌菌糠做底肥改良保护地土壤pH值。以出菇后的平菇菌糠为底肥,用量分为五个等级(0、20、40、60、80kg/100m2),每个等级有三组对比。土壤pH值用pH值测试仪测定。结果衷明:随着施用菌糠量的增加,土壤的pH值由7.86减小到7.80,区组间和处理间都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为菌糠不能良好的改良保护地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6.
以香菇菌糠为基本栽培基质,将其分别与土壤、煤渣和珍珠岩等混合,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番茄幼苗的萎蔫率大小依次为T3相似文献   

7.
2012-2013年对湖南省红菜薹主产区红菜薹根肿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发现,红菜薹根肿病在湖南省普通发生,根肿病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土质、土壤pH值及土壤含水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苗期是防治根肿病的关键时期,播种前苗床处理及移栽时药土处理或移栽后进行灌根处理可达到较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山桃和毛桃钵苗为试材,研究了硫酸处理栽培基质对桃树根癌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发根土壤杆菌的山桃,硫酸pH值2.0处理4小时、硫酸pH值2.5处理48小时的发病率分别为20.0%和30.5%,均极显著低于对照(70.0%);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山桃硫酸pH值2.0处理2小时、硫酸pH值2.5处理36小时的发病率分别为7.2%和11.7%,均极显著低于对照(26.7%)。接种发根土壤杆菌的毛桃,硫酸pH值2.0处理4小时、硫酸pH值2.5处理48小时的发病率分别为14.8%和28.8%,均极显著低于对照(73.3%);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毛桃硫酸pH值2.0处理2小时、硫酸pH值2.5处理36小时的发病率为10.5%和41.7%,分别极显著和显著低于对照(48.3%)。结果表明,硫酸pH值2.0处理4小时和硫酸pH值2.5处理48小时对桃树根癌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41.7%氟吡菌酰胺悬浮液灌根法、药土穴施法和滴灌法3种施药方式对田间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10%噻唑膦颗粒剂处理为药剂对照,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在田间开展了41.7%氟吡菌酰胺悬浮液不同施药方式的效果评价试验。结果显示:灌根和药土穴施2种施药方法对番茄根结线虫有较好的防效,分别达到70.4%和66.2%,与10%噻唑膦颗粒剂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滴灌方式处理对番茄根结线虫防效仅达到41.8%,显著低于灌根和药土穴施2种处理方式,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在田间使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液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时,推荐采用灌根和药土穴施2种施药方式,不建议采用滴灌施药。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质对密斯蒂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高丛蓝莓密斯蒂为试材,配制不同基质处理并进行盆栽试验,用99.5%硫磺粉进行pH值调节,常规施肥管理。定期采样和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和叶片元素。比较不同基质和pH值对密斯蒂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土壤改良方案,为该品种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结果看出,密斯蒂在园土∶椰糠土∶有机肥=2∶1∶1的基质和pH值5.61条件下生长发育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