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该研究旨在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丹丹  周杰  刘文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81-18783,18820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酸碱水浴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的酸、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分析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响应值的影响,确定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由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知,影响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工艺因素依次为浸提液pH〉提取时间〉液固比。将由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终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0∶1 ml/g,浸提液pH 12,提取时间76 min。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得率为(55.25±0.15)%。[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深入研究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工业化生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石榴皮中总多酚的热浸提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其含量。[方法]以石榴皮为原料、纯水为浸提溶剂加热浸提石榴皮中总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石榴皮总多酚提取率随热浸提温度、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4个客观因素的变化规律,并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石榴皮总多酚含量。[结果]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以热浸提法提取石榴皮总多酚的最佳工艺为热浸提温度45℃、时间30 min、料液比1∶20(g∶mL)、提取次数为3次,4个因素对石榴皮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并以此优化工艺进行试验,所得总多酚提取率为17.11%。[结论]采用热浸提工艺提取石榴皮总多酚并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试验,在保证快速、高效的同时也具有节能、不破坏有效成分的优势,以纯水作为浸提溶剂更是避免了溶剂残毒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其安全性,因此也拓宽了极具生物活性的石榴皮多酚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霍山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浸提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对霍山石斛多糖提取的影响;通过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了各工艺参数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并由此预测并验证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霍山石斛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40(g/ml),提取时间为3.25 h,沉淀多糖的乙醇浓度为86%;该条件下霍山石斛多糖的理论提取率为39.10%,实测值为38.78%,与预测值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准确可靠,并且提取率较高,为制剂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荷叶中槲皮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雍国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05-5706
[目的]优化荷叶提取槲皮素的工艺。[方法]研究了3种提取方法对槲皮素转移率的影响;通过对荷叶中槲皮素的回流提取条件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荷叶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荷叶中槲皮素效果最佳,槲皮素转移率均高于60%,明显优于乙醇温浸法(<16.2%)和碱温浸法(<20.0%)。4因素对于槲皮素转移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固液比>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荷叶中槲皮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溶液浓度60%,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1 h。[结论]经试验验证,该研究筛选优化的工艺条件基本稳定、可行。在此工艺条件下,槲皮素的转移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普洱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购自云南省临沧市的普洱茶为原料,以总多酚提取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对普洱总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确认普洱茶中茶多酚提取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90℃、料液比1∶25 g/m L、乙醇浓度75%。实际测得的茶多酚得率为17.048 7%,和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研究可为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工业化提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熊昌云  彭远菊  王兴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83-13984,14131
[目的]为了提高普洱茶茶膏的得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方法优化普洱茶的浸提工艺,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法对普洱茶的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浸提固液比对普洱茶膏得率有显著性影响,最佳的浸提工艺是固液比1∶12.2 g/ml,浸提时间15.6 min,浸提温度为92.5℃,此条件下普洱茶膏的得率达到22.44%。[结论]该研究为普洱茶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响应面法对产品加工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核桃花粉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核桃花粉黄酮提取工艺。[方法]试验先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核桃花粉中的黄酮物质,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核桃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得出的提取核桃花粉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乙醇浓度64.7%,提取温度80℃,液料比为30∶1 ml/g,提取时间为102 min,该工艺条件可使总黄酮得率达4.17%。[结论]响应面法对黄酮提取的优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工业化利用丰富的核桃花粉资源提取总黄酮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新疆核桃分心木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响应面优化。[方法]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进行提取,采用紫外光谱法对新疆分心木中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提取率计算,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得到最佳的实验提取工艺流程为55.75%乙醇,料液比1:20.50(g/mL)。超声提取31.69min,功率为630.68W。此条件下总黄酮含量可达22.2144%。[结论]该工艺稳定可用于新疆分心木中总黄酮提取。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81-185
