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对41个玉米品种的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融合后的近-中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对照组玉米的父母本作为参照,筛选出新的玉米自交系组合.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近/中红外光谱,融合后的近-中红外光谱能表征更多的特征信息,提供更为准确的筛选结果.理论上,利用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从大量玉米品种中选择与对照组父、母本相似或者相差大的样品,再进行组合杂交.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育种的盲目性,使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SD-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 D-IR))研究人工老化水稻种子.结果表明,人工老化水稻种子的原始光谱整体相似,二阶导数光谱在1800~8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强度和形状出现差异.二维相关光谱显示,水稻种子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在800~1350 ...  相似文献   

3.
基于FTIR的银杏木材鉴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毛白杨、侧柏为对照,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6个银杏无性系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表明:毛白杨、侧柏与银杏3树种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明显不同,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兼有阔叶和针叶树的特征,相对更接近于针叶树;6个银杏无性系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差别明显,能够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鉴别银杏不同无性系木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型技术,红外辐射加热逐渐被应用于多个行业。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技术在粮食行业的运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分别阐明红外加热技术的机理,研究红外加热在粮食干燥、杀虫、灭菌和灭酶方面的应用以及开发相关设备和工艺。因此,本文从以上3个角度综述了目前红外加热技术在粮食行业的研究,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刘洋  杨仁杰  刘海学 《种子》2023,(7):105-110
采集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研究其一维光谱特性。以不同自交系玉米为外扰,构建同谱2T2D近/中红外相关谱和异谱2T2D近-中红外相关谱,根据相关强度大小来确定不同玉米自交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一维光谱,2T2D相关谱能提取不同玉米自交系更多的光谱信息,可有效确定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该方法可推广到其他作物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贮藏过程中,咖啡种子内部物质会发生变化,严重影响种子的活力和品质,因此,老化咖啡种子鉴别对优质小粒咖啡生产和种质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SD-IR)结合曲线拟合和主成分分析(PCA)、系统聚类分析(HCA)研究人工老化小粒咖啡种子的物质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老化小粒咖啡种子的原始光谱特征峰位置整体相似,强度存在差异。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在1 800~1 600 cm-1、1 200~950 cm-1范围的吸收峰数量不同。在1 770~1 500 cm-1范围内的曲线拟合光谱显示,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咖啡种子中脂质、蛋白质和咖啡因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红外光谱在1 750~1 500 cm-1范围内的主成分分析和在1 800~800 cm-1范围内的系统聚类分析均可将不同老化程度的小粒咖啡种子分开,而系统聚类分析的分类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人工老化小粒咖啡种子。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新型的红外热风组合谷物干燥机。该机采用先红外加热,再以热风对流排湿的干燥工艺。进行了不同对流风温、不同物料移动速度和有无红外辐射涂料为变动因素的小麦干燥正交试验。试验表明,在试验水平内,对流风温110℃、物料移动速度3.5cm/min和有红外辐射涂料时,物料降水幅度较大。试验中对流风温110℃的条件下,物料温度并未超过55℃,这与该机采用的干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谷物干燥机仍然以传统热风干燥机为主,但其以煤为主要热源的热风炉因其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等缺点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在当今世界节约能耗和开发新能源的趋势下,谷物红外干燥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计算机控制谷物干燥系统的应用推广,必将促进我国谷物干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在发动机喷管中加装金属辐射板前后,喷管壁面温度、热喷流温度与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金属辐射板后,热喷流与喷管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显著增强,热喷流中心温度降低,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在90°方向上,热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8.5%。文中从热喷流、喷管壁面以及金属辐射板等相关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10.
对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红外光谱法鉴别灵芝孢子油的可行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油及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信息进行采集。市售不同品牌灵芝孢子油,脂肪酸组成比较接近。脂肪酸组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灵芝孢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与菜籽油最相似,其次为花生油和橄榄油。利用1397.4 cm~(-1)、967.1 cm~(-1)、913.7 cm~(-1)处吸收峰,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区别开来。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植物油区别开来,这为灵芝孢子油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we have studied the change law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 of coal in Nan Tong Coal Mine with the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explore the cause of the changes with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of infrared spectrum.  相似文献   

12.
