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发酵底物组成、水料比、硫酸铵含量和硫酸亚铁含量为试验因子,以游离棉酚脱毒率为响应值,进行L9(34)正交试验,研究棉籽粕发酵底物中各因素对游离棉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发酵棉籽粕游离棉酚含量的4个因素主次顺序为水料比、发酵底物组成、硫酸铵含量、硫酸亚铁含量。正交试验表明,最优脱毒棉籽粕组成条件为:发酵底物97.4%(其中棉籽粕70%、麸皮15%、玉米粉15%),硫酸铵含量2%,硫酸亚铁含量0.6%,水料比0.8。  相似文献   

2.
棉粕脱毒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验室保藏菌株出发,采用生料发酵的方法,筛选出一株对棉粕中棉酚降解效果最好菌株B2,对游离棉酚的降解率达43.0%,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菌株B2对棉粕脱毒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发酵周期为48 h,料水比1∶1,接种量2%,温度28.0℃,起始pH值为自然,对游离棉酚的降解率达最大,为51.7%。  相似文献   

3.
龚秋红  刘玎  谭彦琦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45-7949,7953
[目的]对松乳菇固态发酵棉粕脱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单因素单因子法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含量以及温度、起始pH、料液比、接种量等因素对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发酵温度、起始pH、料液比、接种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Expert 8.0.5b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松乳菇固体发酵棉粕发酵条件的数学模型。[结果]研究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棉粕与麦麸的比例6∶4,(NH4)2SO40.75%,KH2PO40.15%,MgSO4·7H2O 0.05%;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6,料液比1∶1.4 g/ml,接种量10%。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6,固水比1∶1.38 g/ml,接种量10.38%。在此条件下,游离棉酚的降解率达到87.702 3%。[结论]研究可为棉籽饼粕的深度开发和生产棉籽蛋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发一种棉籽粕生物发酵脱毒的方法.[方法]设计正交试验以研究白地霉WD-1对棉籽粕固态发酵产物棉酚含量的影响,对发酵底物组成、底物水分含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影响棉粕发酵脱毒的主要因素为发酵温度,棉籽粕发酵脱毒底物组成为棉籽饼88;、玉米粉8;、小麦麸4;,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底物∶水1∶0.9,菌液接种量4;(v/w),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h,自然pH值.[结论]利用白地霉WD-1对棉籽粕进行固体发酵可以降低底物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棉酚降解酶对棉籽粕酶解脱毒的条件参数。【方法】采用4因子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以游离棉酚的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棉籽粕的最佳酶解条件参数。【结果】棉酚降解酶对棉籽粕酶解脱毒的最佳条件参数为温度35℃、时间1.5 h、添加量3%、底物水分35%。【结论】筛选出的酶解脱毒参数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最优酶解参数条件下,通过试验验证,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由341.02 mg/kg降至37.01 mg/kg,游离棉酚脱毒率可达89.15%,可以应用于对棉籽粕游离棉酚的酶解脱毒。  相似文献   

6.
