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栗实象甲 以幼虫为害栗实 ,将虫粪堆积其中 ,果实受害率一般在 2 0 %左右 ,严重时达 6 0 %。栗实象甲 2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在地下做土室越冬 ,直到第 3年 6月开始化蛹 ,蛹期 2 0~ 2 5天 ,7月中旬至 8月上旬成虫羽化 ,羽化后在土中静伏 5~10天 ,雨后当土壤湿度适宜时钻出地面 ,上树刺食幼小栗蓬、嫩枝。经 10多天后交尾产卵 ,卵产于栗实胴部 ,卵期 8~ 12天 ,幼虫孵化后即在种子中串食种仁 ,多随果实采收被带出栗林 ,在堆蓬期和脱蓬后老熟脱果 ,极少量在栗实采收前脱果 ,脱果后入土越冬。防治方法 :1)清除栗园周围的野板栗 ,以减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板栗的产量降低 ,主要原因是板栗空蓬率高引起的 ,现将提高板栗空蓬率和产量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 改善授粉条件 由于板栗的雌花量较少 ,且自花授粉结实率低 ,雌雄花的花期又多不一致 ,常造成出现空蓬而影响结实 ,所以应配置适宜的授粉树 ,或采用混合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对降低空蓬率的作用较显著。2 花后疏蓬 疏蓬宜在栗实进入迅速生长前期进行 ,也即当栗蓬玉米粒大小时最适宜。对粗壮的结果枝 ,大粒型品种每枝留 2~ 3蓬 ;中粒型品种每枝留 3~ 5蓬。中庸结果枝 (直径 0 4 6~ 0 6 4cm) ,大粒型品种每枝留 1~ 2蓬 ;…  相似文献   

3.
板栗皮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危害特点 春季板栗展叶后,幼虫前期危害板栗嫩梢,啃食嫩枝皮、雄花序、穗轴及叶柄,尔后危害栗蓬,蛀食幼果,引起幼苞干枯脱落.后期危害总苞,使受害苞刺干枯,一般不脱落,栗果被蛀空,严重影响板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于1990-1995年对栗花麦蛾的生活史,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花麦蛾1年1代,以蛹在栗树树干的翘皮内等处越冬,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卵发生期为6月,幼虫为害期为6月至7月上旬,7月中旬幼虫陆续成熟后爬至越冬处结白茧化蛹越冬,蛹期约300d(天)。卵主要产在雄花序和混合花序上,幼虫食害花序,钻蛀幼蓬,导致栗蓬脱落。  相似文献   

5.
1)危害。桃蛀螟又叫桃斑螟,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虫,分布广,食性杂,主要危害苹果、桃、梨等,也可危害杏、李、石榴、向日葵、山楂、板栗等。据2001~2005年在陕西蓝田县辋川和九间房部分栗园观察,桃蛀螟危害板栗果实有逐年加重趋势,蛀果率由2001年的3%以下上升到2005年的10%以上,个别栗园达20%以上,直接影响板栗商品价值。桃蛀螟以第3代幼虫蛀穿栗蓬果皮,蛀食可食用部分,形成孔洞、隧道,并将粪便排于一旁,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2)发生规律。桃蛀螟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被害果内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  相似文献   

