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县金井茶场是一个具有30余年历史的乡办茶场,现有茶园700亩,年产干茶200余吨。良种茶园500亩,占总面积71.04%,主产品——红碎茶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质奖和湖南省“五名杯”金杯奖。目前有投产茶园640亩,其中机采茶园600亩,占投产面积的93.8%。建场30余年以来,其所以能取得比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保山县板桥公社汉庄大队茶场于一九六四年在创业山开办茶场,成立茶叶专业队。现有茶园240亩,其中投产面积170,幼龄茶园70亩。一九八○年茶叶总产达到17500斤,比上年增加26.8%,亩产过百斤;交售给国家13718.5斤,比上年增加24.7%;总收入26948.4元,比上年增加36.5%;每担平均价162.6元,比上年增加5.6%;茶场劳日工分值1.28元,比上年增加14.2%,取得产量、产值、平均价、劳动生产率全面提高,成本下降的好成绩。 80年茶场之所以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主要是下功夫搞好经营管理,建立了“定包奖”,实行“连环三包”、责任到人等岗位制度。  相似文献   

3.
新化县水车区文田公社茶场,有茶园83亩,场员15人.1983年开展了科学试验.进行科学种茶.每人都种一亩试验茶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1983年共产茶163担.比上年增产32%,产值也比上年增加20%.15亩试验茶园平均亩产为360斤.最高的一亩试验茶园产茶751斤.成为全县的高产典型。地增产人增收,场员的人平工资收入也由1982年的465  相似文献   

4.
金井茶场系我省长沙县金井乡乡办茶场。该场建于1958年,现年产茶205吨,茶叶产值135万元以上。该场从1975年以来,从改造低产茶园,新扩和改种换植良种茶园,狠抓茶园培管,为茶树塑造一个丰产、优质的生态环境入手,获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近两年,我省茶叶生产进入“低谷”,相当  相似文献   

5.
信息汇摘     
休宁大力兴办股份制茶场安徽省休宁县有7个茶场是由县茶厂、乡村茶厂和跨乡村农户入股联办的,拥有茶园2.1万亩。茅山茶场是全县办得较早的股份制企业。八十年代前5年,茅山茶场年均产茶2万 kg,比实行股份制前的年产量增加5.5倍;八十年代后5年,年均产茶4万 kg,又比前5年增加一倍。1991年,茶场调整产品结构,茶叶产量比上年只增5%,但产值却增  相似文献   

6.
下祝茶场是福建省闽清县偏远山区的乡办茶场,海拔700多米,1965年办场时面积700余亩,分布十几个山头,十年动乱,茶园几乎荒废,1982年全场垦复改造前年产量不足5吨,年产值仅1.5万元。为了开发偏远山区经济,1982年全场低产改造,经三年努力改造了300亩成为高标准茶园。从此下祝场狠抓茶场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经过十二年的努力,该场发展成为闽清县先进企业,年产值百万元,年经营额三百余万元,茶园亩产由7-5公斤提高到105公斤,亩产值由27元提高到1350元,分别提高14倍和50涪,尤其近两年茶叶市场疲软时,该茶场在竞争中仍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义乌市东塘茶场于1979年建场,是乡镇企业茶场。共有茶园325亩。1984年生产烘青毛茶16.85吨,产值3.8万元,除去生长成本开支,亏本2000元。1985年筹建初、精制联合加工厂,1986年精制加工红茶52.5吨,  相似文献   

8.
地处偏僻的云南西双版纳州大度岗茶场生产的龙山云毫,1989年9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茶与中国文化周”中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饮料。大度岗茶场创建于1981年,现有3500多名职工,16000多亩茶园,年产干茶900吨,为我国最大茶场之一。在经营管理方面,该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茶园承包不规定年限。场部落实承包责任制,实施以队承包和家庭承包,承包不规定  相似文献   

9.
高峰茶场,地处平和县下寨乡的西北部,茶山均分布在海拔七百四十米的高山上。该场一九六六年六月开办。现有茶园总面积三百九十二亩(其中:投产面积三百五十亩)。一九八七年总产茶叶41吨,总产值二十四万六千余元。茶园从一九七○年打顶投产以来,茶叶产量从530公斤,直线上升到一九八七年的41吨,十七个年头连续高产、稳产、增收。茶园投产面积的单位产量从一九七○  相似文献   

10.
唐溪茶场生产情况调查地处柘溪库区的唐溪茶场(原唐溪乡五一茶场),始建于1966年,至今已有30年历史。该场现有茶园面积31.25公顷。自建场以来,在省、市、县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一直坚持生产、科研相结合,场、厂合一的原则,茶场效益一直较好,茶园面貌...  相似文献   