固态发酵对棉籽粕棉酚脱毒及蛋白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采用假丝酵母(Candida spp.)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棉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后,棉籽粕中棉酚含量的变化及其中蛋白的降解规律。【方法】利用5株假丝酵母和2株黑曲霉,分别对棉籽粕进行单菌种及复合菌种固态发酵,试验设灭菌不接种组(灭菌组),灭菌分别接假丝酵母C1、C2、C3、C4、C5和黑曲霉A6、A7菌组,及灭菌接C1和A6复合菌组,共9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比较固态发酵前后棉籽粕底物中游离棉酚(FG)和结合棉酚(BG)的含量,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发酵前后棉籽粕底物中蛋白质和小分子肽分子质量的分布范围。【结果】(1)在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对棉籽粕底物中大部分FG已脱毒的情况下,5株假丝酵母发酵组与灭菌处理组FG含量差异不显著,2株黑曲霉发酵组不但没有脱毒作用,反而使FG含量从灭菌处理组的24.739 mg/kg分别增加到211.451和176.135 mg/kg,假丝酵母和黑曲霉复合发酵组FG含量介于二者之间;(2)在灭菌处理已极显著降低(P<0.01)棉籽粕底物BG和总棉酚(TG)含量的情况下,各菌株发酵对BG和TG的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假丝酵母及黑曲霉固态发酵均能将棉籽粕底物中分子质量在20~100 ku的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和小分子肽,其中黑曲霉可将蛋白质降解为14 ku以下的小分子蛋白和小分子肽。【结论】(1)微生物固态发酵能使棉籽粕棉酚脱毒主要是高温高压灭菌的作用;(2)假丝酵母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有一定的脱毒作用,而黑曲霉增加了游离棉酚含量,二者对棉酚均无明显降解作用;(3)黑曲霉固态发酵棉籽粕具有较强的蛋白降解能力,可将高分子质量的棉籽蛋白降解为14 ku以下的小分子蛋白和小分子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固态发酵的方法降低棉粕中的游离棉酚,提高棉粕利用率。[方法]利用枯草芽孢杆菌GJ00141和酿酒酵母GJ00079对棉粕进行固态发酵,对碳源、氮源、无机盐、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时间等进行单因素优化,以棉酚为底物检测GJ00141不同组分的脱毒效果,将90只1天龄肉鸡随机分为三个组(对照组饲喂含36%豆粕的基础饲粮,一个实验组饲喂含18%豆粕和18%棉粕的基础饲粮,另一个实验组喂含18%豆粕和18%发酵棉粕的基础饲粮),评价发酵棉粕饲喂肉鸡检测饲料利用效果。[结果]当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含有96%棉粕、1%葡萄糖、1%硫酸铵和2%玉米粉,含水量为45%,接种量为20%时,在30℃下发酵60 h,棉酚脱除率最高可达59%。枯草芽孢杆菌GJ00141的活细胞和灭活细胞均能降低棉酚含量,但孵育72 h后脱毒率仅为20%左右,细胞内容物和发酵上清液具有较好的脱毒作用,孵育48 h后脱毒率为95%左右,而蛋白酶K、热或EDTA处理对脱毒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在肉鸡饲喂试验期42 d内,饲喂发酵棉粕组的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棉粕脱毒方法脱毒率高,可能是通过细胞内容物和发酵上清中一些性质稳定的化合物吸附和结合游离棉酚进而发挥作用,动物饲喂利用效果好,是一种有效的棉粕脱毒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育降解棉酚菌株,组建复合菌系,优化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从实验室已有菌株、动物新鲜粪便和土壤中筛选降解棉酚菌株,确定共生菌株混合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水分、接种量、发酵天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选育出10株符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规定的降解棉酚菌株,确定共生菌株最优配比为QC-3:QC-5:QC-9:QC-10按1:2:1:1,最优的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为水分68.8;、接种量12.8;、发酵天数42.5 d,在此条件下脱毒率可达到91.4;.[结论]确定了混合菌发酵棉秸秆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棉秸秆固体发酵降低游离棉酚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降解棉籽粕大分子蛋白有效菌株,试验选用假丝酵母菌(1 630)、米曲霉(2 174)、黑曲霉(2 377)、混合菌(假丝酵母菌∶米曲霉∶黑曲霉=1∶1∶1)进行棉籽粕灭菌和未灭菌固体发酵。分别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甲醛滴定法测定棉籽粕发酵产品的酸溶蛋白氮、游离氨基氮,比较棉籽粕发酵产品的小分子肽氮含量、小分子肽氮提高率。结果表明,选用3株标准菌种及其混合菌液对棉粕发酵处理均可降解大分子棉蛋白,且混合菌株发酵表现出"协作效应";由反映发酵棉蛋白特性的酸溶蛋白总氮、游离氨基氮、小肽含量可知,单菌株及混合菌株发酵处理时间以48 h为宜。  相似文献   

10.
