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ege.  A 夏晓慧 《麦类作物》1998,18(3):55-58
在Quebec中部和东部,对采取保护耕作措施的限制包括春季冷湿、生长季节短暂和的降雨方式多变。本研究目的在于确定保护耕作措施对Quebec地区谷类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合性。检测了在Kamourasda粘壤土和Saint-Andre重沙壤土上作物(春大麦)单作、春大麦-红三叶草轮作、耕作和杂草管理强度对中耕作物和杂草群体、干重的影响以及对籽粒产量和产量因素的影响。在粘壤点免耕中,中度杂草管理有利于管理有  相似文献   

2.
各种免耕制中,小麦茬后玉米产量的降低推动了耕作和残茬管理对玉米生长和苗床环境影响的研究。在2种耕作水平下(秋深翻MP和免耕NT),评价了4种小麦残茬管理方式(残茬移掉、收后秸秆打捆、秸秆盖在地面、秸秆覆盖地面并在秋季加施50kgN/hm2)。各免耕处理要获得50%的玉米出苗率和50%的抽丝率需多出2d以上的天数,播后5和7wk的生物量最低。而MP各处理的籽粒产量相近,均比免耕处理产量高1.1t/hm2以上。免耕区残茬移掉的处理使50%玉米出苗率的天数减少,秸秆打捆和不打捆处理的玉米产量增加0.43t/hm2和0.61t/hm2,但仍比MP处理产量低8%。MP处理间产量差异与秋季地面积留小麦残茬最或施N量呈显著相关。在生长前期,留茬的免耕处理较MP(打捆)处理土壤度天数(GDD)少,而15cm表土含水量则高于其它处理,免耕小区秋季施50kgN/hm2既不影响土表小麦残茬量,又不影响播种时土壤NO3-N水平。  相似文献   

3.
各种免耕制中,小麦茬后玉米产量的降低推动了耕作和残茬管理对玉米生长和苗床环境影响的研究,在2种耕作水平下(秋深翻MP和免耕NT),评价了4种小麦残茬管理方式(残茬移掉,收后秸秆打捆,秸秆盖在地面,秸秆覆盖地面并在秋季加施50kgN/hm^2)各免耕处理要获得50%的玉米出苗率和50%的抽丝率需多出2d以上的天数,播后5和7wk的生物量最低,而MP各处理的籽粒产量相近,均比免耕处理产量高1.1t/m  相似文献   

4.
粘壤地小麦后茬玉米免耕制常使其产量降低,已成为在Ontario地区减少运用免耕制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目的是确定粘壤地小麦后茬玉米在保持耕作和小麦残茬管理方面对其出苗、生长和产量有益的条件。1994和1995年在Ontario两个地点评价了7种耕作与残茬管理体系(秋翻耕、深松耕、串列式耙茬、带状耕作、免耕裸地、免耕秸秆打捆与不打捆覆盖)。秋季带状耕作减少了土壤表面小麦残茬量。晚秋留在带状耕作、免耕打捆和不打捆覆盖地上的小麦残茬量分别为3.1、4.0和7.1Mg/hm2。秋耕处理15cm土层早春含水量没有差异,但都低于免耕麦秆覆盖处理。采用秋季带状或秋耙改变的免耕制与秋翻耕或秋深松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没有差异,都比免耕麦秆覆盖处理增产5%~10%。免耕的产量潜势受到小麦残茬量的影响。全部去掉小麦残茬要比免耕麦草打捆和不打捆覆盖的玉米产量增加0.5Mg/hm2和0.9Mg/hm2。免耕打捆和不打捆覆盖处理20cm土层的微团粒比例最少,透性抗性最大,玉米生长最慢,产量最低。本文推荐在粘壤地上小麦茬后种植玉米采用秋季带状耕作或串列式耙地。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区棉花氮肥适宜用量和施用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棉区不同地力棉田,用氮量不同,皮棉产量在1500~2250kg·hm-2时,纯N用量一般为280~330kg·hm-2,折尿素609~717kg·hm-2。轻壤质以上棉田,适宜的施用时期和比例为,基肥占总量的60%~75%,其余的在头水前追施;部分壤质或粘土棉田,氮肥可以全部做基肥。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向白葵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1996年在黄土高原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向白葵的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是向白葵产量的限制因子。Fe,Zn,Mg,Cu,Mn,B为非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对向白葵的产量效应K〉N〉P,经济效应最佳施肥指标N163.21-169.89kg/hm^2,P2O5128.60-131.91kg/hm^2,K2O181.37-190.09kg/hm^2。  相似文献   