6.
吴浙东  何佩民  邓玉英 《浙江柑橘》2001,18(1):44-44,41
栗洽夜蛾(Characama ruficrra Hmps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板栗果实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浙江中部地区危害严重,据设在武义县的省级板栗病虫害测报点调查,近三年坚果被率平均达38.8%,全县2667hm^2板栗,平均每年受害面积达1632hm^2,每年造成的损失达百万余元。为了寻找有效防治途径,我们于1997-199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板栗冠潜蛾 ( Tischeria quercifolia K uroko)是国内新记录虫种。在北京板栗产区每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内越冬 ,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 ,第 1、 2、 3代成虫羽化期分别为 6月下旬、 7月底至 8月初和 8月下旬。卵散产在叶片正面 ,幼虫孵化后即蛀入叶片 ,在叶内为害 ,并将虫粪排到叶表面。寄主有板栗、槲树、辽东栎、栓皮栎等。清扫落叶、保护和利用天敌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 ;5月下旬、 7月下旬第 1、 2代幼虫发生时 ,可用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 0倍液或 2 5%灭幼脲 3号胶悬剂 150 0倍液等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8.
蒙山是沂蒙山区的主要板栗产区。近年来 ,板栗生产迅速发展 ,为山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板栗大面积的陆续投产 ,害虫也普遍发生 ,受害较轻的园片产量下降 1 0 %,严重的栗园产量下降 3 0 %~ 5 0 %,损失严重。为此 ,自 1 995年以来 ,我们开展了以板栗红蜘蛛、栗瘿蜂等为主的综合防治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1 栽培抗虫品种 板栗蛀果害虫和食叶害虫的危害程度与板栗的品种有关 ,凡蓬苞大、蓬皮厚而刺软的 ,虫害较重 ,如青毛软刺、新抗迟等 ;蓬皮薄而刺硬的 ,虫害较轻 ,如石丰、海丰、蒙山魁栗等。2 生物防治 在目前的栽培过…  相似文献   

9.
板栗空蓬的产生原因:1.1 品种 空蓬发生率与品种有关,如燕山奎栗空蓬率为3%,燕山早丰高达9%。1.2 营养不良导致雌花败育 板栗对土壤速效硼的临界指标一般认为0.5mg/kg。土壤缺硼使得栗蓬子房内胚珠膨大十几天后就萎缩、变褐,形成空蓬。  相似文献   

10.
于1990~1995年对栗花麦蛾的生活史、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花麦蛾1年1代,以蛹在栗树树干的翘皮内等处越冬,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卵发生期为6月,幼虫为害期为6月至7月上旬,7月中旬幼虫陆续成熟后爬至越冬处结白茧化蛹越冬,蛹期约300d(天)。卵主要产在雄花序和混合花序上,幼虫食害花序,钻蛀幼蓬,导致栗蓬脱落。  相似文献   

11.
龙眼、荔枝是福清市的主要经济作物 ,栽培面积达 330 0多公顷。近年来 ,爻纹细蛾的为害逐年加重 ,已成为龙眼、荔枝最主要的害虫。 2 0 0 1年龙眼秋梢受害率达 6 6 % ,2 0 0 2年龙眼果实受害率达 2 2 %、荔枝果实受害率达 6 0 %。为了有效控制爻纹细蛾的发生为害 ,对其为害特性、发生世代与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1 为害特点1 1 钻蛀取食爻纹细蛾仅为害荔枝和龙眼 ,不仅蛀果 ,也蛀害嫩梢和花穗。其幼虫从果蒂附近蛀入果实 ,破坏果蒂的输导组织 ,引起幼果脱落 ;蛀食近成熟期果实 ,在果蒂内充满虫粪 ,严重影响食用价值。幼虫从梢端蛀入 ,…  相似文献   