11.
庆元县茶场,建于1980年9月。现有茶园面积1324亩,海拨400~700米的梯级茶园.茶叶生产实现初精制配套,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茶树有迎霜、福鼎大白茶、鸠坑等品种。其中“碧玉春”在1988年~1989年两届被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玉女茶”89届评为省二类名茶。该场仅有10名职工(正式工5名)1990年产干茶70150公斤,产值56万元,上缴国税11万元、利7.6万元,平均每个职工1万多元。茶场还使周围村民每个劳动力每年增加3千元  相似文献   

12.
1995年笔者曾赴湖南、广东和云南三省,对茶叶产销及技术推广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三省1994年茶园面积458.12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27.76%,茶叶产量16.4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92%,产值18.1亿元,产量、产值比1993年稍有增加,出口量2.606万吨,比上年减少28.17%.其中湖南1994年茶叶产量比上年减少7.6%,产值比上年增加10.2%,出口量和创汇额分别比上年下降34.1%和13.7%,边茶销售量、销售金额比上年减少30.26%和35.27%.广东1994年茶叶产量、产值分别比上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12,(7):7-8
一、2011年产业发展回顾1.茶叶生产量值双增全省茶园面积270万亩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据茶叶生产主管部门统计,茶叶总产量16.5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增幅为1.2%(省统计局数据:茶叶总产量16.97万吨,比上年增长4.3%);茶叶农业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增幅为17.1%。其中,名优茶产量为7.1万吨,比上年增加0.7万吨,增幅为10.9%;名优茶产值96.6亿元,比上年增加12.2亿元,增幅为14.5%。在名优茶中,扁形茶产量为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宜兴县芙蓉茶场于解放初建立。现有茶园二千三百多亩,其中投产的二千二百多亩。一九七三年总产干茶7287.6担,比一九七二年增产8.8%,全场平均亩产干茶320斤。该场二大队七中队324.9亩茶园平均亩产480斤。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12,(1):28-28
近日,湖北省茶叶学会评选出2011年度湖北茶业十件大事。 1、全省茶叶产销创历史新高。2011年,预计全省茶园面积343万亩,比上年增加24%,总产量17万吨,比上年增加2.6%;茶叶总产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据湖北商检局海关统计,2011年1~11月,全省茶叶出口2936.8吨,创汇195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6.
富阳县新民茶场现有密植速生茶园912亩,1985年产茶91500公斤,比84年增加300公斤,亩产100.3公斤,与上年持平。随着茶叶收购政策的改革,流通领域放开,茶叶生产由原来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实行多茶类生产,产销直接见面,提高了经济效益。茶叶产值由1984年的30.7万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17.
日照市东港区上李家庄子茶场是一个山区村办茶场。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为总结推广该场经验,提高茶叶生产水平,特进行了调查。1 基本情况上李家庄子茶场建于1967年,是日照市规模最大的老茶场。现有茶园面积13.3hm2,其中投产茶园6.7hm2,幼龄茶园1.3hm2,1999年新发展5.3hm2。1999年茶叶总产量6250kg,总收入5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250kg,收入40.5万元,名优茶收入占茶叶总收入的81%,交农业特产税1.8万元,交村委会茶园承包费7.5万元。2 主要经验2.1 积极探索茶场管理方法该茶场从1984年起实行了由一人牵头集…  相似文献   

18.
地处大别山东南丘陵地区的安徽省潜山县糖岭茶场,自1981年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推广应用茶叶科学技术,增加生产资金投入,大力开发顺应市场需求的名优茶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2年来,全场平均亩产由30多kg提高到105kg,亩产值由100多元提高到1133元,亩纯收入由30多元提高到431元,其中三园(丰产茶园、良种茶园和密植茶园)亩产值达2000~3000元,亩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其效益不仅在全县国营与集体茶场中名列前矛,而且已跻身于全省茶场的先进行列。1992年在潜山县召开的省茶叶学会与会代表参观该场后,充分肯定了他们坚持科技办场,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与效益为核心进行名优茶系列开发的经营路子。本文对该场开发生产名优茶取得的经济效益以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经营策略作一  相似文献   

19.
邵东县龙公桥公社龙公桥大队茶场,是1964年办起的茶场。现有茶园面积187亩,其中幼龄茶园30亩。建场标准虽然较高,但因茶园基础差,土层浅,土质贫瘠。办场十多年以来,一直是集体经营,场员“吃大锅饭”,搞好搞坏,照样拿工分。茶园培管粗  相似文献   

20.
我县湘波乡茶场,于1965年建场,共发展茶园370亩,其中常年投产茶园300亩,良种幼茶47亩。该场由于大部分茶园是大搞群众运动开荒种植的,建园标准低,茶园耕作层浅,土壤肥力低。1980年,土壤普查速效 N、P、K 分别为42.6、2.2、56.6ppm。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给茶树生长造成了“先天不足”的后果。加上过来茶场吃大锅饭,茶园管理粗放。历年单产低,收入少,到1980年,平均亩产只有149.8斤,每亩收入214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