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石河子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抗病、适合机采的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新陆早43号适宜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等中、早熟棉区和次宜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耐晚播早熟高产大穗多抗小麦新品种——豫教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新品种豫教2号是河南教育学院小麦育种研究中心采用复合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百泉3199/百农791//81-4142/洛阳7602/3/百农62。该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4002号),并于2006年3月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030452.6)。  相似文献   

3.
富杂棉3号是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独家选育的转抗虫基因棉花杂交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棉2013018),2012年获得在长江流域棉区生产应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031号]。  相似文献   

4.
陇棕棉2号(原代号BC05)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彩色棉新品种。该品种纤维色泽棕色,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性状稳定,抗病性突出。2010年3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棉2010003号),是适宜于西北内陆棉区种植的棕色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湘杂棉23号(原名湘Q173)是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和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它具有高产、高品质、耐病、抗虫等特性。2009年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9)第138号],准予在长江流域棉区推广应用。2011年4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湘审棉2011001)。  相似文献   

6.
优质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78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棉所7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自育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品系sGK中156为母本、以自育优质选系120为父本通过杂交组配、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优质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试,2009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同年获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176号]。201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0;证书编号:豫审证字2010048)。  相似文献   

7.
宛棉10号是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宛棉5号×GK22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农业部2007年11月14日公告。审定编号:国审棉2007015。该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宛98),适宜在河南南阳、江苏(除盐城外)、安徽(安庆除外)淮河以南、湖南、四川、浙江的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荃银棉3号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种,2009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皖棉2009005),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41号],获准在长江流域棉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短季棉新品种豫棉14号(原名宛早654),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于1981年以高产优质早熟品系宛早258和高产夏棉中棉所10号的杂种一代为母本,与特早熟的辽棉9号为父本杂交,经过枯、黄萎病混生地,连续选择,培育而成。1991—1993年参加全国夏棉长江流域试验,1993—1995年参加河南省夏棉区试豫南片试验和生产试验,增产显著。1996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命名为豫棉14号。1豫棉14号的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豫棉14号参加全国夏棉第六轮长江流域区试,3年6省16点次试验,平均产量籽棉2336.25kg.hm(-2),皮棉…  相似文献   

10.
湘棉16号     
湘棉16号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86-1)F4作母本,(无酚1号×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湘棉16号1992年至...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72(原代号中69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2009年在江苏沿海棉区广泛试验示范,前茬为大(小)麦,均为麦棉套作、营养钵育苗移栽。中棉所72表现为出苗好,苗期(麦棉共生期)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12.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2008001。  相似文献   

13.
刘海涛 《中国棉花》2010,37(8):19-19
锦绣棉1号(原代号:R4463)是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以国审棉花品种石远321为母本与抗虫棉品系R109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中进行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抗虫棉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组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07)。  相似文献   

14.
305—74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选育的适于中熟棉区的新品种。1981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棉4号,决定在山西南部的中熟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湘杂棉8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以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南部等长江流域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中棉所85(原代号中夏杂0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sGK中394为母本、以品系071239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组合。该组合2010—2011年完成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完成河南省短季棉生产试验。2009年获得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Ea基安证字(2009)第177号]。201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3006。  相似文献   

17.
德杂1号简介     
双价抗虫杂交棉德杂1号是山东省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以中棉所41作母本,433作父本配置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杂交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杂交棉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9025)。  相似文献   

18.
湘杂棉22号(原名湘Q171)是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和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病、抗虫等特性。2008年获得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基安证字(2008)第128号],准予在长江流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唐军  邹烁 《江西棉花》2009,31(4):48-49
亚华棉7号是由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铃大等特点的杂交棉新品种。于2006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预试A组),皮棉单产2085kgihm^2,居参试品种的第1位,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10.97%,增产极显著。2008年通过湖南省棉花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湘审棉2008012。2007年开始在南襄盆地示范种植,2007年在河南南阳种植获得子棉产量6750kg/hm^2,2008年在湖北襄樊种植获得子棉产量6375kg/hm^2,均表现良好,能适应在南襄盆地种植。为进一步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并结合南襄盆地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特将研究和总结出的亚华棉7号在南襄盆地高产栽培技术叙述如下,以便能发挥更大的生产效应。  相似文献   

20.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35的选育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35是针对黄淮棉区麦棉春套和新疆南疆一熟棉区需要选育的陆地棉中早熟品种。1990年以早熟、丰产品系中23021(组合:{[(陕4×唐古拉斯)西农中3]×中棉所10}×中棉所16)为母本,以抗病、优质杂交材料(中棉所12×川1704)为父本杂交,通过秋季南繁加代、春季3-2式麦棉春套生态条件的选育,1995年育成早熟、丰产、适应麦棉春套的棉花新品系中9409及姊妹系中9418。1999年4~5月先后通过河南、山东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中棉所35。1 产量表现从表1中可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