7.
甜菜生长动态及其与氮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土壤碱解N 138mg/kg土、速效P205 31.5mg/kg土、速效K(K2O) 100.20mg/kg土,N、P种肥施用量采用两因素重复D-饱合设计(12区),N、P205施用量分别在0~270kg/hm^2和0~443.55kg/hm^2的条件下,探讨甜菜生长动态,用Logistic生长方程描述块根重的增长过程,以二次多项式拟合叶丛鲜重的变化,12个小区的分析结果表明:块根产量与C  相似文献   

8.
世界棉花单产育种水平在本世纪40年代平均为230kg·hm-2,50年代为250kg·hm-2,60年代为310kg·hm-2,70年代为400kg·hm-2,80年代为500kg·hm-2,90年代为570kg·hm-2,基本上没有大的突破或长足进展。特别是近20年来,育种家的选择重点以抗性和品质为主,对丰产性的选育相对减弱。主要原因有:(1)产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不牺牲其它性状的前提下很难有明显提高。(2)丰产性的三大组成成分是铃数、铃重和轧花出花率。其中,又以铃重和铃数为测定产量…  相似文献   

9.
在浙西红黄壤地区特定的光温条件下,采用马铃薯、春玉米、棉花三熟制,春夏茬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效潜力,棉花产量1350~1500kg·hm-2与对照(麦-棉两熟)能持平。该熟制1997~1998年两年在全市龙游、江山等县(市)示范种植600hm2。1998年龙游县杨家村连片种植10hm2,经省市有关专家考查验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达到1503kg·hm-2,鲜玉米产量达到14360kg·hm-2,春马铃薯产量达到1.35万kg·hm-2,年产值达到5.25万元·hm-2,比对照麦棉两熟制年产值1.95万…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休闲-小麦模拟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测定了维多利亚西北部100~200年间2个半干旱环境下留茬与耕作产量的效应,由4种残茬管理和18个月的休闲一小麦轮作耕作制组成复合处理,分别在Dooen(粟钙土)和Walpeup(钙干土)试验点进行,留茬在产量影响最大,分别使Dooen和Walpeup增产0.8和0.6t/hm^2,在Dooen点的留茬覆盖中,免耕十分重要,但增产优势不大,(0.2t/hm^  相似文献   

11.
棉花高产规范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单产在1650kg·hm-2以上的高产棉花研究结果,单位面积结铃数是制约棉花高产的主要因素,单株结铃数对单位面积结铃数的影响最大。实现单产1650kg·hm-2以上目标的规范技术是:密度458~525万株·hm-2,施有机肥30~375t·hm-2,纯氮150~225kg·hm-2、P2O5120~147kg·hm-2、K2O114~150kg·hm-2,应用生长促进剂化促4~5次、应用缩节胺30~45g·hm-2化控2~3次。  相似文献   

12.
豫北地区棉花最高产量和最佳产量的施钾量分别为153kg·hm - 2和134kg·hm - 2。不同施钾水平时棉花的经济效益不同,当施钾量为135kg·hm - 2时,产值和利润均为最大,分别为240 万元·hm - 2和225 万元·hm - 2。  相似文献   