天然黑色素资源-黑籽油菜种皮黑色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甘蓝型黑籽油菜种皮为材料,以人发为标样,通过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分析,鉴定了甘蓝型油菜种皮黑色素的特征,以期为天然黑色素的利用开发,寻找新的天然黑色素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实验初步鉴定甘蓝型黑籽油菜种皮黑色素结构特征为吲哚型和邻苯二酚型混合型黑色素。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油储藏及其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晓庚 《粮食储藏》2007,36(1):29-35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是具有快速、准确、低成本的现代检测技术。本文简介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基本概况,着重综述了近红外技术在我国粮油重要品种如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的品质分析中的应用、储藏虫害的检测以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等的最新动态,还简要地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红边与短波红外谱段玉米大豆识别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旨在挖掘红边、短波红外谱段对玉米大豆识别精度的提升程度,发现分辨率和谱段对作物识别的综合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德国Rapideye和美国Landsat-OLI数据,基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的方法,针对玉米、大豆、其他等3种地物类型。[结果]结果表明,与仅有蓝、绿、红、近红外波段相比,增加红边后总体分类精度从73.1%提高到80.5%。与仅有气溶胶、蓝、绿、红、近红波段相比,增加1个短波红外波段后,总体分类精度从72.9%提高到75.4%。[结论]中分辨率多时相数据能够弥补由于缺少短波红外、降低空间分辨率造成的识别精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连续投影算法的小麦湿面筋近红外校正模型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减少建模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及预测精度,将连续投影算法用于小麦湿面筋近红外校正模型的建立。首先采用SPXY算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校正集样本,然后对光谱数据作不同预处理,增强光谱特征;运用连续投影算法对原始光谱和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敏感波点提取,进而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对光谱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后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敏感波点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均方根误差和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1.3332和0.94319,优于同等条件下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大灵猫、小灵猫的直针毛红外光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动物毛发的红外光谱学特征在动物分类中的应用。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大灵猫和小灵猫的毛发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动物同一根直针毛从毛尖到毛根不同部位间红外图谱存在差异,说明毛发的不同部位都有受同一基因表达控制的角蛋白成份存在,但数量存在差异。2种动物直针毛中部的红外图谱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626~655 cm波数范围内大灵猫、小灵猫红外图谱在峰面积和峰值均有明显差异;大灵猫具有异构角蛋白构型,在640.3 cm和646.1 cm位置出现了N-H-基团的伸缩振动M形吸收峰。所以红外光谱是一种检测和分析动物毛发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在野生的动物的分类研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淀粉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去卷积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区分鉴别3种淀粉样品。对原始光谱1200~900cm-1波数段进行傅里叶去卷积处理,计算能反映淀粉分子有序程度的1050/1020cm-1峰强度比值;对其指纹区(1700~800cm-1)做二阶导数处理。结果红外光谱显示3种淀粉原始光谱吸收峰非常相似,仅在吸收峰强度和峰位上有微小差异。发现3种淀粉颗粒有序结构的相对含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莲藕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另外,3种淀粉样品在1607~1487cm-1波数段以及1468、1187、1055、931cm-1波数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并且,由3种淀粉样品的2D-IR光谱得知:在1150~1500cm-1以及860~1200cm-1波段内,不同淀粉光谱自动峰位置和强度显著不同。应用红外光谱、去卷积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淀粉的分子振动信息,还可以对不同的淀粉进行很好的区分。因此红外光谱法对于分类鉴别不同种类的淀粉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猪肉和牛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红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151-155
本文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模式判别方法建立一种鉴别猪肉和牛肉的方法为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通过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加Norris导数平滑点(5,3)处理光谱,波段范围选取5996.42~5805.84,9058.85~8546.36 cm-1,采用TQ Analyst光谱分析软件中的马氏距离设为1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的鉴别出猪肉、牛肉。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猪肉、牛肉鉴别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区段的小麦水分和湿面筋指标分别应用国家标准方法和InfratecTM1241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测定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nfratecTM1241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具有检测速度快、与国标方法相关系数高、检测结果重现性好的特点,适合在储备粮采购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is the basis of spectrum analysis. This paper gives out a method which can improve the speed and accuracy of FFT. The spectrum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of a high level: the amplitude error of spectrum is less then 1 % , the time of completing 1024 compler points FFT and 32 segments spectrum analysis is less then 250ms and only 5 second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