棉酚降解菌株的分离及对棉饼的脱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保定某地棉籽榨油厂内土样,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筛选到具有高效降解棉酚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M-4.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以及16S rDNA的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鉴定M-4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相应标准菌株NBRC 13719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00%.另外,对M-4菌株以棉籽饼粉为发酵底物进行固态发酵的发酵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M-4菌株在以棉籽饼粉为基础料、添加1.0%蔗糖为碳源、培养基料水比1 g∶ 1.0mL、接种量10%、发酵时间60h的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棉籽饼粉的脱毒效果最好,棉酚降解率高达97.67%以上,脱毒后的棉酚残存量少于10mg/kg,同时蛋白质含量增加了4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王作龙  邢顺果  马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45-147,209
[目的]优化莲雾发酵型乳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莲雾鲜果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进行乳酸发酵。探究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5个因素对莲雾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因子对莲雾鲜果发酵的最佳组合。[结果]莲雾乳酸发酵饮料最佳组合为料液比1∶9(g/m L)、加糖量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14 h,此条件下莲雾发酵乳饮料酸甜适口,具有莲雾的芳香。[结论]研究可为莲雾水果型乳酸发酵饮料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棉粕是我国重要的饲用蛋白质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原棉粕脱毒是当前重要的高效技术手段。为了使用分子生态学方法监测微生物发酵棉粕的过程,优化发酵工艺,试验先以脱色缓冲液去除棉粕发酵样品中的游离棉酚及色素类杂质,继之以溶菌酶—SDS—蛋白酶K温和裂解,提取获得总DNA产量达1.8~6.4 μg/g棉粕样品(湿),DNA的提取效率达89%以上,片段大小均在23 kb左右,不经纯化即可直接进行PCR扩增和限制性酶切。以该DNA为模板扩增16S rRNA V3区片段,可用DGGE分析棉粕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该方法是一种适用于棉粕发酵样品总DNA提取的简便、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离筛选具有降解棉酚能力的菌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发酵性能及棉粕脱毒效果,为棉粕脱毒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新疆棉籽粕,以棉酚为唯一碳源分离筛选具有高效降解棉酚的菌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综合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测定鉴定试验菌株,应用该菌株发酵棉粕,分析其棉粕脱毒效果。【结果】 菌株JD-1最适温度为37℃、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株的生长浓度逐渐升高,在22~24 h间趋于平稳。但随时间的延长JD-1菌株的pH逐渐降低,趋于平稳。在24 h内随盐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逐渐缓慢到最后趋于平稳,且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而过酸或过碱都会抑制其生长。在最适条件下,JD-1发酵棉粕降棉棉酚降解率为40%,其在进化关系上与乳酸片球菌属(Pediococcus lactis)同源性高达99%,确定JD-1菌株为乳酸片球菌属。【结论】 本文以棉酚为唯一碳源,报道了一株具有具有较好降解棉酚能力的乳酸片球菌,对棉粕中棉酚的脱毒率达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混菌固态发酵法降解菜籽粕中硫苷及中性洗涤纤维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米曲霉与绿色木霉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含水量40%,接种比例(米曲霉∶绿色木霉)1∶1,发酵时间96h,接种量30%和培养温度30℃。在此条件下硫苷的降解率达到90.71%,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达到20.65%。[结论]该研究可为固态发酵法生产高品质菜籽粕饲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水回流法提取河湟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5-羟色胺衍生物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水回流法提取河湟红花粉粕中5-羟色胺衍生物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提取方案。[结果]影响蒸馏水回流法提取河湟红花籽粕中5-羟色胺衍生物含量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对5-羟色胺衍生物提取率具有明显影响;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20(g/ml);在此条件下提取的5-羟色胺衍生物含量为0.66%。[结论]优选出了最佳提取工艺,为河湟红花籽粕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发酵糠醛渣中生化腐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通过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固液比(发酵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盐酸调节提取液的p H,使生化腐植酸沉淀析出,固液分离烘干后得到成品生化腐植酸。[结果]最佳的腐植酸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提步骤固液比1∶8,碱液浓度8%,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70℃,酸析步骤p H为2.5。得到腐植酸含量为76%的固体生化腐植酸成品,其提取率为49%。[结论]该研究可为糠醛渣废弃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柯  夏敏  曹婉瑜  杜瑞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69-11870
[目的]优化木薯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发酵试验,通过前期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选取了3个对发酵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按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试验表明,3个因素对木薯同步糖化生产燃料乙醇的影响作用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优化方案为:料水比1∶2.5 g/ml,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54 h,优化后的发酵结果酒度达到了14.3% (V/V),原料转化率达到了30.7%.[结论]研究可为木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馥卉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461-8464,8544
[目的]为了降低蓖麻饼粕中蓖麻碱和变应原的含量。[方法]从自然霉变的蓖麻饼粕中分离对蓖麻碱和变应原具有较好脱毒效果的霉菌,命名为ZF-4,采用显微形态、特殊结构观察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以蓖麻碱和变应原降解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单因子法研究蓖麻饼粕与麦麸的比例、葡萄糖、KH2PO4添加量、固水比、发酵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蓖麻碱和变应原降解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对蓖麻碱和变应原降解率影响较大的固水比、发酵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结果]ZF-4被初步鉴定为根霉属。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蓖麻饼粕与麦麸的比例为95∶5,葡萄糖1.5%,KH2PO40.25%,CaCO30.4%;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固水比1.0∶0.8,发酵温度28℃,初始pH 7.0,接种量10%,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蓖麻碱和变应原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9.56%和96.79%。[结论]该研究为蓖麻饼粕的微生物脱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