13.
抗虫棉R93-6需肥规律及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抗虫棉品系R93-6皮棉产量为1017kg·hm-2的需肥规律,R93-6生长前期棉株的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比相近产量的中棉所16要少一些,开花后基本一致;吸收养分加速率峰值出现偏晚。因此,应重施基肥,以促进其前期生长。皮棉产量为1106kg·hm-2时,氮的最佳用量为139.5kg·hm-2。氮肥可全部做基肥施用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向日葵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1996年在黄土高原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向日葵的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是向日葵产量的限制因子。Fe、Zn、Mg、Cu、Mn、B为非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对向日葵的产量效应K>N>P,经济效应最佳施肥指标N163.21~169.89kg/hm2,P2O5128.60~131.91kg/hm2,K2O181.37~190.09kg/hm2。  相似文献   

15.
优质食用稻硫镁钙吸收运转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 年,在长沙县基点利用多品种进行了优质稻硫镁钙的吸收运转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生产 62~80 t 优质稻谷,需吸收 S 141~189 kg, M g 18.0~28.1 kg, Ca24.3~35.4 kg;生产100 kg 稻谷的 S, Mg, Ca 吸收量优质晚稻高于普通晚稻,更高于优质早稻。稻株最高含 S量在分蘖期,成熟期最低; M g, Ca 则与 S相反。吸 S高峰2 个,主峰在孕穗至齐穗(030~031 kg/hm 2·d); M g, Ca 吸收高峰分别在孕穗前后(059~063 kg/hm 2·d)和穗分化至孕穗间(074~093 kg/hm 2·d)。向谷粒中的运转率为 S> Mg> Ca,优质稻低于普通稻;表观运转率优质稻亦低于普通稻。  相似文献   

16.
地膜棉高产栽培群体结构特征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棉是我场棉花生产上近几年推广的一项高产新技术。较露地直播棉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1996~1997年6.67hm2(百亩)丰产方最高皮棉产量达2156.25kg·hm-2,高产田块最高皮棉产量达2208kg·hm-2。因此,地膜棉是实现棉花高产更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加拿大西部1910-1987年间发放的春大麦品种的产量进展以及产量组份和农艺性状对产量所起的作用,1989-1990年在Botha、lacombe、Olds三个地点对20个六棱和二棱栽培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每年增加12.7-41.4kg/hm^2,收获指数每年增加0.08-0.17%,倒状每年减少0.01-0.05%,种子蛋白质含量每年减少0.01-0.02g/kg。1990  相似文献   

18.
王经武 《麦类作物》1997,17(5):57-60
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黑栗钙土壤上,对不同小麦茬口的6种种植缺席5年以上的产量趋势分析表明,肥力改良了土壤质量,缺肥对既使采用仍导致土壤衰竭。轮作加入豆科绿肥作物,显然因其不能供给P而难以维持土壤和。由于和与贮蓄水分效应相耦合,故此 温室试验以定量检测N和P在这六种种植制中的感应。N与P2O5以不同的比率在200=200kg/hm^-2范围内组合,将不分保持在可利用范围。回归分析表明,休闲-小麦-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绿肥—玉米—大豆轮作体系对在华南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将冬种绿肥作物(黑麦草、白三叶草)作为植生覆盖作物,以冬季杂草休闲为对照,配合不同的耕作方式(免耕、旋耕),探究绿肥—玉米—大豆的轮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作物和耕作方式对绿肥作物的养分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免耕黑麦草较适合作为玉米的前茬,可有效抑制玉米种植期间杂草的发生。绿肥—玉米—大豆的轮作对于大豆的产量及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黑麦草作为冬季覆盖作物对增加夏大豆的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健 《麦类作物》1998,18(4):59-62
作物残茬量太大会对小麦产量有负效应,因而那些有效控制土壤侵蚀的保持耕作措施运用较慢。本研究旨在测定高留茬和施肥免对免耕小麦产量的效应。取自1984-1988年生长在同一块地的冬、春小麦资料,土壤为为粉壤,缺N、P和S,一年一作。残茬设全部烧掉与高留茬对照;肥料处理为无肥区、低肥区、中肥区、和高肥区,条施于5cm种区下,收获时测定籽粒产量、秸秆产量、籽粒蛋白、穗粒数和粒重。与全部残茬烧掉的处理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