[目的]优化多穗石柯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运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通过超声波辅助对其总黄酮的提取进行优化,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并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多穗石柯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328.8 W、超声频率35 kHz、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1.2(g∶mL)、提取温度63.2℃、提取时间37.8min,总黄酮提取率为19.18%。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黄酮浓度为2mg/mL时,对·OH、DPPH·和O_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11.70%、75.86%和32.00%,并具有很好的还原能力。[结论]通过热溶剂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多穗石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所用时间短、要求温度低、提取率好,方法简单易行,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确定该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期为多穗石柯产业化及开发新天然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菊  苏印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39-3940
[目的]对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提取条件对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验证,得出罗布麻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罗布麻叶总黄酮在波长5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线性回归方程为:C=0.2019×A-0.0100,相关系数r=0.9997;各种提取因素对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乙醇浓度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了酶法提取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工艺,为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提取提供参考。[方法]罗布麻叶先以纤维素酶酶解预处理后再用溶剂乙醇提取其中的总黄酮。分别考查了酶解各因素如酶解pH值、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溶剂乙醇的浓度对罗布麻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了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5,酶用量3mg/g,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 h,乙醇浓度50%。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4.6%。[结论]以纤维素酶酶解预处理后再用溶剂乙醇提取罗布麻叶中的总黄酮得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罗布麻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从罗布麻茎中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罗布麻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罗布麻茎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40(g∶m L)、样品目数100,此条件下的提取率达2.033%。[结论]该研究为罗布麻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明  李连珍  王亚宁  王宪龄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761-7762,7767
[目的]优化闪式提取器提取罗布麻叶中总黄酮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罗布麻叶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结果]闪式提取法提取罗布麻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0(W/V,g/ml,下同),提取时间50 s,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最高提取率为4.24%。验证性试验用最佳工艺条件提取5次,RSD为1.07%。[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闪式提取高效、快速,不破坏成分,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黄珠子草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水煎煮液、乙醇提取液中槲皮素的含量,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黄珠子草最佳提取方法是乙醇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 h。[结论]乙醇提取法优于水煎煮法,所选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双亚5号亚麻与罗布麻原生质体解离及体细胞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双亚5号亚麻与罗布麻原生质体制备、电融合和培养的适宜条件,为进一步深入进行亚麻与罗布麻体细胞杂交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已建立的双亚5号亚麻和罗布麻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电融合,培养.[结果]制备亚麻和罗布麻原生质体的最佳渗透剂分别是5.6;蔗糖和0.7 mol/L甘露醇;游离亚麻和罗布麻原生质体的最适酶组合都是0.5; Cellulase Onozuka R-10+1.0; Cellulase Onozuka RS+0.2; Pectolyase Y-23;最佳酶解时间分别是4和3 h;亚麻细胞最佳继代时间是转瓶后的第3 d,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存活率均为92.0;,产量分别达到1.24×106和22.4×106个/mL;2种原生质体电融合的最佳参数依次为:AC 8 v/cm,持续25 s-DC 1 500 v/cm,脉冲宽度为60 μs,脉冲次数1次-交流电时间为9 s,重复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融合率达到20.5;.[结论]亚麻与罗布麻原生质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实现体细胞杂交.  相似文献   

17.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53+12856-12853,12856
[目的]筛选罗布麻种子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选择无污染的带皮罗布麻种芽(露白)作为外植体,考察不同浓度NAA对罗布麻种子诱导分化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培养基。[结果]不同浓度的NAA均能促进罗布麻种子成活,且不同浓度见无显著性差异。罗布麻种子的最佳培养基为:MS+0.02mg/LNAA+1.00mg/LIBA+10g/L琼脂+30g/L蔗糖。[结论]该研究为罗布麻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罗布麻叶水煎剂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炜  聂姬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89-4790,4851
[目的]研究罗布麻叶水煎剂对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罗布麻叶水煎剂高、低剂量组(6、3 g/kg)和药物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模型研究罗布麻叶水煎剂的抗炎作用。[结果]灌胃高、低剂量的罗布麻叶水煎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可降低小鼠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高剂量罗布麻叶水煎剂可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结论]罗布麻叶对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金光德  南桂仙  玄哲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01-22302
[目的]研究乌苏里鼠李果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在不同浓度盐酸溶液、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级数条件下测定红色素的相对提取率。[结果]乌苏里鼠李果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0.70%盐酸溶液为浸提溶剂,料液比为5:50,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4h,提取级数为3级。[结论]在此条件下,红色素的相对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