12.
永州市芝山区菱角塘镇丘陵山地多 ,非常适宜种植板栗 ,也有种植板栗的传统。近几年 ,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该镇将板栗生产作为产业发展。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为老百姓无偿提供苗木和肥料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至 2 0 0 1年全镇板栗种植面积达40 0hm2 ,种植面积在 70hm2 以上的就有 4个村。由于种种原因 ,产量低 ,效益差。为此 ,镇政府组织有关人员 ,对该镇的 40 0hm2 栗园进行了实地调查 ,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对策 ,提高板栗的产量和品质 ,切实发挥该镇板栗优势 ,增加农民收入。1 板栗低产的成因根据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板栗冠潜蛾(Tischeria quercifolia Kuroko)是国内新记录虫种.在北京板栗产区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内越冬,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2、3代成虫羽化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底至8月初和8月下旬.卵散产在叶片正面,幼虫孵化后即蛀入叶片,在叶内为害,并将虫粪排到叶表面.寄主有板栗、槲树、辽东栎、栓皮栎等.清扫落叶、保护和利用天敌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5月下旬、7月下旬第1、2代幼虫发生时,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4.
新害虫——板栗中沟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中沟象(Isotocerus sp.)俗称蛀枝象,1985年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为我国板栗上新发现的害虫,命名为板栗中沟象。该虫钻蛀板栗枝条,造成中空烂心,影响产量。据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部分成龄栗园调查,平均每株有该虫4.5~18头,受害株率达63.3%。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基本明确了该虫的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发生因子,找到了适宜的防治方法,并在生产中应用,可增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封红平 《现代园艺》2006,(7):15-16,8
板栗是永仁县种植的主要经济林果之一。种植面积5300hm^2,占经济林果总面积的46%。由于板栗大多数种植在土壤瘠薄、水源条件较差的山坡上,管理粗放,品种良莠不齐,影响板栗产量的空蓬现象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各板栗种植点均有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栗园较重,空蓬率达95%以上;有的栗园较轻。空蓬率只有7%左右;有的整株栗蓬全是空蓬,有的栗树只有部分是空蓬;有的栗树嫁接前栗实小。但较饱满。嫁接后则全树空蓬;有的初结果栗实饱满,以后逐年空蓬增多,有的初结果就全部是空蓬。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广西东兰县共种植实生板栗 4 5 0 0hm2 ,现已有部分开始结果 ,然而存在品种不良亟须改良等问题。针对此 ,笔者从 1997年开始进行实生板栗嫁接换种试验 ,并总结出板栗低位嫁接换种技术。目前 ,全县采用此技术改良实生板栗面积达 6 0 0hm2 ,换接的品种有毛板红、九家种和本地油栗。在示范场进行低位嫁接的株成活率 95 6 % ,芽成活率 91 3% ,6年生实生树换种后第 2年即可恢复树冠并开始结果。1 低位嫁接的优点  降低嫁接部位和减少接芽数量 ,可促使板栗接芽旺盛生长 ,辅以多次短截修剪 ,可达到快速恢复树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浙南山区缙云县 ,现有板栗栽培面积 2 1 4 6hm2 ,其中结果树 1 61 0hm2 ,年产板栗 683t,平均 666.7m2 产 2 8.3kg ,单株产量只有 0 .5kg左右。造成板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 :①立地条件差。板栗园土壤多为砂性土及砾石土 ,土层厚度多浅于 30cm ,保肥积水能力差。部分栗树种在坡度大于 2 5°的山坡上 ,无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流失严重。②管理粗放。大部分板栗园只栽不管 ,从来不施肥、喷药的栗园约占4 0 %。 1年施 2次肥 ,喷 2~ 3次农药的栗园面积仅占2 0 %左右。③栗园郁闭。栽植密度过大 ,株行距多为2m× 3m ,树冠交叉重叠较重…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是南京地区蔬菜生产上主要夜蛾类害虫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2种夜蛾的种群数量愈益加重 ,暴发的频率提高 ,现已演变为常发性害虫。为此 ,笔者通过几年来田间调查观察 ,对2种夜蛾类害虫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作了探索 ,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田间发生调查1.1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在南京地区一般每年发生 2~ 3代 ,主害代为第 2代和第 3代 ,为害夏秋季蔬菜。据田间调查 ,1代于 7月 30~ 31日出现幼虫高峰 (1996年 ) ;2代一般出现两个幼虫高峰 ,即 8月 7日至 12日和 8月 2 0日至 2 6日 ,迟的年份为 9月 6~ 13日 ;3…  相似文献   

19.
2006-2008年连续3年对太湖洞庭山果茶间作地区的刺蛾类害虫的种类、为害范围以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为害较重的刺蛾类害虫有扁刺蛾、丽绿刺蛾和褐边绿刺蛾等3种,均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为害茶、银杏、枣、柿、梨、梅和板栗等经济作物;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其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20.
<正>桃蛀螟危害板栗多从果柄附近蛀入栗蓬,在板栗生长期间,多数幼虫尚在果壁上取食,仅少数老熟幼虫蛀人种子,而采收后在7~10天内大量蛀入种子,多从果座处蛀入。桃蛀螟在蓟县每年发生4~5代。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4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幼虫自5月上旬至6月下旬出现。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由于发生代数多,幼虫危害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